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东.潮州】东脚印记(252)环游南国双飞之旅(九)世界第一座启闭式吊桥的四大古桥之一--【湘子桥】...
 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湘子(广济)桥
 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湘子(广济)桥 
 
  
 “仙、佛、人”合力筑建的古桥之一:湘子(广济)桥
 
 
 “仙、佛、人”合力筑建的古桥之一:湘子(广济)桥
 
 
 
 
 
 
 
 
 
 



 

 【广东.潮州】东脚印记(252)环游南国双飞之旅(九)世界第一座启闭式吊桥的四大古桥之一--【湘子桥】...





  
     2022年2月21日午后,我们大小27名团友从“幸福家.筷乐厨”购物店来到了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潮州八景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湘子桥】,亦想去沾点仙气和灵气并慰劳一下“贪婪的双眼”,即怀着激动的心情跨上了“仙、佛、人”的智慧筑建古桥一游,震憾眼球的确非凡桥...
    
    湘子桥(又叫广济桥)系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一座启闭式吊桥的四大古桥之一,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湘子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湘子桥(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湘子桥(广济桥)地处韩江中游,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韩江又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所以,广济桥一建成便成了货物集散和转运的重要枢纽,由于桥上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所以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佳话。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建筑特色
  浮梁结合: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是韩江最重要的桥梁。韩江流域汛期长水量丰,所有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汛期水量非常大,大桥墩可以应对强大径流。初创期的100多年里,广济桥的桥梁是木质的,在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才改为石梁。受架梁材料性质的限制,广济桥桥墩非常密集,两墩之间最大的距离是13.45米,最小的只有5.9米,又大又密的桥墩使广济桥的排洪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浮梁结合的结构可以减少中间部分的桥墩,极大地减少对径流的阻力,遇到洪迅,打开浮桥还能迅速排洪,可以提高大桥的排洪能力,使大桥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
  墩型:广济桥的桥墩有2种墩型,船型墩和半船型墩。船型墩为六边形,上下做成尖形,像船。半船型墩为五边形,上游尖下游平。所有的桥墩上游部分全部做成尖形,可以有效地降低径流对大桥的冲击。上下都尖的船型墩是为了能同时缓冲来自上下游的冲击力。南宋时期,韩江三角洲还没冲积形成,广济桥下游陆地还处在形成之中,大桥受到海潮的冲击时,船型墩能降低海潮对大桥的冲击。广济桥的船型墩数量超过总墩数的一半。由于韩江汛期的水量太大,广济桥建成之后多次有桥墩被损,修理时期不同,又没有严格按原来的墩型修复,所以后来随着下游陆地的冲积形成,海潮离桥渐远,后期修复的桥墩就改成半船型墩。
  桥屋桥亭: 广济桥上的桥屋可以为桥梁和过往行人提供遮护,使桥身和过往行人少受日晒雨淋。桥屋同时能增加桥身重量,增强桥身的稳定性,提高桥身的抗风御潮功能,延长大桥寿命。广济桥的桥屋跟西南的廊桥有很大的不同。西南的廊桥是走廊式,整座桥的桥屋连成一条走廊,比较封闭。广济桥的桥屋只建在桥墩上,互不相连。广济桥历史上有过很多次维修,2003年的维修把桥屋改成桥亭,桥亭独立而通透,有利排水通风。韩江汛期的水量非常大,洪峰过境时常常漫过桥面,独立通透的桥亭可以迅速排洪。潮州夏季多台风,广济桥所处江面开阔,风力很大,独立通透的桥亭通风透气,有效地降低了台风对大桥的伤害。广济桥的桥亭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大石柱支撑木构大屋顶,石柱粗壮,大屋顶厚重结实,重量和强度上都能满足抗洪御风要求。
  选材造法:潮州地处东南沿海,风雨中带有酸性物质,为了防止海风的侵蚀,广济桥桥墩全部用韩山的大青麻条石有规律地叠合而成,没有勾灰,全部卯榫。这种建造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海风的侵蚀,特别是古代海潮的冲击。桥上没有用石灰,而是用贝灰,也是适应海洋气候的选择。2003年大修之时,桥亭的屋顶用木一律采用坤甸木。坤甸木是一种密度大、硬度大、强度高,耐腐性耐久性强的木料,常用于制造航海船舶,非常适合广济桥所处的酸性环境。
  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的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仙、佛、人”合力筑建的古桥之一:湘子(广济)桥
 
 
 
  
 
 
 
 
 
 
 
 
 
 
 
 
 
 
 
 
 
 
 
 
 
 
 
 
 
 
 
 
 非物质文化遗产--麦杆剪贴画
 
 
 
 
 
 
 
 韩江江景
 跨韩江大桥
 
 
 
 
 “仙、佛、人”合力筑建的古桥之一:湘子(广济)桥
 
 
 
 
 
 
 
 
 


 撰于:2022.03.18 山江虹悦.临江楼 兰馨书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里,也有一只鉎牛
长桥千古静观澜
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潮州湘子桥
潮州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你可知道
这座桥梁竟然建了300多年?
湘子桥,湿了多少等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