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8年一开国上将辞职,毛主席多次挽留,但对方拒绝了,原因何在?
userphoto

2023.08.02 河北

关注

前言

1958年的一天,毛主席将聂荣臻元帅叫来,询问他为何他的手下一位开国上将忽然要辞职,接着主席便叫聂帅前去探望一下,看看究竟发生了何事。

聂帅到达了这位上将的家中,他说道:工作上边的事情你先不用管了,等过段时间你回来继续干.....

可是上将却是选择了拒绝聂帅。

不久杨勇也前来劝说这位上将,可依旧无果。

最后毛主席还是同意了他的辞职,并且说道:别人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你这是能拉屎又不占茅坑呀。”

战争年代

朱良才在他的自传里描述自己的青年时代时说:那段时间是很平淡的,不过也正是这份平淡,才能让他最终“厚积薄发。”

1900年朱良才出生在湖南汝城县的外沙村,他的父亲叫朱邦藩,是当地的一位私塾先生,家中也有20亩地。家境算得上是殷实之家。

1928年,朱良才加入到了朱德和陈毅所领导的湘南起义中。在朱德上井冈山时,朱良才也赫然在其中,并且因为他的学识,还被任命为军部秘书。

由于工作的原因,朱良才与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会常常接触,因此也就结实了深厚的友谊。

毛主席有个爱好,就是喜欢读书,而且往往就是一旦读开便停不下来了,常常会去读到深夜,那会儿由于条件有限,许多书籍都很难找来,毛主席就拿来了一本中医书开始读了起来。

在深夜,毛主席用的照明灯中有两根灯芯,为了节省油,于是主席就减少了一根,看到这样的情景,朱良才有感而发写下了一篇散文《一根灯芯》。

朱良才不仅是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同时他在打仗方面也是员猛将,历任了:军部秘书、连政委、支队政委和师政委,在战场上,他常常会冲在最前头,这也让他时常会负伤。

第三反围剿时,此时的朱良才担任的是9师政委,在这次作战中,他右手臂被敌人直接击断,鲜血不断地流着。

幸亏当时战士发现的及时,将其送往了医院,否则后果难料。

战争年代,条件很是艰苦,医院里只有一些简单的医疗设备,这也就让医院方面以最原始的方法来给朱良才接断臂了。

这样的方法最是耗费时间,朱良才在病床上躺了整整3个月,可是断臂却是未见好转。

到1932年初时,朱良才实在有些坐不住了,他执意要去战场,工作人员根本拦不住。

他拖着病体来到了红军总部,找到了周总理。总理看了看他受伤的手臂,就准备让他等伤好了以后再奔赴战场也不迟。

只听朱良才说道:“我宁肯战死疆场,也不愿意再躺病床了。”

图丨朱良才(左)与贺子珍(右)

面对朱良才的执着,周总理不得不点头同意,把他安排去了红15军做政委,

1937年,西路军遭遇惨败,为保存革命力量,朱良才等人奉命牵制敌人,战到最后朱良才身边只留下了10多个战士,他们遭到了敌人的包围,在小沟壑中徘徊了4天,没有弹药,也没有粮食。为了能够填饱肚子,战士们只能将骡子给杀了吃,可是那会儿是没有烤肉时间的,无奈只能吃半生不熟的骡子肉。

可肉终归是会吃完的,为了能够赚得一线生机,朱良才当即便决定带领战士们下山,可谁知到半山腰时却再度遭遇敌人,没有弹药的朱良才几人,不得不开始撤退。

但最后几人还是因为体力不支,被抓住了。

敌人看到朱良才他们全是伤员,也就放松了警惕,可敌人没有想到的是,朱良才等人竟能逃出他们的关押。

在逃出去以后,朱良才没有灰心,他知道尽管西路军失败了,可是党组织还在,毛主席还在。他说:我一定要去找到部队,也一定要去找到组织。

图丨朱良才

自此朱良才他开始了乞讨之行。

在乞讨过程中,朱良才遇到了一家地主,他犹豫着是否要去讨要一些食物,主要是担心会让对方认出自己是红军给举报了,最后还是饥饿占据了上风。

可是他没有料想到的是,这位地主不仅是认出了他是位红军,还对红军上一次的战败惋惜不已,接着就给朱良才端来了一碗饭吃,这让朱良才十分的感动。

乞讨路途遥远,还十分的艰辛,途中,朱良才曾遇到过两次马匪,不过朱良才都机智地给躲了过去。在乞讨第36天时,朱良才到达了部队所在的甘肃驻扎地 。此时的朱良才已经是灰头土脸,别说是不熟悉他的人了。估计就算是朱良才身边人也根本认不出他了。

在凭借着一腔热血到达地方以后,朱良才就直挺挺的饿晕了过去。

1938年朱良才去往了晋察冀军区,担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到第二年,他又再次调到了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任主任,在聂荣臻元帅领导下工作。

这时候的朱良才主要负责的是宣传方面工作,主要负责的是“狼牙山五壮士”、“民兵英雄李勇”等事例,这些故事都是通过朱良才的笔才传播开来的。

此后的朱良才尽管说也换过一些工作,可是他一直都是在聂荣臻元帅麾下的。

1946年,聂荣臻创建了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朱良才担任起了这所学校的副校长兼政委。直到叶帅去华北组建军政大学时候,他才被调任为该校的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图丨华北军事政治大学政治委员朱良才

决定辞职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发布了《关于一九五○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

当时的朱良才有两项职务,一个是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还一个是华北军政大学政治委员。

毛主席的这份文件,让朱良才就意识到了他的重要性,当时恰巧聂帅不在,朱良才就挑起了大梁,开始主持起全军落实中央指示。

他将毛主席的这一指示落实到了华北军区中,军区也开始针对这一个建议在北京召开了生产委员会扩大会议,后来,这一指示落实了下来,并影响到了全军。

日以继夜的工作、操劳,时间久了,朱良才终于还是病倒了,近1米7的个子,瘦的不到90斤了,只能一边工作一边治病,可尽管如此,他还是交出了一份让所有人满意的答卷。

不久《人民日报》就对朱良才进行了报道,接着毛主席知道这件事以后,又当着许多领导的面,和聂帅夸赞起朱良才:“对于党给予的指示,一些同志是雷打不动,充耳不闻!而朱良才是闻风而动,很是有头脑!”

聂帅与朱良才也相识多年,一向欣赏这位能干属实的干部,看到毛主席夸赞他,不由得也补充着说道:是啊,良才同志一直是这样,他对组织上的指挥和执行都十分的坚决。

1954年,朱良才升任为华北军区副政委,不久,华北军区更名为北京军区,杨成武担任司令员,朱良才为治委员。

时间来到1955年,在那场授衔仪式上,朱良才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同时还给他三个一等勋章。

然而,仅仅过去三个月,朱良才便积劳成疾给病倒了。那时的朱良才工作一会儿就会浑身虚汗,头痛欲裂,经常是靠着止痛片才得以缓解。

战争年代,朱良才三次负场,他还有两次还是没有养好病就出院工作了,这对他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加上那段时间朱良才特别拼命的去工作,这才有了现在的情况。

在那段时间里,军队的工作有很多,朱良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肯定会影响到工作,所以,他就提出了辞职,想把位置让给更多的同志们。

很快他就将辞职报告给递了上去。

那天毛主席正在办公室中处理公务,忽然就看到了桌子上摆放的那封朱良才的辞职申请报告。

毛主席拿起手中的这份申请报告,他叶帅微微一愣,定睛看去,发现竟然会是北京军区政委朱良才的。

主席不禁皱了皱眉,他知道朱良才现在58岁,如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正是需要朱良才这样干部发光发热的时候,怎么就好端端的要去辞职呢?

这让毛主席有些好奇了起来,于是他就找到了朱良才的老首长聂荣臻元帅那里:荣臻,你去良才同志那边看看是怎么了。

说着,毛主席还特地再次嘱托道:要想尽办法去把良才同志留下来。

当聂帅去拜访这位许久未见的老部下时,他一进门便猜到了朱良才请辞的原因。

只见此时的朱良才气色非常的不好,用面如枯槁,神情憔悴来形容也不过分,在看到聂帅以后,朱良才想去撑起病体与老首长打个招呼,可是却奈何力不从心。

聂帅见状,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那么客气,接着就询问起了朱良才目前的身体状况,在清楚现在的他确实无法工作以后,就告诉朱良才先休息一段时间:工作上的事,你先不用管,我们先帮你做,没必要去辞职,等身体好些了你再回来也不迟。

然而朱良才却是拒绝了聂帅的挽联,他说:

我是正职,可这病不能去让我多抓工作,这对军队工作的展开是有影响的,那怎么办呢?只能让年富力强的同志上来干吧,我去休息养病,等我的病好了,再出来工作。

说着顿了顿,他又继续讲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总会有后来人的,像我现在这样的身体,就该把把位置腾出来让给年轻人么,这才对咱们的革命事业有好处。

看到态度坚决的朱良才,聂帅只好回去如实的向毛主席做了汇报。

毛主席确实是舍不得朱良才这样的干部离开,他又接着数次去尝试挽留朱良才,可是依然无果,到后来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也开始上门劝说,他告诉朱良才说:军区事务我来负责处理,你就安心休养吧,等你病好了以后再回来。

听到杨勇的话,朱良才却是没有答应下来,他很是担心繁重的军务会把杨勇的身体给累垮,再说自己只挂个头衔在家中休养,那太对不起党和人民了。

面对着一波又一波的劝说,朱良才始终没有答应,到后来,他的妻子李开芬也开始了劝说,

听着妻子的话,朱良才语重心长的讲道:咱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了,是革命年代的幸存者。手里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的,不是我们的私人财产。

话已经讲道这里,毛主席知道朱良才去意已决,于是就批准了他的辞职申请,再一次见到他时,毛主席笑着开玩笑说:你这个朱良才呀,别人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你这是能拉屎又不占茅坑呀。”

图丨朱良才、李开芬夫妇

一张照片

从一线领导退下来以后,朱良才并没有去享清福,而是开始撰写起了文章,宣扬革命传统。

在他的一生之中,一共有4篇公开文章,而这四篇全是井冈山时期。

其中的《朱德的扁担》一经问世,瞬间就轰动全国,各个省市都纷至沓来,要求他把通俗易懂,篇幅不长的《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列入到小学课本中。

朱良才很爽快的久答应了下来,不过他也是有条件的:一不署名作者,二是不准去谈稿费。

按照朱良才的话说就是:故事讲的是毛主席和朱德元帅,又不是在讲我,干嘛要署我的名字嘛!要记,那也是记住毛主席和朱德元帅!教育后辈,谈什么钱。

从1959年《朱德的扁担》被选入到小学课本到现在,过去了60多年了,仅仅是在1961年到1995年这有据可查的35年里,《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就101次被选做了全国小学、初中,、特教、成教和教参中的语文课文。

在35年的时间里,仅仅说是小学的课本,那也有好几亿的印量了。可是朱良才,他却是一分钱的稿费也没有收取过。

在朱良才去世以后,遵从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了井冈山的烈士陵园中,陈云给他的碑铭上写道:纪念朱良才同志。

2009年朱良才的后人在准备给房子翻修时,在那所老旧的屋子顶棚中,找到了一张十分珍贵的老照片。

那是朱良才在世时一直苦苦寻找的照片,这张尘封了80年的照片,完好无缺的呈现到了众人面前、

照片上边的四个人十分的年轻,朱良才的后人们并不敢轻易去分辨,随后就联系了陈毅儿子陈昊苏。

在陈昊苏第一次看到照片时,他就认出了,照片中最右边的那个人就是自己的父亲陈毅元帅,紧挨着陈毅的是青年时代的毛主席。

图 | 1929年6月19日,毛主席(右2)、陈毅(右1)、谭政(左2)、朱良才(左1)在福建龙岩的合影

那会儿的陈毅不到20岁,为了保险起见,陈昊苏从家中收藏起来的陈毅画像里找到了陈毅小时候的照片,与1930年左右的照片。

看着几张照片的对比,陈昊苏呆住了,照片中,除却是穿着有所不一样外,神情面貌以及气质,基本是一模一样。看到这里陈昊苏当场便嚎啕大哭了起来,最后经过确认,这则照片背后的故事,才逐渐被人们知晓。

只见这张照片从左到右依次顺序是,朱良才,谭政,毛泽东,陈毅。

照片中的毛主席,穿着短一截的裤子,留着他特有的长发,脚上穿着的鞋也是肉眼可见的露出了一个洞来,尽管如此,可毛主席那深沉的目光依旧是那么耀眼。

拍摄这张照片的背景是:1929年5月23日,红军两次攻下红岩,这所福建闽西重地,在过去几日以后,红军开始向龙岩发起进攻。

朱良才率军很快就攻入到了城中。

这场的战斗歼灭敌人2000多人,缴获步枪900多支,冲锋枪4支,重机枪6挺,迫击炮4门。

在战斗结束以后,朱良才感到十分的辛酸,自从他的参谋长王尔琢牺牲以后,他就十分害怕部队会越打越远,自己有一天会牺牲了,于是就建议拍照,做个留念。

随后他与谭政二人,找到了毛主席和当时任职军政部主任的陈毅,拍下了这张照片。

这四个人算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部在成立之初的成员了,然而遗憾的是,当时的军长朱德元帅没有到来。

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朱良才在背后写下了1929年6月19日拍摄于龙岩”。

他十分珍视这张照片,为了防止丢失,就把照片寄送回了家里,尽管说他不确定家中是否收到,可是他还是认为照片寄送回家会安全些。

于是,这才有了几十年后,这张珍贵照片的重现人间。

一张照片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革命情谊,同时也是那个年代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

现在,历史逐渐走远,可是先辈们的精神,还有他们在革命道路中表现出来的炽热情怀,早已深深的根植进了我们的血液里。

胸有凌云志,砥砺前行,就不会看不到希望,就如毛主席所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毛主席闻讯派聂帅去挽留,却被他回绝
1958年上将朱良才请辞,毛主席很是意外:荣臻,你去看看怎么回事
58年朱良才上将主动辞职,毛主席觉得不可思议:荣臻,你去看一下
58年朱良才上将提出辞职,毛主席得知原因后感慨:情有可原
第一位主动让位的开国上将,撰写《朱德的扁担》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当即昏了过去
1929年毛主席在闽西拍了一张照片,为何逝世后43年照片才发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