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符望阁巨幅贴落获“新生”,现代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贴落是清代宫廷内檐书画中常见的一种装潢形式皇帝出题,由善书法的著名词臣或如意馆画家进行创作,直接裱糊于墙壁或槅扇上,可随时令更换,因此被称为贴落。
 
那么贴落究竟长什么样子呢?
 

难道这堆叠在一起的“破纸”就是贴落?
 
是,也不是。
 
它曾张贴在乾隆花园符望阁一层的墙壁上,是一幅高四余米、宽近三米的巨型贴落。绢面上,时任宫廷画师蒋懋德所绘的青绿山水错落有致,见之如临其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幅创作于200多年前的画作已出现多重文物“病害”。
 
在3月29日举行的故宫博物院媒体开放日上,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专家向大家展示了这件贴落的新生过程。

修复后的《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

修复前

科技协助文物病害分析


故宫的文物藏品修复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更是故宫博物院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2019年3月,故宫文保科技部书画修复组对《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开展检测与修复工作。

 
送修前,它曾长期绷铺于古建原状环境中,绢质糟朽、缺失严重,加之其清末后被折叠存放,出现了断裂、空鼓、起翘、缺失等病害。

《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修复前影像
 
为了更加精确地还原画作情况,修复人员以一系列现代科技对其进行“问诊”。经过透光摄影,能够看到贴落表面大略折痕分布、命纸拼接的具体位置、画心命纸背后的折画条,以及颜料薄厚和脱落情况等重要信息。

《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透光摄影图
 
修复人员为文物制作的3Dimension病害模型
 
多光谱成像、X射线荧光面扫描成像被用于分析不同颜料的分布情况。
 
使用多光谱成像技术观察贴落细节,可以发现浅色的树叶主要用靛蓝描绘,深色的树叶主要使用墨色;红外成像下,碳墨线条清晰可见,相当于看到了画家最初的底稿,这在以前的修复工作中是难以想象的。

原画与红外成像下看到的碳墨线稿对比图
 
正是依靠这些科技设备,现代修复师与古代画家时隔200余年的隔空“对话”成为可能。借助“对话”获知的颜料分布、笔触技法细节等信息,更为后期全色修复等环节提供了参考。
 

修复中

繁杂工序尽显匠人匠心


文物修复,是一项力臻完美而又极其挑战耐心的工作。该幅贴落病况复杂,绢丝出现严重脆化、断裂、碎片脱落移位等病害,这为修复过程中画面拼对、绢丝加固、展平、覆背和全色工作带来挑战。

修复时,首先需用浆糊将起翘、脱离的碎片粘回原位置;在清洗展平环节,由于贴落背衬较厚且尺幅较大,还要以水浸润、谨慎舒展,而后再行淋洗,否则易生褶皱。

碎片拼对与加固

画面清洗与展平
 
为防止在揭心过程中绢丝出现扭动,需提前对绢丝进行固定。修复团队以三种不同材质的纸张各10份平行样本进行实验,最终选定用化纤纸固定绢丝。此后,还需历经揭除背衬、补缀贴条、接笔全色、覆背镶边等数道繁复的工序,才能圆满完成修复。
 
修复师小心揭除画作托心纸
 
修复师正在修补画心缺失部分
 
科技手段让修复更精准、更完美;但修复过程没有捷径,只有一丝不苟的细致繁琐。
书画临摹专家正在进行接笔全色

将画作在水平木板上回潮绷平
 
《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是近年来故宫修复贴落中最大尺幅的一件,修复保护难度也因此倍增,特别考验修复人员的耐力。有了他们的匠心妙手,这幅伤痕累累的贴落才得以焕然一新。

 

展示与传播

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


随着文博领域逐渐活跃于大众视野,文物修复与保护也不再如人们印象中那样晦涩艰深。故宫博物院始终肩负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多重使命,致力于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等多种手段,让文物古建等文化遗产“活”起来,真正走入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让更多观众直观了解贴落的修复情况,故宫博物院对修复成果进行了数字化展示。在数字交互展项中,观众除能对修复前、修复后的画作进行自由对比外,甚至还可以通过交互手段查看画作红外成像和透光摄影图,“扫描出”所用颜料的化学成分。

符望阁由于内部空间狭小,不具备面向游客开放参观的条件。故宫博物院利用贴落所在的符望阁数字记录数据,搭建起了高精度的三维场景,并在这一虚拟空间中完成了对贴落和相关建筑空间的虚拟复原,将《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贴回到它曾经所在的墙面上。

符望阁全景三维模型示意
 
修复后的贴落虚拟复位示意
 
今年5月,故宫博物院将携这一数字化展示成果参加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通过这一数字交互展项,观众不仅能近距离观赏贴落,还能直观了解古书画修复技艺和文物保护科技,探究文物“唤醒”的全过程。

 
这次修复工作,是“文化 科技”的文保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文物保护和展示工作的一次经典范例。除展览展示外,现代科技还助力故宫文化传承更加数字化、年轻化。以数字故宫小程序为例,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超过一半。
交易担保 数字故宫
数字故宫,一站触达
小程序
未来,故宫博物院将更加积极地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守正创新、勇开新局,充分发挥博物馆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等方面的作用,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焕生机,为广大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与审美享受。

 责任编辑 / 刘丹阳  排版 / 鲁婉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巨幅古画重生记
现代科技助力,“唤醒”故宫符望阁200余岁巨幅贴落
现代科技“唤醒”200余岁“墙纸”,故宫符望阁巨幅贴落5月出宫首秀
故宫文物起死回生的传奇
郑竹友《金鱼图》现身美国 他曾在故宫修复米芾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文集【70篇】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