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类拾穗(古道清)

林类是据传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个隐士,是真有其人,还是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尚未可知。但《列子·天瑞》中讲了他的故事。后来,晋代的皇甫谧所著的《高士传》也复述了这个故事。《列子》中的故事是这样的: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从林类拾穗的描写上,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这些信息:1、林类无儿无女,没有家庭,亦无产业。因为他没有子女赡养,近百岁了,还要在荒废的田地里拾遗穗,而且他没有自己耕作养活自己,靠捡食为生。他也非常穷,春天快过去了,他还穿着裘皮衣。2、他对自己的现状非常满足,因为他在拾穗的同时,还一边吟诗作歌。3、他不是一般的乡村野俚,至少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人,因为他能吟诗作歌。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贫穷并非是因为懒惰成性造成的,而是甘于清贫的清高之人。后面看到子贡无礼的问话,他也不批评,不理会,这体现了他的修养。4、他是个修炼之人。他已近百岁,能在田中且歌且行,可见身体还是很灵活的。

孔子带着弟子们到了卫国,看到在田中拾穗的林类,自然也看出了这些信息,所以他认为林类是可以交谈,并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的人。所以他叫弟子们试着去了解他。子贡虽然请行去问,但他似乎并不相信林类是个人物,只把他看成了因为好逸恶劳而落个晚年凄凉境地的老人。所以,他见到林类,没有该有的礼数,而直接把他在田埂上拦了下来,而且还嘲笑他:“你这样都没有后悔过吗,捡人遗留的麦穗还能唱得这么高兴?”对于子贡的无礼,林类并没有理会,可见他是有很好修养的人。子贡也意识到了自己无礼,也感觉到林类不是一般的人,所以一直不停叩头赔罪。林类才抬起头,回应他:“我有什么后悔的呢?”子贡说:“先后少年的时候不勤行学习,长大了也不抓紧时间经营自己。老了也没有妻室子女。眼下年级大了,人都快死了,你怎么能这么高兴的拾遗穗吟诗作歌呢?”子贡认为他这一生是失败到了极点,认为他这种高兴是盲目自乐。而林类则笑着回应说:“我所高兴的事,其实每个人都有,但每个人都把这个当成让人不快乐的东西。我小的时候无忧无虑,长大了也不去跟我你争我夺,不劳心劳力,所以有这样的寿命。老了,快死了,也没有妻室儿女的牵挂,所以才能如此快乐。”子贡却认为,你不追求人生事业的成功也就罢了,但长寿是人人都喜欢的世情,而死亡是人人都不喜欢看到的,你却以死为乐,那又是为什么呢?而林类却说:死与生,不过就是一来一往。(意思就是并不是生命的开始与结束。而是从一个地方去了另一个地方,然后再回到这个地方。)所以说死于这个世界,你又怎么知道不是我在另一个世界出生(开始了新生)了呢?所以我知道这个世界与我将要新生的世界没法相比。我又怎么知道现在营营而求的生存不是迷惑呢?我又怎么知道我现在死了以后,不是更爱惜我的来生呢?子贡显然没有明白林类在说什么,所以只好回去跟孔子说了林类讲的话。孔子说:“我知道他是可以交流并学习的人,果然如此。但是他所取得的成果还没有达到最终目标。”


我们讲究现代科学思想的人,看到这个,自然会觉得可笑。都知道生是生命的开始,而人死了以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就是古人,比如陆游,都有“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感叹。这个林类今生不把握好自己的生命意义,把生命寄希望于死后去往更好的世界,这是很可笑的事情。当然,别说现在了,就是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时期,一般人也普遍认为人要好好的把握今生,追求长寿以享受人生,基本上都不喜欢死。所以子贡才会说:“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但这是一般人的思想。而古代道家则有他们自己的生命观。认为生命是有层次的,不同的生命层次也对应了不同的世界形式。人及所处的这个世界,只是众多层次与世界中的一个层次而已。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我们人出生之前,是由另一个世界的另一个层次的生命转变而来的。而我们死亡,也是从这个世界这个层次的生命(人)转变为另一个世界层次的生命形式。这个故事出现在《列子》中,它自然代表了道家对生命与世界的基本观点。而且,道家也认为自己这个生命观,并不是空论,而是他们通过修炼,实实在在的沟通过不同层次的生命与世界。所以,列子才借林类的话说:“故吾知其不相若矣!”所以我知道这个世界与我将要新生的世界没法相比。)道家这个生命与世界观到底对还是不对,我们死后(非正常死亡,而是通过修炼,实现生命的蜕变之死)的世界到底有没有,这就不是我们要讨论解决的问题。我们想说的是林类这个故事给我们的一些思考与启示。

如果你是子贡,为什么子贡会这样看待林类?子贡之所以把林类看成是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终身一无所成,失败到了极点的人。完全是出于自身对人生及生命意义的看法来跟林类进行对比的。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世间建功立业,至少要做到修身齐家,尽享天伦之乐。而林类不要说建功立业了,连家室都没有,连供自己生活的一亩薄田都没有,自然在子贡的眼中,成了一个失败一生的老人。因为拿了自身的志向去衡量了别人的追求,所以会得到这样的评价。而如果你是林类呢?你又会因为子贡的不理解,而详细的解释,甚至要去说服子贡吗?林类也并没有这样做,以自己的追为乐,而不与世人求同。而最后孔子作为子贡的老师,他看得比子贡更远,他肯定了林类的追求,而且评价他的成就还有局限,还没有取得最高的成果,这种总结就很耐人寻味了。《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佳文欣赏:淡然生死
两则道家小故事,揭示了生死的真相,多数人不敢相信
国学三大核心思想儒释道,为什么不提倡道家?
我读列子 | 天瑞 8 | 快乐的老人 林类行歌
“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这句话从何而来,有没有道理?
【列子哲学系列02】儒家和道家,如何看待人生和生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