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唐瓷器之路政府采购的邢窑

   





中国是瓷器发祥地,从汉唐帝国都城通往西方的路上瓷器之路,从沿海港口运往海外的海上瓷器之路,大量瓷器运销各国。政府采购的瓷器来自哪里?大唐皇帝使用的白瓷定点邢窑。

研究瓷器的学界,有句名言:就是“ 世界陶瓷发祥于中国,中国白瓷发祥于邢窑。”

   先从一位老外发大财的故事说起。20044月,英国《独立报》发表长篇文章《1200年前的沉船宝藏告诉你一个未被探触过的中国》,讲述了发现黑石号的传奇故事:当时一个47岁的德国人,叫沃特法从东南亚海域打捞出价值连城的沉船珍宝,从而拥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财富。沃特法先后打捞到3艘古代沉船,其中即包括轰动世界的黑石号。沃特法原先是德国一家水泥厂的老板,他嫂子是印尼人,他听厂里印尼工人提到婆罗洲和苏门答腊之间的岛屿水域沉没有古代珍宝,1996年,他带着潜水装备与印尼工人赶往传说沉有宝藏的水域。本来他仅是利用假期潜水并感受海底寻宝,不想很快就有收获。1997年沃特法发现了明代鹰潭号沉船,1998年又发现了马热尼号,并发现了一艘沉船,将其命名为 黑石号。通过对印尼海域黑石号进行打捞。发现67000多件中国瓷器,其中有邢窑瓷器100多件。在这些众多窑口的瓷器中,唯有邢瓷少有因海水长期侵蚀胎釉剥落的现象,所以,论当时中国瓷器的品质,考古工作者得出结论:“邢瓷天下第一”。


       邢窑,就是邢州的瓷窑。邢州,从隋代到元代一直沿用的行政区名。这里是河北省境内古老的瓷窑产地。

邢窑从公元5世纪的北朝时期走来,到元代逐渐尘封到地下。历经了创烧、发展、鼎盛、衰落、消亡的过程,走过八百多年的风雨历程,成为中国古代瓷窑中罕见的范例,一批批、一代代辛勤而智慧的瓷窑艺术家,艰辛劳作,薪火相传,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邢瓷的辉煌,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留下了耀眼的光芒。

我国陶瓷史上著名的南青北白。南青指越州青瓷,北白就指邢窑的白瓷。邢州瓷窑是唐代七大名窑之一,是华夏乃至世界白瓷的鼻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历史典籍对邢窑的记载充满了赞美和崇尚。唐代的一部书《乐府杂录》,记载一个有声音的场面。话说唐大中初,著名的乐师郭道源用越瓯、邢瓯十二,旋加减水,以盘击之,其音妙于万方。

这是何等浪漫的一种场面啊,把十二个邢窑瓷器和越窑青瓷放在一起,倒进不同量的水,用作乐器演奏,发出编磬一样的声音,这正好说明邢瓷的质量之高,敲击有金石之音。

唐代茶圣陆羽在《荼经》谈到邢瓷的釉色时,用了类雪、类银的评价。就茶具的品质来说,有人认为或以邢州处越州之上。而陆羽认为各有所长,就色泽而论,他说:越瓷如玉,邢瓷如银;越瓷类冰,邢瓷类雪

《阳敬壶录》中也说:品荼用瓯,白瓷为良,素瓷传静夜,气满闲轩庭也。

唐代大诗人皮日休形容邢窑瓷器的造型圆似月魄随轻如云魄起。可见,大唐王朝,越窑、邢窑的瓷器,就是国之经典、瓷器标志。

唐代朝廷编纂的《唐六典》卷三:河北道贡赋有“邢州瓷器。

宋代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第九载:邢州钜鹿郡,土贡是丝布、磁器。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九邢州的土产,地位就是“白瓷器”。《元丰九域志·河北路》邢州土贡:、瓷器一十事。《宋史·地理志》信德府……本邢州。贡绢、白瓷…”

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辉煌的邢窑,究竟在哪里呢?

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说:中丘白瓷,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中丘,指的就是现在的内丘县。《全唐诗》收录了徐慎的一首诗,形容内丘瓷窑的规模,烘透内丘。瓷窑的炉火,把整个内丘城烤得红红火火。

经过三十多年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邢台的内丘、临城、邢台三县和石家庄市的高邑县,陆续发现了邢窑遗址有三十多处。考古成果辉煌,许多发现惊艳世界。

 最集中的瓷窑遗址位于邢台县西坚固和内丘县城关一带,发现最早的瓷窑是北齐时期,这些瓷器的釉色青中泛黄,少数泛白。器物的器形比较小,以碗、杯、高足盘为主,另有少量的钵、盆、罐、瓶等。

 1988年,在内丘西关北邢窑遗址的考古发掘,轰动了中外,令内丘人无比自豪,因为考古界一直寻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透影瓷,首先在这里发现了,让世人得以初识这种高级细白瓷的本来面目,从而也证明邢窑在隋代已经能够生产出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的细洁透影瓷。


   
说的如此邪乎,什么是透影瓷啊


      
透影瓷就是在一定光亮条件下,从一面能看到贴近另一面物体的影像轮廓。半透明的神奇瓷器。这一独特瓷器种类被发现后,经过抽样进行的胎釉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和显微镜下断面观察,发现了不同于其他细瓷的独特之处:它薄胎、胎细、瓷化程度高、高温不变形。
 
      邢窑的透影瓷,细白瓷,以碗、杯等器物为主,造型精美。经测量这种瓷胎釉相加最薄处约0.7毫米,透影效果良好。个别器物内壁还装饰了刻划、贴塑、模印等纹饰,更显得高贵、华丽。这些都体现了邢窑窑工高超的技艺和唯美的追求。
    
现代瓷器工艺师们从邢窑瓷器中得到启发,已经用这样的工艺,烧制成超薄的白瓷刀具,锋利无比,可以拉玻璃,可以切骨头。
    
只要说到瓷器,人们都很关心的就是,是否官窑。因为官窑的瓷器是给王公贵族专门烧造的、政府采购产品,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阶层的要求,因此,官窑的瓷器要比同样的民窑瓷器身价高很多倍、甚至上百倍。那么,邢窑是官窑还是民窑呢?

陈列在上海博物馆古陶瓷陈列室的一件唐代邢窑白瓷字粉盒,胎质细腻致密,极其坚硬,看得出当时瓷化程度已经很高了,叩之应有金石声。

在邢窑遗址,出土了一批器物底部或盖上阴刻 “盈”、“官”、“翰林”等官窑标记的字款,还有“昌”、“高”、“上”、“大”及姓氏字款。

一说“官”字款,很多人都知道你是官窑的标志,确实字款瓷器,是官府公用器土贡的瓷器,但并不是皇帝使用的瓷器。那么,皇帝使用的瓷器有款吗?那又是什么款呢?

在长安大明宫皇家遗址中,也出土了带有“盈”字款的邢窑瓷器。那么,这个盈字款是什么字号呢?

“盈”是大唐皇家库房大盈库的字号,唐玄宗李隆基设立,延到唐朝灭亡,入奉大盈库的白瓷是邢窑的经典,胎釉洁白如雪、光润如玉。表现了大唐文盛丰盈、以白为美、以玉修德、空白至道的人文境界。在陕西博物院展出的三件字款器物,都是大明宫藏品。而“官”字款与皇帝私库 字款瓷器相比,要第一个等级。所以官字款的瓷器大量出现在晚唐各窑口。至于翰林之类的款识,就是一些衙门定制的瓷器了。

邢窑还发现弘字款的瓷器,这“弘”字款,应该是弘文馆定制的。 弘文馆是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教授生徒,并参议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行施事项的官署。东汉至南北朝各代曾有东观、崇文馆、聪明馆、 士林馆等名。唐宋弘文馆由此延续而来,与集贤书院、史馆合称三馆

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改为弘文馆。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为避唐孝宗李弘讳,改名昭文馆。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复弘文馆旧名。馆中藏书20余万卷,置讲经博士。唐太宗时曾诏京官五品以上者,隶馆习书法。唐高宗仪凤年间,选妙简贤良官在五品以上者任学士,掌校理图籍。

       那么,如此伟大的邢窑瓷器,是否也畅销全国、出口海外呢?

唐代诗人薛能在《夏日青龙寺寻僧》诗中留下了“凉风盈夏扇,蜀茗半邢瓯。”的名句,说明在长安城的寺庙里老和尚摇着扇子,用邢窑瓷器饮用四川的名茶。

考古发现证实,除邢台各县墓葬和遗址中出土大量邢窑瓷器外,河北其他地区和周边省市的发现也屡见不鲜,大唐的都城长安多处遗址也多次出土邢窑白瓷,而且数量可观,与《唐六典》、《新唐书·地理志》等“邢州土贡瓷器”记载相一致。

另外,在浙江、广东等唐宋时期的大型贵族墓葬中也有发现,唐代著名的扬州港也出土过不少邢窑瓷器。

而在国外的日本、埃及、伊朗、伊拉克、沙特、巴基斯坦、印尼等地遗址中也都有邢窑瓷器的发

现,是邢窑瓷器远销海外的证据。

 

 闪耀着美学和科学技术光辉的邢窑已经成为过往,留给国人的是一片片残破的遗址。但邢台没有忘记、河北依旧珍视,邢台、内丘、临城各级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临城创建了邢窑博物馆和保护机构,。内丘县也规划建设邢窑遗址公园,打造邢窑文化品牌。
    
这正是:

邢窑辉煌八百年,大唐盈库藏经典。

透影瓷器千古谜,邢瓷魅力传万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寻邢瓷的前世今生
老窑瓷:“邢窑”——八百年薪火相传!
邢窑
《李辉炳陶瓷论集》
[转载]有关“官”类款瓷器及官窑问题(三)
邢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瓷器,和他的来历,朝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