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功的价值再思考
userphoto

2017.04.15

关注

气功,最简单最有效最省钱的治病健身方法,涵盖初学入门、佛家禅定、道家修真、武术硬功、房中养生等内容。


气功,是一种简便的自我身心调摄技术体系。俗话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在体内。我们都清楚,人体自身有很强的康复机能。如何来开启这个神奇的力量呢?气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

 

气功,是传统身心疗愈技术的简称。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发展历程中,气功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4000多年前的唐尧时期,中原地区曾经洪水泛滥成灾,气候阴雨潮湿,人们普遍得了“筋骨瑟缩而不达、周身关节疼痛的病证;于是,老百姓编创了来宣导气血、通利关节。2000多年前的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也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导引就是早期的气功模式,它强调个体主动性的锻炼和调摄,来维护自身健康。

 


文明的发展是以技术的进步、工具的迭代为特征的。随着历史文明的步伐,物化和外化日益明显;人类的健康也越来越依赖于外在的干预和调整,而忽视了我们自身具有的康复机能。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早期都是十分注重自身的康复机能。西医学的医圣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人体本身就拥有促进健康的本能,医生只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助手而已”。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随后的医学发展中,医生和患者越来越选择方便可靠的外在疗法,而主动的自我疗愈法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文明的发展犹如螺旋式上升,随着人性的解放和觉醒,被动型外在疗法不能再满足人们对健康的更高要求;而且外在疗法的医疗代价也因工具日益昂贵而变得难以承受。人们重新呼唤自主、绿色、安全、有效的自我疗愈技术和方法。

 

气功,作为中国数千年传统身心调摄技术和理论的总结,它具有异常丰富的内容和经验;气功可以为开创崭新的主动性身心疗愈模式提供充足的质料和坚实的地基。气功根植于中国的传统身心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简单的来说就是“身心合一,以心为主”。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中儒家要求“修身养心”、道家要求“修身炼性”、佛家要求“明心见性”。儒释道三家的追求当然有层次和目标的不同,但都是以自身的身心为始基的。从健康维护的角度来看,儒家侧重于安身,道家侧重于长寿,佛家侧重于忘形和心理疗愈。

 

传统的气功技术种类繁多,往往让人莫衷一是。比较知名的身心调摄技术有内丹术、禅定、内观、心斋、周天功、静坐、坐忘、导引、吐纳、行气、守一、咽津等等。在这些身心调摄技术当中,有些是专为健康服务的,如导引、吐纳、行气、静坐等;有些是从宗教流派发展而来的,带有较强的宗教情结和自我提升的要求,如内丹、禅定等。后者一类的身心调摄技术需要分层解析,其中一些较基础的对身心健康有着较明确效益的,可以纳入气功学的体系当中,而繁复难操作并带有宗教意味的内容还是暂时归属宗教文化比较适合。


 

气功不同于宗教,虽然两者都提修炼和修行,但气功重在自我身心健康的维续和重建,而宗教则在于自我的解放和提升。可以这样认为,身心健康是解放自我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一些宗教修炼的基础法门也是气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功不同于当前的临床治疗,它倡导的是一种主动性自我身心健康理念;实际上符合“自己的生命自己管21世纪健康新理念。有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是历代的中医大家都是气功的高手,比如黄帝、岐伯、张仲景、陶弘景、华佗、孙思邈、朱丹溪、张景岳、李时珍、张锡纯等等。所以医学家长寿不仅仅是懂得识药打针,更是懂得自我身心调护。

 

气功也不同于当前的体育健身。虽然两者都有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但是气功追求的是身心合一,而体育更侧重于机体的强健或智力的敏捷。这导致两者的具体操作上有着较大的分歧,气功操作要求调身、调心、调息的“三调合一”,即意念、呼吸、躯体的整合融为一体,以便开启自身的康复机能;体育由于侧重肌表,往往较多强调了肌肉筋骨等。用民间的话来说,气功侧重于“精气神,体育侧重于筋骨皮”。

 

气功也有类似心理疗法的特性。气功是自我心理治疗。气功通过“内省、内观、内炼”的技术和模式,发现自我存有的困惑与问题,并同时求索自我解放和释怀的途径方法。而心理疗法是通过一定的心理学原理,来发现和引导患者的心理思维模式,同时纠正其不良的认知和行为。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气功强调的是身心一体;即心理的问题可以通过身体的调适而缓解,或者身体的病患通过心理的调摄而改观。因此,气功比心理疗法更具有简便性和个体化。


 

气功,气功,最让人困惑的恐怕是“气”这个字。“气”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甚至不可言语描述。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任何一门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比如武术、戏曲、国画、诗歌、诵读或者三教九流,其理论表述和技术运用都离不开“气”。可以说,“气”是一个自古以来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东西。这就好像基因在我们体内,然而我们却看不到它,但却也不能否定它。气,让人“横看层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老外把“气”理解成呼吸、能量、信息、直觉等等。而身处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还是觉得“气”这事物不可琢磨;“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从哲学角度来看,“气”可以理解为有无虚实之间的第三者,即虚中实、实中虚;它是联结虚实、有无的中介。如果要阐述气功学中的“气”,可以理解为它是身心合一后进入的状态和境界。

 

所谓的气功,就是实现身心一“气”的功夫和锻炼。为什么要身心一“气”呢?气在我们的生命和身体当中,有着类似于“活力”一样的意义;民间谓“人活一口气”。《黄帝内经》上阐述气功养生治病的原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如果我们能够进入一种恬淡清虚的状态,那么人体内的气机就会发动,人体的自身康复机能就会开启,于是疾病就会远离我们。“气”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不可或缺。所有的中医技术,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等,都通过调理气机来治疗疾病;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传统中医学的生命认知是建立在()主形从的基础上的,认为通过对神气的调节,能够带来机体的新平衡与稳定;所以中医学走上了重道轻器的发展道路。这不能说中医学不科学,这是对生命的不同角度认识,而且是较高层次的生命认知。当今中医学发展式微,跟我们对神气的认识不足有着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气功是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自我身心调摄技术与方法,以身心合一(身心一“气)为锻炼目标,以开启与生俱来的自我康复机能为特色。气功康复具有简便、绿色、安全、有效的特性。气功,可以为21世纪开创主动性自我身心疗愈医学新模式提供丰富的质料和基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分治病,七分养病”你会养病吗?
健身气功最权威完整的介绍!
武术中桩功的原理与应用
不吐不快 | 作为一种身心疗法,气功抗癌仍需进一步研究
三十一、不药之药——打坐到底能不能治病?
三疗健康课程丨中医医学气功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