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校青年教师国家社科基金中标技巧锦囊

国家社科基金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在我们这种985高校,没有国家社科基金连副教授都评不上,被领导视为“学术困难户”,即使发表了高水平期刊,也难逃非升即走的厄运;在其他高校,虽然不至于如此“刚需”,但总是水涨船高,有肯定比没有强,毕竟涉及聘期考核、年终绩效、配套经费、学术显示度等比较现实的问题。

本文的国家社科基金中标技巧围绕两大板块、三个方面。第一大板块是申请书的非技术性技巧,分三步讲国社科申请流程中的技巧。这部分笔者以为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各类经验分享者所谈甚少的。第二大板块是申请书的技术性技巧,围绕撰写思路和文本细节这两个方面,实操性比较强。

众所周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比例越来越低,申请者前仆后继,如过江之鲫。如果有条件(交叉学科),建议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对来说国家自科基金中标率更高,也更加公开透明,评语可见,失败的原因一目了然,不像国家社科基金死得不明不白,而且国家自科基金经费也更多!此外,申请国家自科基金的人可以同年、同时申请教育部基金,而同年、同时国家社科基金与教育部基金只能二选一

国社科申请,第一步要走出学院。虽然早就听说二本、三本学校名额少(限项),具体了解了一下,形势比预想得更加严峻,几个二本青椒朋友年年出不了学院。所以建议非211的朋友(有些在省内比较强势的四非一本,如山西大学、河南大学,名额还是很多的),在前期(即草稿提交学院评审排序之时),在保证申请书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找院领导反映自己的诉求,这样会大概率提升自己走出学院的几率。有一个青椒,学术水平一般、成果较弱,但是次次院内评审第一名,虽然并没有中标过。

一所学校不同学院的名额都是分配好的。限项其实是针对所有的高校,211及以上大学工作的朋友,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限项之事,一方面是好学校确实名额多一些,另一方面申报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在研者多)。

学院把申请书排序交给学校社科处,社科处美其名曰经过再次讨论后给出结论,其实就是按照名额刷掉评分靠后的几名。这个时候,如果被学院、学校刷掉了怎么办?我觉得可以去找社科处领导申诉,毕竟现在讲究“我为群众办实事”,并且我知道确实有成功的例子。

为什么有时候申诉有用?一是因为学校往往会预留几个名额应急,就是应对突发事件;二是名额在不同学院间也是互相协调的,比如有的学院报的很少,名额用不掉,就又回到社科处了。当然,申诉不适用于每个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申请出了学校后,就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了。省里还有一关,一般来说省里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只有不是申请书有重大漏洞,都会提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第二步面临的就是通讯初评(评活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盲评。其实这里面也有技巧,要想办法促进你的申请书送到熟悉你的专家手中。已经毕业博士,一般来说在小圈子里也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如果是毕业有几年的青年学者,那更是如此。

为了促进你的申请书送到熟悉你的专家手中,我们能做的:

一是学缘尽量远离你的培养单位,南方拿学位的可以去北方工作,东部拿学位的可以去西部就业,这样有一定的概率申请书送到你的师长手中。毕竟培养单位的研究方向是和你最相近的,跨区域送审,是有这个可能性的,大家并不清楚你的学缘;

二是要明确自己混的是什么圈子?比如你的题目是宋代军事史,看你是和宋史的专家更熟悉还是和军事史的专家更熟悉,如果是前者,那二级学科就要选择中国古代史,如果是后者,那二级学科就要选择专门史了。同理,不能放到一个陌生的一级学科,比如你近代史毕业,研究的是近代宗教史,选择的应该是近代史而不是宗教学。

总之,送审的专家最好认识你,能够用上你的学术资源、学术人脉,那就有很大概率给你加分。

当顺利通过通讯评审后,接下来就要面临第三步:会议评审。通常,学校社科处会打听到哪些申请书最终上会,有的学校会攻关,有的只是告诉申请人,让申请人自己筹划。上没上会这个根本不是秘密,省里、学校如果想知道都会知道,比如安徽省,对于上会但是没立项的项目,都会奖励一个省社科项目。

作为个人,我们能做什么?就是尽量打听上会专家都有谁吧。圈内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公示前,中标的早都知道自己中了,不知道的就是没中的”,此言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比例绝对不低。

(一)申报思路

笔者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是第三次申请才中,除了运气的因素,学术功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申请书亦是一个日渐打磨完善的过程。第一次申请各方面一塌糊涂,没中也在情理之中。第二次除了有了较大改善、名气在不断提升之外,恰好送到了一个熟悉的外审专家手中,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结果发榜一看,没有自己。

只能说功夫不过硬,即使有一个专家助力,结果仍然难以预料。此外,任何人没有本事联系未知的通讯评审,所以不要寄希望于别人所谓的“打招呼”。第三次申请,万事俱备,没有收到任何通讯评审的联络,最后还是中了。

不少学者的经验,我觉得过于理论、可行性不强,或者只适合于本学科,笔者在这里主要关涉一些共性的、常见的、可操作的问题。

1. 算准时间节点

众所周知,国家社科基金在手,其他绝大多数项目不可以申请了,所以要把握住没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的机会,尽量多地申请其他项目(特别是其他省部级)。

不少朋友在第一年中标教育部社科等省部级课题,第二年中标国家社科基金,这种情况已经不罕见了。即使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的当年,也不要放过申报省社科的机会。同时立项的,并没见被取消省社科的资格,只要题目不一样即可。

当我们中标国家社科基金后,要尽快的结项,不要拖。很多朋友拖了四五年,四五年间也没有真正的从事研究,不如快刀斩乱麻,抓紧结项,才能申请新的项目。

当年我算准了在我还能申请青年项目的最后一年,结项了之前的青年项目,再申请第二个青年项目,优势是不言而喻的,毕竟水平、经验、成果已经达到了最高峰。

2. 选题

选题确实很重要,好的选题即是成功了一半。题目最好要简单明了,至少在纯文科不要搞那种花里胡哨、让人不明所以的超复合句。题目内容倒不一定非要贴近热点(时政),但是一定要有大的关怀,即使没有现实意义,也一定要凸显学术价值,同时具有问题导向与创新意识。

题目不能太小,现在学术研究已经非常细化,如果过于细碎的题目,会让专家觉得缺乏学术对话,很难做到以小见到。这就是笔者在申请青年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小的题目也没有问题呢?除了是指南题目之外,委托课题、冷门绝学、新疆课题、东北亚课题等是可以的。

申请课题失败的原因之二,自恃艺高人胆大,没有靠上指南。不是说自选课题不能中,真的需要很强的天时、地利、人和,一般青椒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指南设计,笔者前两次申请都是自选题目都没中,第三次在指南里就中了。

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不同,文史哲的题目很有可能不在指南之中,研究领域越明确,这种情况越明显,社会科学的命题经常充满现实导向与时代特征,一个指南就像一个大熔炉,往往能囊括很多,文哲学则不具备这个优势,别无他法,只能往指南上“靠”

3.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老生常谈,这里仅强调四点:

一是文献综述不要乱糟糟地堆到一起。要按照一定的问题意识、逻辑层次分门别类,适当分段。每一段的第一句可以提纲挈领地阐述一下,最好不好上来就综述,关键部分适当加粗(整个申请书全文亦同)。

二是即使有综述也要有自己的关怀。要有述有评、述评结合,切忌只述不评,只评不述。可以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但是不要大加批判,显示自己“天下第一”,要客观委婉。“全是空白”类似这样的话也要慎重。

三是领域内专家一定要一网打尽。不要有遗漏,限于篇幅,与题目联系不紧密的大佬可以不展开,但是要提。比如陈来(2001、2009年)。很有可能审你申请书的大佬就是你综述的人物!同时,外国人、外文文献,除非必要,不需要着重笔墨,毕竟老外不会审你的申请书。

四是国内、国外研究概况不建议分开阐述。没有必要人为进行区隔,似乎研究在两个世界,完全可以按照研究主题混同叙述。古今、中外的研究思路是具有共性的。

4.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申请书的重中之重,是申请书的阐释大宗,相关部分条分缕析,尽可能的具体、清晰,不要模糊处理,不能把框架思路、重点难点混为一谈。框架思路列出的研究提纲或目录越细越好,文史哲的话,这个提纲或目录最好以文字的形式,不建议以图表的形式,图表虽然花哨,并不符合文科的评价标准。包括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尽量落到实处,不要追求假大空之言语。

研究方法实事求是,重点撰写自己能切实运用到的方法,不要罗列、堆砌研究方法,甚至发明一些奇怪的研究方法,比如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交叉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的描述要结合本项目撰写。

可行性不要过分夸大,尽量强调自己的研究能力,与研究基础可以有适当雷同,达到加强评审印象的目的。

5. 代表成果

代表性研究成果是展示研究实力之处。前期成果丰硕,申请自然颇有优势,两年前开始,前期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限报5项,除非评审按图索骥申报人的前期成果,才会全面知晓申报人的研究能力,否则对于成果多的申请人是确实是一大损失。

但是,成果多的申报者,可以采用一种模糊的叙述方式,达到展示自己的实力的目的。比如:

研究成果一专著,附语:本书相关章节发表了cssci几篇。

研究成果二某论文,附语:被转载、获某某奖等。

同时要在研究基础下第一句可以简要介绍下自己取得的成绩,如发表论文多少篇,虽然其中可能很多是普通期刊,但是也可以壮大声势。

代表成果的核心观点,申请书要严格按照要求不要超过7000字,这部分是最可以简化的。当然,超过一百字左右其实问题不大,只要页数不要8个A4版面,毕竟不会有人去数你的字数。

6. 其他

申请书作为你的核心竞争力,不要轻易示人,但是需要第三者视角提意见、促修改。除非是自己的师长、亲密朋友,最好不要向其他人传阅申请书。自己师门或研究相近的群体也要小心,因为研究方向过于接近,往往会给他们“灵感”。

有的朋友专门花大价钱在网上委托中介联络专家,其实大可不必,专家评语比较简略,不值这个价,不如寻求自己的师友。要借鉴一些熟人的中标申请书,多多参考,从中取益。

夸大预期成果没有关系,不要怕无法结题,中标后再说。首先没听说谁真的放弃无法结题,其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对结项有统一的规定,不以个人夸大为转移。完全可与论文集 专著(或资料集、数据库)。

课题组成员,虽然很多案例经验建议跨学科、拉大佬等,我们以为这个部分完全可以随性一些,并没有那么多门道。

(二)文本细节

1. 基本要求

题目中一般不用逗号、冒号、破折号。选题要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作为选题的最后2个字应该是“研究”,不能丢;在活页一开始用黑体字交代选题编号。

建议保留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等提纲。按提纲撰写,课题设计论证时参考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以使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格式简洁。

条理安排请按上述提纲进行。考虑到各部分还须展开层次,自行安排序号层次,注意前后体例一致。规范使用一级、二级、三级标题,一般为:一、(一)1.(1)。

使用术语适当,不要出现病句、标点等低级错误。一定把格式搞美观,细节决定成败。

排版:建议宋体,小4或5号字,行距1.2-1.5。合理排版,不要因字体太小、行距过密而影响专家评阅美感。善于用黑体字将核心词句或最想让专家关注到的部分呈现出来,以便专家短时间内审阅活页的核心内容。

2. 选题依据

选题背景,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或学术需求层面,提出该选题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过渡到所选选题的研究……开头部分用5-8行字交代“选题背景”,从国家层面或学术研究前瞻性视角提出该选题研究的重要性。

充分肯定已有研究取得的成绩,为本选题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要提出已有研究成果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研究的空间(1、;2、;3、),本选题正是围绕……开展研究……

该部分内容将展示申请人对所申报课题的熟悉程度、研究深度、驾驭能力和独到见解。撰写时请注意正面介绍为主,有述有评,以评代述(评述结合,以评为主)。梳理相关研究学术史及研究动态要全面、系统、深入,尽可能引用一流(知名)专家、一流(权威)期刊(文献)的近期成果,表述要言简意赅。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及研究动态后,加上“简要述评”,肯定已有的研究……对本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将已有研究的不足转化为本课题研究即将拓展的部分。

阐述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一定要有建立在实质性研究基础之上,特别是基于对国家社科基金已立同类项目新进展的深刻分析评论和独到见解,要提出自己对该学术领域研究现状的评价和判断,敢于亮出观点,充分展示自己对所申报课题的密切关注、熟悉程度、研究积累和独到见解。

忌空泛自我评价,注意措辞,慎用“填补空白、原创第一”等语句。

3. 研究内容

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鲜明的问题意识、合理的内容框架、具体的目标体系。抓住选题关键词,体现问题意识,确定研究边界。

总框架及其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层次合理。研究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基础研究”注重原创性和学术性;“应用研究”突出时效性和对策措施,有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综合研究”则在交叉研究方面下功夫。要列出研究提纲或目录,可结合图表标示研究的逻辑路线或技术路线。社会科学领域的申请人要精心设计研究思路图,将研究的背景、理论、思路方法、成果去向等融入到图表中,以便专家通过研究思路图的审阅就能掌握7000字活页的核心内容。

重点鲜明突出,难点是真正有意义的难点。本课题的重点在于……(写2点即可),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写2点即可)。

主要目标,与重点一致或有必然联系,表述清楚,注意课题名称有相应的逻辑性。

计划每一条目,建议先用一主旨句明确概括,再对其内容稍加阐述。拟定计划应凸显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创新之处

创新与特色主要体现在是否涉及新观点、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材料、新论证等方面。

研究方法尽量具体化,根据研究内容设计和采用精细适用的研究方法;要结合研究内容详述方法如何在本研究中使用,不要堆砌罗列各种方法,或详细解释方法本身。

5. 预期成果

分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最终成果形式主要有专著、论文集、研究报告。

预期成果:中期成果,系列学术论文3-5篇;最终成果研究报告或学术著作;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另外,通过项目开展研究,培养3-5名研究生,同时推动学术团队的培育。

6. 研究基础

研究基础部分,所承担的各类项目不能作为前期成果;研究基础相关论文、相关著作或研究报告、核心观点请按照模板分为三部分表述,不要写在一起,不要超过5项,也不要少于5项。

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特别是写前期成果时,有些透露刊发杂志名称,或是在调研报告中透露关于某省、某市信息等等。申请人的前期成果不能列入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列出(最直接)相关的、具权威代表性的国内外参考文献,尽量不遗漏。

申请人的前期成果不能列入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85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数十篇(半数为cssci来源期刊),数篇被转载。省部级大奖获得者。主持各类项目20余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项。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期刊好文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策略与态度的访谈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怎么评?
社科基金函评倾向性是怎样的?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撰写误区有哪些?听听评审专家怎么说
项目申请书中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该如何撰写?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撰写注意事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