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大号的DK ]波兰简史19:波兹南事件,波兰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波兰简史19

说起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更准确点是1945年之后的世界形势,咱们不可不谈美苏争霸,即冷战对峙。这段时期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似乎成为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焦点与主题。而对于波兰来说,毫无疑问跟苏联的关系才是它的时代课题

波兰冷战期间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跟当时捷克、南斯拉夫等国一样,都处在相当程度的苏联政治控制之下

咱们上期讲到了波兰在二战后的第三次艰难复国,新建立的就是这个社会主义的波兰人民共和国,而当时波兰共和国政府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制于”苏联的

欧洲的两大阵营对峙

包括波兰重新建国后,整个国家发展轨迹也是走在苏联铺好的社会主义道路之下的,像什么三年计划、六年计划、斯大林模式种种

而前期的波兰确实在苏联的影响下蓬勃发展,但时间一长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就开始显现,对波兰包括东欧几国都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斯大林模式

由此波兰社会引发了一系列动荡,开始纷纷质疑这个社会主义的龙头老大——苏联。而波兰逐渐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就是大名鼎鼎的波兹南事件

波兹南事件

咱们本期就来聊一聊1956年发生在波兰的波兹南事件,以及该事件对于日后波兰国家发展的影响



波兹南事件

波兹南事件又称“波兹南六月事件”,或者叫“波兹南1956年抗议运动”,还或者叫“波兹南1956年起义”等等等等

波兹南事件纪念碑

它的本质其实是波兰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的大规模罢工事件,又因为主要发生在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而得名。

当然今天关于波兹南事件的定性,还是有点争议的,因为世界各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代表着不同的利益,所以对此发出了不同的评价,也属正常

这场爆发于1956年6月28日的波兹南事件,主要经历了三天的斗争,在6月30日结束。当然这短暂的事件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即波兰由此逐渐开始摆脱苏联的政治控制

而事件当时波兰政府游行者进行了镇压行动,直接导致了至少74人死亡和800人受伤,后续还牵连、间接伤害了千余人,这当中甚至包括一名13岁的少年罗莫克·斯恰乌科夫斯基遭到波兰政府军的杀害。

波兹南事件

此事一出,立马在国际上发酵,最后成为了波兰脱离苏联,乃至日后东欧剧变的一个源头之一,可见其影响力有多大



背景

咱们上期讲到波兰人民共和国的艰难建立(详情参见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二战后期波兰的第三次复国——波兰简史18)

波兰人民共和国

而从1948年-1953年间,波兰在苏联的影响下,以及本身波兰执政府的教条主义之下选择了盲目模仿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最终使得国家经济混乱,社会危机

而当时这种苏联模式主要就是指在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指导之下,实行一元化领导,同时也产生了个人崇拜和种种残暴的现象。

而在经济领域则主要依靠强迫集体化加速重工业化扩大积累比重等手段,片面来追求物质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往往给官僚的事业带来了利益,尽管是以损害人民利益为代价的。

当时的波兰政府片面的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这也是当时苏联乃至今天俄罗斯的问题),结果出现了周期性的比例失调,使得生产下降、倒退。

人民生活水平非但没有改善,甚至有所下降,所以当时波兰人民普遍对党和国家失去了信任,认为党只对数据指标上心,而不管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如果说经济方面的困境尚且只是普通民众的不满,那么政治上的改革则直接影响到了那些手握重权的官员们:

政治方面,波兰政府一开始对斯大林时期犯下的错误讳莫如深,毕竟前期斯大林还在世。但为了缓解社会危机,波兰也在进行着改革,结果改革触动了一部分当权派的利益

当时波兰党内的斯大林主义者逐渐意识到改革正在损害他们的自身利益,尤其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严重削弱了他们的特权和地位,而这是他们绝对不能容忍的,由此权力机关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就在此时,苏联的一项大事,直接诱发了波兹南事件1953年斯大林去世波兰社会开始解冻。经济、政治方面都出现了松动。

斯大林去世

波兰好不容易得以进行改革,但因为利益问题受到保守派的阻碍,改革的濒临停顿使波兰人民再次丧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赫鲁晓夫

1956年苏共召开“二十大”斯大林继任者的赫鲁晓夫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此事一经传出,在波兰引起极大反响,波兰人民内部长期积聚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爆发

1956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非斯大林化”,给整个社会主义东方阵营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此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

早在1955下半年波兰政府就开始改变了工资制度,其直接结果就是约有3/4的工人工资不增反降,这在本就经济出现问题的波兰,严重影响了这些工人的生计

等到1956年6月8日,波兹南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的16000名工人首先提出增加工资和减税的各项要求

为此车辆厂职工还召开了全体大会,决定派30名代表前往华沙,向机械工业部陈述意见。但半个月后谈判仍然毫无结果。

而厂方则试图拖延时间。但发觉了的工人们决定开始罢工,此举引起各地职工声援,像铁路修车厂和市交通公司等

当时波兰正举行第25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为了避免事态恶化,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克沃谢维奇紧急赶往波兹南,但他既没有解决问题,更不又重视罢工者的要求,这使得工人们更加愤怒

后来双方又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但政府方面却只想拖延,想在博览会结束后再解决问题。于是 6月27日铁路修车厂的工人们决定再次罢工,各工厂的代表们联合起来准备在第二天组织大罢工和上街游行示威。

到了1956年6月28日早晨6点半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职工开始上街游行,高举“要面包和自由”的标语,并喊出了“俄国佬滚回去”、“释放囚犯”和“打倒秘密警察”等口号,沿途不少群众和铁路修车厂的工人也陆续加入游行队伍。

当游行队伍到达省党委和市政府大楼时,这支队伍已达10万人之巨。工人们普遍要求波兰西伦凯维兹总理前来波兹南

而这时队伍中流传出工人代表已被逮捕的谣言,谣言经过传播后很快变成了恐慌,随即演化成更加激烈的暴动:一些示威者涌向姆温斯卡街监狱并将其占领。

占领监狱的游行者解除狱警的武装,夺得武器,还释放了257名囚犯。与此同时另一批示威者涌向省公安局

政府当局动用高压水龙驱散示威群众,结果最终演变成为了政府与示威者的枪战!游行示威者们于是开始构筑街垒,与政府军进行对峙互相射击

得知事件后的当局立即派出装甲军校的运兵车和几辆坦克开进现场。但政府方面命令士兵禁止使用武器,所以军人一开进波兹南就被游行者缴械

气急败坏的政府当局又派内卫军第十团的部队,并且是带着开枪的命令赶到现场。由此事态进一步恶化,双方激烈对峙,并且消息不胫而走,各地民众也纷纷参与进来

当消息传到华沙波兰政治局后,这些高官们开会研究决定派出军队进行镇压。到了下午,西伦凯维兹总理中央书记盖莱克和格罗霍夫·波布瓦夫斯基将军飞抵波兹南。

西伦凯维兹

28日晚间到29日清晨,波兰第十装甲师第十九装甲师第四步兵师第五步兵师,共约10300人的部队和波兰国家安全部队奉命进入波兹南

军队不但出动了坦克、装甲车,甚至还有野战炮,完全是一副打内战的架势。当晚枪声彻夜不断,直到29日清晨才结束战斗。

等到了30日,政府军队方面完全平息了这场骚乱。后来据官方统计,波兹南事件共造成74人死亡(包括军警8人),800人受伤,658人被拘捕,更有千余被间接卷入事件的民众受伤,直接物质损失就高达波币350亿兹罗提!

而为了平息业本就非常严峻的局势,波兰当局不得不采取了妥协的立场: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被降职;向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征收的税款将分期还给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仪式等等等等



影响

波兹南事件后波兰总理西伦凯维兹在1956年6月29日发表广播讲话,强调波兹南事件是“帝国主义代理人”和“国内陆下分子”精心策划的挑衅活动。

波兰总理西伦凯维兹

同时在7月间,党政委员会全力调查波兹南事件的背景起因,当然后续调查的密不公开反倒引起了许多遐想

1956年9月27日-10月22日,波兹南法院开庭审判罢工事件的参与者,共有22人被判刑,当然当局已经是从轻处理了,否则判刑人员只会更多

并且由于波兹南事件发生在国际博览会期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哈马尔舍尔德正在波兰访问,许多外国游客也目睹了波兹南事件,产生了十分不友好的国际影响

哈马尔舍尔德

而更多的西方媒体更是趁机谴责波兰政府的粗暴行径,肆意谩骂诋毁,以舆论为阵地向社会主义发起进攻。总之此次事件造成了不好的国际影响,所以也引发了波兰国内政局的改变

1956年10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了二届八中全会,被批评为“有右倾民族主义倾向”的哥穆尔卡当选为波兰中央第一书记。哥穆尔卡反对苏联对波兰内政的干涉和压力,坚持走“波兰自己的道路

哥穆尔卡

而新改组的党中央上台后首先就是为波兹南事件平反,释放了被捕者。当时哥穆尔卡说:“把痛心的波兹南悲剧说成是帝国主义特务挑起的,这种笨拙的企图在政治上是非常幼稚的”、“波兹南工人抗议的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歪曲”。

毫无疑问这届党中央更加客观地评判了波兹南事件,但也因此“得罪了”苏联。苏联方面对统一工人党二中全会的召开强烈不满,为此赫鲁晓夫甚至突然飞抵华沙。

赫鲁晓夫与哥穆尔卡

而对苏联积怨已久的波兰这次终于也进行了爆发(其根源仍是对赫鲁晓夫的一系列政治措施的不满),波兰统一工人党对苏联的干涉表现得极为愤慨,双方发生激烈争论。

而在波兰的强烈要求下,苏联最终将已经包围了华沙的驻波苏联部队全部撤回,还将担任波兰国防部长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调回苏联。

罗科索夫斯基

由此波苏关系再次出现裂痕,当然这种裂痕只是将早就雪藏、埋起来的矛盾再次公开化,并且还“蔓延到了”其他苏联的卫星国当中

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苏联的“控制”之后的波兰,立即制定了1956-1960年的五年计划,把发展消费品生产和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

时代杂志上的哥穆尔卡

同时哥穆尔卡一届的会议对以前的波兰方针政策进行了批评,提出克服“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加强法制和政治生活民主化”,发展经济,“更快地改善人民生活”的新方针。

波兰也就由此逐步走向了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进入了下一个波兰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那么波兰这条道路能够走得一帆风顺吗?波兰跟苏联、波兰跟欧美等国的关系又将如何发展?波兰国家又将在冷战对峙当中何去何从?

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敬请期待下期精彩内容!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或是想要进行讨论历史,欢迎大家加入加大号的DK”官方指定QQ交流群:947502950;与微信交流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6年波匈事件纪实(1)
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始末(一)(图)
波兰、匈牙利事件
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为什么被苏联抵制?
苏联解体的原因
为什么说是赫鲁晓夫把苏联推向解体的边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