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贺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后,整个盛唐无人接上,直到宋朝才出现下句

前言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这两句名言,一句诞生于盛唐,一句对出于宋朝,跨越时空辉映,成为千古绝唱。又在近现代被毛泽东接续,形成一个跨时代的对话。三位才子,三种伤怀,串联起三个不同的时代。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唐朝李贺笔下的天道无情

唐朝,一个文化鼎盛的时代,李贺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在仕途坎坷中英年早逝,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生性洒脱,善于诗词,深受唐玄宗的赏识。他曾寄望于仕途的顺遂,一展宏图。然而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爆发,李贺见识到了世事的沉浮无常。先是受贬黜为衡州节度使,后又去职闲居,再无机会翻身。

正是在这失意离职的日子里,李贺行至咸阳,看到道旁衰败的兰花,勾起他对生命与时光的感慨,遂写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的伤感在于,上天本就无情,岁月无情,仿佛只有人间才有情。李贺一个身怀大志的才子,却被乱世激荡,无处施展抱负,对天道无情怀有深切的感悟。

这句诗一出,便为文人雅士所传颂。无数高手试图对出下联,但都力不从心。因为“天”这个意象太过高远,要找出与之呼应的下联,实在难以把握天地人三者的和谐。

李贺这个人,是一个很有个性的文人。他不拘一格,思想开放,诗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曾经云游四方,寻找着生命的意义。也正因如此,他对仕途抱有理想,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贺本以为可以报效祖国,立下功勋。谁知战局如此不利,李贺反被贬谪,一蹶不振。他本想在仕途中实现理想,却被乱世冷落。这无疑是对一个充满抱负的青年才俊的沉重打击。

在落魄的日子里,李贺时常独自一人游荡在山水之间,吟咏怀古。那天路过咸阳,曾经繁华的都城已是破落不堪。衰败的兰花更像是他命运的象征,勾起了他对天道的愤懑。

其实,李贺的一生境遇并不如意,但他仍怀揣着对生活的热情。只是这次贬谪,实在让他意志消沉、前路茫茫。“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他对无常世事的叹息,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宣泄。

李贺以高远的视角审视人生,天地间哪还有什么“情”可言?正是因为失去了对世俗的情感寄托,李贺的内心才会产生巨大的落差与惆怅。这无疑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饱含着对一个时代的深刻反思。

二、宋朝石延年笔下的人生望

百年后,宋朝动荡,石延年也是一位志不遂心的诗人。他屡试不第,在一次宴会上醉意朦胧之时,忽然吟出“月如无恨月长圆”。这一句妙语出口,将李贺辞世已久的上句完美接续,成为千古绝唱。

石延年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对功名却兴致寥寥。他爱读诗词,梦想终老山林。然而在家族压力下,还是应试入仕。石延年多次会试,均未得中,成为他心头一块疙瘩。这次宴会上,正是他又一次会试失败的夜晚。

面对好友的劝慰,石延年苦笑道:“我本不想进士,可家人望子成龙,我也不忍辜负他们一番苦心。如今终究还是失败了,我该怎么面对家人?”说罢,他反手就灌了一大口酒,脸上尽是失意。

这时,有人吟起“天若有情天亦老”,石延年抬头望月,忽然灵光一现,回应出“月如无恨月长圆”。朋友们都为他的机智对仗叫好。

这一句下联呼应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简直天作之合。“天”“月”相对,“有情”“无恨”相生,“天老”“月圆”相映。

石延年通过“月长圆”寄托了人世间的期盼,用月象征着人们对爱恨情仇的淡然处世之道。就如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化,人世间也有起伏,我们需要保持淡定,才能圆满。

这两句一高一下,跨越百年,把两个时代的伤怀诗意完美地凝聚在了一起。成为千古绝句,流传后世。

其实,石延年本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喜欢清静的生活,以诗会友。但作为一个书香世家的子弟,他不得不承担家族的期望,去应试科举。

石延年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不喜欢仕途的功名纷争。可他又不忍辜负家人的一片苦心,只能勉为其难地去赶考。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让他备受打击。

那天的宴会,石延年面对好友的安慰,心中郁结难平。他感觉自己辜负了家人的期待,也辜负了自己的文学理想。这种失落的情绪化作了酒精灌入胃中,让他的大脑昏沉而感伤。

当有人吟起“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时候,石延年醉意朦胧的脑海里,浮现出皎洁的明月。他突然想到,人生就像月亮一般有阴晴圆缺,自己不应钻牛角尖,而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于是,“月如无恨月长圆”的绝妙对句就此诞生。这句话透露出石延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不因一次失败而郁郁寡欢,而是想到月圆人圆的期许,与好友痛饮,化解了内心的不甘。

这也成为千古绝唱,因为它延续了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惆怅,却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两个时代俊才的唱和,形成鲜明对比,道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升华为对后人的启迪。

三、毛泽东笔下的历史哲思

近现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看到这两句诗,恰如其分地续了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一句话,同样发人深省。沧桑,正是世事变迁的写照,人间正道,就是要经历沧桑,才能发展前进。

毛泽东这一生波澜壮阔,目睹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盛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实践。

在革命将成功的前夕,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

然而革命道路却也绝非坦途,党内外也曾出现过种种问题。正是看淡世事沧桑,毛泽东才能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依然保持战略定力,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新中国的诞生。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透露出毛泽东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人间正道,积极进取,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气度。

三句诗,三种境界,三个时代的伤怀,在诗句的传唱中交汇。“天若有情天亦老”抒发了个人愁绪,“月如无恨月长圆”寄托了人生望,“人间正道是沧桑”体现了历史哲思。三位伟大的诗人,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道出了三个时代最本质的情感体悟。

其中的伤怀与感慨,至今依然触动人心。这三句诗,也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

毛泽东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这句“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显示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理解。

毛泽东是在井冈山时期创作这句诗的。当时正值中国革命处在低潮,他带领红军在苦苦支撑。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许多人心生动摇。

然而毛泽东却能够保持定力,因为他深谙革命的道路必然艰辛,正如“人间正道是沧桑”。他以超常的毅力和信念,激励红军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终于开辟了革命的新局面。

可以说,这句诗凝聚了毛泽东对革命规律的深刻思考。它寄托了毛泽东战胜困难、坚持斗争的坚定信念。也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道路上排除万难,奋力前行。

结语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变迁。然而无论时代如何變遷,总有些东西历久弥新,依然能温暖我们、抚慰我们、激励我们。

那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三句诗,道出的就是中华民族对人生、历史、世变的体悟,也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标志。

当我们感受到这种文化底蕴时,内心就会涌起一种恒久的力量。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鬼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无人能续,到宋代才有下半句
李贺写出“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盛唐无人接上,宋朝才出现下句
怎样理解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60分钟轻音乐】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它指的是什么?它的出处在哪里啊?
诗鬼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无人能接,千年后伟人接下半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