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成长之路
发展性评价助我走好专业发展之路
游练
自2003年来到曹杨二中附属学校至今,我写了两次《教师自我发展计划书》,并以此为契机,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学校发展之中;其中,在最近两年中,随着学校开展《教师发展性评价行动研究》的探索,我的发展又有了更好的平台。一年又一年,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得到帮助,也不断地发展。以此为基础,我终于成长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可以说,正是学校组织开展的“发展性评价”帮助我一步一个台阶地成长,从而在专业发展之路上走得越来越自信。回首这几年的成长历程,我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开展的这项研究给我带来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合理定位自主发展目标,力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003年,作为调到上海工作的教师,我决心在以前十余年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及班级管理领域)作进一步的探索,以便得到新的发展。这一想法与学校组织的教师发展工作不谋而合。于是,在2003年9月的《教师自我发展计划书》中,我将发展目标定为:
1.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个人自学和与同行交流结合,积极投入教育科研,不断提高个人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培养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2.进行八—九年级数学课程整合的尝试与探索,努力在三年内成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较强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
3.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经验和学术积累,继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研究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4.以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要方向,探索班主任工作的新思路。加强教师个人修养,以自身人格素质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反思和自主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
平心而论,这样的发展目标虽然也符合当时学校发展的趋势,但仍存在一个缺陷,即过于抽象化。例如,在教学思想、理论水平等方面尚缺乏具体的思考,主要采用了一些形式化的话语。好在随着不断融入到上海的教育事业之中,随着与其他教师、领导的进一步互动,我对自身具备的基础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也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考虑。
随着第一轮的计划逐步完成,学校又启动了《教师发展性评价行动研究》,并为此而制定了《教师发展性行动指南》,其中包括《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教师能力梯度规划》、《学校“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基础性实践性课程规划》和相应的《课程方案》。与此同时,根据区教育局的统筹部署,在学校领导的具体安排之下,我有幸于2006年1月成为普陀区第一届名师工作室(“李丽初中数学工作室”)培养对象;我还参加了数学组开展的“数学化”教学研究。有了这些新的发展机遇,我在新的阶段有了更明确的发展目标。在2006年6月制定的《教师自我发展计划书》中,我将新的发展目标定为:
1.通过工作室的二年锻炼培养,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争取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并在二年内争取晋升为高级教师。
2.加强新教材的研究和探索,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敢于开拓新的教学思路,学习和研究“数学化”教学思想,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并写出自己的实践总结报告。
3.提高自己的育德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时代下学生的思想变化状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合于教育实践之中。
这样的目标,与《教师发展性行动指南》中的一系列文件所作的部署密切相关。一方面,它为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明晰、具体的发展方向,如作为中级教师和力争成为高级教师的发展者,应该在一系列活动冲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参与“好课标准大讨论”,并在达到“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的基本层面的要求之后,力争达到“示范层面”的标准。另一方面,它又为我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平台、更为丰富的资源。这主要是指与区教育学院联合提供的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包括4类课程:基础学习知识课程、基础学习实践课程、发展学习知识课程、发展学习实践课程)。其中,除了区教育学院提供的多种资源外,学校专门为我们设计了“基础性学习实践课程”(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因此,我既可以展望更为高远的目标,又可以将这种目标扎根于教学改革实践之中。
二、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逐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学校组织的这项研究中,我们的发展落实到具体措施和安排之中。例如,在2006年6月制定的《教师自我发展计划书》中,我主要发展措施是:
1.每学期在工作室先进教师的指导和同行交流的基础上,上一次研讨课,写出课例报告,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的积累和整合,形成有一定系统性、完整性的资料库。
3.争取更多利用电子备课和多媒体上课,切实提高自己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4.针对当前学生思想活跃而复杂的情况,尤其针对学生间差异较大的情况,探索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专题教育经验。
与之相应,我将新发展阶段策划如下:
第一阶段  2006年7月—12月。熟悉新教材,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通过听课交流等方式与工作室同行共同发展。争取发表论文一篇,讲一次研究课,撰写3篇教案,制作2节优秀课件,策划一个“难点设计突破”。
第二阶段  2007年1月—6月。研究新教材,在掌握新教材基本特点和内容体系的同时,充分反思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力争在新的平台上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形成较为系统的做法。
第三阶段   2007年7月—12月。以研究新教材、反思以往工作经验为基础,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感悟并应用“数学化”的教学思想。努力达到工作室的要求,主动研究并提供有价值的教案、课件,为工作室形成教案集、课件集等作出应有贡献。
第四阶段   2008年1月—12月。将理论学习、个人实践和工作室的研修活动结合起来,系统整理、提炼研修活动中的思考与体会,尝试总结一套教学思路,写出高质量的总结报告。
在这几年中,我基本上按照这样的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索,逐渐取得了一些实效,形成一些新的体会,从而以较好的质量完成并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其中,《函数学习的三个台阶》发表在《上海中学数学》2006年第5期),执教了多节研讨课。
不仅如此,我还代表学校参与一些跨区域的校际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年,我被学校作为骨干教师选派到广东省深圳市观澜二中承担教学交流任务;其间,我为在深圳宝安区面向全区初中数学教师上了一节以《余角与补角》为题的研讨课,并结合这节课作了一次以《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为题的学术报告。该报告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2)有效教学的行为指标;
(3)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
(4)有效教学相关的辅助行为;
(5)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好课的基本标志;
(6)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与自己执教的课密切联系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同行们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感受到了不断探索带来的成就感。——而短短几个小时的良好效果,正得益于学校“发展性评价”在长时间内让我积累的经验和思考。
三、有效利用多种发展平台,促成多方面的学习与提高
显然,我这几年的发展,并非我个人的孤独努力所能达到的,因为我的发展动力受到学校组织的这项研究的激发,我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受到了“发展性评价”的启发,我的每一分收获都得到同行和领导的鞭策和鼓励。其中,让我受益最大的是与《教师发展性评价行动研究》密切相关的三个发展平台。
(一)名师工作室,拓展专业视野的交流平台
我有幸于2006年1月成为普陀区第一届名师工作室培养对象。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在李丽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的课题研究,通过工作室成员的互相探讨学习和新理念、新教法的研究,不断反思和提炼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经过一次次的研究活动,尤其是自己执教的一次次研讨课,我得到了新的启示。以前的教法基本注重在老师的教,忽视对学生的学的深入研究,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深感到教学观念的转变的意义。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改进课堂教学:
1.创设生活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 ,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 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 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 用有关 数学 知识 去思考 解决 问题.
2.把握教材整体  进行“二次”开发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备教材不仅是关注一节课的内容,而是要从一单元、一章节,甚至从整个数学体系和学科之间的联系考虑。因为老师站得高,看得远,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更明显,同时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备课应看作是教材的二次开发,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特点、自身风格所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从点状的教学设计转换到结构的教学设计;从封闭的硬性设计转换到开放的弹性设计,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
3.设计质疑练习   拓展思维空间
(1)引发猜想,在认知冲突中初步感悟。学生对于新知识、新技能,往往抱以好奇、猜测的态度。类比猜想是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去对一些未接触的新知识进行猜想,激发求知欲望,然后想办法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以此来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
(2)设置追问,在认知冲突中深入体验。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所提问题的目标指向过分明确,则学生的思维就很顺利,结果来得太容易反而降低了思维的活跃程度,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太小。我们不妨改变这种模式,设置出一些追问,从而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
(3)变式练习,在认知冲突中完善结构。一般地,学习过程应有三个阶段,即冲突阶段、建构阶段和应用阶段,分别起到搜索旧知、探索信知、巩固新知的作用。其中,在应用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变式练习,巩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顺利实现迁移。此时,我们应该更宽容地理解学生,因为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有一个消化的过程,适当的变式练习,可以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消除一些理解的误区,也容易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完善学习质量。
(二)科研课题组,深入探究教学的研修平台
我校陈杰副校长、徐双乔等老师带领我们参加了普陀区教育学院数学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主持的关于“数学化”的课题研究。在参与这样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结合自己所教的课展开思想,常常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从而让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逐步拓展和深化。
我理解到,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化”教学思想认为,数学化就是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以发现其规律的过程,数学化就是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数学化过程要联系每个人的数学现实,自己生活的客观世界和数学的知识结构。数学现实是客观现实与数学认知的统一体。数学教学的内容应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数学,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的数学即“现实的数学”。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变学习零散的知识为组织较完善的认知结构。
在我执教的、参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图形的平移》一课中,我就尝试着运用上述教学思想组织教学。以其中的几何概念“平移”的学习为例,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以下步骤:
(1)从生活情景中,感受平移运动过程的特征,形成平移过程的表象;
(2)抽象出图形的运动特征;
(3)下定义,分析含意,了解其本质属性;
(4)观察发现概念的性质;
(5)辨析,初步运用概念;
(6)操作,运用概念,以变成思维中的“具体”;
这6个步骤体现着概念的形成概括的两个阶段:(1)从完整的表象到抽象的规定;(2)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中得到具体化。这样,概念的学习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接触到的恰当的实例进行组织整理,分析归纳,分类抽象来教,即用实例来直观地帮助形成定义,而不是教定义。在此基础上,概念的定义是以语言为途径,对概念逐字逐句的界定,规定概念的内涵,具有抽象性和严密性。
于是,综合起来看,我在教学平移概念时,着重从两个方面考虑。(1)结合生活情景,理解“平移”。(2)学习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实例。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经历了从直观水平(视觉表象)到描述、分析水平(观察、操作等方法寻找对象的性质)过程,为抽象、关系水平(形成抽象的定义)奠定了基础。那么,其中是如何实现数学化呢?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既要强调现实基础,又要重视逻辑思维,既要密切注意数学的外部联系,也要充分体现数学的内部联系,并把这些侧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然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在直观与抽象的结合过程中,提高数学知识水平,掌握数学技能与方法,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技能以及思想方法,来观察比较与识别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并在类比、归纳的实际经历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或是找出其共性与规律,形成数学的抽象与概括,也就是学会数学化。
这样的教学思路,因为有了对“数学化”教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有了不同于仅仅满足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常规教学;用一位老师的话来说,有了这样的教学思想,“高级教师”之“高”,也就有了具体的体现。而我明白,这样的“高”,其实正是源自这项课题的研究之“深”;而这项课题的深入开展,正得益于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方案”和“发展性教师评价”项目。
(三)数学教研组,展开日常研究的成长平台
实际上,包括上面所说的很多研讨课,都经过了我们数学教研组同仁们的集体研讨。其中,我们坚持做到的“三阶段两反思”,使得每一次的研讨课都被要求不断创新、并为这些创新之处提供合理的思路和论证。这样的教研方式,使得我们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渗透着研究的氛围,在稳定的教学探索中不断创新。
在学校的发展性评价的引导下,我们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研究。将每一节课中的“成功”与“遗憾”都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宝贵财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契机。
总之,在融入学校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时,通过学校开展《教师发展性评价行动研究》的探索,我走上了一条有效的专业发展之路。我相信,沿着这样的方向前进,我的专业发展之路会走得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
明师论坛 || 用心体悟 醒茧化蝶——初读《2022 版数学课程标准》有感(“新课标领读”活动之工作室成员自读心得)
数学新课标 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65
课堂,“学问”蕴藏其中(转载)《教育
课堂教学评价
校长课程领导力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