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胶原蛋白“美丽神话”终被揭开
“胶原蛋白”风波不断 殃及整个行业
东宝生物遇上了大麻烦:这家号称具有“国内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生产技术”、所生产的胶原蛋白“品质已达国际水平”的企业的最大卖点——胶原蛋白的功效本身,正在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
国务院食安办6月26日称,在获知多家媒体关于东宝生物胶原蛋白涉嫌违法宣传行为的报道后,高度重视,立即向内蒙古食安办发函,要求尽快组织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相关情况。经过调查,东宝生物被包头市工商局初步认定为涉嫌违法宣传。目前,包头市工商局正按法定程序对该案进行立案调查。包头市工商局将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对东宝生物予以查处。实际上,按照《食品广告管理办法》,普通食品禁止宣传疗效。而国家食药监总局日前正开展打击“四非”保健食品行动,其中打击的一项就是———非保健食品冒充保健食品及虚假宣传。
在此事暴发之后,可以在淘宝网东宝生物“圆素旗舰店”上发现,胶原蛋白粉已下架了,仅有胶原蛋白的维生素泡腾片。在查询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后,发现圆素品牌胶原蛋白产品并未获得保健品批号,在天猫商城圆素官方旗舰店中关于“骨胶原蛋白粉”的说明也明确表示,该产品仅是普通膳食补充剂。
公开资料显示,东宝生物主营明胶系列产品及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副产品为磷酸氢钙,是国内最大的骨明胶生产厂商之一。2012年年报显示,东宝生物胶原蛋白系列产品收入1510万元,而由于开拓胶原蛋白市场的广告费用增加,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7.79%;其中广告费由439万元增至622万元,增长42%。
从包头市工商局了解到,对东宝生物的调查已经结束,是否违法有待最终认定。如果最终认定东宝生物违法宣传,将处以广告金额1-5倍的罚款。
而早在之前舆论关于胶原蛋白的功效之辩迅速展开并幻化成股市“黑天鹅”,使刚刚介入胶原蛋白不到一年的贵州百灵中招。
2012年8月,贵州百灵的一份公告称,公司拟以超募资金3.95亿元投资建设胶原蛋白果汁饮品(含中草药草本植物功能饮料)投资项目。
公司预测,胶原蛋白饮品项目投产后,胶原蛋白饮料年销售收入将达13.8亿元,利润率32.85%,毛利高达62.7%。不过,2012年年报数据,则说明贵州百灵胶原蛋白产品的表现并不乐观: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7亿元,而胶原蛋白饮料及口服液这一产品分类实现营业收入仅为845万元。
胶原蛋白舆论风波后,贵州百灵内部人士公开表态,如果胶原蛋白整个行业在此次风波中受到影响,将重新考虑公司胶原蛋白项目问题,去年募集胶原蛋白项目所剩的3亿超募资金或将另寻出路。
随着网络上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媒体对胶原蛋白的功效和生产商的宣传提出质疑,敏感的股市也迅速对该事件做出回应,汤臣倍健、贵州百灵、东方海洋、同仁堂、东阿阿胶等上市公司股价纷纷出现剧烈波动。
“胶原蛋白”身份模糊 存暴利
据媒体揭露,之所以这么多企业对胶原蛋白产品趋之若鹜,是因为其高额的利润,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透露,市场上胶原蛋白产品功效多为炒作,低成本是这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胶原蛋白原料成本约为80元/公斤,加工成成品后可以卖到每公斤1700元。这意味着胶原蛋白生产能获得巨额暴利。即便胶原蛋白产品遭遇了强烈的质疑,因为其高额回报,诸多生产企业也不会放弃该市场的扩张步伐。
贵州百灵则预测公司胶原蛋白饮料年销售收入将达13.8亿元,利润率32.85%。东方海洋也曾表示:“2012年公司胶原蛋白产品销售额约为3000万元,利润率是很高的,因为使用自己的原料,公司只需一些技术上的投入。”
青海明胶事业部总经理王洪敏曾表示:胶原蛋白其实并不神秘,“理论上说,明胶和胶原蛋白是同一类东西,都是从动物的皮、骨骼、鱼鳞等东西中提取。”但胶原蛋白的附加值却要远远高于明胶产品。
据了解,东宝生物的“圆素”牌胶原蛋白就是骨胶原,同仁堂生产的“总统”牌胶原蛋白质粉,用的则是红鲷鱼的鱼鳞。东阿阿胶为驴皮胶,主打传统工艺概念。东宝生物自称原料为牛骨。而东方海洋、贵州百灵和汤臣倍健的原料则来自鱼皮,其中贵州百灵自称使用的是“阿拉斯加海域鳕鱼皮胶原蛋白”、汤臣倍健自称使用的是“法国进口的深海鱼胶原蛋白”、东方海洋未做明确说明。
根据东宝生物公司2011年的年报披露,明胶产品的毛利率只有23%,而胶原蛋白高达60%。值得注意的是,生产1吨胶原蛋白只需要1.18吨左右明胶,转化率高达85%。4—5万元/吨的明胶产品经过 转化变为胶原蛋白,其价格就高达十几甚至二十几万元。
从5家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可以看到,东阿阿胶的阿胶及系列产品毛利率达到71.04%,汤臣倍健粉剂毛利率达到54.56%(胶原蛋白粉)、片剂毛利率达到71.75%(胶原蛋白片),东宝生物胶原蛋白系列产品毛利率32.89%,贵州百灵和东方海洋不详。以毛利率54.56%的汤臣倍健胶原蛋白粉为例,该产品标价为358元,在产品标示中注明3克每袋的胶原蛋白粉中,胶原蛋白占2克。
而从来自日信证券的一份研报中,我们了解到未来国内胶原蛋白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不会低于20%,依据成熟国家的增长比例,2015年国内胶原蛋白市场将达到1000亿元。东宝生物中研普华《2011年中国生物胶原蛋白市场分析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胶原蛋白消费约1万吨,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有望提升到2万吨。
需求市场持续的增速,使得近年来胶原蛋白保健品市场逐渐升温,其“美容靓肤”的宣传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企业也加入到这个新兴市场。东宝生物、贵州百灵、同仁堂、汤臣倍健等上市公司也加入了生产胶原蛋白产品的行列。
但这几家公司都只是说胶原蛋白产品是作为食品生产上市的,并非药品,甚至都不是保健品,这和消费者的认识上存在偏差。食品销售只需要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就行,而保健品则要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认证。
胶原蛋白美容 神话或笑话?
胶原蛋白被很多女性奉为美容至宝,在都市白领、明星中刮起一股胶原蛋白热,其保湿、滋养、亮肤、紧肤、防皱、修复、营养、美乳、美容等功效被明星广告夸大得神乎其神。市场上的各类产品层出不穷,多家上市公司跟风推出不同品牌的胶原蛋白产品。
而今年5月,一位认证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的微博,称所有口服胶原蛋白保健品“全是骗人的”,此言论在微博上“激起千层浪”。这一消息让很多爱美的女性“三观尽毁”。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胶原蛋白的神话,很可能是一场大忽悠。
科普作家方舟子做了一期主题为“打假胶原蛋白美容谎言”的“微访谈”,剑指“胶原蛋白美容”是骗人的谎言。
方舟子直言,关于吃胶原蛋白的所有奇特功效都是假的。 “胶原蛋白是一种蛋白质,有一些营养价值,但吃它的效果不会强过其它蛋白质,甚至更差,因为它是氨基酸不完全的劣质蛋白质。 ”此话一出,便有众多医学专家跟进鞭挞:部分胶原蛋白产品是其中添加的雌激素在发挥作用,长期食用可能引发囊肿、乳腺等疾病;人体内的胶原蛋白是细胞合成,与吃胶原蛋白几乎无关;胶原蛋白只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身体中,所谓“植物胶原蛋白”是骗局。
很多公司抓住女性爱美的心理,大打广告牌,大肆夸大胶原蛋白的功效,利用明星效应吸引消费者。尽管胶原蛋白的功效被质疑,但大多数企业坚决否认。
与医师等专家群体“全是骗人”的质疑相反,生产厂家则坚称口服胶原蛋白“安全可靠”。一方是“全是骗人”的质疑,另一方又是“安全可靠”的自辩,两种相互矛盾的说法孰是孰非?这无疑让胶原蛋白保健品的事实真相愈加迷雾重重,更令消费者尤其是那些追求胶原蛋白“美容”“抗衰老”功效的女性消费者无所适从。
“无论是取自猪、驴,还是从深海鱼身上提炼的,商家宣传的卖点都是胶原蛋白可以补水、美白、抗皱。”上海交大医学院营养系副主任蔡美琴教授向媒体表示,口服下去的胶原蛋白其实只是原料,它不会被人体直接吸收,而是进入胃肠后被分解、再经合成产生有助于皮肤成长的身体胶原蛋白。但是这个分解合成的过程极其复杂,如果没有维生素C等多种元素的帮忙,就无法合成身体胶原蛋白。
不可否认,确实有消费者服用胶原蛋白后有了一定效果,是否胶原蛋白本身在起作用?对此,专家解释称,不排除胶原蛋白产品中添加其他成分,如雌激素(效果非常明显)、维生素(略有效果)等。这种保健品往往能显现很“好”的效果,并大受欢迎;另一种可能是,口服胶原蛋白可能通过目前尚不清楚的理论途径发挥了作用,但目前尚无权威认证。
有业内人士围绕“胶原蛋白骗人说”事件,提出当前亟需监管部门澄清的问题:其一,口服胶原蛋白是否确实具有厂家宣传的那些所谓美容养颜抗衰老的神奇作用?是否有相关的检测标准和认证?其二,目前市面上的大量口服胶原蛋白保健品是否确实“添加了雌激素”?如果添加了,又是哪些厂家的产品,具体添加了多少?这种添加行为是否合法,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造成哪些损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成胶原蛋白非保健食品 多家公司涉嫌虚假宣传
东宝生物“躺枪”:胶原蛋白“气球吹破”?
同仁堂等药企胶原蛋白暴利揭秘:80元成本卖1700元
烧伤科医师称口服胶原蛋白“全是骗人的”!
A股稀缺性标的:一只走牛的净利润断层票
国恩股份研究报告:产业链横纵向延展,打造新兴成长型企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