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视镜中的通胀未来
中国经济导报
CPI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一个猛子掉头向下、从2009年又开始缓慢抬升了两年。近来,各方对于通胀的关注再度急剧升温。
数据显示,过去18年,中国经历了3轮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周期,并且近年中国大多数时间处于“通胀通道”:
第一轮从1993年到1995年末,每月CPI数据都在10%以上,属于“严重通货膨胀”。之后从1996年到1997年4月份则处于温和式的通货膨胀中,CPI数据一直在3%~10%之间徘徊。
第二轮为2003年11月到2005年2月,其间只有4个月数据低于3%,但这一次的通胀程度比上一次温和了不少,月度最高CPI数据为5.3%。
第三轮为2007年3月到2008年10月,其间CPI数据最高达到8.7%,并曾长时间徘徊在6%以上。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深化,国内CPI数据也随之360度大转弯,以外因推动的方式结束了本轮通胀周期。
前两轮通胀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源短缺和产能缺口造成的。当时中上游行业产能短缺,煤电油运紧张,发电设备超负荷运转,经常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因此前两轮通胀通常被解释为供不应求导致的价格上涨。
但在第三轮通胀中,中上游行业普遍存在产能相对过剩的风险,通胀的原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终该轮通胀被认为是以国内猪肉价格上升为主导的结构型通胀加上以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为主导的输入型通胀,以及以房价、股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膨胀为表征的流动性过剩所导致的货币增发型通胀诸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目前的需求下降,已经明显影响到了供给的增长。工业生产增长率上半年为17.6%,进入三季度的7、8、9月份则分别为13.4%、13.9%和13.3%,呈显著下降趋势。8月份社会用电量环比增长2%,而9月份则猛降到负增长12%,其中工业用电量负增长15%。未来GDP增长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回望过去历次通胀周期的起落,不难发现,随着我国深入世界经济分工格局,各种有可能导致通胀的因素,都越来越频繁地在国内闪现,而且无法采取单一孤立的措施加以完全控制。
世界主要经济体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执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现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
可在经济不振的同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被长期化,美元的持续贬值,引发了全球性货币增发的狂潮。这种形势下,我国的通胀预期管理可能会遇到不比以往的难题。
美元贬值和流动性过剩将长期持续推高国际商品价格,从而使我国的输入型通胀显得愈发明显。同时,通胀预期和过剩的流动性本身又会推动更多的资金追逐各种投资品渠道,引发全面通胀的隐忧。
因此,我们在给当前的价格水平上涨找原因时,会发现它与第三轮通胀原因至少有部分是相同的,即输入型通胀、结构型通胀,以及长期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流动性过剩通胀。如果是这样的话,如何避免“高通胀、低增长”,可能将成为决策层的关键诉求之一。
央行不久前的加息,也许只是我们这套主动应对通胀“组合拳”的开始,新一轮考验已经真切地来到我们面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班牙八月通胀继续,燃油、食品、学杂费等价格上涨三成
通货膨胀与房地产
如何看懂通胀
封面故事:迎战通胀
战胜通胀:你可以跑过刘翔
如何计算通货膨胀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