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古诗阅读题讲析(13)|解答咏史诗阅读题(第482期)

咏史诗又称怀古咏史诗,是以历史题材为写作对象的诗词,即针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成败或历史人物的功过、朝代的兴衰等,抒发自己的感慨或感悟的诗词。

一、知识梳理

1.在唐代创作咏史诗比较多的诗人有中唐刘禹锡、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刘禹锡的咏史诗多采用七言律诗或绝句形式,如《乌衣巷》、《石头城》、《西塞山怀古》等;杜牧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七言咏史绝句,如《赤壁》、《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李商隐的咏史诗大多是托古讽今之作,如《隋宫》、《贾生》、《筹笔驿》等。

2.咏史诗标题常含“怀古”一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或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地点入题,如杜甫的《蜀相》、杜庠的《赤壁》(2004年上海卷)。

3.咏史诗常见的题材有勾践灭吴、项羽自刎、昭君出塞、赤壁之战、李杨(贵妃)爱情等,咏史诗中咏叹较多的历史地点有赤壁、金陵等,杜甫常咏赞蜀相诸葛亮以抒发自己忠君爱国之情。

4.以诗论史是指在概括历史事件基础上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褒贬评论。如杜牧和王安石的同题诗《题乌江亭》表达的观点和情感态度迥异,杜牧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为项羽自刎而惋惜,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王安石诗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认为项羽失败是历史必然。

5.借古讽今是指对社会政治有所不满,借剖析历史事件抨击封建统治者。此类诗长于精辟议论,如杜牧《过华清宫》(2003年上海春招卷)通过写唐玄宗命人给杨贵妃送荔枝一事,鞭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淫逸误国,警告封建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6.借古抒怀是指借评析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间接抒情方法。此类诗中历史人物与作者之间是类比或对比关系。一类诗是借助类比手法,以历史人事与自己的相似点为抒怀连接点。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比,借廉颇老了尚思为国效力来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另一类诗是借助对比手法,以历史人事与自己的相反点为抒情连接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借追忆功业非凡的三国英雄周瑜,抒发了仰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7.咏史诗所抒发的思想情感一般有以下七种:(1)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2)抒发怀才不遇志不得伸的苦闷;(3)抒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4)揭露(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奢侈淫逸的昏庸腐朽;(5)表达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命运的忧国伤时之情。(6)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历史覆辙。(7)抒发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慨。

8.咏史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借景抒情对比细节描写等。

二、题型分析

1.(2013年高考北京卷)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2007年高考湖北卷)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3.(2013年高考北京卷)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咏史诗的阅读试题主要有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选题,四个选项分别从表现手法、句子意思、结构手法、思想情感等角度设计。简答题多考查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是考查咏史诗阅读能力的两个核心能力点。

三、解题指导

4.(2007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晴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咏史诗阅读题分三步:

首先,要弄清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华清宫”,华清宫是唐代皇帝行宫,华清宫与帝王的奢侈生活密切相关,唐玄宗每到冬天都带着达官权贵到那里避寒,由诗歌题目可知这两首诗与唐玄宗荒淫误国有关。

其次,分析作者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情感态度,归结出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盛衰无常、国运衰微、缅怀英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功业无成、报国无门、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志不得伸”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第4题的(2)小题答案拟为:吴融的《华清宫》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李约的《过华清宫》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安逸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最后,要分析作者咏史抒情的手法。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和借古抒怀”等表达技巧类术语。第4题的(1)小题答案拟为:两首咏史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吴诗从空间上宫内宫外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李诗从时间上今昔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赤壁    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注]①此诗是赵翼弃官归乡途经赤壁时所作。②渔父唱沧浪: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

(1)颔联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11分)

                 读长恨辞   

                 [宋]  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歌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首诗的感慨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引用诗句,以景代事(2分,答成“化用典故”也可)。“乌鹊南飞”和“大江东去”分别是曹操《短歌行》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句(2分),作者借这两个自然之景含蓄点出赤壁之战中曹操兵败而周瑜得胜的史实(1分),对仗工巧,意蕴丰富(1分)。

(2)诗人借江边渔翁月夜独唱沧浪之歌(2分),表达了自己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归隐之志(3分)。

2.(1)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2)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
[转载]诗歌专题复习之咏史诗学案
[转载]高考怀古咏史诗鉴赏导学案
高考怀古咏史诗鉴赏导学案
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