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换个角度(模拟考试优秀作文)

题目

请以“换个角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解析

本题属于话题类命题作文,论点需要由考生根据话题补充完成。考生可以从哲理上论述“凡事为何要换个角度、为何应当换个角度”,也可以讲述换个角度带来的具体变化,或是阐明换个角度对人生有何意义和启示。在内容上,考生谈自己的生活体验,文章则易鲜活动人:若从阅读积累展开,文章则易以分量和力度取胜;倘若能兼顾二者,文章自然情理兼备,更具质感。对于阅读量大、思辨能力强、懂得观察生活的考生来说,本题的发挥空间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角度”是指人们观察分析事物的立足点和视角,不能跟“方法”画等号。任何事物都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是矛盾对立的統一,因此,面对同一事物,立场不同,评价标准就不同:思路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各异;从现象倒推成因,找到的情由也不一。基于以上原因,换个角度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宏阔的视域、更客观的评价、更完整的答案、更宽广的胸怀……当然,也能让人更加成熟、睿智,这就是换个角度的意义。

考生在阐述换个角度的意义时,展开得相对充分,并往往由此构成作文的主体甚至全篇,但若只论述换个角度会怎样,而不指明换个角度的内涵、不揭示角度可换之原因(譬如事件本身有着复杂的成因、多样的价值和不同的解决方法),那么文章的逻辑层次性就欠缺了。能够把内涵、原因和意义都呈现出来,并在论述中有所侧重,无疑更能体现考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理”要讲精彩,“事”也要分析到位,要做到因事见理。

在解析素材的过程中,要为读者呈现清楚:人物在面对什么问题时,具体从什么角度换成了什么角度,角度的改变为其在认识或行动上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要把素材分析透彻,但语言和结构又不能像做简答题一般呆板生硬,这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离不开作者在阅读和生活中的思辨与积累,要让文章真正丰满起来,使用的素材本身应当有力度、有分量。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素材一:无用之用

《庄子》中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木匠带着自己的徒弟去齐国,途中看到一株高可参天、壮美无比的栎树,围观者无数。徒弟赞叹不已,而木匠却无意欣赏。问其缘由,木匠说这大树木质疏松,做棺材会腐烂,做器具则不耐用,做门会被虫蛀,实在无用。这株树能活这么久,或许正是因为它无用吧。

运用示例

如此奇美之树,从木匠的实用角度来看,它一文不值;从观众的欣赏角度来看,它是稀世之珍;再回到一棵树自己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不成器,才得以枝繁叶茂,保全天性与生命。可见,不同的角度会生成不同的评价标准,不仅自己的收获不同,甚至还影响着对方的命运。换个角度,其妙若此!

素材二:君子

《诗经·小雅》云:“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本是政治概念,指贵族阶层,而在《论语》中,孔子把它演绎为道德概念,指德行高尚的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一词体现着“忧道不忧贫”的价值信仰和博爱自强的人格追求,影响着后世许许多多的国人。

运用示例

“君子”的名称没变,而内涵却从贵族阶级变成了精神贵族。这是因为孔子用伦理道德的角度替换了社会阶层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什么是高贵,赋予“君子”全新的内涵。于是,“君子”从生来注定的身份,变成了人人可求的目标,这极大地推动了国人思想观念的进步。换个角度,其功甚伟!

素材三:爱欲

人与人之间爱欲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古希腊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讲述了“球形人”的神话故事——人本是双面四手四脚的球形人,后被宙斯劈成两半,成了现在的样子。而正因我们怀着爱欲追求别人,与之共存共生,才使我们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曾经的完整。因此,爱欲是追求原初的完满。哲学家苏格拉底则说,爱欲使人们相互吸引,若是生息繁衍,就有了无穷匮也的子子孙孙;若是在灵魂上相互启迪,就有了智慧与真理的代代流传。所以,爱欲是追求永生。

运用示例

爱欲是什么?古希腊喜剧诗人站在戏剧的角度,给出了“追求完满”这神奇浪漫的答案;希腊哲学家则从形而上的角度,给出了“寻求永生”这深邃玄妙的答案。相信从哲学、文学、科学等不同角度去探究同一问题,思路和答案也会不尽相同。换个角度,其趣无穷!

标杆作文

换个角度

郑荣坤[人大附中高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行走在大千世界,我们常常被主流缚住了手脚,盲目追寻他人的脚步与目光,事物也因此变得越发单一。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收获自己的独特感悟,竟他人未成之功?

换个角度,即另辟蹊径,发现事物的多面性。换个角度,我们便拥有他人没有的目光,或许便能从繁华中看到虚无,从贫穷中看到富足,从书页问看出新的意义。白居易写《长恨歌》的初衷是批判唐明皇重色轻国,但写着写着角度一变,唐明皇不过是个失去了爱人的可怜丈夫,是位身披皇帝外衣的悲惨老人,这独特的立意令人赞叹,也让人们关注到了李杨的爱情悲剧本身。同样,对于项羽这位悲情英雄,不同的人也做出了不同的注解。当杜牧提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时,王安石却发出了“肯与君王卷土来”的疑问。拥有多样的视角,评价人物时才不会人云亦云。如此,我们便不再是鲁迅笔下可悲的群众,而是拥有独立思考和自由的国民。

换个角度,平凡的事物也能焕发光彩,生活也越显丰富。“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从稀疏的豆苗中感悟出生活的真谛。李白也是这样,在他的笔下,一切事物都拥有自己的神采:本不高的天姥山变得“势拔五岳掩赤城”,本不算壮观的庐山瀑布也让人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而九曲黄河更是自“天上来”,还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帆入天镜”“白发三千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数不胜数,而他也因浪漫的文采被冠以“诗仙”之名。我们不也可以这样吗?山问的清风、冬日的阳光、屋檐下的雨滴,一切细碎的美好,都可在我们的欣赏之列。而遇到挫折时,换个角度,便是“还有进步空间”,不妨试试“屡败屡战”。endprint

换个角度,其实就是独立思考,发现美好,永不气馁。用不同的目光看世界,世界也会不同,你的生活,也会不同。

名师点评

面对事物,不盲从主流,换个角度,常能另辟蹊径,觅得高见,同时也有助于思想之独立;面对事物,不停留在一个层面,换种思考方式,亦能从平凡处发现美好,于逆境中越挫越勇。文章内容涉及换个角度看人、审物两个方面,对换个角度的意义论述比较到位。此外,本文的另一特点是,所用素材大多取自教材,且选用得当,分析简练清晰,显示出作者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能力。

(昌盛)

换个角度

郑博钰[人大附中高二]

古往今來,“换个角度”被众多有识之士再三强调,它在很多生死攸关之际,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可谓用途广泛,收效神奇。

换,是指从原有的观念、意识中跳出来,去考察事物另一方面的特性,进而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懂得换个角度,可以让我们更加清醒,更加成熟。

换个角度,注重观察事物的表里、本末与主次。郑伯“放任”弟弟公叔段在北方培养自己的势力,大臣们看到公叔段的势力日益壮大,很是担忧,然而郑伯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公叔段终将毁灭于自我膨胀。果不其然,最终公叔段妄图造反,郑伯抓住时机,一举克段。郑伯的判断正是换个角度道理的印证。从表面的“势”来看,公叔段的势力确实庞大,但从内在的“德”来看,其性质便骤然反转,堪称“不义”,因此不足为惧。换个角度,辩证地看,看得更准。

换个角度,注意事物的两面性。在漫长的历史中,许多史实的记载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若不善于变换角度,我们的认识永远是简单而片面的。曼德拉是伟大的民族斗士,解放了千万黑奴,于是,在我们的认知中,曼德拉是绝对的“光明”,是无可挑剔的英雄。但实际上,曼德拉执政后推行的诸如“去工业化”等政策严重影响了人民就业,昔日繁荣的约翰内斯堡成了恐怖的犯罪之都。只有从多个角度,才能有更全面的认识——任何伟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也有值得反思之处。换个角度,客观地看,看得更全。

换个角度,学会灵活变通。周总理宴请外宾,饭桌上的一道笋汤本来摆着吉祥符号“卍”,没想到在汤中翻了个儿,变成了法西斯之符“卐”。4许多宾客大为惊恐,而周总理却微笑着说:“这本是中国传统的万字符,象征幸福、和平,但即便是法西斯也没关系嘛,我们一起用筷子,把它吃掉!”换个角度,是化解矛盾的良方。换个角度,巧妙地看,看得更活。

世间万物扑朔迷离,一时很难看清全貌。若受制于单一的视角,便可能无法得出完整清晰的认识。人人都懂得换个角度之妙,但要很好地践行,可能还需人生阅历的积累。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理科生的作文,其中对哲学原理的运用,使文章纲举目张,兼具系统性与说服力。对“换个角度”含意的解读到位,对素材的解说详细,有力地支撑了三个分论点:换角度以抓根本、换角度以窥全貌、换角度以求变通。整体而言,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以逻辑见长。

(昌盛)

换个角度

郑汪涛[人大附中高二]

我们早已看惯了那些锲而不舍之人成功的事例,也听惯了“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老调子。在此,我并非要否定恒心和毅力的重要性,只是想问:真的只有一直走同一条路、做同一件事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吗?事实早已证明: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方向去努力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纵观古今,换个角度便取得傲人成绩的事例不胜枚举。经长期训练而效果不佳的运动员更换项目后,便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巨星;在一个领域“一窍不通”的所谓“傻瓜”,把重点放到另一门学科后,便成了名垂青史的巨匠;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障碍,变换一种模式与方法,便茅塞顿开。中华药圣李时珍也曾依父亲嘱托,寒窗苦读,希望通过科举求取功名。可当他目睹考场黑暗且屡试不中后,便毅然决定弃文从医,最终,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努力,他完成了医药巨典——《本草纲目》。试问:上述成功者都是锲而舍之、不思坚持之辈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换了个角度审视自己、思考现实,从而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完成了破茧成蝶的华丽变身。倘若天下之人都只会在生活的硬木中钻直洞而不会拐弯,历史上不知道会少多少个“李时珍”、多少个“海涅”、多少个“爱因斯坦”。

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之路上布满荆棘,也有很多分岔路口。只有懂得换个角度看问题、深谙变通之道的人,才有可能抵达心中的桃花源。换个角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睿智的处世之道。它不是无能者的托词,也不是失败者的借口,而是奋进者在前行过程中审视的目光,是拼搏者在努力过后的深思。所以,换个角度不是弱者的放弃,而是强者的另一种形式的坚持,它源自对当前形势的准确判断、对自我的透彻认识和对个人能力十足的自信。此路不通,不妨就换一条路,或许沿着新的路,便能达到光辉的顶点。相反,不懂变通的人,就像绕树而行的呆子,永远走不出那小小的怪圈。

朋友们,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看似无法逾越的藩篱时,不妨换个角度审视自己,换个方向试一试。要知道,钻石在黑暗中与顽石并无区别,可一旦把它放在阳光下,便会迸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名师点评

本文的“换个角度”,是提倡人们在现实的困境中重新审视、评估自己,发现自己的优长,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道路,并明确指出这是强者另一种形式的坚持。文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说理透彻,素材的解读详略得当,说服力较强。

(昌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书豪作文素材及运用示例 作文指导
“写景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中课文经典人物素材运用例谈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一材多用示例(西门豹治邺)
句子素材 | 毫无感情,全是技巧,这些句子狂炫阅卷老师
综合立意,灵活选材——2023年金太阳高三10月联考写作训练导学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