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老子、大前研一背后的知识萃取故事——一图一诗说“知识萃取”

《论语》、《道德经》可算是中国古人的顶峰智慧,但这些书是如果写成的呢?据推测,《论语》的形成是孔子的弟子们在守丧期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记录孔子曾经的言行。然后,孔子弟子的弟子们修订整理时,加入了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语而成书。比如《论语》里就提到了“有子”“曾子”,子在古代是指老师,据此推定曾参和有游的弟子们参与了《论语》的修订。老子相对孔子更加神秘,这位思想家为后人留下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经》,并成为译成外文最多的中文书籍。老子又不似孔子有“七十二”弟子,那么《道德经》是如何来的呢?

鲁迅先生曾经将老子出关的故事写成了漫画式小说,名字就叫《出关》,摘录在其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里,故事大概是:老子在周朝的国家图书馆做馆长期间,收孔子为徒。孔子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慢慢将老子毕生所学精华一一领悟,老子明白孔子志在庙堂,与自己不同,便匆匆出关,欲隐居至别处。不料出关时被关令发现,被留下来为守关的工作人员们讲学。无奈老子年纪太大,牙齿掉光,导致发音不清,慕名过来听讲的关吏纷纷在课上打起了瞌睡。等到课上完,大家如梦初醒,又觉得很亏,就请老子把课上所讲整理成讲义,以便大家课后温习。老子无奈之下,在一天之内,赶出五千字讲义,这才顺利出关。那份讲义,后人称之为《道德经》。

孔子言行和思想由弟子守丧期间整理写就《论语》,老子为顺利出关无奈一天内赶出五千字讲义成为《道德经》。如果用现在的时髦话语,就是两位大家的智慧总算被“知识萃取”出来了,不然真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大缺憾啊。

大师智慧可以用不同方式去萃取,企业中的实践经验如何有效萃取呢?任正非在华为大学教育学院工作汇报会上强调:“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很重要,更主要还是视野。所以要把经验写出来,年轻人看了案例,上战场再对比一次,就升华了。……现在你们要善于把经验写成案例,否则做完了沾沾自喜,经验还只留在你一个脑子里,没有传承。” 企业要做好知识萃取,得好好想想自己的“有子”、“曾子”以及“关令”们在哪里?他们应该具备什么新的知识萃取本领呢?

大前研一被称为日本收费最贵的咨询顾问,是亚洲少数享有世界级声誉的管理专家,卓著丰盛。他在《思考的技术》一书中提出了很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型,也能看他在给客户的咨询方案中深谙'知识萃取'之道。比如针对一个客户的商业问题,他会首先定位问题所在,然后分析影响问题的关键人群,判断这些人群有哪些是做得好的——即发现内部标杆,并对这些标杆进行行为观察、特征分析和挖掘蕴藏其后的关键知识,再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度提炼(如找共性、看差异、挖实质、要拔高、建模型等方式),转化为企业内可以推广应用的岗位手册、案例课程、知识工具等,从而实现有效的知识转移,让知识创造出真实的商业价值。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知识萃取就是发现组织内部标杆,并让这些标杆讲出别后的故事!那么在你的组织中,能发现谁是标杆吗?这些标杆愿意讲故事吗?他们故事讲得精彩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讲义》——为政第二(5)
涨知识:《论语》中的80个成语—出处 解释,你知道几个?
「原创书评」以学为美——读《论语》
孔子的求学与渐悟成就
论语启示录198:神龙见首不见尾
读经做人,读史做事。可是经史子集浩如烟海,怎么样选择版本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