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荣耀与沧桑——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印象
莫斯科城北的“全俄展览中心”原名 “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 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1939年正式开馆至今已有80年历史。 这里是前苏联修建最早、最大的展览馆。它曾是苏联大国辉煌的标志,也曾是全体苏联人的骄傲。二战之前,它是苏联农业展览馆,战后成为集农业,工业,科技,教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展馆,並更名为“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1992年苏联解体后,又更名为“全俄展览中心”。 图为:“全俄展览中心”正门。
展览馆大门,是一座“罗马风格”建筑。12根粗壮矩形石柱撑起的巨大顶盖正中,是一幅苏联国徽图案汉白玉浮雕。顶盖上部的基座上,矗立着一座工人和农民高举麦穗的镏金塑像,高昂的头颅、飘动的衣襟无不展现着他们的自信与豪迈。 每根立柱上端都镶嵌着一幅普通劳动者形象的浮雕。“让劳动者成为艺术的主体”,传递着前苏联政权性质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治主张。 图为:“全俄展览中心”顶部雕塑。
进了展馆大门,穿过两旁鮮花盛开的广场,迎面便是览馆主建筑“苏联馆”。这是一座典型“苏式”风格建筑:宽大墩实的主体,挺拨峻峭的立柱,修长雕花的大门,高耸秀丽的塔尖,简洁流畅的造型,无不展现着前苏联大气恢宏又不失俊美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不但体现在“莫斯科大学”教学主楼、俄“国防部大楼”上,还表现在我国“北京展览馆”、“北京广播大厦”、“军事博物馆”等众多建筑中,成为一个时代建筑风格的主流。 图为:展览中心主建筑“苏联馆”。
“苏联馆”门前有一尊15米高的青铜塑像。红色花岗岩基座上,“无产阶级革命”伟大导师,苏联红色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奠基人——列宁矗立其上。他右手握文件,左手习惯地扶在衣襟上,神态自若遥望远方。 图为:“苏联馆”前的列宁塑像。
俄国人对民族历史宽容与尊重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近千年封建统制,沙皇家族或处决或流放,但他们遍佈各地的行宫、庄园,甚至家族画像、雕塑都被完好保存下来。 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但红色历史遗存却被精心保留着。走在莫斯科街头,随处可见那段历史的痕迹:政府机关墙面上镰刀斧头标志、随处可见的列宁和其他革命领袖塑像,甚至墙壁上苏共时期宣传画都被古董般精心保护下来。 俄罗斯人正是用这种方式,保留着自己的记忆,直面着民族的过去,表达着对前辈和历史的尊重与景仰。
“苏联馆”弧形门楣上,有16个铜质圆形浮雕,上面分别刻着15个加盟共和国国徽。奇怪的是,最右边一只铜浮雕上却什么也没有刻,这难道是当年的遗误吗?显然不会。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之初,仅有俄罗斯等六国。1924~1940先后又有鸟兹别克等九国先后加入苏联,加盟共和国总数成为15个。而那没有刻上国徽的位置,是留给当年一个仅存了16年短命共和国的。 1939年11月苏联与芬兰因边界问题爆发战争,史称“苏芬战争”。1940年3月出于外交需要,苏联将与芬兰接壤隶属俄罗斯的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使其成为一个独立国家。1940年苏芬两国签订停止战争和约,苏联将夺取芬兰部分领土并入了该国。二战爆发,芬兰乘机发动进攻夺回失地。1944年苏联反攻时又重新占有这片领土。1956年7月出于国内法律需要苏联又宣布撤消了该共和国,也使这枚浮雕成为了永久的空白。 图为“苏联馆”横楣上加盟共和国的国徽浮雕。
穿过“苏联馆”,面前一座巨大的圆形喷水池令人震撼。池中隐约可现的金属雕塑上,喷涌而出的水柱交织成一顶晶莹的华盖,幻化了周围景物,教人如临仙境——金灿灿若隐若现,雾腾腾如梦如幻。 图为:“民族团结喷泉”全景。
这座名曰“民族团结喷泉”的水池正中,是一座五米高的丰收谷物镏金雕塑。环绕其周是15座高三米来自15个加盟共和国,身穿民族盛装手捧各种农作物的年姑娘馏金塑像。 金光灿灿的“民族团结喷泉”,算得上是展览馆中最抢眼,最有代表性的景观了。上世纪30年代,处于西方势力包围之中,面对激烈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建设挑战的苏联,没有什么能比民族团结和发展经济更重要的了。也许,这就是“民族团结喷泉”所要告诉人们的初衷吧。 图为:“民族团结喷泉”15尊加盟共和国姑娘溜金塑象。
前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其中:“东斯拉夫三国”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外高加索三国”有: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中亚五国”有:哈蕯克、吉尔吉斯、土库曼、乌兹别克、塔吉克;还有:摩尔达维亚。 15个加盟共和国,历史上与俄罗斯关系错综复杂。有的曾长期是敌对国,有的长期是附庸国,有的则几乎从未存在过。但他们又都在语言、文化、经济、宗教、地缘政治方面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苏联用法律形式承认了他们存在和所享有的国家权利,首次明确了各自疆界和共同利益。使许多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集体安全得到了保障。 图为:“民族团结喷泉”中央的丰收谷物堆馏金雕塑。
展区沿中铀线两侧,分别建有15个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展馆。它们造型各异,充分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和对美的理解与表达。 建馆之初,这里展出的是各国文化、风俗、物产和经济建设情况,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与文化融合。 图为:“亚美尼亚共和国展览馆” 。
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之初,四个发起国中,除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外,还有一个“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其中包括格鲁吉亚。1936年由于内部原因,外高加索联邦解体,所属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分别以独立国家身份加入苏联。 图为“格鲁吉亚共和国展览馆”。
15个加盟共和国展览馆建筑各具特色,其中尤以婀娜多姿的“白俄罗斯馆”最具建筑美感。 洁白的主体建筑前,一座玲珑剔透的八角亭既有独立空间感,又与整座建筑浑然一体增加了层次感。“白俄罗斯展览馆”的建筑风格简约流畅、秀丽端庄,堪称前苏联建筑艺术佳作。 图为:“白俄罗斯馆”。
乌克兰是15个加盟共和国中第二大国,农业发达素有苏联粮仓美誉。乌克兰首都基辅,是前苏联的第二大城市。乌克兰还拥有黑海之滨优良深水不冻港——敖德蕯。 苏联建国后,乌克兰迅速成为苏联重工业、造船业、军事工业基地。敖德蕯也成为了苏联黑海舰队所在地和大型船舶建造基地 图为:“乌克兰共和国展览馆馆”。
前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除了15个加望共和国展馆外,还有53座专业展览馆,内容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专业展览馆中有“农业馆”、“冶金馆”、“电力馆”、“煤炭馆”、“纺织馆”、“教育馆”、“文化馆”、“卫生馆”、“原子能馆”等,甚至包括了“种子馆”、“动物馆”专业门类很细的展馆。 这些展馆长年开放,内容不断更新,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基地。当年展馆工作人员总数高达3000余人,每年参观人数也超过了150余万人。 图为:原“冶金展览馆”。
图为:原“纺织展览馆”。
图为:原“航空航天展览馆”及其门前广场上的火箭发射平台。
图为:原“航空航天展览馆”门前广场上的“TY—154”客机实物模型。
1939年“苏联国民经济成果展览馆”建成开馆。这座号称当时世界最大最美的综合展览馆占地238顷,有68座独立展馆和独具特色的喷泉水池。馆内有大片绿地、森林、湖面和游乐场所,花开四季、草木葱茸。
以白色为主色调,或大气磅礴或玲珑剔透的展馆,本身就是一道建筑艺术的风景线。漫步在树木掩映、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展馆之间,你能 感受到苏联建国初期的那份庄严、自豪、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更能感受到俄罗斯人对历史的那份留恋。
中心广场北侧与“民族团结喷泉”遥相守望的,是一座名叫“宝石花喷泉”的矩形喷水池。一个广场两座喷泉的建设布局,绝无仅有。但它们却相映成辉,各领风骚,和谐共处了80年。
这是一座十字矩形水池,池沿上一组组水果和美酒雕塑,让人仿佛置身丰收的盛宴。
一座用乌拉尔彩色宝石镶嵌的巨大喷泉立于水池中央,因此得名“宝石花喷泉”。虽经80多年岁月磨砺,依然可见当年风彩。 图为:宝石镶嵌的主喷泉雕塑。
池内展翅野鸭和跃起鲟鱼雕塑,都被巧妙布置成了喷泉出水口,据说 喷泉由1000多个大小水柱所组成,流量达12000升/分。如此壮观的景象只可惜未能一见。 图为:池边的野鸭雕塑与喷水口。
“全俄展览中心”尽管己有80岁高龄,但仍然处处怀旧着优雅的“苏联范儿”。 图为:展览馆区里“前苏联”路灯。
苏联解体后经济凋零,展览馆长期荒废,败象丛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少数展馆先后租赁给国内外商户,用于小商品、工艺品、电子产品的零售批发,但大部分展馆仍然闲置着,展馆外部虽经修缮依然光鲜,但内部却己破败不堪。 图为:展览中心内闲置的展馆。
图为:展览中心内闲置的展馆。
图为:展览中心内闲置的展馆。
凡是有人进出的展馆,都已经变成了小商品市场,但也因此给展馆增添了几分生机:墙面上多了些广告,门前多了些摊位。 但是,许多游客庆幸的是能够借机进入馆内一窥了。 图为:租赁为小商品市场的展馆。
“苏联馆”由于位置优越,首先成为了小商品交易市场。 图为:“苏联馆”一楼大厅内的小商品展台。
图为:“苏联馆”一楼大厅内的顶部壁画。
小商品市场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小家电、玩具为主。由于价格不菲,俄罗斯人都是转转看看,很少有人肯掏钱包。买家多为来去匆匆的外国旅游者。 图为: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展柜。
七彩套娃、桦木玩偶、彩绘漆木罐这些俄罗斯传统民间工艺品,被一堆堆放在了玻璃橱柜内,再辅以简单照明,给人感觉象进了国内街头的海鲜大排档。
工艺品的价格不菲,较少有人问津。也有出手阔绰的中国人,连说带比划跟老板砍价。不过许多工艺品都来自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稍不留意就会把贴着俄文标签的中国货,再用几倍价钱买回去。本人就曾数次犯过同样错误,教训可谓深刻。 图为:展馆内工艺品柜台。
许多外国游客都会青睐俄罗斯的军用品,这家“军迷发烧友”店里应有尽有。 从红外望远镜、军刀、军服到仿真马克辛重机枪可谓琳琅满目。我仔细看了一下,许多商品标签上“made in China”都历历在目。出国与在国内一样,旅游点最明智的作法就是“捂住你的包,管住你的手”。 图为:展馆内的“军迷商店”。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里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并逐渐成为莫斯科城内又一小商品集散地。据说“原子能馆”旁边就有一座中国人租下的展馆,许多“海漂”创业的中国人都曾在那里经营过中国小商品,竟也让莫斯科百姓趋之若鹜,被誉为“小深圳”。
这里有平坦的硬化路面,宽阔的水泥广场,大片的森林花草,唯美的湖水喷泉,大型的游乐设施,而且不收门票,自然成了平民百姓休闲游憩好场所。 轮滑、儿童电动车、双人自行车,甚至连马车都涌进了“全俄展览中心”。使这里看起来更象是一个大公园。
路边随处可见这样的快餐店,天气不好小店门可罗雀。
俄国人喜爱的零食是各色冷饮、冰淇淋,类似汉堡包、热狗之类的俄式“馅饼”。 图为:路边的冷饮摊。
图为:空地上的流动摊点,据说天气好些生意还是不错的。
近20年来“全俄展览中心”极少举办过大型综合展会,更没有承办过国际展览。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除场馆设施陈旧大幅增加展会成本外,更重要原因是,这里己不可能滿足现代展览业的需要。 对于快节奏、高效率、现代化的展览业发展方向,需要展馆具有足够大的集中展示空间和辅助空间,便于大型起吊和运输设备进出展馆,便于相对独立展区间构成有机整体,便于大型组合展台的装拆作业;需要有中央空调系统,集中供电、供水、供气和消防系统;需要有集中网络系统等等。 “全俄展览中心”展馆过于分散,大多数展馆面积过小、高度过低,大型运输和起重机械根本无法进入等硬伤都是无法克服的。
漫步“全俄展览中心”,我感叹曾经属于这里的骄傲,也惋惜属于这里的无奈。 时至今日,“全俄展览中心” 以其80岁高龄早该颐享天年,勿须再为展览勉为其难。如今它的文物价值早已远远高于商业价值,因为它满满承载的都是俄罗斯民族的荣耀与苍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近昔日帝国-多彩俄罗斯(7)
走近昔日帝国-多彩的俄罗斯 7
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掠影(俄罗斯游记29)
行摄俄罗斯(2)——全俄展览中心
俄罗斯纪行-2 莫斯科 全俄展览中心 地铁 大剧院
莫斯科必去的这一站,和中国关系不一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