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建华:教育的不确定性(上)
userphoto

2023.02.13 北京

关注




导读:

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类活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其重要性会愈加凸显。

在本文中,把教育置于人类根本性活动的范畴之内,借助人类行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揭示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与包括教师在内的“复多性”人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下周的推文中,将进一步探讨教育不确定性的根源,以及可能的解决思路。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人都是在接受某种教育,因而每个人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家长要教育孩子,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工作同事之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等,都具有教育色彩。在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似乎并不神秘,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常识,进行着与教育相关的活动。但从教育实践看,教育又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其中最令人困惑的是教育的不确定性。例如,我们相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蕴含着巨大的内在潜力,但人的秉性、意愿、兴趣和能力是有差异的,即使有类似的生活和教育经历,但教育效果也可能千差万别。教育的不确定性令家长和教师焦躁不安,也促使人们以考试为标准进行教育,毕竟,智力的客观性和考试的公平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应试教育是一个顽疾。人人都在抱怨应试教育,也清楚它会扼杀人的天赋和创造性,磨灭人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的愿望,还会打击人的自信,使学生丧失理想抱负和独立精神。这样一种害人害己、拖累国家竞争力的教育方式,人们是鄙视的,但它带给人们那一丝公平和稳定,使其成为无法撼动的鸡肋。一些有识之士,壮士断腕般地推进改革,但很多都被碰得满身是伤、头破血流。还有一些聪明人,手上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脚下却仍在走着应试教育的道路。应试教育是一个体系性的综合问题,不仅涉及基础教育和高考制度,也与高等教育的质量、多样化程度密切相关,因而,问题的真正解决恐怕还尚需时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无动于衷。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渐进的。如果不运用人们的智慧去逐步解决当前的具体问题,而是一味等待,即使将来机会来临,也会手足无措。

欲解决问题,首先应理解它们。我们希望能够理解教育中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如不确定性是教育的特有属性,还是某类人类活动的一般属性;如果是一般属性,那么它们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解决问题的途径又是什么等等。汉娜·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对人类根本性活动做了全面阐述。她把人类根本性活动分为三类:劳动(labor)、制作(work)和行动(action)。“劳动”和“制作”都是以物为对象的,而“行动”则直接发生在人们之间,是由“复多性”的人参与并决定的人类活动。教育是一项社会活动,参与者不仅有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还与家长、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多个群体密切相关,因而应属于人类行动的范畴。在本文中,我们将利用阿伦特人类根本性活动的理论框架,分析教育的特点,阐明教育不确定性的根源,以及可能的解决思路。

一、人类的根本性活动

劳动是与人体的生命过程对应的活动,身体自发的生长、新陈代谢和最终衰亡,都要依靠劳动产出和输入生命过程的必需品。劳动的人之条件是生命本身。制作是从传统的劳动范畴中剥离出来的。制作是一种与人存在的非自然属性相应的活动,制作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自然环境的“人造”物的世界,它超越了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成为世界“永久”存续。制作改变了世界,使其变得更加美好,更适合人类的居住和生活,常见的建筑、设计、艺术、科学和技术等活动都属于制作范畴。劳动产生剩余、创造价值和积累财富,但它并不是财富的唯一来源。制作也在创造价值,而且制作活动所带有的创造性和世界属性,使其成为现代社会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

制作的核心是创造。早期的制作主要是对自然材料的设计和加工,使其成为有用的工具、居室、艺术品和武器等。人类的思想、知识和技能也是制作的产物,虽不是实物,但仍可以通过代际传递或印刷品等方式流传下来。在通常情况下,制作的价值是很难核算的,有时甚至是无价的,因而只能由人才市场来确定。例如,一所世界顶尖大学,要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学校竞争最优秀的人才,因而人才的价值标准是全球化的。对于一所区域性的大学,它只需面对区域的竞争对手,其人才市场也必定是区域性的。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处在一个封闭的国际环境中,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还能行得通。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开始之后,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的人才市场,原有的教师人事制度就难以适应了,必须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应让教师因生命必然性而变得浮躁和急功近利,学校要为学者们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只有摆脱“劳动”自然属性的束缚,人们才能享受到制作的乐趣与荣耀。制作的人之条件是世界性。

行动是发生在人们之间的人类活动,其必要和充分条件是人的“复多性”。行动必须多人参与,孤立个人不能构成行动,或者说孤立个人已不具备行动能力了。人的“复多性”不仅是数量意义的,还意味着人具有差异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和独立的,他们都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事物做出独立判断。无数意志和愿望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复多性”人构成了人际关系的网络,行动只能发生在这个业已存在的网络中,也受制于这个网络。人的“复多性”是动态的,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新来者会源源不断地加入网络之中,为行动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使行动不断启新,也使行动持续进行下去。人们常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活动都属于行动范畴,高等教育和大学也不例外。

人是具有承诺和信守承诺能力的,因而“复多性”的人并不是一盘散沙,它是一个有约束的群体。国家的法律法规、文化传统和伦理道德等,都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承诺和契约,它们像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起到凝聚起人心、驱散恐惧的作用。例如,学术研究是自由的,但也要遵循学术伦理和道德规范。只有在此基础上,学术界才可能有同一性,才能在诚信基础上开展学术交流合作。任何有悖于诚信契约的行为,都是对学术界的背叛,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当然,任何承诺和契约都不应伤害人的“复多性”,否则将会落入制作的陷阱,使行动丧失其内在的活力。

行动有一些共同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不确定性。行动可以有发起者或领导者,事先也可以有设计好的方案和计划,但他们都不能完全掌控行动的进程。行动的进程是由众多个体独立行为的总和决定的。例如,任何个人都无法掌控市场,在市场背后,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就是众多的独立个体行为的结果。在人类历史上,还有很多典型事例。例如,法国大革命提出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的思想十分恢宏,但实际过程却是异常艰苦和血腥,经历了拿破仑专制和其后近百年的战争,其政治体制才逐渐稳定下来。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计划经济曾经是人们憧憬的美好理想,但得到的却是普遍贫困。人类行动的不确定性,对包括发起者和领导者在内的“复多性”人都是一个悲哀,人们期盼稳定、安全、幸福和安宁,而不确定性却使人茫然和恐惧。不确定性是人类行动的一个本质属性,只要人是自由和独立的,不确定性就会始终伴随左右。

人类行动另一个特征是不可逆性或无限延续性。行动有开端,却没有结尾。在一个众多个体参与的行动中,任何一项措施,都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也会涌现一些新的问题,从而自行引发一个与此相关的新的行动,这种连锁反应会持续不断进行下去,也许会逐步接近发起者的预期目标,也许会走向反面。例如,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双减行动”取缔了社会机构的学科类培训,减小了学生的压力,受到大多数家长的欢迎。但这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教师陪伴时间加长、私人补习活动增加等,这些都需要后续的行动加以解决。另外,人类行动是匿名的,由于不确定性和无限延续性,发起者或领导者很可能看不到行动的最终效果,因而人很难在行动过程中扬名立万,其功过是非只能留由后人评说。

二、教育是一种人类行动

有了对人类根本性活动的了解,我们以此考虑教育问题。教育也是一种人类行动。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的主体是一个个独特的、相互之间有着巨大差异的学生。但单靠学生自己是无法实现教育的,必须有其他人在场和参与,其中既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工作单位的同事,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类人,还应包括图书资料和网络数据等,它们代表了那些不在场的过去和现在人的观点。在每一个学生的周围,都有一个由上述人群构成的“复多性”的人际关系网络,人的教育活动就是在这个业已存在的网络中进行的。

每一所学校都会根据各自的定位和教育理念,确定相应的招生策略和培养目标,学生和家长也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资质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学校,因而教育的“复多性”网络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理念的。这个“复多性”网络构成了教育环境,身在其中的学生,可以被环境激励释放出巨大的学习动力和创造能力,也可能被环境压抑而迷失方向或不知所措。我们知道,即使成长经历相似,如生活在同一街区,并在同一所学校读书的学生,所感受的教育环境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可以有不同的朋友,参加不同的社会活动,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等。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并不能孤立地评价教育环境的优劣。一所学校教育的好坏优劣,只能根据学生的体验来评价,因为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教育环境中的自己喜欢的那部分。但总体看,一所好的学校,应当有更大比例的学生被激励而获得成功,较差的学校则相反。因而,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而学校也应选择适合自己教育理念的学生,两者之间的契合对学生教育和学校声誉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育行动的非典型性

在通常情况下,人类行动都会有一个事物作为标志。政治行动的标志是国家的政治体制,而人类知识活动的标志是大学。在近一千年的历史中,大学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名称和标识,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早期的欧洲中世纪大学,源于学生和教师自发组织的行会,即所谓的“学生大学”和“教师大学”,它们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职能的。而今天的大学,已经成为内部结构异常复杂,承担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重职能的巨型组织。早期的大学仅仅是少数精英的“象牙塔”,而今天的大学已经处于社会中心,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行动也有标志,那就是一个个独特的和有差异的学生。教育的效果彰显在个体的学生身上,这与人类知识活动的效果体现在大学身上是一样的。但大学是一个机构,尽管具有独立性,管理者也可以全权处理各项内部事务,但最终决定大学发展的是“复多性”的人,也就是包括了学校的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以及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在内的各种力量。而在教育行动中的个体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可以独立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因而学生的意愿、品格和能力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败。教育行动中的“复多性”人,只是提供教育的环境和条件。环境和条件当然会深刻影响个体学生教育的成效,但并不是决定性的 ,这是教育与典型的人类行动不一样的地方。因而虽然可以把教育归为人类行动,但它并不是典型的。

尽管不是典型的人类行动,但教育仍具有人类行动的主要特征:不确定性、不可逆和无限延续性以及启新性。我们先考察不确定性。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个“双向”的动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希望把一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只有当学生有意愿和有能力接受这些知识时,教学过程才能实现。一位好的教师,不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要面对众多兴趣和秉性不同的学生的时候。与不确定性相关的是教育的匿名性。教育过程是多人参与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定是“谁”或者“什么”在教育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许是一堂课,也许是教师或某人的几句话,启发了学生,影响了他们的一生。教师是一个默默奉献的职业,学生的成功会带来喜悦,但却不能作为教师自己的成就。不确定性是教育的一个本质特征,只要是教育活动,不确定性总是存在的。这常常会使教育者感到茫然,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教师更倾心于学术研究,而不是教学的原因之一。人们可以通过明确教育理念、改革招生方式、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主导权等方式,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但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保证所有学生都成才,教育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其影响。

我们再来考察教育的其他特征。人类行动的不可逆性、无限延续性和启新性是相互关联的,在此一并讨论。前面已经提到,教育是贯穿于从生到死整个生命的一个过程,因此,前期的教育都会对后续教育产生影响。人们常说,儿时的习惯会伴随一生。教育也是这样,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留下永久的痕迹。为了应对中考和高考,应试教育给予学生的,常常是一些已经被裁减和固化了的知识和结论,并不关注学生在探究、独立思考、批判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成长。在经过了12年小学和中学之后,应试观念已经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之中,成为一种习惯和永久的印迹,这对后续大学教育是一个很大挑战。我们并不能推倒前期的教育而重新来过,站在一旁后悔、抱怨和相互指责也于事无补,人们应该做的是尽快地从过去解脱出来。这当然需要深刻地反思,但更需要宽恕与宽容。宽恕他人,同时也宽恕自己,承认和勇敢面对业已存在的现实,才能使人们重新凝聚起来,焕发出更强大的创造活力,用新的思想开启新行动,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如果人们只是束缚在过去,而不是结束过去,错误的链条就会无休止地持续下去。(本文完)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资格证考点总结
一线教师大声疾呼:教育已入膏肓,急需根本性改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化教育
【教育读书】好教师必须是智慧的
【幼师来稿】 一步自然,一念美好
2019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