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毛”淋过最大的雨,在《风平浪静》的烂剧本里
文:肖瑶
(小剧透,配合食用)

《风平浪静》的“浪”,几乎全片都是以“水”的形式呈现,温和平静的海水,台风过境的小镇,平静甚至死寂如水的生活。两小时电影里,弥散着一股阴郁压抑的氛围。

这部黄渤监制、李宵峰导演,章宇、宋佳和王砚辉主演的电影,还没首映之前,就有媒体传出宣传:中国终于有媲美韩国的犯罪片了!

但全片看完,是有些失望的。

潮湿气氛贯穿全片,从始至终也没有明朗的那一刻,剧情缺少具有爆发力的高潮,叙事断断续续,缺乏坚实有力的中轴线,“风平浪静”,节奏很乱,只剩下了“平静”,而少了真正的“风浪”,更无从汹涌澎湃。

“一流的演员,二流的导演,三流的编剧”,豆瓣最高赞热评如是说。

 

杀死那个优等生

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宋浩死了两次,第一次,是在高考保送前那个瓢泼雨天。

这天,校长忽然把他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你的保送名额转让给其他人了”,不是别人,正是宋浩的好兄弟李唐。他也是副市长的儿子。

▲少年宋浩(右)与好友李唐

不忿的宋浩在大雨中跑去找李唐,却误闯了暴发户万有良家的大门,被误认为是小偷,与万有良起了争执,厮打中把万有良捅了一刀。

几分钟后,宋浩的父亲宋建飞尾随儿子来到万有良家中,看到奄奄一息的人栽在地上,他立马反应过来儿子干了什么。慌乱和恐惧同样一齐涌上他,听到对方说要报复时,出于一种作为父亲的本能保护反应,他给挣扎的万有良补了一刀,直接致人死地。

▲父亲也同样走错来到万有良家。看到万受伤躺在地上,准备拨打120急救电话,却在听到他准备报复宋浩时,补了一刀,真正杀死了万有良

从这一夜开始,高中生宋浩的命运被彻底改写,为避祸端,他连夜远走离家,一走就是十五年无音讯。

再次归来,是因为母亲的葬礼。此时,家乡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这是电影前半部分的故事主干——一起由“顶替报送”引发的血案,一场由权利和秩序失衡带来的混乱。

类似话题对今天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就在影片公映的前两个月,山东的高考冒名顶替事件掀起轩然大波,且新闻里的悲剧性远超出虚构影片。

一起暗箱操作的不公正篡改,直接导致一个人几十年的人生改道。在一个貌似公平公正的系统底下,还有多少看不见的暗流在濯濯涌动?

小镇少年宋浩,从保送名额挪给别人的那天开始,失手的意外和莽撞的“父爱”,让宋浩的命运发生了那可怕的万分之一偏差。一步错,步步错,在种种外力助推下,这个原本要保送清华的好学生终于走上不归路。

让我们换一个寻常逻辑来假设人物行径:在被顶替之后,如果宋浩下定决心好好参加高考,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学识,考上名校不是不可能,这是在普通人在面对一个不可撼动的事实面前,最可能出现的选择。

又或者,在无意间捅了万有良之后,宋浩不是仓皇逃走而是及时抢救伤者,或报警投案,他的人生也许又会走向另一条可能道路。

套用鲁迅的那句老话“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人心、人性和命运的毁灭,更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悲剧。

▲成年宋浩(章宇饰)与成年李唐(李鸿其饰),十五年后再相遇

《风平浪静》聚焦的,就是这些表层纠葛之下,扑朔迷离的暗涌。和不少现实主义悬疑作品一样,犯罪的基调一铺开,一种小人物的宿命悲剧感就徐徐晕染开来。

刚开始观影时,它摇晃的镜头,让人想起这些年一些风格较强的影片,同样有少年犯罪题材的《阳光普照》(台)、《少年的你》,又如同样以悬案为叙事轴心的《南方车站的聚会》、《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

遗憾的是,从视觉质感方面,《风平浪静》比不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从剧本张力、完整度方面,比不上《少年的你》和《烈日灼心》等近年豆瓣高分国产悬疑片。

连绵的阴雨贯穿全片始终,主要情节之间的逻辑却是一段一段的。任意单拎某一场戏出来看,都还不错,但从头看到尾,结构上是垮的,观众始终等不来那明朗重击的一刻。

看《风平浪静》,就好像看一副新手的画作,眼睛、鼻子、嘴个个都安上了,但三庭五眼的位置没对上,不紧凑。这作品的剧本框架没打好,用再好的演员来“上色”,最后都是个夹生。

 

“黑色”外衣下,

苍白叙事

这些年来,不少国产悬疑片有意识地加强整体氛围营造的营造,兴起一种所谓“黑色悬疑片”,这里的“黑”,既画面质感、环境基调上的灰暗阴沉,及犯罪情节背后折射出的人性阴暗面。

重庆、潮汕成为近年犯罪片宠儿,从连绵不尽的雨天、黑夜,到被血性场景带红的一些场面,都昭示着“黑色系”犯罪片审美的如火如荼。

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情节的节奏性,叙事的张力,就显得越加重要。

《风平浪静》的确在场面调度上下了功夫。一些细节画面即可见一斑,如破碎车窗内潘晓霜(宋佳)撑起雨伞,似乎暗喻着她与宋浩在破败中艰难突起的感情线,楼道里忽明忽暗的声控灯随着宋浩与女孩万小宁的对话起伏,恰好契合了人物内心的波澜……这些都是具有极佳视觉效果的调度。

然而,这么多漂亮的、充满悬疑气氛的场景,可以作为点缀,却要警惕其喧宾夺主。

贯穿两小时的雨水没有把剧情连贯起来,反而产生了一种观影疲劳,紧张的人物关系、情节叙事刚建立起来,立刻就断掉了。

从开头二十分钟,宋浩在雨中狂奔开始,雨水的过密使用,就暴露了导演的矫情本性。如此浓重的氛围下,人物行为动机的合理性却十分脆弱——宋浩不像一个悬疑片里的超高智商优等生,反而更像青春剧大雨中哭喊的的热血少年。

▲随便举个类似的雨夜男孩,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柯景腾

就为了一个保送?如果在电影后段,保送引发了彼此的命运偏差还好,但它真的只是一个由头而已,成为一切罪恶的引子,却在后面消声匿迹。

宋浩再也看不出一丝高智商的样子,真就在石雕厂一干十五年,怂得没道理,身份证过期了就只能夜宿车里。他的高智商设定,在电影里只有一个作用,就是配合宋佳的爱情戏,为女孩对他的痴迷做了铺垫。

真是可惜。章宇和宋佳,这么漂亮的演技,却只在感情戏上得到了发挥,犯罪的部分则是一片空白。

被保送清华的兄弟李唐,再见面时正在“搞地皮”,开着挖土机。也不知道这些年清华大学怎么教育了他,口音都变成了港台腔。

电影开头浓墨重彩的保送事件,没有在他们身上留下一丝痕迹。随保送而起的杀人事件,显性影响只有章宇怂了十五年。

全片没有一个家人像家人。宋浩逃回家时被父亲飞踢了一脚,母亲只责问了一句:你干什么?就没了。她不好奇丈夫为什么打儿子,也不好奇父子俩淋雨出门,保送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就傻站着帮儿子擦雨水。这哪像一个母亲,更像一个保姆。

父亲也不像父亲,补刀杀人原本还有点嚼头。但儿子雨夜逃跑后,他却把罪责推到了儿子身上,十五年不闻不问。那他补一刀的目的何在?父亲是为了自己的职位、为了新妻子的温柔乡,还是为了什么?

整体的情节转折,太过粗糙。

父亲为了维护儿子而犯罪,有点像今年中国台湾地区送去冲击奥斯卡的《阳光普照》,被勒索的儿子,护犊子的老爸,但《风平浪静》整体上都要差上一截,逻辑圆不回来,很稚嫩。

《风平浪静》的编剧,就像猴子捡玉米,捡起一个情节,丢一个情节。每到电影的一个新片段,过去就被重新洗牌一次。而导演,则负责带着演员们不断地投入到新的片段,开始新的气氛渲染。电影演完了,猴子们很累,却没有收获果实。

所以豆瓣最高热评,不是没有道理。

泛滥的除了雨水还有背景音。

本应该通过动作和表情传达力量的犯罪片,却大半剧情都配置了背景音,过密的配乐让人找不到电影的节奏。宋浩与李唐重逢有配乐、母亲的葬礼也有配乐,再次失手杀了人,还是有配乐。

倒也大可不必。

靠烘托氛围营造出来的场面看多了,观众就会逐渐从叙事主线中抽离出来,甚至对故事进展感到些许惶惑:这是在干什么?

问题的根源,当然是整体叙事缺乏一定连贯性,这也是这部“用心的电影”最大的遗憾,一刀致命。

在内核不连贯的剧情中,难免要塑造工具人。

万有良被杀,万有良的女儿也是一个草把子。但万家悲情的命运,却缺乏合乎逻辑的驱动力。

少年宋浩为什么莫名其妙闯进了一个与剧情没有关联的人家中?万有良这号人到底与他们的命运有什么关联?万小宁更奇怪了,前一秒还是有戏的倔强少女,后一秒就被车撞飞、土埋。

万小宁这个角色,本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她是宋浩人生救赎和弥补的对象,却停留在了一个叛逆的、立不住脚的青春期女孩,然后突如其来一个意外,命又没了。

捅死人的意外、撞死人的意外,都是纯粹的为了“意外”而“意外”,匆匆上场匆匆下场,戏剧性不足,打破了叙事的流畅度和连贯性。

更不得其解的是——十五年前如此明目张胆的一桩杀人案,难道就这么不了了之?

逃亡十五年的高中生忽然返回来,竟还能光明正大地重返以前的生活,而全城无一人怀疑及追问?

十五年后再杀一人,竟然还在摄像头密集的收费站钞票交易,这些年的警察没有一丝进步?

宋浩的岳父就是一名警官,他在电影中只出现了三四次。这又是一个原本应当有趣,最后却聊胜于无的点缀角色。

我在观影中总期待着,宋佳扮演的角色与万家是否有关联,以此来复杂情仇。

但事实证明,我想多了。不该对编剧有太重的期待。

 

犯罪片,

却成就了爱情戏

相较于叙事的前后脱截,人物形象的连贯性,却是由于“太过一致”造成的。

少年宋浩、成年宋浩,都是一样的木讷的表情,在经历了十八岁那年的巨变之后,宋浩他远走他乡自力更生,在外面的世界摸爬滚打多年,给宋浩带来了更沧桑的外表、更压抑的内心,但在这沧桑和压抑底下呢?

回到毁掉自己未来的家乡,面对老同学的求爱,内心依然毫无波动,这风平浪静的外表之下,那件永远的疮疤嵌在他心头,难道丝毫没有带来内心某种因阴郁所致的爆发点? 

纵然章宇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归来仍是少年”,但此时的少年,理当与十五年前有所不同,观众一直在等待一次剖白,想知道十五年的巨变、辛苦,在他身上是否发生了化学性的变化。

可惜的是,到后来与潘晓霜结婚、成家生子,再度犯罪,结尾自杀,宋浩始终没有一次语言上的“爆发“。

他始终只活在自己的痛苦中吗?所以了解真相之后,在妻子刚刚生产的时候,选择自杀、杀父。这个无言的行动“爆发”,也只留下来一段糊涂的伤感:他为什么?

宋浩自杀,说:“我撑不住了,我还。”

此时,观众的伤感或许有两分,但疑惑起码有三分,质疑得有五分:坏人不抓了吗?丈夫的责任呢?杀人善后的自省呢?——懦弱。

但章宇的魅力在于,即使建立在糊涂的情节之上,他的情感仍旧是有感染力的。迎着朝阳落泪的他,骑着摩托车撞向鱼筐的他,每一幅都构成了具有电影美感、暗潮汹涌的画面。

章宇没有宋佳出彩,在这部电影里。

犯罪和司法不是猝然的,但爱情可以猝然。《风平浪静》唯一满分完成的戏份,是宋佳和章宇的对手戏。

宋佳的表演配得上一句夸奖,她饰演的潘晓霜,既有女人成熟的风情,也有小女孩的执拗。

男性们最爱说一句话,“至死是少年”。这句话可以送给潘晓霜,她始终是少女般的纯洁、热烈。

潘晓霜从小爱慕宋浩,但这份爱要慢慢讲,一开始藏在嘣地一声放下的ETC杠上,后来藏在破车上打的伞里,最后藏在云雨之夜的倾诉中:“你记得十五年前的台风天吗?那天我看到你了。你没有穿上衣在雨里骑车,那时候我觉得,没有人是完美的。”

青春期的潘晓霜始终凝望、暗恋着宋浩。但那个台风天,一切恶罪开始的那一天,这个女孩无意看到了天之骄子宋浩的惨淡一面,由此生出的心疼,才知道:她爱上他了。

宋佳的表演外露,恰到好处地弥补了电影中宋浩的木讷。他们两人共同完成的片段,拥有丰富的层次。只一个简单喝酸奶的镜头,便令人甜蜜、酸涩,千钧之力。

平常我们批评一部戏里演员演技的孱弱,会说“演技撑不起剧情”,戏剧需要演员的技术张力来诠释,如张力不到位,就像一件过大的外衣套在一个瘦小的人身上,松垮垮的没有精气神。

而对《风平浪静》立的几位实力派演员而言,剧本反而像一件缩水的衣服,不是撑不起来,而是演技被薄弱的剧情张力削弱、稀释了。

当然,就像导演李霄峰在知乎自己写的回答一样,电影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片,不能将各元素割裂,而要串在一起整体来看。一流的演员、二流的导演、三流的编剧,是无稽之谈,观众只会看,这些人一起合作,呈现了一个怎么样的作品。

来到作为全片收束的结局,潘晓霜把宋浩留下来的资料给了她当警察的父亲,随着伍佰的歌声缓缓流淌,小镇回归风平浪静。

到这里,导演想要表达的主旨应该是相对明晰的:一个小人物悲惨的一生,不是什么强情节的犯罪悬疑片,也不是爱情伦理片,可惜的是,在影片的一头一尾,那故意掀起的狂风暴雨,也过分流于表面。

开个玩笑,章宇淋过最大的雨,可能就是这部《风平浪静》的剧本,生生把一桩原本可以好好发挥的血案稀释了。

文字:肖瑶

编辑:何焰

排版:季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史上最昂贵的悬疑剧本,完美的时空穿越逻辑,教科书式的叙事
惊心动魄!这6部华语悬疑片带你走进独特的悬疑境界!
跨越时空的烧脑爱情,西班牙悬疑片《海市蜃楼》2018
大家都很尽力,但就是.....不好看
怎么拯救如此拉垮的剧本
独家| 李霄峰:10年前,我厌恶那艘游轮上的人,但现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