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言隐喻的认知博弈论语用学分析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摘自《逻辑学研究》2023年2期,邵贤曼摘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8期P15—P16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隐喻是一种修饰性的语言现象,也是文学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隐喻研究发生了认知转向。在诸多解释隐喻现象的理论中,关联理论对隐喻使用所做出的解释是一种颇具竞争力的方案,但其总体上依旧是描述性的,或者说属于一种局部的形式化。本文的目标是运用近年来日趋成熟的博弈论语用学,依托其中的IBR(Iterated Best Response)模型,为该解释方案提供一个系统完整的形式化表征。

语言隐喻的关联理论解释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隐喻源于语言交际,它是一种宽泛使用的语言。在我们看来,隐喻解释与其他的语言解释方式完全一致,并不存在专门针对隐喻的特定机制和只适用于隐喻的有趣归纳。为了对这个连续系统中的诸类语言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关联理论结合词汇语用学提供了两个十分重要的分析工具:“特设概念”和“关联原则”。
语言的理解至少涉及解码和推理两个基本过程。因此,词汇语用学的目标就是解释词汇意义是如何在交际过程中做出调整的。这里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类型的调整,即词汇缩小(lexical narrowing)和词汇扩大(lexical broadening)。词汇缩小指的是一个词传递了比它编码的意义还要具体的意义,形成了更小的外延。而词汇扩大指的是用一个词传递比解码获得的意义更具概括性的意义,从而扩大了具体语言的外延。
在语境的作用下,通过词汇缩小或扩大,形成一个具体情境中恰当的概念(CONCEPT*),我们称之为特设概念。
特设概念的提出虽然描述了词汇理解过程中个体百科知识的激活和选择过程,但没有说明是什么触发了特设概念的建构,是什么决定了建构的方向,这种建构过程又是在什么时候停止的。关联原则可以对上述问题提供一个比较具体的解决方案。关于关联在认知和交际中的作用,关联理论有两个基本的假设:(1)认知关联原则:人们的认知倾向于寻找最大程度的关联性。(2)交际关联原则:每一个推理交际的行为都预设了其自身具有最佳关联性。
在交际中,说话人基于自己的偏好和能力,选择一个具有最佳关联的明示刺激,听话人接收到该明示刺激后,先假定该明示刺激具有最佳关联,然后通过解码获得词汇意义,并以此为线索,沿着最省力的路径,推断出一个整体性的解释以满足对关联的期待。
“特设概念”和“关联原则”的组合,可以回答前文提及的触发特设概念建构的对象,沿着哪个方向建构,什么时候停止等问题。关联理论所提供的解答是:首先,对话语关联的期待,触发了词汇的调整;其次,这种调整沿着一条最省力的路径,都是从最可及的语境假设、最可及的扩大或缩小、最可及的含义开始;再次,通过诸多试探性假设的相互调整,最终形成整体性的解释以满足对关联的期待;最后,当对关联的期待得到满足后,调整的过程就停止了。
我们认为,如果存在一种能够对语言隐喻理解进行整体性的形式刻画工具的话,那么它必须具备如下能力:首先,要能全面涵盖交际所涉及的重要构成要素。其次,要兼顾交际中的编码—解码与非论证型推理过程。最后,要反映出关联原则对推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我们认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博弈论语用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上述要求。

信号博弈与IBR模型分析


博弈论语用学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语用学分析方法。它以数学和经济学领域中提出的博弈论为基础,旨在建立一种对主体间的交际活动及其规律做出解释和预测的理论。最早将博弈论运用到语言研究的是美国哲学家大卫·路易斯(D. Lewis)。其初衷是为了回答罗素和蒯因等人提出的一个哲学问题:规约性意义从何而来?以语言为例,如果语言是规约的,那么规约语言的语言需要先行规约,对这个“先行规约”又需要规约,一直无穷后退,于是规约变得不可能,相关的论证就会进入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路易斯在其著作《规约》一书中运用信号博弈和均衡概念成功地为规约意义的获得提供了一种非循环的解释,同时也为后人使用信号博弈分析人类的交际行为奠定了基础。
信号博弈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交际图景:发送者观察到某个对象,并形成一定的思想或情绪状态,同时他有多个信号可以用来表达。由于信号与思想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接收者需要从多个可能的信号中选择出一个他认为是恰当的选项。如果他确定的选项与发送者头脑中希望表达的内容相一致,那么交际就可以成功,并产生一定的交际效果。否则,交际就会失败。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博弈论分析,不但要提供一个能够涵盖所有重要语境要素的模型,同时还要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找出说话人和听话人最后会怎么选择。本文的分析主要使用弗兰克(M. Franke)(2009)的IBR模型。
基于信号博弈的IBR模型提供了一个涉及多种重要交际要素的分析框架。首先,是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信号的发出者根据自己所处的状态发出信号,接收者根据接收到的不同信号做出推理和选择。其次,是信号的发出者与接收者共享某些信息。也就是说,博弈的参与者都知道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博弈环境。再次,接收者需要根据所接收的不同信号做出自己的选择,接收者获取的共享信息越充分,越有可能做出更理性的选择。最后,选择的过程是在理性选择的驱动下实现的。所谓的理性选择就是主体根据偏好实现效用最大化。

语言隐喻的博弈分析


根据IBR模型,一个语言使用现象的博弈论语用学分析需要经历如下步骤:首先,确定要分析的话语,并将其作为模型的输入;其次,用信号博弈的基本框架对该话语涉及的重要语境要素进行建模;再次,用IBR推理描述语言使用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推理过程;最后,找到模型的输出,即预测到的最佳行为,如果需要可与经验数据相比较,看两者是否相符。
我们可以看到,博弈论语用学对语言隐喻的形式刻画与关联理论的相关分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交际的构成要素方面,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由说话人和听话人构成,博弈论语用学的分析框架中有发送者和接收者。关联理论认为,语言隐喻的理解涉及词汇意义的扩大,听话人需要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在博弈论语用学的分析框架中,就表现为表达式可能在两种不同的状态下为真。也就是说,该表达式具有模糊性。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遵循关联原则,即以尽可能小的认知努力,获得足够多的认知效果。博弈论语用学预设了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是理性的。所谓理性,指的就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上述诸多方面的一致性,也就说明了关联理论有关语言隐喻的分析是可以在博弈论语用学所提供的模型中得到定量分析的。
根据关联理论,词汇概念会激活一组有序的百科知识,这些百科知识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可及性,会对话语的关联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话语本身和话语所处的语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某些条目具有更高的可能性。因此,博弈论分析模型中听话人的先验信念和后验信念是一种综合性的反映话语要素和语境要素相互作用的重要指标。可及性是一个具有心理现实性的概念,在关联理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博弈论语用学的分析框架同样可以将这一重要的概念以概率性信念的方式整合进来。
关联理论基于特设概念和关联原则等两个重要的概念工具,为语言隐喻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具有很强解释力的方案。但由于关联理论中存在“互为显明”“非论证型推理”“关联”“认知效果”“认知努力”“认知语境”等概念,使理论解释的形式化存在诸多难以克服的挑战。博弈论语用学中的IBR模型,在建模时考虑了交际主体的“共享信息”“信号策略”“理性选择”“效用”“概率性信念”等因素,其求解方案采用一种内部视角,一步步地展示了交际者是如何达到稳定的均衡状态(即对表达式意义的正确理解)的。因此,该模型具备了对关联理论进行整体性形式分析的有利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dissertation 代写之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
语境理论发展概述
语用学论文
语用学在中国20?年综述[中国语用学研究会]
陈波:中国逻辑学70年(下)
语言模因理论是什么鬼,看过此书就知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