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来面目长如故 ——再读《故都的秋》

本来面目长如故

             ——再读《故都的秋》

题目“故都的秋”交代了写作对象。“故都”,饱含深切的感情,如称两心相知的老朋友为“故人”,以“故都”称“北平”,还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深广的文化味。

文章开篇就很自我地宣称“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然后用“特别”一词烘云托月,强调北国的秋的“清”“静”“悲凉”。作者由杭州到北平,偏要交代途径“青岛”,并连用两个“赶上”,马不停蹄,如同赴一位故人之约。

第二段写江南的秋“慢”“润”“淡”,“多雨”“少风”,“总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暗含对比,引人对北国的秋的无限期待。

第三段,作者以一组排比“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引起人们对北国之秋的遐想,而对这些颇具典型性的人尽皆知的景点,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随即展开“非典型性”小院秋晨的描写。不用出门,“皇城人海”的市井之中,屋子不需大,“一椽”足矣,“破屋”方应这衰败的秋景,才能赏玩得到十足,这样的环境在当时的北平再寻常不过,要的就是这样一种不起眼的自自然然的“大众脸”的境况,不必寻秋,秋已如故。喝茶须用“碗”,每一口必是“饱尝”;茶须是“浓茶”,苦涩里潜藏着丝丝甘甜。视觉所及是“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高广空荡;听觉所闻是“青天下训鸽的飞声”,无边寂静。再细察近处,树叶间漏下的一丝一丝的日光,静止的光影里时间从未停止;牵牛花的蓝朵静静开在“破壁腰中”,最自然不过,“破屋”“破壁”,正合秋天衰败的迹象,正适合感受秋的意境与姿态。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加之“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陪衬,才与萧索、悲凉的北国之秋“同气连枝”,恰为一体。这景,自然再平常不过,也是一副深情缱绻的水墨画,苏轼说“平淡奶绚烂至极”,信矣哉。

第四段,写秋槐,写秋槐落蕊,是极常见的植物。无声无味的落蕊脚踩上去,“极微细极柔软”,这是凋零之物,这是消逝之状,一如孔子站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作者也在细细体察着生命流逝的感觉。看着“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生命了无痕。

第五段,秋蝉,极常见的动物,“衰弱”“残声”,它也走到了生命的深秋。当它“啼唱”,整个故都都听得到,感受得真切;当它在“嘶叫”中走完生命中最后的日子,作者觉着有着“家虫”一般亲切深厚的感情。

第六至十段,写秋雨,极常见的天气状况。北方不像南方“多雨”,“空气来得润”,北方的雨“下得更像样”,来去倏忽,不墨迹,不耽误“都市闲人”悠闲地聊天,凉意侵袭,肌肤最能够感知,当经由地道、本色的语言说出来,就由脑而入心了。

第十一段,写秋果,是常见的枣树上结的枣子颗儿。过犹不及,枣子颗儿,“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过后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难怪作者在开头说要快点赶到北平,因为这样才能看的饱,尝得透,赏玩得到十足。

“看似寻常最奇崛”,寻常之景写出特点来更不容易,郁达夫千里迢迢奔赴赏玩故都的秋,充满了文人雅趣,因为这“秋”,最贴合他的心理,最能慰藉他的坦荡之情,赤子之心。春生夏长自然是人们乐意感受,而对于秋的萧索、悲凉,各种景物的衰败、各种生物生命的流逝,一部分人却是缺少感知的。美好的东西渐渐风侵日蚀,这也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触发内心深沉的思索。“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感受生命的流逝,向死而生,其实何尝不是一种面对现实更好的方式,史铁生想过关于生死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郁达夫《故都的秋》: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一幅壮丽而落寞的画
故都的秋写作背景
《故都的秋》课文解读
《故都的秋》教案
绘景抒情 平中见奇——《故都的秋》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