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教丨关于国内研学课程的几点看法

谈研学课程,我们先来说研学。如果弃名求实,不执念于研学这个名次的话,游学确实古已有之。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实质是一种政治流亡,但是抛却这种主观意念,客观上,孔子也是做了一次游学活动,因此,在研究游学的文章中,一般都会把孔子周游列国奉为游学的鼻祖,就像钱穆将孔子奉为战国游士之风的开创者一般。

假若说孔子的游学是一种客观上的游学的话,司马迁的游学则是一种名副其实,主客观都一致的游学活动,甚至我们可以称之为游学课程。因为这次游学,有清晰的课程路线和资源(也就是我们说的课程体系),也有清晰的课程目标,即搜罗关于古代历史的传说异闻,考察历史古迹,撰写一部通史著作,而且学术方法则有访谈,记录,实物与文献对比等等。所以,司马迁的时代,虽然没有游学和课程这个概念,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游学课程了。其后郦道元、法显、玄奘、李时珍、徐霞客等可以算是游学得佼佼者。

但游学这个名词到了近代之后,却发生了内涵的变化,逐渐的等同于留学。比如曾国藩送出去的赴美学童,还有其后的赴英留学热潮,留日热潮,留俄热潮等,都叫做游学。到了现代,也就最近十数年,游学的概念内涵又有了变化,就是将组织学生前往学校之外的空间进行的教育活动,叫做游学。但是2015年,教育部的大棒一挥,就为游学这个名词判了死刑,因为教育部的文件里明确的写了此类活动我们都叫做“研学”。游学与研学,名词上各有千秋,不做辨析,也不做争论,姑且存之即可。

下面我们来说说课程。课程是一个现代概念,这个概念古代肯定没有,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产物。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课程概念,必须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有教学活动方式和设计,以及教学实施进度安排等等一系列概念组成。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有其专业而严苛的定义。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古代存在的游学不能叫做课程,而我们现在国内所存在的大多数研学,又能叫做课程吗?在我看来,恐怕最多只能叫做活动。因此,本篇文章的几个看法,就是针对我所看到的一些国内研学课程而发出的议论。

1.研学课程开展的主体分析。我第一次接触研学课程是在2013年,当时是带清华龙校的油菜班和虎班八十多人走丝绸之路,那个时候也正是北京研学课程刚刚兴起的时候。那次研学,其实是龙校聘请一家旅游机构做服务,制定路线,然后由我来撰写课程手册,再由龙校教师和旅游机构双方组成游学团队,共同实施。2014年我进入十一,才知道十一早在2011年就在魏老师的组织下开始了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也是由学校开发课程手册,而由旅行社组织服务。这两个课程其实已经凸显了目前研学课程市场中的主体。

从目前来看,研学课程的开展主体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学校,尤其是在2015年教育部文件出台之后,学校可以说是蜂拥而上,有条件也开设,没条件也开设;第二个是旅行社,比如探知游学,众信旅游等,都是由旅行社直接做游学;第三个就是教育机构,比如新东方和啄木鸟所做的游学课程,再比如我的朋友春燕和朱松发起的三师游学和风之原教育(这也是我目前所见过的做的最好的研学团队)。那么这三个主体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校是中国目前所见的最主要的教育主体,因此学校开设课程,能够熟悉学生认知特点,能够和校内课程做最好的结合,并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专业的教育实施者——老师;但是缺点也非常大,即第一,学校不懂旅游服务,当然这一点很好解决,即与旅行社合作开展研学,学校做课程,旅行社做服务;但是第二个缺点却是学校的硬伤,即学校教师熟悉教材内容,但是对研学课程的资源,即研学课程的教材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不如导游熟悉,因此学校教师在研学课程中掌握的是良好的教育方式,但是欠缺对研学资源的熟悉。

旅行社是另外一个主体。这个主体是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最主要的BOSS,但是我们都知道的是旅行社的从业资质低,工资水平低,投入高薪聘请专业课程开发人员又不划算,因此这就限制了旅行社开发的研学课程。当然,这个也有解决的办法,比如刘隽的探知游学就与国内专家相结合,聘请专家作为研学导师。但是这里的导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些导师都是学术专家,他们博闻强识,善于讲述,很多都是大学教授,但是他们大多不懂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只知道满堂灌的讲,而且由于其长期待在象牙塔中,不熟悉青少年的认知特点。

目前比较看好的主体反而是第三种,即一些专业的教育机构做的研学课程。他们往往是聘请了专业的研学师资,并且将旅游服务也纳入其中,然后开发相应的课程,独立招生,并由课程开发人员进行课程实施。这些人员都有一定的体制内教育经验,比如春燕就曾经是体制内老师,对国内外教育都有自己的研究;朱松老师更是大学老师,对于儿童心理学和户外教育都是专家。这样一批新型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崛起,是研学市场开发之后,教育的一批生力军,也是研学市场有力的争夺者。

从上述三个主体的分析中,我们发现研学的成败在师资,谁占有了专业的师资,谁就能开发出课程,也就能抢占研学市场,或许,真正的研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恰恰在体制外的教育机构中。

2.研学课程开展的必要性。研学课程开展的必要性,必须要从学校教育和旅游业产业升级两个角度去谈。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体制内的公立学校以及一部分私立学校都是遵从于一定的教育规律而设置,我们可以称之为学校教育,这是最主要的教育力量;还有一部分是建立在学校教育基础之上,以赚取利润为主的机构,我们可以称之为机构教育。这其实都是现代分科教育体系下的产物,而现代教育体系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而为了满足大工业生产才产生的,因此生产力发展到今天,这种教育体系明显的已经开始落后于社会需求而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了。

学校教育和机构教育的目的,很单纯的都是为了考试,因此其课程设置就十分有限,只能集中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体系中施展拳脚。而且学校教育承担的往往是基础教育,这样决定了它无法开设其他课程。在应试和课程体系的双重限制下,学校课程体系和机构教育体系都无法满足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消费升级和需求升级的,普罗大众的需求。这是学校方面必须开展研学课程,走出校门的重要原因。

从旅游行业的角度讲,我国的旅游行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其黄金发展期也就最近二十年。但这二十年的发展,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即像放羊放猪一样,你主要把游客喂饱了就可以,他们不会追求吃得好还是吃的坏,只要吃到了他们就可以。但是时至今日,粗放型旅游业的黄金期已经过了,套用最近人民日报政策性解读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的物质追求时代已经结束了,精神追求的时代已经来了。因此,这就对旅游行业的产业升级提出了要求。在这样一个市场转型的时期,谁转的快,由粗放型到精细型,谁就能够生存下来;谁转的慢,甚至是冥顽不灵,谁就会被市场淘汰。市场的力量往往是无情的。

3.研学课程的目标设定。研学课程目标的设定,在不同主体设计的研学课程中会有不同的体现,就学校主体来说,一般会存在两种观点,即研学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学科目标,即将研学资源当做是学科教育的一种资源去实施;另外一种观点就是研学课程应该有研学课程的目标,因为研学课程不是其他课程的附庸,而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因此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课程目标。在两种观点中,我赞同第二种观点。

研学课程,是一种不同于校内课程的课程,其课程资源的特点决定了课程实施方式和进程都与校内课程迥异。如果将研学课程的资源只当做是一种校内课程的延伸,一来是兴师动众,劳神费力,花钱花物不划算,二来是将严重降低研学资源的利用率。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为止,很多研学课程依然延续了传统的讲和听这种教育方式的主要原因。

另外,研学课程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与校内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建基于知识和能力不同,研学课程由于是脱离父母,脱离学校实施的课程,因此在知识和能力之外,还会有很多方面对学生的训练,比如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公共礼仪等。因此研学课程是对学生整体素养的训练和提升,不是简单的校内课程的延伸。

4.研学课程体系。这里所说的研学课程体系是一种纵向的体系而不是横向的体系。即研学课程需要有行前课程、行中课程与行后课程。

北大知名历史教授罗新老师和李开元老师经常会去野外考察,将文献与实物进行对比,以产生新知。即使是博学如两位教授者,在每次行前都会做大量的文献阅读,以作为行程的知识储备,而在每次行后,他们又往往能获得新知。因此在研学课程中,必须有针对课程资源的行前课程。而这,是大多数研学课程主体都没有做的,目前所见的研学课程主体,都将研学课程简单的理解为带着学生去现场溜达一圈,高高兴兴的出去,高高兴兴的回来,然后就是研学课程了,但岂不知这种最多算研学活动,离课程层面还很远。因此,行前课程需要与研学课程目标和课程资源结合,为学生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储备。

行中课程一般的研学主体都会开发,但是行后课程则许多主体又会将其忽略。研学回来,简单做个汇报,评价一下,研学课程就结束了。殊不知在研学归来之后,学生们将书中所见和眼中所见结合之后,才是真正产生新知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实施行后课程,则往往事半功倍。比如实施讨论课,研究课等。

5.研学课程资源。研学课程资源决定了研学课程的品质,但是目前所见研学课程中的课程资源并不理想。首先,很多研学课程主体在选择研学资源的时候会天然的只想到名胜古迹,即传统旅游业的资源,这恐怕往往会导致研学课程的失败。因为这些名胜古迹经过今人修复和阉割后,就跟我们的教材差不多,呆板干燥无意义。利用这种研学课程资源,往往就会由老师来讲,由学生来听,然后走马观花一遍就结束了。

在2015年文件出台后,一些敏感的政府和商家其实已经抓到了商机,于是他们斥资在旅游资源之外又打造了一批研学基地,这些研学基地专门为研学服务,比如安徽省黄山市的研学基地,河南安阳和济源的研学基地,山东曲阜的研学基地等等。这些研学基地植根于本地文化,多动手参与的内容,往往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其实在研学课程资源开发中,研学主体的眼光可以放得更远一些,更大一些,课程资源固然重要,但设计才是王牌。比如我和戴冲带学生前往耈街,什么都没有,但每次学生结束之后却收获很大,即任何资源都可成为研学资源,运用之妙,就在一心。

今晚胡说海谝,已经够多了,其他的问题留待以后再谈吧。这篇文章是我在16年的时候就想写的,拖延至今,也算是还了一笔债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闻旅观察 | 连吴晓波都看好的海外游学 2019年能迎来快速增长吗?
看起来很美的游学和研学生意:谁有本事吃肉,谁只能喝汤? | TBO深度
我国游学市场火爆却乱象丛生|海外游学|夏令营|乱象调查
研学旅行概论课程培训课件
不懂研学?看完这篇够了
【科普】研学旅行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