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议优化全国高校区域布局】教育是国之大...
【建议优化全国高校区域布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长远,事关全民。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然而,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教育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高教资源区域分布差距进一步扩大,东西南北分化严重,专业和毕业生去留等空间布局失衡。

我国北上广等几大都市几乎囊括了全国最优质的高校。

近年来一些本在中部地区有校部的地质、矿业、石油、电力等高校纷纷将校区转移到北京等大都市,加剧了金字塔式分布。

另一方面,教育和人才“虹吸现象”严重,导致无序地争抢人才“大战”。

尤其在欠发达地区,高校人才“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现象频频出现。

此外,教育和人才布局与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布局有差距。

东南部地区如深圳、东莞、中山等大湾区创新发展势头强劲,

但却缺少优质高校毕业生人员供给,某种程度也极大影响了产学研配套协调。

为此,可通过顶层设计,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通力协作,

采取联合、嫁接、合并、支援、内引外联、外迁、设立分校等方式,优化高等院校的空间布局。

首先,应在全国范围内重新优化调整京内院校布局,将那些与首都功能不符、办学方向和专业学科重复的高校外迁。

其次,优化重组、形成区域性优势特色大学。

例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可在深圳、中山、惠州、东莞等地联合组建国立南方大学,助力大湾区建设。

也可以借鉴国外城市新区发展中政府与产学研机构共同创办科学研究工业园区的经验。

再次,部分高校由于其学科特色鲜明且针对性较强,可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比较优势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趋势进行重新布局。

如在河南、吉林等农业大省重点发展农业类院校;

在新疆、贵州、山西等能源大省重点发展地质、矿业、石油类院校;

在黑龙江、江西等林业大省重点发展林业类院校;

在陕西、四川等重工业基地重点发展工业类院校;

在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重点发展外语、经贸类、信息技术院校等。

最后,将部分高校迁往条件适宜的中小城镇或建立分校,有利于提升中小城镇的人文和科技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
新建本科院校走出特色发展之路《中国教育报》电子版
【专稿】顾永安: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官宣:山东支持这4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
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