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阅读题


每日一题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牛 鞭 缰

洪孟春

在我老家,管买牛、卖牛的中间人叫牛鞭缰。牛鞭缰是七爷的职业,准确地说,只能算兼职,因为七爷世代务农,主业是农民。


    七爷在十里八乡名气挺大,这源于他的绝活儿。人们把牛牵到跟前,他只要打量几眼,赶着牛就地走一圈,就能说出这头牛大致的体重、脚力,以及对拉犁耕地的熟悉程度等等。他还可以左手扯着牛鼻子,右手揭开牛嘴巴,并把手伸进去,在里面摸索一番,然后准确地说出牛的年龄。这一招,人们最为佩服。每每这时,人们都很惊奇地问七爷:“不怕牛咬你?”


    七爷总是嘿嘿一笑:“不会的,一物降一物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里各家各户种田犁地,都靠牛。隔三岔五的,东家要买牛,西家想卖牛,自然少不了七爷。七爷从买卖中收取一点佣金,贴补家用。七爷收佣金挺随意,遇上家庭困难的,七爷心软,给点也行,不给也行。在那个全靠从地里刨食的年代,还能做一份兼职,比普通农民多挣一些活钱,七爷很知足,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好日子总让人羡慕。不少人看着七爷过得挺滋润,就想拜他为师。可七爷没答应。七爷自有他的想法。他不是不想收徒弟,只是没到时候。当时,十里八乡,牛鞭缰就此一家,别无分号。同行多了,活儿自然就少了。七爷是想,等他老了,做不动了,再收个徒弟,怎么样也得把牛鞭缰的衣钵传下去。


那一年,七爷五十五岁。正值春耕,村里石伢子的父亲突发急病,死在秧田里。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剩下孤儿寡母,石伢子娘让石伢子去求七爷把家里的牛卖了,给他爹办后事。


石伢子把事一说,七爷却犯了难:现在正搞春耕,谁会买牛呀?要买的都在春耕前买好了。可石伢子家等钱办丧事,孤儿寡母的,怎么办?


七爷回到家的时候,主意就有了。他把家里仅有的八百块钱存款取了出来。七爷是这么盘算的:这牛自己买下来,先把钱给石伢子家送去,等他们办完丧事,搞完春耕,再把牛牵回来,另找买家。


    七爷的举动,对石伢子一家无异于大旱逢甘霖。事后,石伢子娘带着石伢子,专门登门道谢。一进门,石伢子就跪在地上给七爷磕头。石伢子磕头的时候,石伢子娘掏出一个包封,求七爷收石伢子做徒弟。面对母子渴望的眼神,七爷有点心动。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可以是可以,但现在不行,如果真想学,就过两年吧,反正,伢子还小,不耽误。”

师没拜成,石伢子娘只好狠下心,让石伢子跟着他堂兄去城里搞建筑,做小工去了。


七爷做梦也没想到,自石伢子之后,再也没有人找他拜师学艺。随后几年,找他买牛卖牛的也越来越少。刚开始,七爷纳闷儿,难道是石伢子找他拜师时心太狠,遭了老天的报应?每每想起这事,七爷就愧疚,觉得对不住石伢子他娘。七爷一直在心里期待,石伢子哪天突然回来,找他学艺。七爷甚至想,哪怕一分钱的包封也不收。


    令七爷没想到的,不止是村里的牛越来越少,压根儿是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一个个外出打工,在家种田的,大多是老人。老人体弱,没力气用牛耕地,要耕地时都请田耕机。可七爷觉得,还是牛耕的地好,深耕,细活,水稻的产量也要高很多。所以,七爷一 直坚持养牛。后来,七爷家的牛成了村里唯一的牛。


    不用牛耕地也就罢了,更让七爷郁闷的是。既然有这么先进的田耕机,总该好好种 田了吧?可不是这回事,原来水稻都是种双季,可现在基本上只种一季了。有些人家甚至连一季也不种,直接抛荒。七爷看着心痛。


七爷六十六岁那年,也是春耕时节。一直在家守寡的石伢子娘突然被石伢子接到城里去了。村里传说,石伢子当包工头发财了,在城里买了房子,讨了堂客,家里的责任田也不要了。还听说,连户口也迁到城里去了。


七爷听到这些消息,心里空落落的。吃饭都没胃口。过了几天,竟然病了,又过了几天,竟然死了。七爷临终前说:“牛鞭缰……没人学,事小,田没人种……”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在我老家,管买牛、卖牛的中间人叫牛鞭缰”开头,不仅开篇自然点题,解释了牛鞭缰这一职业,而且表明七爷的故事是真人真事。

B.七爷为当年石伢子拜师学艺的事心里愧疚,又怕遭了老天的报应,所以就想要收石伢子为徒,弥补当年的过失。

C.七爷对牛的习性非常熟悉,他敢把手伸进牛嘴巴,并不怕牛咬他,这表现了七爷看牛的本领高强,更彰显了他的大无畏精神。

D.作者叙写七爷临终的话言简义丰,交织着七爷困惑、心痛和失望的情绪,读罢令人唏嘘,又让人深思。

(2)七爷临终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简要分析。

(3)“牛鞭缰”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2)本题考查小说主题思想的分析;

(3)本题考查标题在文中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析:

(1)A.错误;“真人真事”不正确;

B.错误;“遭了老天报应”是七爷揣测没人跟他学艺的原因,想要收石伢子为徒,也是怕手艺失传;

C.错误;“彰显大无畏精神”的说法不正确,应该是体现七爷与牛关系的亲近;

D.正确;

(2)七爷没说完的话应该是“田没人种,事大”;七爷最后的话所体现的,正是乡村城市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小到乡村才有的传统技术失传,大到田地无人耕种,都是必经的过程,是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

(3)“牛鞭缰”贯穿全文情节,是全文的线索;从人物塑造上来看,做“牛鞭缰”的活儿塑造了七爷心软善良又带点小农自利的丰富形象;从主题表达上看,作者通过“牛鞭缰”这一农村特有现象的失传消失,反映了农村变化,“牛鞭缰”是传统技艺的象征;


【参考答案】:

(1)D;

(2)①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入城市,造成大片的土地荒芜,农村空壳化;

②许许多多的农村技艺和传统手工艺无人继承,退出了历史舞台;

③七爷的遭遇便是这些变化的缩影,而这也正是社会变革正在经历的阵痛;(答出一点给2分,答全给5分,意思对即可)


(3)①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

②刻画人物的作用,七爷形象主要通过“牛鞭缰”表现出来的;

③象征作用;“牛鞭缰”象征传统的技艺和工艺精神;

④表现主题作用.借“牛鞭缰”的消失,揭示了社会变革.(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小语1分钟前

今日分享,作者及其作品四则。

                                                               ———————————————

闰六月初四

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2022.4)
故事:没有兑现承诺 老牛发火压死了媳妇
终于拍到了家乡的《春耕图》
许世友回家看望老娘,边磕头边流泪:娘,三伢子回家了!
《小杜牧诗刊》2017第34期,同题诗词【春耕】
2018-2019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