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仿冒和田籽料的真面目,你知道吗?

很多人在市场上选购和田玉时就会发觉,为什么许多石头都被卖家称为籽料?现在市场上真的有那么多籽料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市场上许多籽料都是“动过手脚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它们,也希望大家在购买时能够敲响警钟。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绵延的昆仑山脉山岩中。和田玉原石经过自然的地质运动和冰川运动等长期的剥解为大小不等的块,和田玉碎块经过雨水雪水冲刷流入河,随河流流入水中,称为和田玉山流水料,和田玉山流水原石经过玉龙喀什河几百甚至上万年的冲刷,就形成了和田玉籽料。



在众多模仿和田玉籽料的造假手段中,滚料是最常见的造假手段之一。通过滚筒的研磨,以及后天的优化处理,一些山料就华丽变身,成为人见人爱的“籽料”,一些作工精致的滚料,即便是行家也会走眼




滚料是什么





“滚筒籽料”也叫“磨光籽料”,属于现在市场中籽料作伪手段之一。这种滚筒籽料是利用整块的劣质的山料切成小块,扔至带有磨砂的滚筒中,犹如炒栗子般搅动。其中的磨砂颗粒将其表面磨圆,使其状如小籽料 





滚料在滚完之后一般会再人为在滚筒边缘染一些颜色,冒充做籽料的皮色。这就做成的了带有皮色的籽料。只是这些仿制的籽料质地不好,油脂度也不高。这种料一般都是垃圾料,石花和绺裂比较多。也有做成大块的染皮磨光籽料,不过可以说磨光籽料基本都是垃圾料,用的都是山料,或带石僵的山料,即使成品白一点的,用的也是俄山料或青海料。




滚料是如何“炼”成的

滚筒籽料是用整块的劣质山料玉石切开成小块,放入带有磨砂颗粒的大滚筒中来回转动,时间久了做成随型的仿小籽料形状,之后人为在滚筒籽边缘染上一些颜色,冒充做籽料的皮色。也有做成大块的染皮磨光籽料,不过可以说磨光籽料基本都是垃圾料,用的都是山料头儿,或带石僵的山料,即使成品白一点的,用的也是俄山料或青海料,做出的磨光籽成品石花重,绺裂甚多。



没错,就是这样子的


制作过程就比较简单了:将要加工的玉石材料扔进滚筒,伴随滚筒不断的转动,不停注水。经过数天乃至数月的滚动碰撞以后,所谓的“籽料”出炉了。




原理很简单:滚筒模仿的是籽料形成的过程。随着水流的滚动,玉石材料不断和硬质辅料发生碰撞,原材料的表面就会被碰撞出一些凹凸不平的小坑。这就是所谓的“毛孔”。此外碰撞能磨掉山料的棱角,逐渐形成浑圆的外观。



上图是大家在网上经常见到的一个滚筒机。将山料或者石头高温煮过,放在这样自制的摇桶当中,喷着染料转动,一边喷料让其吸收一边转动铁桶让其磨圆石头的菱角。


这样“一批籽料”大约需要十来天这样的研磨过程!


  这就是小石头,尖棱角的,表面很锋利


 

又一锅籽料出锅。


经过机械滚磨十几天后再进行人工染色处理,原来的山料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籽料了。


这是只经过机械滚筒机滚磨,但没有进行人工染色的假籽料。


图中手中和摊子上的玉石颗粒都是人工制作的假籽料。


这些假籽料及其成品手把件、手串等都是机械滚磨制品。 




如何鉴定滚料




1、外形




籽料是河水冲积物,不断地冲蚀搬运使它经历了棱角,次棱角,次圆到浑圆状,这也是名字的由来,由于经过长期磨蚀,这种浑圆的曲度非常自然,若有棱角或因此影响浑园弧度转换的话,则可初判是磨光料






因为磨光料因磨蚀时间短,磨蚀环境与籽料不同而留下的只是“短促”的痕迹,甚至表面尚留刻痕,尤其是在不易磨蚀的边侧常留杂乱的线迹。





除此之外,滚料形状不自然, 过于完美的外形, 磨圆度不理想, 残留几何外形。从各个角度看,总能看到棱角,或者在一个平面弧形弯曲的拐角点有棱角。





从下面图划红线棱角一、棱角二、棱角三处可以明显看到滚磨后的棱角:

  

2、毛孔


天然籽料都会有一层表皮,即所谓的“汗毛孔”,那是天然籽料在自然的搬运、河水的冲刷过程中,碰撞摩擦产生的,表面呈现细小的凹凸不平像人皮肤一样的小孔(可用放大镜来观察表皮)


滚筒籽料是人将低档山料玉石放于滚筒机器中转动或人为打磨而成的形状。外面的表层有着打磨痕迹,有的做工更粗略的可以看到数道楞线,有的看起来会有多个面,而且极不自然,面楞看起来突兀许多,十分生硬。




真皮毛孔


滚料皮毛孔



3、皮色

滚料染色


真籽料的皮色是大自然的妙手独着,看起来生动自然且变化万千,而滚筒籽料的皮色是人工染色,仔细推敲,漏洞即显。



真正的籽料颜色丰富,与玉石的肉质浑然一体,疏散自如,有些则沁入表层并深入到玉石肉质相对疏松的地方,即使裂纹部分的天然皮色也是外浅内深,色度均匀的向内加重。有的一块天然籽料上面就有多种皮色。


滚筒籽料的皮色都集中在料质疏松干涩或者多棉的地方,色泽集中而浓重,颜色通常浮在玉石表面呈片状分布,有裂纹的地方的色是内浅外深,将裂隙堵住,向外面溢出,那是由于人工着色剂的上色时间毕竟有限,色泽尚浮于表层,看起来十分的轻浮,但是色泽并不自然。一般假皮子只有一种颜色,那是用一种色剂染成的,但是也不排除有特殊的二次或多次上色的情况。



4、光泽


真籽料肉质细腻油润,滚筒籽料干涩,感觉截然不同。



真正的籽料是经过亿万年的磨砺而成,萃取精华,浑然天成,形状自然圆润,有着完整的弧面。肉质也是细腻油润,用手电给光来看,结构细腻紧密,少有石花。


滚筒籽料形状生硬,可以看出被生生磨断的玉石边角颗粒,内部结构粗糙,石花众多,颗粒感很强且料质松散干涩。





如果分析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籽料的光泽是磨蚀和内在氧化长期作用的结果,而磨光料只经过短暂的磨蚀其表面没经历之后的氧化,也即没经时间“消光”的过程。

5、手感


还可以根据触感来区分,经常把玩的人可能都知道,真的籽料因为表皮的缘故,所以摸起来会稍微觉得有点不平整,而滚筒籽料由于人工打磨的较好,表皮光滑,摸起来很平整光滑,感受不到细细的摩擦,似有拿不住的感觉。

6、肉质


我们还可以根据肉质进行区分,天然的籽料经历过千万年的雨水冲刷而形成,所以看起来圆润整齐,肉质更是细腻油润,但是滚筒了确实十分生硬,而且肉质结构粗糙,有很强的颗粒感和干涩感。




这些仿制的籽料质地不好,油脂度也不高,所有地摊上一般抹上大量的油以提高卖相。





  

这是一块2.6公斤重的滚料。非常典型,由于白度好,被人当做和田糖白玉籽料。


但是假的永远是假的,一眼即可洞穿。因为,它完全没有和田籽料的那种油润的感觉。


这是一枚和田滚料。




最后提醒大家,滚料加染色是和田玉造假的“必杀技”,如今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但籽料的外形及皮色都是天然形成的,滚料即使滚的再圆,染的在漂亮,也没有籽料的那种天然美。





除了滚料之外,还有许多和田玉造假的手段。小编找了一些图片供大家学习。




这个手把件看上去颜色很正,与和田玉中的碧玉极为相似,还有类似碧玉的结构特征,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其实,这就是一个玻璃制品,行话叫“料器”。


古玩市场的地摊上就有不少这样的玻璃制品,叫价在百元左右,售卖价在30-50元。

图中右下部的这些“玉石籽料”块型好,无裂纹,颜色也很纯正。很容易让没有经验的玉石爱好者产生购买欲。有经验的玉友一看就知道这是人工合成品,不是玉粉合成的,就是乳化玻璃制品。图中的那两块就是乳化玻璃板,是用来仿玉石切片的。

这就是“外蒙料”手镯,不值钱。外蒙料不是产自外蒙古的意思,而是“蒙外行”的意思。这是行话。

这个雕件就是乳化玻璃制品

箱子里这些东西乍看上去很像价格昂贵的羊脂白玉,但实际上是一些分文不值的乳化玻璃块。只不过是进行了高仿处理,以此来欺骗菜鸟吃药上当。





这个摊子上的玉板、玉牌、手镯、手镯芯等都是乳化玻璃制品。这种乳化玻璃手镯在河南镇平县石佛寺玉制品批发市场上的批发价每只10元,玉贩子转手到其他地方就能卖到每只数百元。消费者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你看图中的这块很大的乳化钢化玻璃板,就是直接用来加工“玉手镯”和“玉牌”的。

这是玉粉合成品和玻璃制品

这是不法奸商在毫无利用价值的低劣玉石原石上“镶门子”,将一小片真正的白玉镶嵌在了原石上,以欺骗消费者。消费者入手后一刀切开就惨不忍睹,很可能几万元就化为乌有了。






你看到了吗?有些商人用玉粉和粘合剂混合后做假皮、内部放入铁块制作而成的假籽料。放入铁块是为了增加假籽料的比重,否则掂起来发飘。因为真玉石的质地细腻,比重和密度很大。





判真假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大家需要多多把玩和揣磨,看的多了真假自然也就能辨了。

 

关注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市场上最常见的“滚料”的造假及预防
假和田玉泛滥成灾 你竟毫无防备!
为和田籽料掏腰包要注意,和田籽料造假全过程...
和田玉原石种类众多,详细介绍一下和田玉的各种原石
和田玉籽料毛孔漫谈
和田玉简单的鉴别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