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氏捏脊疗法的整理与研究

   流派形成的标致为有明显的传承链、独特的学术思想、特有的技法特征和代表性著作与地域性。本文以此为线索,对流传于北京地区的小儿推拿冯氏捏脊流派进行总结。

1.传承链

   捏脊疗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指出:“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指出了“拈取脊骨皮”的方向、部位和方法,但具体如何“拈取”却缺乏生动描述和图片。此后,传统文献未见类似记载。冯氏家族于清朝末年在北京地区运用捏脊疗法,因其独具特色而被后人称之为“冯氏捏脊(积)疗法。”全盛时期,平均每天捏脊人数达到1500人次,冯家大小十余人每天捏脊不止。以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捏积冯”几乎家喻户晓。

   流派核心人物为冯泉福和冯奎福两兄弟,均师从其父冯沛成先生。相传冯沛成的父亲,即兄弟二人的祖父也长于捏脊术。但无从查阅其祖父姓名与考证其真实性。即使如此,至冯泉福和冯奎福,也仅为捏脊术的第三代,与文献报道其为冯氏捏脊术第四代传人不符。

    冯泉福(1902~1989),号雨田。幼时受家父影响,酷爱中医,20岁正式学习捏积术。1928年即在北京独立行医。1959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儿科。曾任北京西城区第二、三届政协委员、西城区第三届人民代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顾问及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顾问等职。北京名医施今墨老先生曾经写到:“冯泉福先生在北京家传四代,历百余年,专为小儿捏积,誉遍城郊,疗效超卓。”并注意到:“冯氏捏脊,手法与众不同。”冯泉福的弟子有吴栋、翟世翠和其侄女(姓名不详,人称“二姐”),以及北京中医医院儿科的李泽生、李志明、佘继林、李建等人。冯奎福事迹不多,但也一直从事小儿捏脊。解放后在北京西城区二龙路医院工作,该医院即北京市西城区肛肠医院的前身。冯奎福未见传有弟子。

   

2.学术思想

2.1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成疳

   该流派重视脾胃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升降枢纽。脾胃健运则气血充足,小儿生长发育有保障;脾胃安则诸脏安,小儿方不急不躁,睡卧安稳。而小儿饥饱不自知,饮食不自节,家长又溺爱,常常饮食太过,太精,最易伤及脾胃,使乳食停滞。冯泉福认为“积滞”分为乳积、食积、痞积和疳积四类(轻重与层次不同),根据主症和兼症又分为疳痢(腹泻)、疳肿胀(水肿)、疳嗽(咳嗽)、眼疳(眼疾)和牙疳(口舌牙齿疾患等)五类,形成了独特的“四积”、“五疳”学说。基本概括了小儿临床的常见症候。

2.2重视阳气,温补立法

   四积五疳本位在脾,脾为疳积之母。脾喜燥恶湿;中焦病变,其虚、寒责之太阴脾。故欲使脾健,当重视阳气,重视温补。冯老先生前特别推崇《素问·生气通天论》之“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认为人之阳气不足,犹如天上没有太阳,万物不得生发。而脊为督脉之所居,总督人体阳气,为阳经之海。该流派视督脉为人之太阳,是脾运化水谷与水液的动力,是运化的基本条件,故以督脉为本,以捏脊立法。

2.3协调阴阳,沟通内外

   该流派虽然强调督脉,强调阳气重要。但督脉却与阴经任脉同源,并相通。督旁还有夹脊穴和五腧穴,故督脉实际沟通了人体表里、内外和阴阳,它既能调阳,又能调阴,使失调的机体重归“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2.4内治外治,殊途同归

   该流派认为内治与外治方法不同,机理有别,但却殊途同归,最终对脏腑、阴阳、气血产生调理作用;并化掉积滞,消除痞塞。内外治疗结合,互补长短,有助于提高疗效。

3.技法特征

3.1独特的捏脊术:

   见图1,由于正中有棘突,两拇指只能放在类似于夹脊穴的地方。而食中指与拇指的捏拿也就只能提起脊旁的肌肉与筋膜了。故我们认为,一般捏脊法主要作用于夹脊穴和膀胱经一线的穴位,特别是五俞穴。图2为冯氏捏脊法。由于其以食指桡侧第二指节垂直于脊柱,当两拇指交替捏起脊柱皮肤时正好捏在脊柱正中。故我们认为冯氏捏脊疗法才真正作用于督脉。这是两者因操作不同而导致的功效与特点的不同。

据此,临床运用,可以两种捏脊法各操作数遍。

   此外,冯氏捏脊对操作次数也有统一规定。如操作20遍;最后一遍捏3提1(每捏3次,上提1次),提时手法较重,常致局部筋膜分离弹响;术毕,以拇指指腹按揉两肾俞穴数次。

3.2同中有异,辨证施法:

   看似简单的冯氏捏脊术,其实含有推、拿、捏、捻、放、提、揉、按等八种手法其辨证施术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参数的选择。如李志明所著《小儿捏脊》指出:“凡小儿虚弱的,或虚寒性疾病用补法;凡小儿体质健壮的,或是实热的疾病用泻法。”在解释具体补法与泻法时,又说:“提放的次数少,捏拿的皮肤薄,指力轻,推捻的速度慢,遍数由少增多,这就是补。反过来,就是泻。” 二是在同一套路中,针对不同疾病,重点于相关背俞穴处重点刺激,或在捏脊结束之后,于相应背俞穴处点按。如厌食、腹泻、呕吐、便秘等脾胃病症,重点提捏大肠俞、胃俞、脾俞、三焦俞、肝俞、膈俞等;上焦病症,如烦躁、夜啼、多汗、咳嗽、哮喘等,重点提捏肝俞、心俞、厥阴俞、气海俞、肺俞等;肾、膀胱病症则重点提捏肾俞、肺俞、膀胱俞等。

3.3内外治疗结合:

   除捏积术外,外治有冯氏化(消)痞膏(三棱、莪术、阿魏、秦芄、穿山甲、龟版、皮硝、大黄、官桂、乳没、当归、黄柏、川贝、木鳖子、荆芥、麝香、黄丹与香油炼为膏,外贴肚脐),内治有冯氏消积散(三棱、莪术、生军、熟军、黑白丑、砂仁共为细末,空腹服用)。内外治疗结合,捏脊术与药物并举,为获得更好疗效奠定了基础。

4.代表著作与地域

4.1代表著作
李志明. 小儿捏脊,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2月

佘继林.冯氏捏积疗法,[M].北京: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

 4.2重大课题

“冯氏捏积手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临床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重点科研项目。

4.3地域

主要在北京和河北地区。

(鸣谢:感谢流派传人北京中医医院翟世翠、李建等提供珍贵资料。感谢天津中医药大学董红英教授所作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廖品东.《小儿推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2.佘继林.冯氏捏积疗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2-3

3.李志明.小儿捏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世纪著名中医药专家列传(冯泉福)
冯氏捏积疗法
《冯氏捏积疗法》
捏脊治疗小儿腹痛
好父母会推拿(上)冯氏捏(脊)积法:缓解小儿厌食 治疗的疾病
冯氏捏积有效治疗小儿积食厌食症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