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然》系列期刊中国作者论文免费读:清华、湖大、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

发表期刊:Nature《自然》

论文标题:核仁URB1确保3’ETS rRNA的去除以防止RNA稳态监控系统的激活(Nucleolar URB1 ensures 3’ETS rRNA removal to prevent exosome surveillance)

通讯作者:Ling-Ling Chen(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第一作者:Lin Shan、Guang Xu(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DOI:10.1038/s41586-023-05767-5

发表日期:2023年3月8日

论文导读:

核仁是细胞核中最显著的无膜凝聚体,包含上百种功能各异的蛋白质。由于成像分辨率不足,大部分核仁蛋白质的精确定位及其如何参与pre-rRNA加工等问题尚不清楚。来自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活细胞显微成像技术,对200种核仁候选蛋白进行了筛选,并发现了12个在致密纤维组分外围(PDFC)富集的蛋白质。其中URB1是一种非流动性的核仁蛋白,它对于3′端pre-rRNA的锚定及折叠加工至关重要。URB1缺失会造成3′ ETS去除异常,导致生物发育缺陷甚至死亡。这项研究为核仁亚结构提供了新见解,并揭示了rRNA成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扫码免费阅读论文全文

发表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

论文标题:通过精细梯度下调基因表达调控植物表型( Tuning plant phenotypes by precise, graded down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通讯作者:Caixia Gao(中科院遗传与生物发育学研究所)

第一作者:Chenxiao Xue(中科院遗传与生物发育学研究所)

DOI:10.1038/s41587-023-01707-w

发表日期:2023年3月9日

论文导读:

控制基因表达以及产生定量表型变化的能力对于作物改良至关重要。来自中科院遗传与生物发育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或先导编辑来产生新的上游开放阅读框(uORF),或通过突变终止密码子来延伸uORF的长度,设计出了一系列uORF,将水稻基因主效开放阅读框(pORF)的翻译水平抑制到了野生型的2.5–84.9%。通过对OsDLT5′非翻译区进行编辑,研究团队获得了一系列株高和分蘖数不同的水稻植株,且其表型变化趋势与预测结果一致。这项研究为植物目标基因表达的梯度下调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扫码免费阅读论文全文

发表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

论文标题:用于高压固态锂电池的高锂离子电导率的介电复合电解质(A dielectric electrolyte composite with high lithium-ion conductivity for high-voltage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通讯作者:Guiming Zhong(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Yan-Bing He、Feiyu Kang(清华大学)

第一作者:Peiran Shi、Jiabin Ma、Ming Liu(清华大学)

DOI:10.1038/s41565-023-01341-2

发表日期:2023年3月9日

论文导读:

由于不同相空间电荷层和可移动Li 浓度低,复合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无法满足固态锂电池的应用要求。为此,来自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通过耦合陶瓷电介质和电解质以创建高通量Li 运输途径的稳健策略。研究团队将聚偏二氟乙烯基质和具有并排异质结结构(PVBL)的BaTiO3–Li0.33La0.56TiO3–x纳米线相合成,构建了一种高导电和介电的固态电解质。研究表明,PVBL在25 °C下具有极高的离子电导率(8.2 × 10−4 S cm−1)和锂迁移数(0.57),该复合电池在18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稳定循环了1500次。

扫码免费阅读论文全文

发表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

论文标题:膜锚定的DNA纳米结能够在更高的T细胞受体触发下实现更紧密的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接触( Membrane-anchored DNA nanojunctions enable closer antigen-presenting cell–T-cell contact in elevated T-cell receptor triggering)

通讯作者:Liping Qiu、Weihong Tan(湖南大学)

第一作者:Yulin Du、Yifan Lyu(湖南大学)

DOI:10.1038/s41565-023-01333-2

发表日期:2023年3月9日

论文导读:

T细胞受体与抗原呈递细胞(APC)上负载抗原肽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接触如何引发胞内信号级联反应?目前,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尚不充分,并且在细胞接触区大小的影响上存在争议。来自湖南大学的研究团队报道了一个膜锚定的DNA纳米结,可实现APC与T细胞接触面的延长和缩短。研究结果表明,APC与T细胞接触区的轴向距离是T细胞活化的关键,缩短膜间距会促进T细胞的信号传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月16日: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
【科技动态】中科院物理所陈立泉院士课题组基于材料基因组的锂电池固态电解质设计取得进展
中科大攻克难题,突破电池技术瓶颈,成本大降94%,性能还更强
中科大团队突破固态电池成本瓶颈,暴降94%!成果登上Nature子刊
2017年被中科院撤稿的“电荷不存在”论文已成功发表国际权威期刊
推荐一本中科院2区期刊,影响因子5+,自引率较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