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风情

                              关东三大怪

    “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孩吊起来,。”这三大怪是过去关东独特的民俗,“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反映了山民贫穷、单调的生活,现在已不多见了。而“养个孩子孩吊起来”,说的是将生下来的小孩放在“悠车”里,悠车用四跟麻绳栓好吊在天棚木杆上,推一把悠车,小孩在里边悠哉游哉。


1、窗户纸糊在外

  关东是关里人称东北,东北是满族叶勒玛(人)的故乡,关东三怪是说满族习俗特别古怪。在玻璃没有广泛流行之前,窗户当然要糊窗户纸,这没什么可怪的。但关里人窗户纸多糊在窗棂里,满族人窗户纸却糊在窗棂外,你说怪也不怪?

其实,说怪不怪。关东地处高寒,冬天风沙特别大。窗户纸糊在窗棂里,每一格都成了一个受风的“口袋”,北风呼呼怒号,受气的“口袋”怎能招架得住?窗户纸糊在窗棂外,横七竖八的窗棂都成了“顶门杠”、“千斤顶“,支撑住窗户纸可挡住凛冽的狂风。东北严冬特别长,少说一年也有四、五个月,常下鹅毛大雪。窗户纸糊在窗棂里,每一格都是一个积雪的“漏斗”。满族家家烧炕取暖,室内外温差特别大。“漏斗”里的积雪融化就是一汪水,水泡湿窗户纸就要破烂脱落。窗户纸糊在窗棂外,窗棂把每格窗户纸都支撑成了平整的平面。大雪落在陡直的平面上自然立即滑落,窗户纸可保安然无恙。这样因地制宜,不仅不怪,实在科学。

另外,要把糊好的窗户纸,用豆油油透。这样既增加了窗户纸的的透明度,也不怕被雨雪淋湿后脱落。




2、大姑娘叼个大烟袋

  满族人酷爱抽烟,家家有烟笸锣。来客可以不敬茶,但却不能不敬烟。不仅老人抽,青少年也抽。不仅老婆婆抽,大姑娘小媳妇也抽。十七、八的闺女也叼个旱烟袋,这并不夸张。

  未出阁的大闺女就叼个烟袋锅,这不能说不怪吧!但这却有个始末原由。

原来女真以前的先民,多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门路,常年与蛇蝎虫蚁为伍。吸旱烟不仅能驱蚊逐蝇,还能防毒蛇咬,最毒的蛇也怕烟袋油子。吸旱烟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是保安保健的需要,久而久之,世代相传,形成了十七、八的闺女也叼烟袋的习俗。

 


3、养好孩子孩吊起来

  满族人婴儿出生几日后要上摇车。摇车又称悠车。最早悠车是用桦树皮制作的,长一米多一点,宽约六十公分,两端呈半圆,略微翘起,形似小船。后来,多改用薄板制作,因为薄板远较桦皮结实耐用,刷上颜色,绘制花纹,或写上吉利话。悠车用绳子拴上挂钩,吊在炕梢上方的房檀上。母亲边推悠车边唱摇篮曲还可以腾出手来干家务活。孩子在均匀悠动中很容易安静入睡,直到三岁左右才不睡摇车。这就是“养活孩子吊起来”。

  说到底关东三大怪并不怪,只是从一种独特的视角,朴实地对一种独特的关东地方民俗的记载。

  悠车,也叫摇车,是东北地区抚育孩子的常用工具。外表看起来像船.可以用绳子高高地系在大梁上,这样,大人不在时,猫狗鼠蛇就不易咬到或抓挠到孩子,悠车一晃动,苍蝇蚊子都会飞开。夏天,悠车来回摇摆晃动,还能给孩子清凉解热.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关东三宗宝

古老相传,关东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也有一说:人参、貂皮、鹿茸角)。 
  “
靰鞡草 其实不是药材,东北人用它来絮靰鞡鞋,又轻柔又暖和。在霜冻期达半年之久的关东,它还真算个宝。不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早已没人穿靰鞡鞋了。所以又有人重新为“三宝”定位:人参、貂皮和鹿茸角。虽也说得过去,然终未那老话押韵顺口。  

 







1、人参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五加科。寿命可长达几百年。蛟河地区属长白山余脉,是人参的重要产地之一。  
  人参的别名有:神草、地精、天狗、王精、孩儿参、人衔、黄参等。由于它的根部类似人形,故而,人们把它称为人参。

传说早在八百多年前的金世宗时,长白山就盛产人参,地方官员从长白山捉来五个人参王子,献给金世宗,他在行营帐篷外,闻婴儿啼哭,就放了这五个人参王子。从此,在长白山留下了人参的后代;而长白山也成了钟灵毓秀的满族发祥圣地。到清代,有《佛库伦吞果》的神话和《老罕王放山》的传说中,都是从长白山发迹起来的,并看作"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封为"龙脉"禁区,不许采挖。 
      采参人最信奉山神老把头,放山人进山后,先用石板依山盖起老爷府,即所谓"三块瓦,盖小庙"。老把头,即第一个进山牺牲的孙良,他曾留下一首绝命诗,死后为神,不时来显灵,保护参农。旧历三月十六是老把头生日,采参人、伐木者和猎手们都置办酒席,焚香祭奠,乞求平安。 

     当采参人进入深山老林,看见人参要"喊山"。采参人一般是三五人、五七人组成一组,由把头率领,集体进山,入山时每人手持一根索罗棍——大约比锄头把粗长些,以备寻参时压草用。采参时,不许讲话,以便精力集中。发现人参就要立刻大声呼叫道:"棒棰!"据说这样人参就会被吓住,不会再跑掉。这时把头就要问:"什么货?"发现者则回答说,得了几品叶的大货。然后同伙人喝道:"快当!快当!"。

     前面发现人参者的报告,叫"喊山",后边应者的问语、喝语叫"接山"。这一喊一接,目的是把人参吓住,以便挖掘。生活劳动中也有引起禁忌,如抽烟叫"拿火",做饭叫"端锅",都象征采获得大货。 
      系绳挖参也是采参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即在挖参时,用两根树枝插在距参身一尺远的地方,然后把人参身棵用红绳系在树枝上,红绳两头系上大铜钱。据说这样可以把人参捆绑住,不至于逃掉。




2、貂皮

貂皮是“东北”三宝之一,素有“裘中之王”之称。貂皮属于细皮毛裘皮,皮板优良,轻柔结实,毛绒丰厚,色泽光润。用它制成的皮草服装,雍容华贵,是理想的裘皮制品。

貂皮又分为紫貂和水貂两种。其中以紫貂皮较为名贵,紫貂皮产量极少,价格昂贵,有“裘中之王”的美称,因此又成为了人们富贵的象征。在国外,被称为“软黄金”。貂皮具有“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的三大特点。  
  紫貂,又名黑貂或林貂。属肉食目哺乳纲鼬科,紫貂属。古时称作挹娄貂或貂鼠,民间俗称松狗子或老页子,满语叫作“舍克”,是寒带针叶林中的代表动物之一,也是鼬科动物中名气最大的一种。紫貂主要产于针叶林中,针阔叶混交林中也有分布。紫貂皮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它的毛绒丰厚,细致耐寒;色泽光润,轻便华丽;保温性强,板质坚韧。 

     由于紫貂的繁殖力又不算太强,加上长期大量猎捕,以及大面积采伐森林和喷洒鼠药所造成的污染,使其数量锐减,目前全国野外总数仅有1000多只,已经濒临灭绝。


                                         靰鞡草 

                                   靰鞡草 


                      靰鞡                                      靰鞡草 


                                      靰鞡腰子

                                    靰鞡鞋底

                   靰鞡、靰鞡草、靰鞡草榔头

3、靰鞡草 
   
靰鞡草因靰鞡而得名。靰鞡是一种皮革缝制的鞋。其中以牛皮为佳,由两块皮子组成,一块叫靰鞡帮,是靰鞡的主体(帮和底是一整块皮子),一块叫靰鞡脸。先把靰鞡帮的前端抽成均匀的皱褶,再缝上靰鞡脸,在开口处穿上皮条做成的八个靰鞡耳子,每面四个,有的后跟缝上靰鞡柳根,便于穿时方便,每只靰鞡鞋的后跟底部再钉上两颗用以防滑的凸面五角形铁钉,就算制做完成。此外,还要配上靰鞡腰子(布的)和靰鞡带,絮上靰鞡草就可穿用。  

     东北冬季酷寒,穿上靰鞡,就是在零下30度以上严寒的天气里也不冻脚,即使湿了,把靰鞡草掏出来,晾一晾再穿上即可,既轻便又保暖。 

  靰鞡草,又名乌拉草,莎草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灰绿色,细长柔软,紧密丛生于沼泽地上。在我国东北地区分布较广。 
  据传说,这靰鞡草还受到过皇封呢,要不怎会成为东北三宝之一呢。 
  那是在清朝年间的一个冬天,有位皇上带领贝勒、大臣和旗兵,到东北的宁古塔封禁区里打猎。这天打了不少獐狍野鹿,皇上十分高兴。天色已晚,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野,实在无奈,只好在一破庙住下。  

     皇上和贝勒、大臣们睡在正殿里,众多旗兵只能在庙院里,拢起几堆火,又从草甸里随便割些野草,铺在地上睡觉。因为天气寒冷,皇上睡到半夜被冻醒了。虽然皇上穿着一双毡靴子,但是,双脚仍冻得象猫咬似的疼。他在大殿里来回跺脚取暖,听到院里有“砰”、“砰”的声音。皇上便顺着声音慢慢走过来,一看满院子旗兵,都安然睡在野草上。皇上觉得奇怪:我穿这毡靴子冻得都受不了,这些兵就穿一双薄牛皮靰鞡,睡在草地上,睡得还那么香。 皇上一边寻思,一边又顺着“砰”、“砰”声音继续向前找。拐过墙角,看到原来是马夫,正在石头上捶野草。他定神细看,马夫把捶完的野草,揉巴揉巴絮进靰鞡里又穿上,躺在铺草的地上睡觉了。 此时皇上才明白:“这野草是宝贝呀!于是,皇上悄悄从旗兵身下拽出两把野草,拿回去也学马夫那样捶软和了,也絮进毡靴子里,穿上不大会儿,就觉得脚底下热呼呼的。 
  等第二天天亮以后,皇上问贝勒和大臣:这野草叫什么名字。贝勒和大臣回话皇上说叫:“靰鞡草”。皇上说:“这靰鞡草真是宝啊!” 

     因为皇上是金口玉牙,就这一句话。于是靰鞡草就算受封为关东山三宗宝之一。从此以后,乌拉草就一直被关东山人视为宝草。 人们把这靰鞡草用木棒子砸成絮状,絮在靰鞡里,再把脚包上包脚布子穿进去,绑好了一天不脱,直到晚上睡觉前才脱下来。这靰鞡鞋,又轻快又暖和。无论是赶车的老板儿,进山行围踩猎的猎人,在家务农的庄稼汉子,还是生意人、军人以至官吏都是人人一双靰鞡。 
  
靰鞡草,才是东北三宝之穷人之宝。 



                                             梅花鹿
 

                                                     马鹿


                                       鹿茸 

附:鹿茸 

鹿茸,分为梅花鹿茸和马鹿茸。有二杠锯茸(双岔形)、三岔锯茸(三岔形)、二杠砍头、三岔砍头(砍头即将鹿头和鹿茸一起砍下)等。鹿茸是没有骨化的公鹿角。鹿茸每年生长1次,个别的生有2茬茸,2月间脱落,4月间再长。鹿茸刚长出时又软又嫩,外面包着一层皮,皮上长着茸毛,里面有软骨,布满毛细血管。茸的生长期一般从4月份到7月份,每天可长2~4毫米,80天内即可成熟取茸。鹿茸的药用价值很高,可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疗身体亏损、耳聋目暗等症,是疗效很高的滋补药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列为上品。

               


     历史上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人通晓满语。满文创制之前,满族借用蒙古文字。随着满族的崛起,借用蒙古文字已不能适应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迅速发展。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大臣额尔德尼和扎尔古齐噶盖在蒙古文基础上创制了满文。这就是“无圈点满文”或称“老满文”。仅通行了三十余年。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命达海改进满文。达海是满族史上著名的语言学家,经他改进的满文,就是“有圈点满文”或称“新满文”。这种满文在历史上使用了近三百年。

                                   
                                   

                                                                                    (资料和图片选自网络,谢谢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三宝导游词(关东三宝)
不老草
满族民间故事:皇上捶靰鞡草
关东三件宝
关于乌拉草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人参·貂皮·乌拉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