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洪捷:曲折高考路,幸运上北大
userphoto

2023.07.17 北京

关注

曲折高考路,幸运上北大

陈洪捷

作者简介

陈洪捷,1959年生,1983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德国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获得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从事德国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我不到18岁。按说,我们年龄正好与高考可以无缝衔接,但我在1975-1977年间,也就是我的“高中”阶段没有上学,而是去了一家小工厂工作。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出来,父亲鼓励我去试试。由于没有读过高中,我心中觉得没有底气。不过我还是鼓足勇气,抱着撞大运的心理,在一番草草准备之后,就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虽然没有考上,但毕竟也算是进过考场,有了一次高考的经历。

在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我虽然没有读书,但在书法绘画方面有了不少锻炼的机会,我包揽了厂里的各种墙报、标语、展览等工作,对美术的兴趣日渐浓厚。第一次高考不成,我就想去报考西安美术学院。1978年高考距离1977年高考只有半年时间,我就抓紧一切时间,恶补我的绘画技能。我虽然从小喜欢书法绘画,但毕竟只是自己玩玩,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性训练,甚至连素描都没有学过。明确了目标后,我就利用一切时间,为考试而做准备,练习素描、速写,临摹作品。父亲还专门为我买了一个石膏头像,我所在工厂的谢厂长还送我一本《艺用人体解剖》。

1978年,我参加了美术专业的高考。但与上一次高考一样,毫无结果。西安美院是全国有名的八大美院之一,门槛很高,而且社会上不少专业的美术工作者也都急于考入美院深造,像我这种有兴趣而缺乏基础的考生,大概率是没戏的。事后有熟悉内情的人这样告诉我。从此我也死了考美院这条心了。

我的美院梦破灭了,就开始琢磨其他路子。我想到学习外语。我在读初中时,就喜欢英语课,一直还是英语课代表,经常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不过初中哪点英语知识,与高考的要求相比,那还差得很远。我就报了一个社会上的英语补习班。当时英语补习班很少,也没有专业化的外语补习机构。那时候还没有新东方,俞敏洪还在家乡准备自己的高考呢。

这个英语补习班是一位留美学农学的老先生开的。老先生早已退休,看到社会上学英文的需求,就发挥余热,办班进行英语培。他在一所小学的教室中开班,就他一人讲课,一周一次课。课上只是讲课文和语法,从来没有课堂练习,也不留作业。班上大约有50多人,每次上课,教室里都是满满的学员。我一边跟班学习,一边还自己找点习题集,做题,并找了一位中学英文老师批改作业。一年下来,自己感觉英文进步很大。

与此同时,我与一位初中的同学一起准备其他高考科目。当时我们也没有经验,只是找了几本高考辅导材料,一个科目也就一本书,认真地读,认真地背。说是复习,其实大部分内容都是从头学习。

根据1979年的规定,高考分为文科、理科和外语三大类。文科和理科都必须考数学,而我没有上高中,初中那点数学底子显然不够。但幸运的是,外语类考生不用考数学。准确地说,对于外语类考生,数学成绩只是参考成绩,不计入总分。

这时我还在工厂上班,只能在有限的业余时间里学英语,复习其他科目。而且,当时父母工作都很忙,顾不上我的高考大业。不仅如此,我还要每天为全家人做饭,至少做好做饭的准备工作,如擀面条、准备蔬菜等。

记得1979年高考那天,我给自己弄了点吃的,然后就一个人去考场了。当时很少有家人陪同去考场,大家似乎都很淡定。

高考之后大约不到一个月,成绩就出来了,我取得了319的好成绩!用今天的标准来看,300多分不算啥,但是在当年,这属于非常好的成绩。简单说,我的成绩达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按照当时的规定,成绩出来后才报志愿。我有全省名列前茅的成绩,底气骤然增加,当然就把北京大学英语专业列为第一志愿。

记得是8月下旬的一天,我收到来自北大在陕西招生组的电报,电文如下:拟录取北大德语专业,是否同意,立即复电临潼人民饭店北大招生组。当时没有电话,紧急的联系都靠发电报。

我看到这张电报小纸条,立刻心花怒放。看来我的英语专业的志愿无法满足,给我调到德语专业了。我虽然没有报德语专业,但只要能上北大,我当然愿意,所以赶紧回复招生组:同意。

后来听说,北大当年在陕西只招收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我的成绩显然不如第一。但德语没有人报,所以我被录取到了德语专业。

消息传开,我们全工厂都为我感到高兴,工友们纷纷送礼祝贺,每个车间还集体送礼。当年的礼品大都是脸盆、毛巾、床单、热水瓶等,我一下子收到了一大堆礼品,非常荣耀!

 1979年8月30日,我收到了北京大学的正式入学通知书,被录取到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

历经3年的努力,我的高考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上大学的梦如愿以偿,而且是北京大学!人生的轨迹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我当时在日记中写道:结束西安的一起,开始北京的一切。

我们工厂有一位看大门的老先生,民国时期当过记者,我常去传达室与老人聊天,他还把家里的藏书借给我。在这个街道小厂中,我算是唯一与他讨论读书的人,算是他的忘年小友吧。得知我考上北大后,老人送我一首诗:

    欣闻

陈洪捷同志升入北京大学有感,写怀以赠。

君乃圣裔后,来自秦晋间。

生而为冢孙,洪捷祖德传。

时坚能苦学,德业日增添。

来此学工艺,领群皆称赞。

工余苦钻研,奋飞获起点。

君至北大后,希赐我玉言。

祝君重三育,健身学陶侃。

为四化学习,余有厚望焉。

西安市莲湖区日用电器厂七十四老人

希晓峰敬赠。

一九七九年九月三日

告别了小工厂,告别了三年多的工人生活,带着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带着老先生的赠诗,我从1979年9月开始了“北京的一切”。

转眼四年大学毕业,留校工作,在高教所(后来成为教育学院)当老师。再转眼,四十年过去了,我也该退休了,“北京的一切”也告一段落。

回首往事,如果我当年没有考上北大,我今天会在哪里?在做什么?历史不可假设,但可以追忆,追忆是过来人的特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学大咖谈 | 顾安达:汉语传播的辛勤耕耘者
2019年北京有多少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荐)俞敏洪:我的三次高考
人生没有最晚的开始,只有迟到的努力
北大学姐:高考英语143分不是神话,做到这七点你也可以!
最最“牛”高考“钉子户”:4次高考,2次进清华,1次北大,1次复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