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老太太一脚把病人给踹好了!︱她的名字可是周总理给起的!!

疫病无情人有情,新冠肺炎肆虐,众多医护工作者舍生忘死,逆行前往,很多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真的让人动容。那在白衣天使的救护过程中,中医对保护百姓的生命安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从中医来讲,早在《黄帝内经》里面就已经提到过,“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认识到,有这样一类疾病,它可能会传染很多人,中医那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对瘟疫的看法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说,中医的发生、发展和壮大是伴随着传染病的发生、发展的。在过去没有西医的时候,每一次大的传染病疫情只能完全依靠中医。

地名因人名而得名

说到中医治病,我想凡是北京人可能都会想到正骨科的神奇老人,那就是有着无数传奇故事的双桥老太太罗有明。

一个人的名字和一个地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情况在咱们北京市还不多见。虽然她已经于2008年10月11日以105岁的高龄去世了,但她名字罗有明的来历,为国家领导人治病、让瘫痪很久的病人信步如飞的传奇故事,仍然在北京传颂着。我们也从资料中找到一段罗有明生前采访,知道她当年用脚踹的方法治病,确实是真的。


在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属于传统医药类的有一个罗氏正骨法,它是北京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罗金殿老先生则是第三批国际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金殿的女儿罗素兰是第四批北京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罗氏正骨法”是中医骨伤科中手法治疗的一个流派,同时也是罗氏家族几代从医人员临床实践的经验结晶。作为中医悠久历史的文化载体,它成为中国传统医药学骨伤科方面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和医学研究价值,因而在2008年“罗氏正骨法”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保护项目。

在我们以前的节目,也曾经说过神奇的“双桥老太太”的传奇故事,我们的热心听众张嘉晟就曾经给我们留言:听了节目,我也说一个跟双桥老太太有关的故事:听奶奶说我老姑小的时候,被小竹车撞了一下,然后就不会走道了!奶奶带她去了很多医院都不管用!后来听人介绍找到了双桥老太太,她让奶奶抱着老姑让她吃奶,用手一推尾巴骨附近一个关节儿,我老姑立马儿下地玩去了!听奶奶说之后还在人家吃了顿饭。老太太十分友善,找她看病的人基本上都留下来吃午饭!


点击可看视频《双桥老太太的传奇人生》


双桥老太太到底有多神奇



《人生在线--罗有明》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京城百姓一直流传这样一个有趣的说法:“打针吃药,不如双桥老太太一脚!”传说对于久治不愈的骨伤病人,神医双桥老太太罗有明只需一脚,就能让他痊愈。还有人说“双桥老太太”会功夫,只要她的手在断骨处轻轻地摸一摸就接上了。

对于这些传说,确实真有其事。我们综合了2005年到2008年的《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等报刊的报道,给您梳理出了下列这一个个既传奇又真实的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天傍晚,两个人架着一个腰部扭伤的男子吃力地走进三间房卫生院的治疗室,请求正在治疗室的罗有明给以治疗。罗有明打量了一下伤者,以时间太晚为由拒绝为病人治疗。就在病人带着不满,艰难地转过身准备离开时,罗有明却出其不意照着病人的腰部,用膝关节一顶,说:“好了!”病人惊愕之余,半信半疑地活动了一下腰,果然不疼了,也不用人搀扶了,周围的人见状纷纷称奇叫绝!

还有一个相似的故事,是当年报道双桥老太太故事的记者,从亲戚那里听到的::“我20岁的时候胳臂骨折,就是她给我看好的!那个老太太可好了,不收患者的钱,而且特别‘厉害’!她给一个腿骨折的解放军战士看病,用两根树杈一拧就好了,病人从担架上下来就可以走路了。我认识的好多人都是她看好的。”


在这位记者前往采访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听说记者要去采访“双桥老太太”,大惊:“我的一个本家腰坏了,就是她给看好的。看病那天,‘双桥老太太’问我的本家家住什么地方,我的本家告诉她,他家住北京市大红门。谁知‘双桥老太太’竟狠狠地说‘我最讨厌那个地方,从不给大红门的人看病!你回去吧!’我那个本家气坏了,站起身就走。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双桥老太太’飞起一脚踹在他的后腰上——好了!我那个本家要给她钱,她竟不要!还说:‘我看病不是为钱,所以不要你的钱。’——真是活菩萨!”

北京有位建筑工人,腰椎强度扭伤,痛苦不堪,几家医院诊治效果都不理想,后来找到老太太这儿。老人在病人身上轻轻摸了一阵后说:“俺今天太累了!您明儿个再来吧。”小伙子强忍痛苦,失望地转身刚要走。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只见老人瞧准病人腰部,飞身就是一脚。病人“哇呀”一声,向前踉跄了好几步,把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等小伙子稳住神,顿感全身一阵轻松,腰也直起来了,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顿时喜出望外。

说起这些传奇故事,罗有明生前曾经很是轻描淡写的和记者解释。她说:“没有他们传的那么邪乎。俺不是要显摆自己,故意用脚踢人,是因为俺的手劲小,只能用脚踢。”这也就是说,她有时候在按摩复位的时候,因为她的身体比较单薄、比较瘦,力量有时候不够,所以老太太就上脚,在患者的腰部、腿部进行力量大一点的治疗。

现在我们分析,老太太飞起一脚的时候,还要找到一个特别恰当的火候,例如病人的姿态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那个时候适时地给一脚才有用。如果事先和病人说了,我要给你一脚啊,这病人,肯定心里有准备,肯定特别紧张,肌肉也处于紧张状态,也许那样反而达不到效果了。像我们前面讲的那个住大红门的病人,当时的老太太也许就是要让他生气,气往上撞,然后再加上她的一脚,火候正合适。

罗有明的医术原来是破例学来的

1904年,罗有明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夏邑县城东南的罗楼村。

罗家有祖传医术,是个中医正骨世家,算起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几代的家传,在旧社会不是像现在似的,专科当大夫,那时候是半农半医。“罗氏正骨法”以手法轻、诊断准、见效快而远近闻名。她祖母的仁心医术,赢得了四乡父老的信任和爱戴,这在罗有明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有明有兄弟姐妹5个,在兄弟之中她是最善良、最聪明、最勤奋的一个。祖母行医时,童稚好奇的罗有明就帮祖母找纱带、拉胳膊、拉腿、拿工具,一边看,一边听,跟着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深得祖母的疼爱。

5岁时,祖母让她和兄弟们排队摸病人的骨头,教他们祖传的罗氏正骨术,兄弟们大都摸不准,只有罗有明摸起来既轻且准,祖母脸上露出的笑意,让她分明感到了一种温暖。

罗氏正骨术在罗家已4世单传,按家规,罗有明属于不传之列,但最终祖母决定破例让自幼聪明善良的罗有明成为第5代传人。她的天分被祖母挖掘了出来。

祖母教人,既严厉又苛刻。祖母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罗有明常听祖母如此唠叨:“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三年中,罗有明在祖母的大床下用草铺的小床里睡觉,像个小动物蜷在草窝里。那时,生活非常艰苦,罗有明吃的是粗面馍馍,有时掺些野菜、果渣,吃的时间久了,看见就想吐,甚至还造成严重便秘。不到十岁的孩子,天天这么熬着,心里难免有苦楚,她有时偷偷跑回家,趴在母亲怀里哭了,她甚至产生过弃医出走的念头。善良的母亲一再劝阻她,要她好好地学,因为祖母给她的是另一种爱。

在罗有明的记忆里,祖母真正严厉地打她其实只有一次。

12岁那年的一天,一个摔伤了胳膊的妇女很痛苦地走进了罗家,祖母让罗有明独立操作治疗。聪明伶俐的小丫头竟给病人接好了骨头,但完活之后她分明感到自己全身力气全无,几乎瘫倒在地。这位妇女很感激,将钱付给祖母,但祖母拒绝了。病人临走时,只好硬塞给了罗有明5个铜钱,让她买糖果吃。祖母发现了,狠狠地用竹板打了她的小手,手被打得红肿了好几天。祖母一再告诫她:“医生一定要行好,不能贪财!”这句话一直在幼小的罗有明心中扎下了根,并从此影响了她的一生。

16岁时,祖母允诺她独立行医。不久,祖母病逝,罗有明痛苦万分,深感无法报答祖母的恩情,发誓要做一名“捏骨神医”,将祖传的正骨术锤炼得炉火纯青。

一次,一位农家妇女替邻居牵牛去水塘边饮水,却被突然发疯的母牛牛角顶成了重伤,血直流,昏倒在地,生命非常危险。听到这个消息,罗有明匆匆赶去抢救。治好了这个奄奄一息的妇女,她也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女“郎中”。

18岁那年,罗有明遵父母之命嫁给了本县城东关王家的王治忠,她比他小一岁。罗有明过门以后她就叫“王门罗氏”了。王家也是穷苦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刚结婚不久,豫东大旱颗粒无收,王治忠为了寻找出路,一个人背起铺盖逃荒去了,这一走,竟是20年!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罗有明瘦弱的身体独立支撑起了一个大家庭的生活重担,得用尽心力承担着儿子、媳妇、嫂子三重责任。那段岁月里,贫穷困扰着她,对丈夫的牵挂撕扯着她,日子真是度日如年!左等右盼,愁苦的思绪使她头上出现了几缕白发,这一等也就是20年。

20年后的一天,一位“病人”忽然来找罗有明,见四下无人,便从破棉袄里掏出一张照片说:“你认识这个人吗?”罗有明接过照片像祈祷一样放在自己的怀里,哭了———照片上的人,不就是自己等了20年的丈夫王治忠吧!

那人说:“首长派我来接你,你收拾一下,跟我走。”罗有明二话没说带上行李,跟着那个人走了7天7夜,终于在陕北见到了丈夫王治忠。20年后夫妻相聚,恍如隔世。尽管住的是窑洞,风雨中总算有了一个幸福之家。丈夫跟她说起了这20年来自己“流浪”的故事,当年他到了江西后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还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一次战役中他的头部受了伤,还被敌人打掉了一只耳朵,是白求恩大夫给他做的手术,救了他的生命……白求恩大夫的形象在她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后来,夫妻俩随部队南征北战。丈夫在前线打仗,她在后方医院救治伤员,成了部队里一名不在编的“随军医生”。

在后方医院里,罗有明高超的正骨术派上了用场。她为人大方,说话幽默,心地善良,视所有的伤员为自己的亲人,深得大家的尊敬。为了给伤员治病,她几乎不分昼夜地忙碌着,饭都顾不上吃。怀孕了,那是她结婚又与丈夫分别20多年后的唯一一次怀孕。可是,为了给伤病员治病,她一天都不能安心休息。

医治骨伤需要大夫实施巧劲加猛劲,需要稳、准、狠一步到位。这股劲,要发自医生的全身,然后再送到病人的伤处。一次,因为用力过猛,罗有明流产了。流产后的她心里非常难过,眼泪止不住扑簌扑簌地往下流。从那次恶性流产以后,她就再也没法怀孕了。但刚强的她咬紧牙关又挺过来了。在部队,她给战士们治病,医术高明,名气越来越大,从那时起,她手把手地教起了徒弟。

进京之后,罗有明和丈夫过了一段非常安稳、幸福的日子,可是,丈夫却因在战争中脑部和腿部受过重伤,身体一直很差,上世纪60年代初竟离她而去了。她化悲痛为力量,坚信:自己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治病救人。

罗有明的名字居然是周总理给起的

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天,邓颖超扭了腰,躺在床上不能动,经多次治疗无效,后来周总理说,还是把“老王家的”请来吧!周总理每次叫王罗氏都是按传统的习惯叫“老王家的”。王罗氏来了后,一边和周总理说话,一边给邓颖超治疗,帮她翻身、按摩,疏通了经络,并对她说:“不是很大的毛病,疏通了,好了,你起来吧!”邓颖超还是不敢起来。王罗氏又说:“不要怕,治好了,起来吧!”邓颖超这才慢慢站起来,又在地上走了几步,笑着说:“真的不痛了,不痛了,真的好了!”

周总理十分高兴,笑着说:“真是名不虚传的双桥老太太,是国家的活宝贝。”工作人员端来一盆水,王罗氏洗了洗手,周总理让王罗氏坐在沙发上休息喝茶,笑着说:“给你添了麻烦,让你大老远跑一趟。”

“怎么能叫麻烦?不用这么说,总理为国家操多大心,这点小事实在不值得一提。”

“你的医术高明,让你治疗我放心。以后……”周总理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啊!你的名字叫什么?我还不知道,总是叫你老王家的,像什么话。”

“我就叫王罗氏,没名字。”“怎么还叫王罗氏,新社会了,得有个名字。”周总理想了一会儿说:“你现在是有名的医生,有名的好人,在北京、在中国都有名气,我今天索性给你起个名字,就叫罗有名,你看合适吗?”但是罗老太太很谦虚,她把“名”有名气的名改成了“明”光明的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医正骨与“骨圣”双桥老太太罗有明的故事
忆罗氏正骨传人双桥老太太罗有明,一位百年行医医者的告白
京城名医双桥老太太——记北京著名中医正骨专家罗有明
双桥老太
中医正骨泰斗——罗有明
中医正骨那些事儿-双桥老太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