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分析为什么这么难学,怎样学更好入门?
一先讲讲精神分析理论为什么这么难学。1. 精神分析理论流派繁多:例如: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主体间性,五大流派(学术界也有人不把主体间性归为第五大流派,只有其他四大流派,有很多种分法,我们暂且这样分)。但是如果稍稍再分一下,至少要有二十多个流派。当然如果继续分下去,还能分几十个小的理论流派分支。并且每个流派的理论观点也不同,甚至是互相对立的观点。但这也是精神分析的繁荣发展的体现。2. 精神分析理论含义不统一:例如一个理论术语:共情这个术语,在不同的理论流派里,意思不同。例如:人本主义流派里和精神分析理论流派的意思不太一样。在同一个流派里,不同的分支(流派)里,意思也不一样。例如:在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和自体心理学(科胡特),意思也不一样。更变态的是:在同一个流派里,甚至同一个人那里,不同的阶段意思也不一样。例如:弗洛伊德关于共情的理解的态度的变化:1912:中立的、现实导向的、不提供满足。1913:同情的理解        1921:共情是唯一的、去理解另一个人精神生活的方法)。所以,同时要把一个概念搞清楚,要知道这个概念是什么流派的,什么分支流派的,什么人的,什么时候的观点。这就很崩溃了。3. 精神分析理论晦涩难懂:       学过精神分析的人,都有一个感触:精神分析就是不讲“人话”。精神分析理论本身就比较复杂;另外精神分析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还有差异,这个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转换,就需要很深刻的理解,这也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4. 精神分析的临床操作的方式也不同       正因为精神分析(各分支流派)的理论假设不同,所以咨询方式也不太一样。例如是否用躺椅、自由联想、移情(是否启用移情);咨询频率;时长等;咨询方式的不统一,这也增加了操作的多样性,复杂性。5. 精神分析理论文献翻译的原因:             有的理论文献从德文翻译成英文,再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可能使语法的问题,或者文化背景不同(比如,一个在国外的词语,翻译到中国,找不到一个非常吻合对应的词语)导致读起来很费劲。6. 精神分析文化背景不同:             语言、文化、思想、历史、宗教、信仰等不同,精神分析理论本身就起源与西方国家,所以,精神分析的理论本身就不完全契合中国人的文化思想。7. 精神分析是深度心理学             因为精神分析是研究潜意识,移情关系。既然这样,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在有些时候就必定会触及到心理咨询师个人的情结,我们就要先修通自己的情结,这个过程其实比给来访者做咨询要难的多。二       既然上面我已经讲了为什么精神分析理论那么难学,下面就是告诉大家,怎么破解这个问题,怎么学精神分析更容易入门。基于我个人的学习,咨询经验总结如下:1. 精神分析理论流派繁多:       例如:精神分析学派有很多心理学学家,他们的观点都不太一样,你难道可以把大家的思想都学一遍?像,弗洛伊德、克莱茵、科胡特、安娜▪弗洛伊德、温尼科特、埃里克森、费尔贝恩、拉康、荣格、马勒、费尔贝恩、巴林特、雅各布森、沙利文、弗洛姆、霍妮、赖希、罗洛梅、哈特曼、皮亚杰、科恩伯格、米切尔、亚隆、阿德勒、斯托罗楼……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就算是学一个流派,也是有针对的性的选择,例如学精神分析,是学自体心理学、客体关系、还是经典精神分析?       我们前期可以先从(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主体间性)五大流派里选其中一个流派来学习,或者细分到具体的分支流派或其中的一位老师,例如:客体关系学派的克莱茵,或者客体关系流派的比昂。      再或者拉康派、荣格派、科胡特派等。这样一来,一个流派理论自己内部是自恰的,不冲突的,没有对立观点。其次,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2. 精神分析理论含义不统一:   这个问题一般是这样的,基本上,我们都比较认可这个心理学家他的后期理论(或者叫广义的理论)。比如:广义自体心理学涵盖,整合了狭义的自体心理学。例如,弗洛伊德关于共情的理解的态度的变化,我们更喜欢用他更后期的观点,当然,弗洛伊德本人也比较认可他后期的(修改完善后)理论,不然的话,他修改早期的观点也没有意义呀。那么我们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心理学家早期的理论呢?我个人觉得,了解就好。了解早期的理论,意义是什么?意义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理论概念转变,发展的过程路径。3. 精神分析理论晦涩难懂:          学过精神分析的人,都有一个感触:精神分析就是不讲“人话”。这个是不争的事实。怎么办呢?前期,可以先听一下当代的,中国当代的一些心理学大咖的,书籍、音频、视频、地面课程等,例如:李小龙、朱一峰、徐钧、李孟潮、曾奇峰、朱建军、张海音等等。        原因有三,首先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他们对精神分析理论理解后讲的课,也是以一个中国人文化习惯来表达的,契合中国人的思想。其次他们是当代人,因为比较契合当代的社会,心理问题。我们不可能拿一个几十,上百年的西方文化理论,直接套在当代的中国社会文化中,这样肯定是不合理的。另外每个老师的风格、理论能力、受训背景不同、研究的领域也不同,这样可以多维度的理解精神分析理论,不会以偏概全。也可以参加,读书小组,同辈督导等,这样有一个孪生团队,互相支持,交流,相对就没有这么吃力了。4. 精神分析的临床操作的方式也不同: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前期先精通一种理论流派的咨询方式,等经验丰富了,再学习其他咨询方式。5. 精神分析理论文献翻译的原因: 根据学习难度,分几个阶段:              一看中国当代的一些心理学大咖的书籍;             二看某个理论流派的“导论”类的书籍,拿自体心理学举例,例如:《自体心理学导论》、《汉斯·柯赫与自体心理学》等;              三看不同的地区的翻译的书籍:例如台湾出版的、香港出版的、大陆出版的、或者韩国(或其它国家)出版的(翻译到中国的),对比,这样理论更好一点。 例如:《精神分析讲台:自体心理学1-11》 (台湾),《寻找弗洛伊德》(韩国)等。         四看原著,有了前面的三个阶段,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例如《嫉羡与感恩》,《禁忌与图腾》等。如果有难度,建议参加读书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         五看英文(当然也可能是德文,法文等)原著,这个就需要很强的外语背景了。例如:科胡特的《自体的分析》英文版《The analysis of the self》等。6. 精神分析文化背景不同:如果有时间、精力可以大概的学习了解一下西方文化:语言、文化、思想、历史、宗教、哲学等不同。或者针对性的学习,例如自体心理学的理论,科胡特受康德的哲学影响非常大,可以学习一下康德的哲学。主体间性流派的的发明者罗伯特·史托罗楼,受胡赛尔的现象学影响很大,可以学习一下胡赛尔的现象学。7. 精神分析是深度心理学:因为精神分析是研究潜意识,移情关系。既然这样,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在有些时候就必定会触及到心理咨询师个人的情结,我们就要先修通自己的情结,这个就要我们自己做个人体验了。并且在咨询过程中,用心神入来访者者,锻炼自己的神入能力。自我内省,都有助于理解理论内涵。原创:李大山,全职心理咨询师责任编辑:一只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0~新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与自体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理论二【史上最全】
《客体关系》中德精神分析系列课笔记
精神分析五大学派入门速查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心理学女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