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原创真题,气死百度、小猿)

练习 32 模拟试题(2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符瑞,或称之为“祥瑞”“祯祥”“嘉瑞”“嘉祥”等,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符瑞文化生于殷周,殷周之际新天道观念的形成是其产生的关键因素,图腾崇拜、征兆信仰、史官文化等因素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符瑞文化产生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礼制、文学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符瑞文化与政治。符瑞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功能是其基本功能。首先,符瑞文化具有政治建构功能。符瑞文化为王权政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天命依据。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符瑞实际上起着昭示天命、彰显德行的重要作用。其次,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评价功能。符瑞不仅是王者承天受命的天意灵征,更是王者圣德充溢的天意嘉奖。最后,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调节功能。符瑞显现促使统治阶层调整统治策略:或改元以应天瑞,或立祠设祭以合符应,或赏赐功臣、大赦天下以收揽人心。这些举措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强了统治阶级的凝聚力,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别具特色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

符瑞文化与宗教。符瑞文化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或宗教意识的一部分,强化君权天授的政治观念、弘扬神道设教的伦理思想,具有巨大的道德作用,同时也具有劝善惩恶的宗教功能。尤其是随着谶纬神学的盛行,符瑞文化中德行因素得到凸显和泛化,不仅是统治者的为政之德,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道德伦理规范也都与符瑞相关涉。

符瑞文化与礼制。礼作为“天地之序”,在古代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是必须躬身践行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而符瑞是天降吉兆,是天人感应的体现。天降瑞兆,人君必须恭领天命,践行一定的礼仪规范来作为答谢。因此,“符瑞昭晢,宜答天神,以光上帝”,是历代统治者倡导王权天授及符瑞思想的基本逻辑。

符瑞文化与文学。符瑞文化有助于文章,是不争的事实。在符瑞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学创作“用瑞”是极其普遍的现象。“用瑞”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援引符瑞或直接以符瑞为述写对象。“用瑞”是文学与符瑞文化关联的重要形式。文学创作“用瑞”含有颂美时政、粉饰太平的政治目的。文学创作“用瑞”的普遍性,既表征符瑞文化在此时期的流行,又表明文学文本、颂美主题与符瑞所具备的颂美功能相契合。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旦文学创作较多地关注政治,服务王权、歌颂帝德,符瑞文化潜在的颂扬功能便会被激起。(摘编自龚世学《管窥中国古代符瑞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符瑞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经验和吉兆,是中国祥瑞文化的源头和根基。

B.符瑞文化的产生与殷商时新天道观念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

C.符瑞文化既是一种政治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与中国古代礼制、文学密切相关。

D.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征兆信仰和史官文化等因素对符瑞文化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符瑞的名称、符瑞文化的产生及产生的原因引出全文观点并展开论述。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四个不同角度来论述符瑞文化的重要作用。

C.文章在论证中首先论述符瑞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并层层深入论证其政治功能。

D.文章通过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用瑞”现象,阐述符瑞文化与文学的相互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符瑞文化具有政治建构、评价、调节等多方面功能,从而使得阶级矛盾缓和、统治阶级凝聚力增加。

B.符瑞文化有着劝善惩恶的宗教功能和巨大的道德作用,其中的谶纬神学使其德行因素得以凸显泛化。

C.礼,在我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之序”,是人们必须践行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人君也必须践行。

D.符瑞文化对文学创作的作用毋庸置疑,在符瑞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学创作中的“用瑞”现象比较普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白鹿 申平

杨四和王安,在草原上寻找白鹿已经一个多月了,一心要活捉白鹿,运回城里去发大财。

然而,传说中的白鹿,神一样的白鹿,他们却连个影子也没有看到。

有时候,他们假装成游客,去找蒙古老乡,以小恩小惠的手段,向他们打听白鹿的消息。蒙古老乡都非常肯定地告诉他们,白鹿确实存在。一般大的鹿群都有一只。白鹿往往是鹿群的首领,它聪明无比,迅捷如风,一般人很难看到它。

蒙古老乡还讲了白鹿的故事。传说当年康熙皇帝在草原上被敌兵追赶,眼看就要被活捉。这时忽然冲来一群鹿,把康熙团团围在中间,救了康熙一命。事后康熙感恩鹿群,就脱下身上的一件白色衣服披在头鹿身上,从此,草原上就有了白鹿。

王安听完这个故事,已经变成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他对杨四说:“四哥,咱回吧。白鹿这么精,这么神,别说咱找不到,就算找到了,咱也捉不住啊!”杨四也有点动摇,但是他一想到那个老板答应给一百万元的钞票,他就狠下心来说:“还是接着找吧。没听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吗!”

他们就继续寻找。

这天傍晚,他们在接近一个大鹿群的时候,竟然隐约发现里面有个白色的身影。他们兴奋异常,不顾雨后草地湿滑泥泞,就像狗一样四肢着地往前爬,近了,更近了,突然,他们发现有几只狼也在一侧匍匐前进,慢慢向鹿群靠近。其中一只狼已经准备跃起,扑向它前面的一只小鹿。不知道是因为恐惧还是心善,反正他俩同时发出了喊叫声。喊叫的结果,当然

是鹿群逃遁,几只狼也逃窜了。他们呢,也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后半夜,他们被一阵挠门声惊醒了。跳起来扒门一看,糟了,外面的月亮地里,十几只狼团团包围了他们的小土屋,一定是白天受到惊吓的那几只狼带着“家人”来报复了。二人吓得头皮发麻,急从灶膛里掏出没有燃尽的炭火,用木棍夹起来,从门缝里往外扔;还把麻醉枪管伸出去,做出要射击的样子。狼群这才往后退了一些。

然而,炭火的量很有限,枪又打不响。狼群一阵嚎叫,开始组织新的进攻。这一回,它们有的跃上屋顶,有的冲到两侧,开始用爪子轮流拼命刨土,意欲破屋而入。听着周围哗啦哗啦的扒土声,两人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他们感觉到死神正在向他们一步步逼近……

忽然,他们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侧耳细听,好像是呦呦的鹿鸣之声;随后,他们又听见一阵雷霆之音。扑到门前往外一看,但见在明亮的月光之下,一队由上百只梅花鹿组成的鹿群,正风驰电掣向这里冲来。冲在前边的,是十几只高举犄角的公鹿;而冲在最前面的,竟然是一只威风凛凛的白鹿!不错,那的确是一只白鹿!这白鹿,个头比别的鹿大,犄角比别的鹿长,全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就像一个白色的精灵忽起忽落,又像一道白色的闪电掠过草原,眨眼间已经冲到了近前。只见它把头一低,用鹿角一挑,两只狼已经飞了出去。这时鹿群同时杀到,群狼哀叫着立即狼狈逃窜……

两个人在屋里看傻了,半天他们才反应过来,喊着:“白鹿,我们看到白鹿啦!”急忙打开门冲了出去。鹿群看到他们,轰隆隆避出去很远。只有白鹿没有跑,它侧身站在那里,两只乌黑发亮的眼睛望着他们。在月亮地里,白鹿好像通体发亮,站在那里就像是一尊神。它的眼神宁静安详,友好地看着他们,好像有话要说。最后它用蹄子刨了刨地,又朝他们点一

点头,这才轻快地跑去。跑出去很远,还回头望了他们一眼。

杨四和王安,就像被施了定身术似的,半天才扑通跪倒在地,边磕头边说:“白鹿啊,谢谢你救了我们的命啊!”

第二天一大早,杨四和王安就开着破车,悄悄离开了草原。(原载《金山》2017 年第 3 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杨四与王安为了活捉白鹿用尽各种办法打探白鹿的消息,虽然打听到了白鹿的消息,但始终没能捉到白鹿。

B. 杨四和王安活捉白鹿的信念始终比较坚定,直到二人在危难时刻被白鹿救了性命后才改变了捉白鹿的初衷。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叙述故事情节、刻画动物们的形象,形象生动且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D.小说在情节的处理上注重了恰当的剪裁和精巧的构思,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5.小说插叙了蒙古老乡讲述的有关白鹿的传说,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 分)

6.小说以杨四和王安开着破车悄悄离开草原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

1978- 2013 , 城镇常住人口从 1. 7 亿人增加到 7. 3亿人, 城镇化率从 17. 9%提升到 53. 7%, 年均提高1. 02 个百分点; 城市数量从 193 个增加到 658 ,建制镇数量从 2173 个增加到 20113 个。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 2. 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 18%的人口, 创造了 36%的国内生产总值, 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城市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人均住宅、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 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摘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材料二:

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力度,传承乡村文明,建设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材料三:

 

2015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 27747 万人,比上年增加 352 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 16884 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312 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67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 173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966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05%。全年全国共帮助 5. 7 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 2. 6 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摘编自人社部《2015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四: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 2017 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认为,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城镇发展方式的同时,从城镇建设、能源结构、消费模式等多角度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城镇化发展的思维,即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推动城镇由“外延式扩张”转为“内聚式发展”,促进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城镇化的质量、效益和福利和福利,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推进。 在城镇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发展受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坚持集约、绿色、节能、环保理念。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尊重市场、尊重农民,在公平竞争下让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摘自《2017 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7. 下列对我国新兴城镇化建设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无论是常住人口数量、城镇化率还是城市数量、建制镇数量等发展都异常迅猛。

B.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已经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C.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

D.2011 年到 2015 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连年增加,失业率却在大幅度减少。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镇化起点是比较低的,而此后城镇化建设的速度加快,这与改革开放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是有直接关系的。

B. 新型城镇化要做到生态文明贯穿全过程,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并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

C.在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到城镇就业,尤其对老少边穷地区农民进城务工加大帮扶力度。

D.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仅 2015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接近 2.8亿人,外出务工的近 1.6 亿人。

E.材料三主要揭示了我国 2011 年到 2015 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等情况的变化,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农民工就业的高度关注。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元勋,字世臣,沈毅有谋。值倭警,隶戚继光麾下。有功进千户从破横屿诸贼屡进署都指挥佥事充福建游击将军隆庆初破倭福安改南路参将。从李锡破曾一本,进副总兵。五年春,擢署都督佥事,代郭成为总兵官,镇守广东。惠州河源贼唐亚六、广州从化贼万尚钦、韶州英德贼张廷光劫掠郡县,莫能制。明年,元勋进剿。斩馘六百有奇,亚六等授首,余党悉平。肇庆恩平十三村贼陈金莺等,与邻邑苔村三巢贼罗绍清、林翠兰、谭权伯,藤峒、九迳十寨贼黄飞莺、丘胜富等相煽为乱。故事:两粤惟大征得叙功,雕剿不叙。总督殷正茂与元勋计,令雕剿得论功,诸军争奋。正茂又密遣副将梁守愚、游击王瑞等屯恩平,若常戍者,掩不备,斩翠兰等,生擒绍清、权伯以献。其诸路雕剿者,效首功二千四百有奇,生得金莺。元勋逐北至藤峒,又生获胜富等八十人。三巢、十寨、十三村诸贼尽平,余悉就抚。潮州贼林道乾之党诸良宝既抚复叛,袭杀官军,掠六百人入海。再犯阳江,败走。乃据潮故巢,居高山巅,不出战。官军营淤泥中。副将李诚立挑战,坠马伤足,死者二百人。贼出掠而败,走巢固守。元勋积草土与贼垒平,用火攻之,斩首千一百余级。捷闻,进世荫一级。遗孽魏朝义等四巢亦降。寻与胡宗仁共平良宝党林凤。惠、潮遂无贼。其冬,倭陷铜鼓石、双鱼城。元勋大破之儒峒,俘斩八百余级。万历五年,从总督凌云翼大征罗旁贼,斩首万六千余级。进都督,改荫锦衣。寻以疾致仕,卒于家。元勋起小校。大小百十战,威名震岭南。与广西李锡并称良将。(选自《明史·张元勋传》,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功进 / 千户 / 从破横屿诸贼 / 屡进署都指

挥佥事 / 充福建 / 游击将军隆庆 / 初破倭福安 / 改南路参将 /

B.有功 / 进千户 / 从破横屿诸贼 / 屡进署都指70挥佥事 / 充福建游击将军 / 隆庆初 / 破倭福安 / 改南路参将 /

C.有功进 / 千户 / 从破横屿诸贼屡进 / 署都指挥佥事充福建 / 游击将军隆庆 / 初破倭 / 福安改南路 / 参将 /

D.有功 / 进千户 / 从破横屿诸贼 / 屡进署都 /指挥佥事充福建 / 游击将军隆庆 / 初破倭 / 福安改南路参将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擢,古代一般指官职提升,明朝时也指官职调动,文中是指官职调动。

B.世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官爵而得官,这里指元勋的后代会因袭他的官爵。

C.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了48 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D.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源于周朝,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是七十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元勋抗击倭寇,战绩显赫。张元勋曾在抗倭名将戚继光麾下抗击外侮,作战有功;后来又在儒洞大破倭寇,俘歼八百多人。

B.张元勋沈毅有谋,智平反贼。张元勋在平定三巢等乱贼时,自主更改惯例,诸贼尽平;巧用火攻诸良宝,斩杀一千一百多敌人。

C.张元勋屡建奇功,过蒙皇恩。张元勋无论是平定叛贼还是抗击倭寇,先后参战一百余次,多次被提拔,且两次受到世荫封赏。

D.张元勋出身卑微,威名远扬。张元勋虽出身小校,但在保家卫国、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威名响彻岭南,曾与广西良将李锡并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明年,元勋进剿。斩馘六百有奇,亚六等授首,余党悉平。

2)再犯阳江,败走。乃据潮故巢,居高山巅,不出战。官军营淤泥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辛弃疾

为范南伯①寿。时南伯为张南轩②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注】①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②张南轩:张栻,安毅夫,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词作前两句在写法上似明而暗,希望范南伯竭诚尽智为君国做贡献。

B.“千古风流”以下三句从正面劝说南伯要为大宋万里江山建功立业。

C.下片主要针对南伯“迟迟未行”加以劝勉,其中含有些许不满之意。

D.下片中词人劝南伯要把小小的泸溪令做好,并作为成就大业的起点。

E.最后一句词人以赠送玉瓯作结,暗示他功成名就后会与他开怀畅饮。

15.辛弃疾这首《破阵子》多处用典。请结合词句,选择两处鉴赏其“用典之妙”。(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郦道元《三峡》中“ , ”两句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的美丽的景象。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自己与友人在清风徐来的江面上饮酒诵诗的三句话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据官方统计,本次国际美食节参展商家多达1200 多家,分别来自 14 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 24个省市自治区,参展企业光彩照人,各种餐饮美食尽收眼底。

②我县交通管理一直走在全省前列,面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提高党内政治生活,党员干部和老同志们只有做到率先垂范,方能上行下效

③从这幅画作中,可以看出画师对龙虎蛇蟒等动物画的精深造诣,在清新典雅中,使画中动物笔走龙蛇,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风骨独具。

七月流火,防中暑在 7 月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天气炎热,若强烈阳光的照射过久,红外线使人的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容易发生中暑。

⑤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和英勇红军的伟大创举,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光辉奇迹,是一部

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⑥历经邮电分营、政企分开,完成艰难扭亏、终

于走上持续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邮政可谓一路披肝沥胆,彻底释放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中秋节将至,纷纷将各种精美礼品放在显眼位置,从烟酒、茶叶,到月饼、保健品,包装一个比一个漂亮,销售大战已经开始。

B.根据《法制日报》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目前在门禁、考勤等方面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十分广泛。然而这可能是双刃剑。

C.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此特制定出台本《意见》。

D.人生路漫漫,不怕走得缓,就怕随波逐流、见异思迁,只要瞄准目标、静心沉潜、久久为功,必能积累日深,最终迎来新突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刘局长的一席话针对我们单位的某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可谓抛砖引玉,值得大家认真反思。

B.毕业典礼上,高三毕业生代表的发言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同时向全体老师提出了殷切希望。

C.高考考场外的办公大楼上,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微笑面对高考,成功已在眉睫”特别引人注目。

D.在李教授八十大寿晚宴上,他的一位得意门生怀着感怀之心激情高歌: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要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主题落地, ① 。线下的宣传教育,对于网民

而言, ② ,依据地方特色,以传统的宣传模式配合生动活泼的不同形式的活动,能够产生较好的宣传普及效果。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因为对互联网知识的匮乏、安全意识淡薄以及操作上易失误等原因, ③ 。线下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我们说,要留住人才,首先要留住人才的心,只有留住了人才的心,才能留住人才的根,留住人才的根,就一定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就算经济发展水平低一些、物质条件差一点,也能把人留住,他们就会比较愉快地开展工作。为什么当年东北的条件那么艰苦,仍然有那么多的人才涌向东北呢?不就是东北的发展环境好,人才到了东北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施展才能吗?不然,纵然人留住了,作用也不可能发挥,那经济就必然倒退了。

①留住人才的根未必一定推动经济的发展。

② 。

③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某地教育局近日开展中小学生“遵守交规,文明出行”专题教育活动,其中提到即便“爱心专座”无人使用,中小学生也不得坐用,此事引发热议。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请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鹿城镇中心完小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以读为主模式研究”课例研修报告
《小说月刊》投稿《黑河日报》文艺副刊
公告 | 《小小说月刊》征集原创作品,欢迎来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学习资料,价值1000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诗歌鉴赏课件
【絮语文原创课件】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