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开东:因为女人,所以不幸

端午,偶然发现电视居然有网络频道,和程老师一起,看了电影《萧红》。这几天在路上,我们一直交流的就是萧红。遇人不淑,红颜薄命,天妒英才。

民国有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其他两人不太了解,张爱玲很不错,但也孤傲,小众,笔力千钧的只有萧红。萧红,这位曾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女作家,著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扛鼎之作。她的一生糟糕透顶,所遇俱是非人。萧红曾这样解读自己:“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身为女人,为何就是不幸的代名词呢?萧红曾说:“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可以决定怎样爱。为一个女人,却有思想,有感情,有爱,并且想要拥有自己身体的所有权。在那个年代,这种思想何其大胆妄为?何其大逆不道?

概括起来,萧红的一生有三个关键词。

一是人生多舛。

1911年,萧红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幼年丧母,没妈的孩子就是一根草,很快就枯黄枯死,更何况萧红的父亲是一个暴虐的地主,对萧红极为残暴无情。从小萧红就缺爱,只有在祖父那里,才有些许的快乐。萧红原名张乃莹,这个名字就是祖父给取的,每当萧红的笔下出现祖父,突然之间笔触就变得温暖,人教版教材收入了萧红写的《祖父的园子》。

小学毕业之后,县里没有中学,高中要去省城哈尔滨读书,萧红提出要继续读书,结果被父亲骂得狗血喷头:“女孩子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还上什么中学、大学,有什么用?早晚还不是人家的人?”

萧红倔强,开始了消极地对抗,不能读书就去做修女,做尼姑。父亲好歹也是一个地主,那是要面子的。女儿做尼姑,对地主的面子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更何况还有祖父做后盾。父亲拗不过,还是让萧红读书去了。读书就会明理,明理就不会遵守父母的包办婚姻。那时候的女作家基本上都会逃婚,丁玲、冰心都如此。

但祖父年龄大了,虽然万般舍不得这个孙女,最终还是撒手尘寰。萧红在《我的祖父死了》中这样写到:“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净是些凶残的人。我要到广大的人群中去,但人群中再没有我的祖父。”

祖父走了,萧红回家奔丧,父亲早就把她包办给当地的一个军阀儿子汪恩甲了。萧红听说汪恩甲是一个大烟鬼,拼死不从,父亲就把她软禁在家里,到时候一嫁了之。

萧红只能假意答应,然后与青梅竹马的表哥陆先生一起逃亡到北京上学。很快,萧红和表哥的事件在家乡传得沸沸扬扬,张家和陆家抬不起头来,都不给寄生活费。表哥很快就后悔,打了退堂鼓,黯然退出。萧红还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表哥原来是有家室的人,这是萧红人生第一次被骗。

但萧红打死也不肯回家,表哥走了之后,萧红一个人靠着同学们的接济,在北京苦苦坚持。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她的包办未婚夫汪恩甲突然找到北京。

原来姓汪的听说萧红长得漂亮,而且是一个才女,这个军阀公子觉得有趣好奇,为了萧红赶到北京,一个人凭着惊人的毅力,居然在大海之中把针捞出来了,找到了正处在饥饿边缘的萧红。很快这个男人强行占有了萧红,他让萧红和她一起回哈尔滨,并承诺一定给她读书。有饭吃,还有书读,而且生米煮成了熟饭,萧红只得和汪恩甲一起回了哈尔滨。

他们俩租住在一家东来顺的旅馆里,这个旅馆是汪恩甲父亲的一个朋友开的,萧红很快就怀孕,挺着大肚子上不了学。汪恩甲的父亲觉得儿子没骨气,丢了汪家祖宗的脸,也切断了他的生活来源。他们欠了宾馆660银元,在当时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萧红的肚子越来越大,汪恩甲把她作为抵押,谎称回家取钱再回来赎她。事实上这只是托辞,他的真实想法就是把萧红拿来抵债,自己回家乞求家人原谅。所以汪恩甲一去不返,身怀六甲的萧红成了宾馆老板的人质。老板信誓旦旦,等到萧红把孩子生下来,就把她卖到妓院去抵债。所托非人,身怀六甲,被迫抵押,即将被卖,这就是萧红的前半生。

二是情路坎坷。

在困难的情况下,萧红想起她常看的《国际协报》,觉得那些记者最有正义感了,于是给报社写了一封求援信,详述了自己被遗弃并即将被卖入妓院,恳求援助,还想找主编讨几本书看。谁也料想不到,就是这封信改变了萧红的一生。

很快一个彪形大汉代替主编来看望萧红并且送书,这个人就是萧军,就是那个改变萧红命运的人。

萧军送完书,看到是一个大肚子的女人,兴趣不大,很快就要离开。萧红就像遇见了救命的稻草,她说,我很孤独,希望你能留下来,说几句话。萧军就留了下来,一交谈,萧红就光彩夺目。萧军惊为天人。他在房间里转来转去,看到墙壁上萧红的诗歌:


晚来偏无事

坐看天边红

红照伊人处

我思伊人心

有如天边红

萧军说,你是我看到最有才的女人。萧红呢,听到萧军18岁入伍,如今做编辑,又是练武出身,堪称文武全才。在黑暗逼仄的阁楼里,萧军擦去萧红脸上的泪水,温柔地说:“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

这是一个奇女子,萧军下决心要拯救她。他去警告老板:“不许虐待张乃莹,如果她有不测,报社将找你算账。”

当年的记者还是无冕之王,老板吓得屁滚尿流,但萧军最大的问题也是没钱,每天五分钱度日,660元谈何容易?报社同仁也都没钱,没钱似乎是历代文人共同的宿命。

但天无绝人之路,松花江突然崩塌,哈尔滨被淹了,街道上都是齐腰深的洪水。但对萧红来说,百年不遇的洪水,不是银河,反而是鹊桥。看管萧红的佣人说,老板都逃掉了,你还不快快逃命?萧红挺着大肚子,在洪水中仓皇逃难,但她害怕再也见不到萧军,准备再回去等。正好萧军赶来了,两个人在洪水中相遇。流泪眼对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

萧红与萧军正式走到了一起,报社又解散了,他们吃了上顿没下顿,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为了萧军的感受,刚生下来的孩子,可怜一口奶水都没有喂,就让人给抱走了。萧红这个唯一的孩子,此后下落不明。

他们啃一块面包,蘸着盐巴,只要能活下来,他们永远对生活充满激情。萧军每天出去找工作,回来都冻僵了,萧红就用热水给他泡脚。终于有一天,萧军找到了工作,买了一块硕大的面包,他们高兴得又唱又跳,喜极而泣。什么是患难夫妻?什么是有情饮水饱?什么叫苦尽甘来?这就是患难中的萧军和萧红。

萧军找的是一个家教,给一个小孩教武术,这个孩子的父亲是路警处的处长,萧军的好日子来了。小孩的姐姐叫陈涓,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她经常看萧军教弟弟练武,对萧军格外有好感。

除了教武术,萧军还挣稿费补贴家用。他对萧红说:“你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不把你的所见、所闻、所历写出来呢?”在萧军的鼓励下,萧红写出了第一篇小说《王阿嫂之死》,此后就一发不可收。

在此期间,萧军和萧红联合出版《跋涉》,萧红把祖父给自己取的名字改为萧红,从萧军的姓氏,意味着萧军让自己重生,自己永远属于萧军。《跋涉》出版,轰动了东三省。萧军如日中天,但不幸很快就来了。因为萧军后面追随着无数的女粉丝,更要命的是,萧军同志来者不拒。首先泡上的就是美女陈涓,她热烈的爱着萧军,萧军也大胆地回应。

萧红一次次目睹萧军的反常,但却无能为力,她不敢面对,不敢说破,更不敢对抗,她甚至不敢说自己不高兴。萧红说:“萧军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对自己两性关系的混乱,萧军的解释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遇到的女人,总是那么孤单,那么需要爱。而我的个性,是不会让别人失望的。”

《跋涉》发表之后,萧军和萧红引起了伪满洲国的注意,哈尔滨很危险,于是萧军带着萧红逃往青岛。离别的时候,萧军的情人陈涓也来送别。她问萧红:“我可以抱一抱三郎吗?”萧红点了点头,两个人就在萧红的面前,肆无忌惮地拥抱,女人的颤抖和卷发的厮磨,对萧红肯定是深深的刺痛,但她只有微笑。

青岛期间,萧红曾告诉友人:“你知道我为什么写作吗?因为没有更快乐的事情做。”证明这个时候,萧红和萧军的感情已经出现了问题。青岛时期,萧红创作了《生死场》,萧军创作了《八月的乡村》。但青岛韩复渠也是亲日的,禁止一切抗日宣传。萧军和萧红不得不南下上海。

在上海,他们历尽磨难终于见到了鲁迅,很快鲁迅就被他们打动,不仅生活上帮助他们,还亲自帮他们修改文稿。在鲁迅的帮助之下,《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顺利出版,鲁迅先生还抱病给这两本书写序。

获得鲁迅的高度赞扬,萧军和萧红在上海滩名声大振,萧军更加飘飘然。这时候陈涓也赶到了上海,情人相见,分外歪腻。不幸被萧红撞破,历史似乎重演了。萧军正擦去陈涓脸上的泪水,情意绵绵地说:“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某个男神,每一次恋爱,都送女人一颗心形的石头,说是自己特意给她捡来的。后任在网上炫耀,孰料前任们纷纷晒出心形石头,不幸穿帮,成为很大的笑料。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毕竟是老相好,可怕的是萧军的艳遇一个个到来,每一个对萧红都构成巨大的伤害。萧红的爱太卑微了,她步步退让,其实他们的感情危机早见端倪。

在哈尔滨有一次排演《王子复仇记》。萧红忍不住对萧军说:“你跟哈姆雷特一样强势。”萧军说:“但我不像他那么拐弯抹角,我的生存法则是,爱就爱,不爱便丢弃。”

“不爱就丢弃”,这像是一个谶语,又像是一个含蓄的警告。

有一次,萧军为某个女人写了一首情诗,写就写了,居然还把情诗发在报纸上。萧红被伤得体无完肤,实在忍不住,当面质问他。萧军却极为坦然:“情诗是为一个人写,但写出来以后就成千万人的了。”

这是什么话,渣还渣出理由来了,真是岂有此理?鲁迅虽在中间尽力斡旋,但最终还是无果,清官难断家务事。萧红是唯一能在鲁迅家聊天到深夜12点的人,也是和许广平一起包饺子给鲁迅吃的人。鲁迅还自费帮萧红出版了《生死场》。也许先生是唯一懂得萧红的人,但先生却没办法拯救她。

在一次次受伤中,而且永远看不到希望中,萧红听从了鲁迅的劝告,前往日本疗伤避难。

萧红去日本,投奔她和萧军的朋友黄源。去了才知道黄源已回国,萧红就与黄源的妻子许粤华成了最好的闺蜜。同是女人,他们经常交流男人。萧红把自己所有的故事都告诉了她。萧红给她看萧军的照片,说那个可恨的三郎多么与众不同。

“别人会说,别生气了;萧军只会说,不许生气。”

“别人会说,对不起我错了;萧军会说要尽快忘记别人的不好。”

“别人会说,别离开我;萧军会说,没有萧军你会难过的。”

这就是萧军,他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但你就是离不开他。按照今天的理解,这个人就是霸道总裁。

萧红告诉许粤华:“自己就像萧军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成灰烬,他当着她的面又划另一根火柴。”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但所有的疼痛一旦成为故事讲出来,故事里的人物突然就有了颜色和光彩。文似看山不喜平,那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匪夷所思的情节,但因为我们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所有的负心和颠沛流离就都成了波澜曲折的美。许粤华睁大美丽的眼睛,听得如痴如醉。萧红说,自己仍然爱他,即使疼到不能呼吸,也念着他。那个人,曾给与她新生,又重新把她推向地狱。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防火防盗防闺蜜,一个人一旦误入别人的河床,很容易就会被吸引。许粤华就是如此。突然间决定回国,萧红继续一个人留在日本。很快传来了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真是晴天霹雳。鲁迅对萧红意味着很多,她痛不欲生,觉得对不住先生,没能送先生最后一程。

其实还有更大的不幸等待着她,等到她回国后,原本以为小别胜新婚,但萧军却异常冷淡。萧红问:“我是不是不该回来?”萧军回答:“你回来也可以,不回来也可以。”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她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如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没有他也便这么过。

萧军每天都回来很晚,他的生活非常艳丽,丰富多彩,那大约简直是一定的。直到有一天,萧红收到一个电话,让她去妇产科医院。在医院里她看到了一个最不该看到的人,那个人竟然是自己最好的闺蜜许粤华!原来许粤华早早赶回国,就是去约会萧军。在萧红一次次的讲述中,许粤华不断的想象,竟然爱上了萧军。萧军当然是来者不拒,很快两人就搞到了一起。

但这一次,连萧军自己也觉得不踏实,因为许粤华是朋友的妻子,又是妻子的朋友。这太混乱了。所以两人才让萧红回国的。萧红目睹了这一切,实在太难过了,伤心地问:“怎么会是你呢?”许粤华回答:“因为不知不觉中被他吸引了。”萧红又问:“可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许粤华说:“我把孩子打掉了,我也是他划过的火柴。”

许粤华走后,抗战到来,萧红和萧军的观点再次出现分歧,萧军认为应该直接上战场,萧红认为文艺也能帮助抗战。这时候,萧红正好又怀孕了。他们共同的朋友端木蕻良经常陪伴他们,调停他们的关系。端木的纤细、温和、文质彬彬正好与萧军构成了两极,这也深深吸引了萧红。最艰苦的时候,他们曾经三个人睡在一张床上。最后萧红决定跟随端木奔赴武汉,萧军则奔赴延安。

萧红上了火车,在火车缓缓发动的一刹那,萧军还是跑来了,拿着两个梨子。他们隔着窗户最后一吻。他们都知道,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萧军说:“没错,我是个粗人,没有去理解你,可我没想过要离开你。”萧红瞬间热泪盈眶。但这只是安慰。

很多年后,在回忆录中,萧军这样评价他与萧红的六年:“我和萧红是偶然相遇,偶然相知,偶然相结合在一起的偶然婚姻,这是历史的错误。”萧军又说:“她单纯、淳厚、倔犟,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萧军后来要求萧红归还自己所有的信件,但却拒绝归还萧红写给他的情书。晚年萧军利用萧红的情书隐私,又大赚了一笔。萧红去世前,遗言把《生死场》的版权赠送给了萧军。她何曾忘记过这个负心的男人?

萧红何其有幸,遇见了萧军,既摆脱了困境,又遇见了文学的引路人。萧红何其不幸,遇见了萧军,遇见辜负,遇见欺骗,遇见伤害,遇见万劫不复。

“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啊!春天到了。”这是当年萧军的诗,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好在萧红又在怀孕中遇见了端木。历史又一次让萧红挺着大肚子,带着别人的孩子嫁人。骆宾基曾经发出疑问:“为什么所有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身怀六甲,生命垂危?”

好在端木给了萧红一个正式的婚礼。在婚礼上,萧红有一段话说得好,她说:“他给我想要的,疼爱、理解、注视、专一、轻声说话,我要的不多!”可见萧红被萧军伤害之深。

但即便要得不多,结婚之后才发现,端木什么也给不了。端木出生良好,从来不知稼穑,向来被别人服侍惯了,根本不知道如何体谅呵护疼惜一个女人。他是一个精致的小男人,需要女人呵护。萧红把小孩生下来,3天后就夭折了。

萧红的这一段感情,又是一个错误。香港期间,面对日寇即将占领上海,端木把她托付给一个朋友骆宾基就走了,重病在床的萧红只能依赖骆宾基。骆宾基照顾了她40多天,也许是良心发现,后来端木又回来了。萧红最终还是走了。死前要来纸笔,写下最后的遗言:“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萧红被临时埋葬在香港浅水湾,以后被端木蕻良迁葬到广州银河公墓。

最为可惜的是,去世时萧红只有31岁。如果不是英年早逝,萧红该是一个什么样历史地位的一个作家?

最惨痛的是,骆宾基也未必是真心实意,他是萧红的崇拜者,他渴望得到《呼兰河传》的版权,最后他的目标实现了。

但他确实读透了萧红的作品,从而懂得了萧红的为人。萧红为何情路艰辛?他的分析简直一针见血,他说:“她是一种很强大的真实,她裸露着,不是身体,而是灵魂。她用她的全力去爱,她的爱,让她爱的男人,变得强大起来,骄傲起来,随心所欲起来。然后,她第一个被伤害。她的强大,让男人下手很重,其实,她是很疼的。所以,她不停地写作。寂寞和抚慰都来自写作。”

三是绝世才华。

文章憎命达,每个伟大作家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只是萧红太惨了。但正是这个独一无二的凄惨,锻造了萧红,使她笔下的苦难开阔浩荡,具有了大气象和大悲悯。

萧红南下上海后,鲁迅先生当时身体不佳,本来并不愿见他们。但在看了萧红的作品后,改变了主意,最终他成为萧红最好的朋友。他居然自掏腰包帮萧红出版了《生死场》,索取的感谢,就是吃一顿萧红包的饺子。萧红不会做饭,包饺子肯定也很糟糕。可见先生对她的欣赏。

在《生死场》的序言中,先生写道:“这本稿子使我们看见了五年以前,以及更早的哈尔滨。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活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说这本书“如果还能扰乱读者的心,我们还决不是奴才。”

鲁迅先生的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但萧红名副其实。萧军就有点失衡了,他对萧红的文学不以为然,经常打压萧红,觉得她那不是创作,那是女人写的小玩意儿。甚至说,萧红的小说不像小说,差不多就是散文。萧红说,谁说小说就一定要有小说的样子,我就要写出不像小说的小说来。就凭着这两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两个人的高低来。今天《呼兰河传》仍然流行,《八月的乡村》在哪里呢?

萧红曾说过:“作家不属于某个阶级,作家是属于全人类的,现在或者过去作家的写作是向着全人类的愚昧。”《生死场》《呼兰河传》无不围绕着底层人的生活展开,萧红的关注点始终是弱势群体,尤其是最值得关注和同情的女性。她努力用自己的文字唤醒人们,不遗余力,寂寞而徒劳的斗争着。

萧红之所以爱上端木蕻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端木蕻良是第一个认为萧红的文学成就高过了萧军,而且有理有据。这让萧红感觉有了声援,有了支撑,也有了自信。她觉得端木至少是懂得自己价值的,所以最终嫁给了他。

遗憾的是,在萧红去世之后,端木蕻良才真正长大,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可惜女人总是等不到自己塑造的男人。那以后端木蕻良刻苦写作,文学成就斐然。萧红去世后,有十八年端木蕻良选择了独身。他把萧红安葬在广州,建国后呼兰县多次与广州交涉无果,端木蕻良就把自己珍藏了半个世纪萧红的遗发拿出来,交给了她的家乡人。

1996年,端木蕻良去世,遗嘱要求把骨灰一分为四。一处安置东北故乡;一处安置北京寓所;一处安放曹雪芹待过的地方;最后一处放在萧红骨灰的安葬之处。他要去陪伴她,从此与她在地下长眠,不离不弃,死生挈阔。

可惜这一切,萧红看不到的了,“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怎不让人泪下沾襟?

考察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需看看女人和孩子,女人是一个社会的死穴。对于世界来说,女人就是最后的治愈,如果女人也治愈不了,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寿终正寝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萧红:我从始至终想要的,不过是自由和爱
萧红:她不愿残忍地面对自己,轮到别人残忍地对待她
萧红:23岁写下不朽名著,怀着别人孩子谈恋爱,把人生下成了死棋
萧红:恋爱于我是一种体罚
风雨中的萧红
她是鲁迅的得意女徒,一生四嫁,31岁客死他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