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元宇宙:未来教育的乌托邦想象与技术伦理反思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期P144—P145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摘自《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4期,张玲摘



目前,教育技术无法支撑教育元宇宙的宏大叙事,因为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都无法迎接元宇宙的到来,盲目地以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去打造教育的元宇宙,反而会制约人们对未来教育的想象。为此,我们必须发挥想象的力量,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去构建教育元宇宙的未来图景,技术层面的进步可以同步跟进,但不能以当前技术来规划教育元宇宙的整体走向。基于此,本文以元宇宙时空延展、感官拓展、思维转向等三大特征为底色,对未来教育元宇宙的乌托邦画卷进行一场思想实验。

第一,打破学校的时空藩篱,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全天候“走读制”。学校在某种意义上是全媒介的场域,包含语言、文字、印刷制品和互联网等多种媒介,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互联网媒介终将成为主流媒介,最终学校的围墙可能将会倒塌。假定未来学校还能存在于教育元宇宙当中,假设在相关技术已经普及的前提下,它一定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全天候“走读制”而存在。一方面,元宇宙拓展了物理世界的生存空间,且空间是由数据算法构成的,跳脱了传统物理限制,虚拟分身能实现瞬间移动或直接存在于多元宇宙中。为此,未来学校是不受空间约束,学校没有地域、班额等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多所学校注册就读,只需要制订一项学习计划表,按计划完成学业即可。相应的学习记录和学业成绩会通过区块链技术等值转换成相应的可流通的非同质化代币——“学币”。另一方面,元宇宙当中时间不是单线性的,是可以回溯与跨越的,且时间曲率也不同,是一种“非线性叙事”。所以,在教育元宇宙中所有的学校都是24小时对学生开放。学生如果错过了部分课程,除固定“人—人”实时互动以外,学生都可以通过虚拟分身穿越到课程开始之前,或与服务型角色(NPC)进行互动,身临其境地加入已经结束的课程。对标目前学校教育中的“走班制”,在元宇宙学校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虚拟分身超越现实空间的时空壁垒,实现不同学校之间全天候“走读制”,通过对跨界知识的学习,最终达到马克思所提倡的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变革二维知识教学,打造多感官共享、高维进阶的体验式教学。教育元宇宙的到来对教育最本质的变革就是对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元宇宙中虚拟学校只是技术对教育空间、学习环境的改造,而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才是教育本质的变化。如果教育元宇宙真的能到来,那么改变二维化的知识教学就是关键要素。首先,脑机接口(BCI)技术将成为知识传递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元宇宙中,脑机接口将是更加高阶的,学习者以虚拟分身在虚拟世界开展探究式学习,而学习过程中多感官的体验又能够被学习者所体验,通过感官增强、控制增强、决策增强实现脑机对接、虚拟现实的融生性、交互性,并非单一的命令下达与执行,而是脑机交互的双向接口。其次,脑机接口需要以具身性的教学内容为支撑,侧重学习者人文情感的培养。例如,人文学科课程可以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在程序化的教材中复刻出悠远的历史与文明,或者通过虚拟分身与NPC互动,以主角的视角投入历史的长河之中,以直接经验来强化间接经验,以此来增加人文情感。最后,脑机接口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保障,侧重提升学习者对知识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虽然脑机接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人工神经元网络中对数据的深度学习,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隐秘关系,但是在虚拟现实中如何去学习,如何探索必须由学习者来定义。

第三,以群体感知变革学习方式,打造全民学习、创作、共享的学习社区。元宇宙是与现实世界相平行的虚拟世界,不仅是因为虚拟世界空间与时间的无限性,更重要的是元宇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明生态,其与现实文明最大的不同是意识的可复制性。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实际上是经验的传递,而经验的传递已由最开始的口传文化、印刷文化、影音文化到数字文化。目前,我们只是刚进入了数字文化的初级阶段,到元宇宙社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后,受众即能够通过讯息接收形成数据,还能在大数据构建的虚拟环境中间接参与到媒介讯息的再构建,由此形成数据讯息与受众“你中有我”的新型因果关系。这样一种“数据即讯息”的媒介生态,必然会改变人类思维方式,基于“基质独立”实现意识上传,让社区成员共享数据感知,极大程度提升受众的群体感知水平。

在教育元宇宙中学习者因不同的兴趣爱好集聚在不同的虚拟学习社区,而社区会制定出社区精神约束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同时,学习者既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相较于传统的学习共同体,在教育元宇宙中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同样具有差序格局,但是差序格局形成的关键因素则基于学习兴趣或研究领域本身,而非血缘、地缘、经济水平、政治地位、知识文化水平等外在因素,且研究领域的边界相对开放、门槛也相对多元。在教育元宇宙中不同的虚拟社区都秉持着“共情、共建、共享、共生”的社区精神,社区成员都独自享有自己的数字身份,且具有高度的群体感知意识,并共同指向学习领域的健康发展。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不同的语言可以进行实时转译,让人类重新获取“巴别塔”修建之前的语言天赋,学习者可以用虚拟分身的方式自由地学习与创作。创生出来的知识又可以根据其原创性与稀缺性程度,基于区块链技术将其转化为非同质化货币(NFT)并在学习社区中流通。这样一种数字化资产生产方式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学习者的创作激情和合作意识,促进教育元宇宙文化的高度繁荣。

然而,元宇宙作为一项由资本裹挟下的数字文明的大跃迁,其自身就带有资本属性与技术属性。这是我们拥抱元宇宙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元宇宙当中教育成为一种感官游戏,通过数字化的教学程序实时调动学习者的各项感官,学习不再是痛苦的而是一种感官享受。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价值观、世界观。然而,当教育全面面向娱乐的智能技术,学习者会潜移默化地让人“爱上”智能技术带给教育的快乐,而厌恶传统教育中的各种痛苦,以及变得不爱思考。教育对象由实体的人转变为虚拟的人,教育内容变成了一串串数字化的代码,代码再转换为具体感知,教育就此成为“数字具身化”的过程,学生认识的世界就是教育元宇宙本身,教育元宇宙提供的知识就是“真”,教育元宇宙的本质就是“善”,教育元宇宙的表现就是“美”。长此以往,现实性与沉浸性的边界不断模糊,元宇宙之下是否还有元宇宙,至此我们不再去探究何为“真实”,何为“真理”,因为教育元宇宙是让我们相信“感知即存在”。我们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缸中之脑”都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我能感受到信息的洪流,我即存在。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识世”,即让学生发现现实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培养学生批判精神与批判能力。然而,在教育元宇宙中教育活动实现了“寓教于乐”,知识通过信息化的传输,让教学活动成为一种感官游戏。在教育元宇宙中学习者看似学习的自由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但是这些学习内容都是技术提前安排好的,并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教育元宇宙检测到学习者有自我觉醒的意识,就会不断给其推送能够混淆视听的感官刺激,甚至直接通过虚拟分身对学习者本身的意识进行修改。为此,在追求去中心化、数字自由的过程中,我们要警惕元宇宙为我们精心打造的“数字监狱”,不能让教育元宇宙成为资本规训的重要手段。

教育元宇宙本来应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社区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因为在元宇宙到来时,人们的必要劳动时间大大缩减,腾出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创造手段,能够在不同的虚拟学习社区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但是“信息茧房”与“过滤气泡”的出现却往往会加速人的片面化发展,因为二者都有可能发展为技术对人的异化。因此,我们需要对教育元宇宙的技术伦理问题进行思考,从工具理性、人文理性、价值理性及伦理品性等视角去思考其价值负荷,避免教育元宇宙与所处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断层,规避资本与技术对教育双重异化的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元宇宙教育元年”看教育“新解法”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观察丨国内教育元宇宙应用案例浅析
北师大蔡苏:教育领域VR/AR的三个重点研究方向
会议简报「第二期」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最近大热的元宇宙教育是什么?将会给学校带来哪些改变? | 一文读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