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守本根 讲好中国故事

 一、何为“本根”

 关于“本根”的释义如下:1.草木的根干;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3.根基,基础;4.指基地;5.本原,初始;6.指最初的;7.根由,根源;8.喻指帝室;9.喻指家乡,故土。

 笔者认为,所谓的“本”,就是指“人本”和“民本”,即“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所谓的“根”,就是指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曾经说过,“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 ,就是以人民为本,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说法,具有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之妙。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本质体现。因此,不仅需要我们很好地继承,而且还要更加发扬和光大。

 “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左传》中说,“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爱民思想;《尚书·五子之歌》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过,“国以民为本”,“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黄宗羲曾言,“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我国古代的这种民本思想,虽然存在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但“民本”思想从国家兴亡的高度阐述了“民”的重要性,顺应了民意、约束了专制权力;维护了社会秩序,保持了国家稳定;加强了文化认同、巩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统一,因而揭示了深刻的执政规律,并充分发挥了其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客观作用。

 “坚守本根”,不仅要坚持“二为”方向,立足于本国本土,矢志不渝,初心不改;而且必须坚持“双百”方针、“两创”精神,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人民和世界创造出更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二、为何要“坚守本根”

 一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当今世界大势的需要,按照法国著名学者奥利维耶·阿苏利在《审美资本主义:品味的工业化》一书中的说法,目前世界正处于“审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时期,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急于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非常想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想知道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想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国外民众急需我们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发展的样本,这些光靠正规的新闻发布、官方介绍的渠道,是远远不够的,单凭他们来中国亲自了解、亲身感受,也是极其有限的。

 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绘画和书法作品,还是照片、电影、电视剧、戏曲、音乐,都能给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繁多,每一样、每一件,都可以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窗口。

 因此,作为文艺工作者来说,必须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精神、展现好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的艺术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要向全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更广大的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故事的魅力,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实现中国梦,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因此,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坚守“本根”,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素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为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来,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

 四是文艺工作者自身价值提升的需要。恩格斯在谈到文艺复兴运动时,说过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人本主义理论的创立者A.H马斯洛(1908——970) 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从而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赶上了“国运昌盛”的好时机,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个个不白活一回,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拿出一点传世的东西,努力成就自己“德艺双馨名家大师”的个人梦。

 三、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笔者生于五十年代,初中毕业后,曾经下放过农村,耕田种地,风餐露宿,摸爬滚打了三年,当过赤脚医生。七七年恢复高考,有幸跨入了大学的门槛。毕业时响应祖国的号召,积极报名支边,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经组织上选派,被分配到海拔4500多公尺的藏北高原,工作了整整17年,直到1997年才内调回到老家湖南,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三年前退休,定居于长沙。  

本人自幼爱好文学,业余之时,笔耕不懈,七十年代就曾在地、县级文艺刊物上,发表过一些诗词习作;参加工作后,依然笔耕不断,对地方文化的研究,兴趣极浓,先后在《文艺报》、《船山学刊》等报刊上,发表过地方文化或教育类研究论文数十篇,2007年出版过柳学研究专著,2013年出版过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灞亭柳》。退休后,仍然潜心于读书和写作。

 2016年开始撰写长篇历史小说《吾道南来》,以南宋初期宰相张浚及其子张栻一家的人生遭遇、悲欢离合为主线,绘制了一幅中华民族之间南北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融合的历史风情画卷,着力弘扬民族大义、民间正义、民生正气,对国与家、战与和、爱与恨、恩与仇、生与死、文与武、忠与奸、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给予了准确无误的讴歌与鞭挞,发人深思,富于启迪,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宋金两大民族统治集团和和打打、兴衰治乱那一段社会历史风貌,成功地刻画了以张浚、张栻、朱熹、虞允文、张孝祥、刘珙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一心一意想为南宋的振兴尽责出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形象。

 全书共分四卷,卷一“寻道”44章、卷二“霸道”44章、卷三“王道”44章、卷四“传道”40章,总字数近一百万字。现已完成送审,即将出版。

 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虽然行路早过了“万里”,书也读过了“万卷”,但自认为书读得不深,钻得不透,悟性不够,成就太小,难登大雅之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仍需继续努力。特提出如下几条,以供自勉:

 首先是不忘“本根”。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笔者年青时在师专求过学,毕业后几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而且前后在师范学校工作过十多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抵制“去政治化”、“去中国化”的倾向,抵制流俗、下三滥的东西,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不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文化“垃圾”;不搜奇猎艳、一味媚俗、宣扬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自觉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其次要继续“多读”。虽然说“开卷有益”,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多如牛毛,必须广泛涉猎,才能增长自己的学识;但“书到用时方恨少”,自己年过花甲,与年轻人没法相比,光阴有限,必须“善读、精读”,只能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性的书籍,去进行反复阅读,仔细领悟,才能有所收获与逐步提高。

 其三要继续“多行”。祖国幅员辽阔,万水千山,无限壮美。自己的前半辈子,因工作的需要,出差、受训等等,虽然走过一些地方,但至今还有内蒙、宁夏、黑龙江、吉林等省区未曾涉足;连港澳台都没去过,国外更不用说,所以,阅历和见识都非常有限。现在退休了,经济上也多少有些结余,可以拟定一些出游的计划,与老伴一道,每年出去走一走,以开阔自己的眼界,不至于思想僵化,墨守成规。

 其四要“多看、多思”。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多角度、多方位,反复观察,反复思考,不轻易下定论,不人云亦云,既不“为艺术而艺术”,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也不能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不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不以丑为美,善恶不分、是非不辨,过度渲染社会的阴暗面;更不能在市场经济大的潮中迷失方向,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

    其五要“多练坐功”,敢坐冷板凳。“位卑未敢忘忧国”,淡泊明志,宁静而致远。“志存高远”,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衣带渐宽终不悔”,心甘情愿“人憔悴”,追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高度,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文艺创作当彰显中国精神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
文艺观察|从人民生活和文化传统中汲取创作营养
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文艺工作者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文化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红网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