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必须看2-3遍的“中医汗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炎热的夏季,人们耍大量出汗。一般当环境温度在28℃以下时,不容易出讦,30℃以上就会出汗,33℃以上就要大量出汗了。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现象。

中医对汗液的认识,以及采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体液的一部分,汗是由津液所化。出于律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又有血汗同源的说法。

临床上发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因此津亏血少,失血,贫血的病人就不宜发汗。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

又由于心有主血脉的功能,心气推动着血液循行在脉管中以营养全身。

所以又称汗为心之液。

临床上,由于出汗过多,耗伤心血,就可以见到心悸、心慌的症状。汗出是阳气蒸发律液所致,因此,汗多不但伤津耗血,而且也能耗散心气。

在某种情况下,大汗淋漓就可以形成亡阳,虚脱的病变。因此,人体津液的多少,血液的盈亏,与汗液分泌有着密切关系。

中医很早就注意到利用发汗来治疗疾病。中医称作汗法。汗法也叫做解表法;是通过促进发汗,使外感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方法。    在临床上运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外感发热最为常用。

当遇到一个外惑风寒,身体恶寒(怕冷),体温甚高,汗不得出的病人,医生常常使用麻黄、桂枝等中药,以解表发汗。并嘱病人服药时避风寒,或增以表被保暖,帮助发汗。病人服药后,出了一身汗,就可使风寒从汗而解,体温也就随之正常。

这是因为人们惑受风寒后,风寒邪气与人的正气搏斗,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这时皮毛,汗孔闭塞,汗不得出。当人们服了发汗的中药后,可以使汗孔开放,使感受的外邪解散,肺气宣通,自然邪去而诸症均减。

但是运用解表发汗药时,以遍身微汗为佳。假使汗不得出或大汗淋漓,都不适宜。因为汗出不来,邪不能去,汗出太多,又容易耗气伤津。

人们在感受了风寒,淋雨、着凉后,常常用干毛巾把全身皮肤擦红,换上清洁的衣服,并用生姜,红糖煎成浓茶,喝上一碗,暖暖身体,出一身汗以预防感冒。婴儿感冒时,母亲可以用乳汁30~50毫升,加上葱白四五根,稍煎,让婴儿吮吸含有葱白汁的乳汁,以取发汗治疗感冒。

感冒病人还可以洗蒸汽浴,通过发汗以疏解表邪。此外,还可以运用针刺合谷,风池,或者配合大椎、曲池穴,使病人微微有汗时为止。

由于肺主皮毛,发汗是开宣肺气,故也称宣肺、开肺。中医又有“洁净府”的说法。净府指膀胱,洁净府就是利小便。

所以发汗还可以用于肺气被郁,水道不利,流溢肌肤的水肿。临床上见到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肢节酸重,小便不利,并有怕冷恶风,发热等表证,或可以见到咳嗽、咽喉红肿疼痛,舌红脉浮滑数等症状。中医称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的初期。

常用越脾加术汤(麻黄12克,生石膏18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4枚、苍术12克),发汗,燥湿,利尿,兼能清热而取效。

此外,发汗还可以治疗关节痛。当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沉重、麻木等一类痴患,中医称为瘅证。如果长期居住潮湿的地方,或者外受风湿之邪着于肌表时,常可出现头身疼

痛,或不能转侧,恶寒微热等症。

由于邪中于表,当从表解,运用发汗可以使风湿之邪随汗面出。治疗时可以运用去风胜湿、发汗止痛。常用的方剂有巫活胜湿汤(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甘草等)。

 发汗除了主要治疗外感表证,水肿病早期、关节疼痛外,对于廓疹初起,疹点隐隐不透的病人,也可以通过发汗以透邪外迭。在外科方面,对于癌疡初起,尚未成脓破溃,患者正气未虚而且有表证者,也可以运用解表药物,使毒邪随汗而洁,疮疡得以消散。

发汗解表以汗出邪去为目的,不宜过量,以防汗出过度,伤阴耗阳。用量应困人因对而宣。凡心力衰竭、吐泻失水、出血,律液亏损者均应禁用。

如果体质虚弱而确需发汗解表时,宜配合使用益气、滋阴等药物。用发汗剂时,还须告诉病人,服药后要避风寒,忌油腻食物。

在发汗的运用中,我们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

方xx,3岁半,独生子女。感冒发热4日未退。体温达39℃。日夜咳嗽、咳声不爽,饮

食、大小便正常。曾用西药链霉素、青霉索,并服过中药8剂,最后一张药方是桑叶,菊花、荆芥、防风,银花,连翘,桔梗、甘草、杏仁、象贝、半夏,陈皮及紫苑、大青叶、芦根等。

邀老中医会诊。按脉象滑数,舌苔薄腻,询知发热、无汗外,检查咽喉,胸腹均无病症。显属风寒外袭,郁于上焦,肺气不能宣透。即拟三拗汤加减。药用炙麻黄3克,牛蒡子6克,光杏仁6克,蝉衣3克,桔梗2.4克,桔红2.4克,胖大海3克,生甘草2,4克。一服得小汗,热退咳稀。

上例病症,本来是属于轻浅表证,治疗应轻灵透邪。由于用了苦寒请热之品,反而使邪留而热不得解,咳不得宁。同时也说明了本证主要是发热、无汗、咳嗽频繁,所以用既能发汗又能宣肺的麻黄为主药,牛蒡子、杏仁、蝉衣等轻扬宣化为佐药,肺气宣畅,证情自平。

病有宜汗者

太阳病,发热身疼,自汗,恶风者,当发汗。

太阳病,外症未解,脉浮弱者,当微发汗。

太阳病,表症未罢,发汗未过,脉浮数者,仍可发汗。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

太阴病,汗后不解,仍发热,脉浮者,当复汗之。

伤寒发汗本无体,随邪之浅深,

本气之盛衰,有大发汗,复发汗,

微发汗,更有和解亦得汗而解,

温经亦得汗而解,回阳亦得汗而解

不可不知。

病有不宜汗者

仲景云: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

发热身疼,脉浮紧者,当发汗。

假令尺脉迟弱者,不可发汗,以营弱血少故也。

咽燥喉痹者,不可发汗,津液现已伤也。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下元虚也。

下利虽有表证不可发汗,

发汗则水湿必散于周身,而成浮肿胀满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津液内亡,客热更增。

衄血亡血家不可发汗,以其血液虚也。

疮家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表虚热盛故生疮,汗之则表愈虚而热

愈炽,热则伤血,热则生风,故变为痉。

少阴病,脉沉细数,沉为在里,不可发汗。

大便素难便者,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

以其血液既少,而复夺之,

表虚里实,故谵语。

汗家不可重发汗,发汗则心神恍惚,

盖以汗为血液也,心液大耗神无所主,

故见恍惚。

虚人发热,无身疼者,不可发汗,

发汗则阳亡。盖以发热乃阳越于外,

收之惟恐不及,今误汗之,阳必亡。

血气欲绝,手足厥冷,引衣踡卧,不可发汗,

发汗则殆。

厥证脉紧不可发汗,汗则声绝、咽嘶、舌萎。

要知阳厥宜下,即(法之)〔之法〕也。

热深厥深是也;阴厥宜回阳,即四逆汤

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宜和解,不宜发汗,发汗则变证百出。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加结胸,

心下痞鞕者,不可发汗。

风温证不可发汗,

汗之则热盛,汗则血伤也。

湿温证不可发汗,汗之卫阳虚,

津液竭,热必盛也。

虚烦证不可发汗,汗之则心血虚,

而烦愈盛也。

午后热不可发汗,汗之则阳亡。

久病阳虚、阴虚,一切诸证,不可擅发汗。

文源:医品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麻黄丨解表散寒第一药还有什么功效?
感冒通用中药风寒表证:麻黄 桂枝 紫苏 ...
同为外感风寒表证,为啥有人用麻黄汤,有的人用桂枝汤
读经典 学名方(一)
中医治疗八法之—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