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燕王朱棣篡位之谜...
燕王朱棣篡位之谜...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是所有人当中权力最大的,这个位置必然引起很多人的觊觎——他们希望自己能够位及九五,成为皇帝。最有资格竞争皇权的,往往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的最高层,也就是皇族系统。咱们现在要讲的这个事儿,就是历史上的一次皇族内部争夺权位,这次事件造成全国先后长达15年左右的兵变——当然直接夺权用了3年时间。而“夺权事件”的主角就是大明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他通过全国战争,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里边夺得了皇位。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子孙众多,他登基之后,先后把自己25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封为王。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标被立为皇太子。但朱标是个短命鬼,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的时候就病死了。他这一死,朱元璋没有按照惯例在下一辈里再选一个太子,反而隔着辈儿就把自个儿的孙子朱允炆选为皇位继承人,就等于朱允炆以孙辈的身份当了太子。
  这个事情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其中就包括雄心勃勃、极有能力的朱元璋四子朱棣。朱棣本来被封为燕王,封地在现在的北京。那个时候元朝被推翻,北京由大都改称北平府,把这一片地方分封给了燕王朱棣,但这个地方当时可不是啥好地方。现在咱们说北京是首善之区,全国的资源都冲这儿来,当时可不行——把蒙古打走了,这块儿就跟一片废墟一样!封燕王朱棣到这个地方,不是对他好,是朱元璋不怎么待见他,才给他封这儿来。
  朱棣自称是马皇后所生——马皇后所生的,肯定是朱元璋的嫡子了。但民间传言,朱棣的生母起初是元顺帝后院的一个宫女,被朱元璋收下后6个月就生了朱棣——也就是说朱棣不是朱元璋的亲儿子!按照当时的律法,做出这种事应当受极刑,不过多亏了马皇后仁慈,将朱棣收为养子。有野史记载,朱元璋的妃子碽妃是朱棣生母,并且正史之中也能找到应对此项推测的证据。傅斯年则在《明成祖生母记疑》中提出:
  只有一解可以通者,即成祖生于碽氏,养于高后,碽氏为贱妾,故不彰也。至于碽妃事迹如何,则明代官书既无记载,私家亦鲜述说。
  明史专家吴晗在《明成祖生母考》中,也支持这个观点。他认为:
  高皇后无子,成祖周王为碽妃出。成祖为高后所养,故冒称嫡子。碽妃则行历不详,只好阙疑。
  所以说,根据历史记载推测,朱棣应该是朱元璋的妃子所生,不是嫡子,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但即使这样,其实按照正常道理来讲,朱棣是没有想法和理由造反的。为什么?因为即使给你封到北平这个苦寒之地了,可后来朱棣在这儿经营得不错!他听从军师姚广孝的建议,按照刘伯温做好的图纸,把北京城修成了“三头八背哪吒城”。咱们现在看北京城,里九外七皇城四,里边九门,外边七门,皇城四门,按照“三头八背哪吒城”修的。咱们现在看到的北京一点儿元大都的事儿都没有,你见到的北京基本建筑四九城,都是从明成祖朱棣开始的。
  再者,他是皇子,这权力、地位也都有,为什么最后造反了呢?这里头原因其实挺复杂的,细致总结起来,他这造反是给逼的,是让他亲侄子、当时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给逼的。
  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朱元璋封25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王——过去叫藩王。朱允炆手里头也掌握一定的权力和地盘。这朱允炆登基以后就琢磨:说你看这天下都听我的,可是我这些叔叔各管一块儿,这要是哪个人起异心了,他又有地又有兵,造反怎么办?所以,他当时想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直接手段就是削藩——先削其他藩,然后再对付朱棣。但这招有个最大的失策,就是本来朱棣那边没想到造反,一看你要动手削藩了,早晚得轮到我头上。我能耐大,侄子对我不放心,那不早晚得加害于我?
  大明天子有屠杀功臣的传统。大明开国之时——咱们听过《明英烈》的朋友都知道,朱元璋杀了多少人啊!徐达、汤和、邓俞这些人后来都被害了。尤其是风烛残年之时,为了让皇太孙朱允炆稳稳坐上龙椅,朱元璋变得格外残忍多疑,大明这些开国功臣让朱元璋杀了不少。所以,朱棣一盘算,我侄子早晚得收拾到我!这个时候他就有了反心。有了反心得准备,正好你先收拾那些藩王——从周王开始到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这些人,我就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了!所以,这是朱棣要造反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棣造反还有一个原因——他能耐大,这个能耐越大的人越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受别人摆布,他要把命运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说朱棣能耐大到什么程度呢?环顾当时所有的皇族,找不出第二个像朱棣这么有才干的——尤其是有军事才干的。建文帝朱允炆打小儿在皇宫里边接受四书五经儒家文化教育的时候,朱棣在干吗呢?行军打仗。
  朱棣11岁被封为燕王,就来到苦寒之地北京,这个地方很敏感。你把蒙元赶走了,北方长城一代正是漠外蒙古跟大明的接壤之处,双方战事不断,他正是在这种场合下锻炼了战争才干。而且,当时朱棣就觉得,既然父皇朱元璋有点儿瞧不上他,他也想自兴自强——我得努力,我要让父皇瞧得起我,所以他也很用功。
  元朝被打退到长城以外去,建立了新的政权叫北元。北元里头有一位行军打仗领兵的头叫乃儿不花,官居太尉,其实就是军队总司令。有一次,太尉乃儿不花在漠北一带集结兵力。这个时候朱元璋就让朱棣当元帅,北出长城,把乃儿不花给歼灭了。
  在这场战役当中,朱棣体现了谁也没有的、令人感到可怕的本事!什么本事呢?当时他事先没有着急出兵,而是派探子打探了几个月。因为蒙古是游牧民族,哪儿水草丰美就挪哪儿去,没有固定地方。所以,必须得根据蒙古草场的变化来推测乃儿不花的主力走到哪儿去了。他打发属下用了3个月时间摸清了情报,然后秘密行军奔北方,准备打一个突袭。
  眼看就到了离蒙古大营不远的地方,天降大雪了,部队觉得很沮丧,因为在雪中行军难度太大了,也不容易把踪迹给抹平。士兵一片哀叹:这可怎么办?众将都建议暂时停下来,等天晴了再进军。这时朱棣说,绝对不行!下大雪其实是个好机会:一下大雪天一冷,蒙古大营守卫也会松懈一点儿——觉得不会有人在这天来攻击他们,也不会派探子四处打探,在大营里边吃烤全羊、喝小酒呢!他们就会在战略上松懈,不出来了,这正是我们行军的好时候,他们绝对想不到咱们这三更半夜的能顶着大雪天杀上来。所以,朱棣让人连夜赶路。
  朱棣是深得兵法三昧,一下子就如同神兵天降,来到乃儿不花大营外。蒙古兵傻了,啥准备都没有——突然间大明军队就来了,蒙古大营就乱套了。照理说这个时候是进攻的最好时机——趁你立足未稳,都没准备,我直接弄死你得了。非常奇怪的是,朱棣说:停,安营扎寨,不打!你要是投降,我保你荣华富贵。
  朱棣心里有数,这么短时间内,他再打的话,兵马粮草可能都上不来。再一个他奔的是什么呢?攻心战。乃儿不花你再顽固,我突然来了你心就乱了,一乱,你心里就不那么坚定了;再一看我们用这种方法诱使他,很可能他就投降;他一投降咱不费一兵一卒,连军费都省了。乃儿不花在这种局面下一看,末日到了!算了,先保我的命吧,投降。
  所以,朱棣兵不血刃把这场战役拿了下来,打得非常漂亮。为什么说他这种战法让人感到可怕呢?从这事儿上看出来,朱棣这个人控制力很强,对局势判断清晰。而且之前经过长期调查研究,知己知彼,在关键时刻敢于决策!他不但不辞劳苦迅速行军,而且等胜利成果这块肥肉就在嘴边的时候能忍住——这头猪都是我的,我着急吃一块肉干吗呢?所以,朱棣很高明。
  这个人能耐这么大,你想想,自个儿侄子当皇帝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当皇帝也就罢了,还在叔叔头上动土,我能干吗?你要削藩?对不起,我得造反!可是造反谈何容易?你得进行周密准备,尤其是武器这方面。这一准备就会有动静,这不就泄露天机了吗?所以,他想了个办法:不管是打造兵器什么的,都在自己王府里边秘密进行——他挖了一个大地下室,在里边打造兵刃。可打铁有响动啊!怎么办呢?他在王府外建了十几个养鸡场——这鸡白天晚上咯哒咯哒叫唤——里头这么大动静,外头以为是鸡在叫唤呢。
  不光这样,他还采用了一个非常方式麻痹对手——装疯卖傻。咱都知道,宋江在江州浔阳楼头题反诗被黄文柄给告了。然后有人给他出主意,你赶紧装疯吧!宋江装疯卖傻,人家就不抓他了。这时朱棣也用这个办法——装疯。
  但装疯卖傻能瞒住建文帝吗?老百姓说咱们家燕王疯了,有探子就报给朱允炆。朱允炆一听,说我这位四叔可不是一般人,得派手底下人打探打探。平常朝廷跟藩王之间有书信往来,互相之间有信使,于是他就趁机派了两个人过去,名义上说是去送点儿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然后这两位就在北平长期待着。他们一打听,老百姓都说朱棣真疯了!那咱也不能全信,咱搞个突然袭击,上这燕王府里看看去。
  这两人到府中一看,这燕王这个样子,肯定是真疯了!赶紧回报给建文帝,建文帝放心了。当然,这招儿没使多长时间。紧跟着,朱棣手底下有个叛徒,把这信儿就告到南京,跟建文帝说他是假的,朱棣装的。建文帝一看急了,这得动手了!你这要动手,人家那边也知道出了叛徒,朱棣赶紧厉兵秣马,开始起兵。这么着战争就打起来了。
  讲军事准备,朱棣没问题——他就是干这个的。环顾整个大明,再无第二个人比朱棣在战争的时候表现更出色。他既是帅才,又是将才。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们缺了一条东西——大义。你为啥要造反?大明一统天下,把蒙古鞑子逐走了,汉人都拥护大明恢复正统了,皇上在那儿呢,你一个藩王为什么要造反?这个造反的理由,不是一个充分条件,而是个必要条件——你没光明正大的理由不行!这个时候,朱棣想了个什么理由呢?
朱棣以“尊祖训,清君侧”,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这就是“靖难之役”。什么是“靖难”呢?朝中有奸恶,内有奸臣在皇帝旁边,那么众位藩王应当训兵以待,进京勤王以清君侧,消灭这些奸臣,这是朱棣起兵的理由。这一出兵,你想想朱允炆一个儒生,跟自己在金戈铁马里冲杀过来的叔叔干仗能行吗?他不行。
  所以,从公元1399年到1402年,3年时间,朱棣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就把大明天下拿下了。后来又前后经过15年时间,把整个原来明朝的版图,完全纳入明成祖的范畴。
  上面说的是朱棣造反且最后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当然,这里边又体现了一个历史哲学,就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当中,只有经过大风大浪、有实战经验的人,才能走到最后。所以说,《明史》中说: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
  这说的就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事情。朱允炆在后宫里天天四书五经读着,学问倒不少,也重用了一些读书人,可这些人治理国家有一套,真正打天下平息战乱,没这个能耐。而朱棣呢,在血雨腥风中经历过,所有残酷的事儿在他看来,都是很正常的——最多是做起来如履薄冰而已。所以,他以这种方式打自己的侄子,那可以说是手到擒来。这也应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话: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
    (文裁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文帝用方孝孺等人的削藩政策是否为时上早?
朱棣最后还是起兵造反了,但为何当初朱元璋最放心他?-今日头条
犁庭扫北:朱棣北伐
说说朱棣和他的大侄子朱允炆
宁王谋反,一部为祖先雪耻、复仇的百年血泪恩怨史
明朝主要矛盾的变化导致朱允炆失去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