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荐读】刘戈:现金贷正以燎原之势席卷而来,需尽早防范其多米诺效应

本文大概1000字,读完共需1分钟

作者刘戈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最近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趣店陷入舆论漩涡,并由此引发对现金贷的争议。


现金贷是互联网金融中的一种小额现金贷款,贷款审批快、放款快,期限短、利率高,覆盖的人群主要是不符合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发放信用卡条件的人群。


从本质上看,现金贷就是赤裸裸的短期高利贷,很多贷款超过了法律保护的基准利率四倍的高限。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不少现金贷平台将高利率伪装成手续费和服务费,甚至收取“砍头息”,即实际放款金额少于约定放款金额,从而提高了实际利率。


目前,现金贷正以燎原之势席卷而来。而舆论抨击主要集中在业内普遍存在的利率过高、野蛮催收等问题。但实际上,现金贷更大的潜在风险在于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虽然从账面上看,现金贷的借贷人单笔贷款额都不高,但由于其信用等级低,还款能力差,非常容易重复借贷,拆东墙补西墙。有数据显示,在15天之内借贷人在各现金贷平台的重复申请率达到近35%。


现金贷的经营秘诀是用高利贷的高额利润覆盖坏账。从目前的发展速度看,各家现金贷最终彻底失去还款能力的借贷可能逐渐增加,超过某个时限后会出现爆炸性增长的现象,导致平台坏账急剧增加,最终进入破产境地。由于这些借贷者通常在多家平台借款,势必导致各家平台多米诺骨牌式的崩塌。


风险如果仅限于此还很难说是系统性风险。更为严重的隐忧是除了股东少量自有资金,众多现金贷的资金来源于合作银行和信托公司。很多平台公司把消费信贷打包成证券化产品,卖给银行,银行变相为这些公司提供资金,这无疑将风险进一步放大。



现金贷风险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今年4月,银监会开展的互联网金融整治中,首次提出清理整顿现金贷业务,要求相关平台严守年化36%贷款利率红线。但笔者认为这个力度不足以消除现金贷带来的潜在风险。原因在于,中国法律虽然规定了利率上限以上不受法律保护,但并未认定高利贷违法,更没有入罪,除非出现妨碍金融秩序或者暴力催债的情况。


高利贷对各国监管当局都造成了一些困扰。在美国,“发薪日信贷”非常普遍,也制造了不少借贷者因被逼债而自杀的悲剧。后来美国加强了监管,要求公司持牌经营,并禁止通过手续费等手段变相提高利率。在美国纽约州,法律规定收取超过每年16%的利息则触犯民法,而收取超过每年25%的利息则触犯刑法。在德国、法国等一些国家,则对高于规定利率上限的高利贷视为非法,有的甚至入刑。虽然这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超高利率放贷,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肆意发展,减少了其传递风险的可能性。


笔者在此正式呼吁,立法机关应出台相关法律,规制非个人发放过限高利贷的行为,从根本上解决高利贷泛滥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借1万赔上40万,这种贷款居然还在监管空白地带 | 小巴问大头
现金贷,又死了?!
朱邦凌:现金贷实际利率畸高 应进行穿透式监管
现金贷会被监管一棍子打死吗?听听他们怎么说
'现金贷'演变为高利贷 行业规模约在6千亿至1万亿
现金贷为何被“污名化”?背后有哪些行业难题? || 特例10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