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期才开始逆反?那是你不知道“关键的四年级”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初二"出现问题",开始展现明显的适应不良,比如成绩下降、厌学逆反、人际关系紧张,孤僻易怒等等,于是这时候开始着急,到各路寻找良方。但是很少有家长知道,孩子在初中表现出逆反,其根源往往产生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四五年级)没有顺利渡过。

从某种角度说,家长与其到了初中出现了问题再临时抱佛脚,不如在孩子高年级的时候就特别注意。

四年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甚至有人说"四年级能决定孩子的一生"。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关键的四年级。

1. 四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四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是10岁左右,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脑发育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从教育角度来说,小学教育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开始有显著的变化,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正因为此,四年级才被称为是关键期。

① 情绪、情感突发

10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开始强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看待。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沿用以前的方式对待孩子,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上四年级之后,不再像小的时候那样处处粘着父母,而且"越来越爱顶嘴"。这正是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重要信号。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不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心态,有意识的修正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那么这就为孩子的青春期逆反打下了基础。

所以,当父母注意到孩子自我意识萌发的现象之后,不要将其单纯的理解为孩子不听话,而需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这个阶段的孩子十分敏感,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恰当的情感培养。

另外,四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期",他们逐渐开始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还很容易产生偏执——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但同时,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又往往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让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

② 厌学情绪高发

首先,这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

在一到三年级,孩子会更多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不会过多的去想"为什么",对于老师和家长的话,他们基本上抱着全盘吸收的态度。而到了四年级,随着大脑发育,他们的思维能力大幅度提升,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时候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有可能会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质疑。因为他们很可能(自认为的)发现:除了学习,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比如当明星,当网红等等,既不费事还能挣钱。

而且,当自我意识刚出现的时候,孩子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他们会比较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如果这时,父母依然采用唠叨、命令、讲大道理的方法,那么结果,不但会令孩子感到厌烦,而且会给他们呈现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时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他在为父母而学习。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非常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和小学阶段知识的难度发展规律有关。

到了四年级,学习的重点逐渐转变为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上,学习难度陡然加大,这让很多孩子都会感觉到对学习力不从心,这会让孩子产生极为强烈的挫折感

在这样的时候,如果父母不能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反而责备他们不努力,甚至贴上笨蛋的标签,那就会使孩子产生非常强烈的厌学情绪。

2. 四年级的三大关键期

孩子的成长不是匀速的,而是存在若干的关键期,四年级不仅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关键时期,还是其他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把握好这一教育契机对孩子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① 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

一到三年级的课程,很少能让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拉开较大的距离。但是进入四年级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以及对孩子情绪、心境要求的提高,会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分化。所以,四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一个关键期: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学习成绩会一直保持"好"的记录;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难变得出色。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在四年级,ta总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能经常品尝到好成绩带来的乐趣,那么ta对学习的信心就会容易建立,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反之,则会因为很少体验到成绩带来的成就感而缺少对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比较麻烦的是,这样的体验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导致孩子在后面的学习上"一步落,步步落",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在高年级开始,家长要拿出精力,针对孩子学习兴趣和培养孩子学习信心的问题做出调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要家长产生焦虑情绪,并对孩子有更多的催促和管理,而是需要更细致的考察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帮孩子处理学习上的困难。

② 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其实孩子的习惯从三岁开始就应该逐步建立了,习惯也属于规则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四年级却是习惯培养的定型期。

国外一位研究行为学的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专家分别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千名孩子进行测试,这次测试的内容包括知识测试、能力测试和习惯测试。测试的结果是: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孩子的知识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趋势,但他们的习惯得分却没有太大改变。

于是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而四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也就是说,在四年级或四年级之前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那这些好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在四年级之后,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恶习,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否则这些坏习惯很难改变。

所以,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四年级是强化好习惯和改正坏习惯的关键时期,过了这个关键期,这些坏习惯将不会轻易改掉。

其次,从孩子意志力的发展特点来看,尽管四年级的孩子意志力发展还只是初步的,并且是不稳定的,但在这个时候,孩子的意志力发展开始由弱到强,逐渐由他律向自律过度。孩子会通过克制自己,主动培养一些好习惯和改正一些坏习惯。因此在四年级,好习惯的培养和坏习惯的改正都相对容易。

第三,孩子在10岁左右,由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孩子行动的动机开始由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转化。孩子会努力地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性评价。这也是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有利因素。

③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期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心智成熟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小学三年级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而四年级则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能力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道德感、理智感、友谊感、责任感、审美感、集体荣誉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转变,使得孩子的社交范围不断扩大,但困扰也随之而来。同伴之间的交往,比起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更加复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学习共赢、协商、包容、甚至必要的妥协

在这个阶段,父母需要针对孩子"社会化"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引领,这种引领,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共情孩子的感受,同时,能够以让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如果操作不恰当,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和孤独感,从而在人际关系中变得孤僻,情绪管理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3. 四年级父母行为指导的关键词

虽然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孩子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孩子来说,学校老师和同学对其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一直存在。对于父母来说,掌握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是必须的,这有助于父母即使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对于陪伴孩子顺利的渡过青春期意义重大。

① 理解和尊重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情感、情绪发展都处于一个波动较大的时期,所以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敏感情绪有更多的抱持和接纳,并允许孩子的情绪有合理的宣泄

这一点听上去很容易,但实际操作却很难。大多数家长处于"知道但做不到"的状态。

想要改变家长知行不合一的尴尬局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很多时候知道做不到,是因为对后果的"畏惧"不够。如果家长能够明确这个关键期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何其重大,对于孩子能否顺利渡过青春期的意义何其重大,可能就不会对此过于敷衍懒惰。

家长需要知道,现在的偷懒,在将来需要十倍、百倍的偿还。同时,更需要孩子有可能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第二,反思与复盘

在这个年龄阶段(其实是对任何年龄阶段同样适用),不能获取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往往是他们情绪产生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是否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被尊重和理解。家长可以以孩子为镜子,从孩子的反应中对自己进行觉察,比如孩子和自己沟通不畅,愤愤离去,家长就需要反省自己刚才又说了什么引发孩子情绪的语言。另外,家长最好准备一个日志本,对每天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进行复盘,简短的写下发生了什么?孩子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自己的处理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

如果一个人不思考,就会永远凭着本能生活,对于家长来说,如果不对自己进行反思,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三,少用嘴,多用笔。

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常常是"祸从口出",家长的嘴巴蹦出来的,不是唠叨就是指责,不是挑剔就是说教,这样的沟通,常常会让孩子压抑和逆反。

很多家长其实源于自身人格发展水平所限,和孩子的沟通常常是事倍功半的。所以,如果一时间很难改变自己的固有模式,家长可以尝试使用"纸条沟通"的方式和孩子交流。用笔书写本身,就对自己的条件反射有了一层抑制作用,比起看见孩子成绩不好张口就骂的冲动,用笔书写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克制和理性。

举个例子,孩子没有考好,本来已经做好回家挨"板子"准备。回到家后,他把成绩单往客厅的茶几上一扔,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晚饭也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晚饭后,爸爸妈妈什么也没说,回到自己的卧室里看电视去了。孩子实在坐不住了,他心想:难道是爸爸妈妈没有发现我的成绩单?于是,他悄悄地来到客厅,在他的成绩单旁边,看到爸爸妈妈给他留了一张便条。

儿子:

爸爸妈妈知道这次没有考好,你的心里也很难过。你不必紧张,爸爸妈妈不会惩罚你,因为惩罚孩子永远都不是目的。爸爸妈妈相信你肯定不会放弃努力的,因此,在下次考试时,我们不要求你考得多么好的成绩,只要比这次的成绩前进一点点,我们就会很满意。

永远都支持你的爸爸妈妈

读了爸爸妈妈的便条之后,孩子非常感动,并因此萌生出了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冲动。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情感的突变期,他们容易生气、发火,但他们也容易感动。与送给他们昂贵的礼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让他们感动。

② 独立与负责

相比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宝宝心理",进入四年级后,家长需要特别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我负责"的态度。这对于孩子的人格发育至关重要。

很多厌学逆反或者写作业拖拉磨蹭的孩子,本质上都认为自己所做的事,不是为自己做的,是为父母、老师做的。所以,想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必须激发孩子自身的内驱力。而这与孩子的独立意识分不开。

父母在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时候,比低年级阶段更加强调"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家长口头的表述,更需要家长自己划清边界,不越界。

比如叫孩子起床,很多时候都是家长急的要命,孩子却磨磨蹭蹭。这是因为家长在孩子上学这件事上,对孩子有太多的包办替代以及过度卷入。实际上,上学迟到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他能够将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事,他就会充分的调动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分配和规划,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就被培养出来。

中国家庭中父母的过度包办替代,是对孩子独立精神的阉割,这样的孩子很难养成"我负责"的态度,而更多的是"白眼狼"心态。

所以,与其说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不如说要父母管住自己,将孩子的疆域国土还给孩子治理更为重要。

父母一边说"你要独立",一方面事无巨细的包办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写作业也要在一旁陪着,那孩子注定是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意识的。

③ 自信与陪伴

孩子在这个阶段,面对学业的难度,很可能会挫伤其自信心,这就需要父母在这个阶段,要及时化解孩子学习上的困难。这个化解,不是要父母指出孩子哪有错误,甚至亲自为孩子制定错题本等,而是需要在一旁做一个细致的观察者。及时的关注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但是不主动提出帮助,而是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予以耐心的帮助。

家长如果在孩子还没有提出帮助请求的时候就跑过去指手画脚,就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如果在孩子刚一提出要求的时候就马上跑过去给出答案,也是剥夺了孩子自我成就的幸福。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态度上积极回应,在具体的指导上多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自主思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自信和成就感。

另外,对于这个年龄段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小问题,家长要对孩子的情绪给予理解,比如孩子愤愤的表示"再也不和谁玩了"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做出评判,指责孩子"不团结"等等,而是耐心的询问孩子原因,并且引导孩子除了"不和他玩"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

家长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的陪伴,应该从小时候的靠"时间取胜的方式",转变为"靠质量取胜"。也就是说,家长应该逐渐退出孩子的生活,站的稍微远一点,不对孩子过度的打扰、包办等,但是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要更有耐心,更体察这个阶段孩子敏感脆弱的心理,给到孩子更有意义的指导,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或者指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和初二!现在看到还不晚
小学6年3道分水岭,抓住分阶心理特征,轻松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北大教授: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和初二!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小学和初中
决定孩子命运的不是高考,而是五年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