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终于收集全了!老北京的内城九门和外城门楼角楼汇总

老北京城

【讲述你不知道的北京】

北京城的规划设计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建筑史以及世界建筑史上的辉煌杰作,1949年初梁思成先生在对古都北平评价时曾说道:“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体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双”。其中最能彰显古都雄伟壮观的标志性建筑莫过于 “里九外七”的城门楼。本期小编将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带着各位去了解北京城的过去,领略一代帝都往昔的风采!

接下来本文将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为您逐一介绍北京的各座城门。

北京内城九门之一正阳门


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城楼修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正统四年(1439年)又修建了箭门和瓮城。其箭楼和城楼中间的门洞只有举行国家大事和皇帝出行时才开启,故正阳门又被称之为“国门”。其建制规模也为内城诸门之最。由于地处内城正南方中间部位因而又被称为“前门”。


北京内城九门之二宣武门


宣武门位于北京内城南垣西侧,距正阳门约三里,与崇文门遥相呼应,宣武门城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初名沿用元“顺承门”旧称;正统四年(1439年)重建城楼并加筑瓮城、箭楼、闸楼。清朝时,刑场设于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每年秋后问斩时,犯人便要出宣武门赴菜市口刑场。故而宣武门亦被称作“刑门”,清代刑部衙门还在宣武门箭楼西侧立了一块写有“后悔迟”的青石碑;也因此留传下来了一句颇具北京特色的歇后语“刑部的碑——后悔迟了”。

北京内城九门之三阜成门


阜成门位于北京内城西垣南侧,元朝名为“平则门”。明正统年间重修箭楼、城楼、瓮城并改名为“阜成门”。

阜成门为通往京西之门户,其面对西山。明清时期京西门头沟斋堂的运煤车多出入此门,故阜成门瓮城门洞内由煤栈客商募捐镶砌一镌刻有梅花的石条以记之 。“梅”与“煤”谐音,故阜成门又被称之为“煤门”。


北京内城九门之四西直门


西直门位于北京内城西垣北侧。元朝时名为“和义门”。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修缮后改名为“西直门”,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增建瓮城、箭楼、闸楼,并将元和义门包筑在西直门箭楼城台之下。历史上出了西直门奔西便是玉泉山,玉泉山泉水清澈、甘甜。因此每日清晨给皇宫运水的大马车都要进出于西直门,因而西直门又被称之为“水门”。

北京内城九门之五德胜门


在谈及北京城现存的城门时人们总爱用“一个半”来表达。一个指的是正阳门,这半个指的就是德胜门箭楼。德胜门位于内城北垣西侧,元朝时名为“健德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名为“德胜门”。洪武四年(1371年)废除元朝时的旧北垣及诸门将原有二道防线的新城垣加宽加高,西侧门仍称为“德胜门”,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德胜门,明正统元年至四年增建箭楼、瓮城及闸楼。德胜门为出兵征战时必经之门,出此门预示打胜仗,故德胜门又被称之为“出兵门”。

北京内城九门之六安定门


安定门位于内城北垣东侧,其城楼位置在今安定门立交桥处。元代时名为“安贞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安贞门”为“安定门”。洪武四年(1371年)废除元朝时的旧北垣及诸门将原有二道防线的新城垣加宽加高,东侧门仍称“安定门”。永乐七年(1409年)修缮安定门城楼及城垣,正统元年再次修缮城楼,并增建瓮城、箭楼、闸楼,从而形成完整意义的安定门。

关于安定门在古代的用途一直有两个说法,可以兼备而听。其一说:在过去“王师”外出征战,收兵回城时就是经过安定门,即天下安定之意,当然也有让人家打得稀里哗啦灰溜溜回来的时候。现在安定门附近还有一条“谢家胡同”。据传,明、清两朝出兵打仗,战后从安定门回京到此处解甲休息,久而久之“解甲”音转为“谢家”,故得名谢家胡同。其二说:安定门以出入粪车为主,过去安定门外是北京主要的粪场,出了安定门城楼那就是城外了,比较荒凉,靠近地坛东、南、北三方面均有粪场,粪霸雇人将城内居民厕所的粪运到粪场里,掺上炉灰,摊在地上,利用阳光将其晒干,卖给郊区种菜种粮的农民作为肥料。过去老北京有一句描述安定门外地区的顺口溜“安定门,三道坎儿,粪场、窑坑、乱坟岗儿”。

北京内城九门之七东直门


东直门是位于北京城内城东垣北侧的一座城门,原为元大都东垣崇仁门,明朝洪武年间修补城门并沿用旧称,永乐十七年(1419年)改名为“东直门”。正统元年至四年(1436年—1439年)重建城楼、箭楼、瓮城。东直门古代多走运木料的车。在明朝初期建设北京时所需的木材大多由此门运送进北京城。清朝时南方的木材常常储存在东直门外,因此北京城所需的木材大多从东直门运进北京城,因此东直门又俗称“木门”。历史上顺治皇帝曾在此铲除多尔衮兄长英亲王阿其格,并以此为契机彻底剿灭多尔衮在朝中的势力。今天东直门外新中街附近便是当年埋葬多尔衮的九王坟故地。

北京内城九门之八朝阳门


朝阳门位于老北京内城东垣南侧!元朝时被称为“齐化门”。洪武元年(1368年)、四年(1371年)都曾对齐化门进行修缮。明正统时期重建城楼、箭楼、瓮城并将“齐化门”改名为“朝阳门”;清朝沿袭明朝时的称谓。

历史上的朝阳门是老北京的“粮门”,过去北京城内九仓之粮皆从朝阳门运入,故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每逢京都填仓之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老北京也因此留下了“朝阳谷穗”这么一景儿。因此您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现在朝阳门地区存有多处带“仓”字的地界儿了如禄米仓、海运仓、新太仓等。

北京内城九门之九崇文门


崇文门位于北京内城南垣东侧,距正阳门约三里。元大都时的“文明门”即在崇文门稍北处。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将元大都城南垣向南拓建,门亦随迁。正统元年(1435年)重修并加筑瓮城、箭楼及闸楼,改名为“崇文门”,老北京人都爱把“崇文门”称之为“哈德门”。这源于元朝时文明门附近有一座“哈达王府”,“哈达”又讹传谐音为“哈大”、“哈德”,哈德门的叫法在民间一直由元朝延续到民国,解放前老北京还有哈德门牌香烟。

和老北京的其它城门一样,崇文门也有着自己的功能,明清时期崇文门是税收管理部门所在地,故崇文门又被称之为“税门”。此外当年京城里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加之北京南郊大兴县一带还有很多酿酒的作坊,酒车也常从崇文门进城,所以民间有“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囚车”的说法。因而崇文门亦被称作“酒门”。

以上便是内城九座城门的简略介绍,看到这儿各位读者可能会有疑问“建国门”、“和平门”、“复兴门”这三个耳熟能详的城门怎么没有呢?您先别急,听小编慢慢道来,历史上的北京城门是由箭楼、城楼和瓮城三部分组成。而上述三座城门外加一座不为人知的“水关门”分别是清朝末年、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日伪统治时期为方便出行在城墙上掏出的“洞”并相应的命名以“XX门”。其共同特点是:(1)就城墙墙体而修筑;(2)门上不建箭楼、城楼等防御性设施。因此这四座城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城门。

北京内城后增建城门之一水关门


水关门因“水关”而得名,所谓“水关”就是穿越城墙以便贯通城内外水系的闸门,历史上的水关门就在今正义路的南口,崇文门和正阳门之间。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东交民巷各国列强的势力范围。1900年庚子国变,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将使馆区的东出口(崇文门)和西出口(正阳门)团团包围,各国列强成为笼中困兽······ 庚子国变最终虽已列强“获胜”而告终,但各列强使馆人员已成惊弓之鸟,唯恐再次出现类似义和团的围堵事件,被层层围困而无法逃脱,于是便在北京内城南城墙的御河出水孔道——正阳门东水关盖板后扩建成“门”,以利于战时出逃。由此门出,马上可达正阳门火车站,乘车去往天津、塘沽等地。这座新“城门”因开辟在水关之上,因而得名“水关门”。

北京内城后增建城门之二和平门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内城原有的九座城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出入的需求,南城的厂甸一带在当时发展的比较快,每年春节的厂甸庙会那更是老北京的一景儿了!几十万人逛厂甸庙会,当年北京总人口不过才两百来万!那规模可想而知了。可有一样,当年要是内城的人去厂甸地区,要么绕道宣武门要么绕道正阳门,鲁迅先生在他的日记中记载当年先生逛庙会或者去琉璃厂都是绕行宣武门。因此开辟新的城门洞势在必行。1924年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进了京城,有商会代表民意提及开城门之事,冯将军欣然同意。1927年2月南北新华街阻隔处的城墙被打通了,开辟了两个门洞,分为上、下行通道,并安装了铁门,初名为“新华门”。同年6月张作霖进京“新华门”一度改名为“兴华门”,后改回。1928年北伐战争成功,当局引用“中正和平”之意,将此门改名为“和平门”,以区别于中南海“新华门”。

北京内城后增建城门之三复兴门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之后为了东西方向运输便利,于1939年把复兴门内的邱祖胡同和卧佛寺街西口附近的北京内城西城墙扒开一道豁口取名为“长安门”。老北京人习惯称之为“西豁口”。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北平,11月9日“长安门”改名“复兴门”——取国家复兴之意。并于不久将豁口改为中辟券门的城台。

北京内城后增建城门之四建国门


建国门位于今建国门内大街东口,古观象台东北处。1939年日本侵略者在北京西郊筹建用于商业和住宅的“西街市”,并在东郊筹建用于工业区的“东街市”。为沟通“两新街市区域与城内之交通,特在东西两面城垣各辟一新城门,东称“启明门”即建国门、西称“长安门”即复兴门,启明门仅有倒“八”字状豁口而未像其它三座后增加城门一样设门扇与门洞。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将“启明门”改名为建国门

外城篇

北京外城是针对于内城而言,在明嘉靖之前北京城不存在内外之分,之所以后来修建外城主要是为了防御蒙古俺达部的威胁!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达部因与明朝就“贡市”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遂率兵攻临北京城下。据史料记载当时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外的民居皆因俺答汗兵的掠夺而遭到损毁。考虑到京师安全,嘉靖三十二年开始在内城外筑郭环之,以加强防御。由于施工费用巨大难以一时全部筹措,因此只修筑了南城一面,呈现“凸”字型布局。由于其位置处于北京内城之外故而又被称作“外城”。

经常开车的朋友可以发现今天北京的二环路就是沿着历史上“凸”字型布局修建的。

北京外城七门之一永定门


永定门位于城南垣正中,是明清外城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城门。其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三年(1584年)补建瓮城。取名“永定门”。

由于永定门既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也是从南面出入京城的要道,,故而在清朝乾隆年间重建永定门箭楼、城楼及瓮城,并将永定门城楼的建筑规制改同于内城城楼。2004年为了恢复北京中轴线起点,重建永定门城楼。

北京外城七门之二右安门


历史上的右安门位于明清北京外城南垣西侧,即今右安门内大街南口正中处,该门与左安门东西相称,俗称“南西门”,其地处金中都遗址。右安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建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增建箭楼。

北京外城七门之三广安门


历史上的广安门位于外城西垣正中偏北处,是外城中唯一向西开的城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初名为“广宁门”;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瓮城。自古广安门大街便是京城与南方陆路交通之重要门户。故而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建广宁门城楼并提高了其规制将城楼改为两层面阔三间。1821年道光皇帝登基继位,由于其名字中有个“宁”字(爱新觉罗·旻宁)为避“宁”字之讳,广宁门遂改为“广安门”,且做为地名沿用至今。

北京外城七门之四西便门


历史上的西便门位于外城北垣西段正中,明清时期北京城“凸”字形平面的左肩部,即今西便门内大街北口处。西便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增建箭楼。如今西便门地区尚存有500余米城墙遗迹,已被开辟为“明北京城城墙遗址公园”;该遗址公园与崇文门至内城东南角楼一线的“明城墙遗址公园”是北京目前仅存的两处城墙遗迹。

北京外城七门之五东便门


历史上的东便门位于外城北垣东段偏西,明清时期北京城“凸”字形平面的右肩部,即今东便门桥北处。与东便门对称,也属于当时的“偏门”,因而建筑规制较低。东便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增建箭楼。

北京外城七门之六广渠门


历史上的广渠门位于外城东墙正中偏北处,即今广渠门内大街东口、广渠门立交桥西侧,俗称“沙窝门”。广渠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建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增建箭楼。

虽然广渠门箭楼、城楼及瓮城都很低矮,但广渠门在北京历史上却很有名。明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后金(清)皇太极率领八旗军攻打北京城,袁崇焕率驻明军列阵于广渠门外待敌,来年一月三日袁崇焕大败皇太极于广渠门外,取得了保卫京师的“广渠门大捷”。

北京外城七门之七左安门


左安门位于外城南垣东侧,即今左安门内大街南口正中处,该门又右安门相对称,俗称“江擦门”。左安门城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建瓮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增建箭楼。


以上就是北京历史上“里九外七”各座城门的大体介绍,除了各座城门明朝正统年间为了加强城垣防卫特意在城墙与城墙交汇的城台上各修建角楼一座,嘉靖年间修建外城后亦在四角建有角楼,如今仅有内城东南角楼保存,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内、外城角楼则均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内城东南角楼:

外城西北角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外城最壮观的城门,老北京人的皇城记忆,拆而又建的永定门
咱们一起聊北京廿七——“千锤百炼”的永定门
百年城门影像(32)外城七门
老北京“四九城”城门旧影(外七城篇)
老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三)永定门城关(正道沧桑)
[转载]京城古貌之门1一一外城七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