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惜春冷漠无情?原文这三个场景,写出她冷静丰富的内心世界
惜春是贾府“四春”中存在感相对比较低的一位,在十二钗中所占戏码也属于偏下的。
书中提到她,往往有不少相同风格的文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第三回),“四姑娘小呢”(第五十五回),“四姑娘小”“也是一位不管事的”(第六十五回)。
但是我们知道,曹公笔下无冗废之词,亦无虚设之人。如果仅仅是上文这么一位近乎空气的人物,曹公是不会为之下笔用墨的。
其实,四姑娘是极具独特鲜明性格和脱俗人格魅力的一位——刘姥姥那句“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第四十回),固然有顺情说好话的因素,但是有意无意间却是触及了惜春身上一些带有主题性质的存在。
看起来,她通身上下是没有烟火气的清灰冷灶,除了刘姥姥出洋相那一段“揉揉肠子”(第四十回),我们几乎没见她正式笑过(每每“冷笑”除外)。
看起来她是非常麻木的,比迎春还像“有气的死人”(第五十七回)。其实大不然。
只是因为,她尽管“也是一位不管事的”(第六十五回),却早早看透了:贾府的生活——包括这热热闹闹的聚会——就是虚幻,就是那幅她永远没有画完的大观园图。
她不会像王熙凤,执念于贾府的“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第十三回),更不会像宝玉臆想“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第六十二回)。
当然,她因为能力有限又不堪烦剧,一方面固然不会像迎春那样懦弱无能、麻木不仁,但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像探春那样有理想、有能力,企图解决问题。
她有的,是“勘破三春景不长”(第五回)的心思;她图的,是在一个小环境中实现自己的妥帖与安全。
从第七回“送宫花”开始,玩笑之间她已经若隐若现地表达了“出家”的念头。
曹公大笔,星罗棋布,挥洒自如,惜春出场不多,但三个场景就把她那冷静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举重若轻地展示出来了。
元春省亲,这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第十三回)的一个大热闹、大排场。
而元春要求“妹等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意发挥”,这可是一个亮相出彩、闪光辉耀的大好机会。连素来对这种富贵荣华场面应景之作比较淡泊的黛玉,这次都“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了。
这里出现了惜春全书唯一的诗作。
按说,这个场面、这个气氛,应该有的是宝钗“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那样的堂皇。
也可以是黛玉“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那样的雅致。
李纨“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那样的秀美,也是非常符合整个基调的。
但是惜春没有这些。这其中固然有诗才有限的因素——“自忖似难与薛林争衡,只得随众应命”。但是即使与迎春、探春相比,惜春还是出现了与众不同之处。
她没有迎春“园成景备特精奇”“谁信世间有此境”的白描,也没有探春“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的气势。
她通篇处处洋溢着的,却是“千里外”“五云中”“造化功”这些出世离尘的味道。话不在多,点到为止,在席面上并没有引发任何注目和评论,但是诗作里不动声色间的涟漪荡漾,已经让人感到了某种异样的风韵和姿采。
(以上引文,除专门注明外均出自第十八回)
海棠社成立庆典,这是大观园众人参与、热情洋溢的名场面、大派对。
说是黛玉“喜散不喜聚”(第三十一回),但是在海棠诗社的氛围中,黛玉还是表现了充沛满满的活力,后来还有“重建桃花社”(第七十回)之举。
而且那是一次欢声笑语、众口皆开的场面。特别值得一提的,那是“二木头”全书里发言最多最集中的桥段。
用迎春一对比,惜春的表现就更显明了——即使是这样的桥段,惜春的表现仍然是淡淡的,没有什么像样的表达。
即使是宝玉大声疾呼“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别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只管说出来,大家评论”的情景下,她还是没有为这个新生的文艺团体做一件事,也没有说一句话——连迎春那句推脱的话“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做什么”,她都没有。
接下来,要注意——社长给“本性懒于诗词”的两位副社长分配了“出题限韵”“誊录监场”的差事,但是只是笼统地说“一位”“一位”,并没有明确谁具体干什么。
而此时刻,情绪高涨的迎春,立刻积极主动地表示“这么着,我就限韵了”。
那么,看起来“誊录监场”显然就是惜春的事情了。
可是下文里,却是“迎春又命丫鬟点了一枝梦甜香。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受罚”“一时探春便先有了,自己提笔写出,又改抹了一回,递与迎春”——“监场”也是迎春做了。
再往下,“宝钗已誊写出来”——“誊录”的事情惜春也没有做。
在这么一个活力四射的场合,惜春她纯纯粹粹一个打酱油的——除了李纨说她们三位不用作诗时与迎春一起说了一句“极是”。
(以上引文,除专门注明外均出自第三十七回)
即使是这样的空气存在的角色,不久她也就退出了——“四丫头要告一年的假”。虽说最后是“给他半年的假”(第四十二回),但是实际上是永久退出了。
后来的诗社活动中我们再没有见到她,即使是“芦雪庵争联即景诗”(第五十回)那样乐翻天的场面,也没有她。
对贾府中的小小实惠,有的人会计算,有的人会留恋,有的人则是向往,但惜春没有这些——赶紧离开这是非之地,才是要紧的。
有了“勘破三春景不长”的心思,难在付诸“缁衣顿改昔年妆”的实践。一个自幼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绣户侯门女”,要一下子“独卧青灯古佛旁”(第五回),这个难度我们完全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但是惜春做到了。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又一个场景——同样是围棋棋友,同样懂得“舍小子、顾大子”的道理,而只是因为“自幼多病”,才不得不“带发修行”的妙玉(第十七回),尽管出家多年,却总是被零七八碎的事情扰攘着:不仅有对“贫婆子”(第四十一回)刘姥姥的洁癖嫌弃,更有对贵公子贾宝玉的暧昧情思,放不下、扯不断。
当惜春听到妙玉走火入魔、风舞癫狂的一幕时,一针见血指出“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
而她自己,也确实不像妙玉那样被世俗红尘拉着、拽着,真正“一念不生,万缘俱寂”(第八十七回),彻底甩掉了这些事情,用她自己擅长和选择的独特方式,达成了“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第七十四回)的愿景和追求。
(注:我们这里引用了程高本后四十回的文字。而每每见到有读者留言,对笔者引用程高本后四十回的文字颇不以为然——“80回以后的内容还能引用吗?还能用来分析么”云云。其实不然。后四十回情节设计和文辞表达,固然难与前文相提并论,但是从单纯的文学角度看,若说其一文不值、一无是处,报以不屑一顾的态度,恐怕也有失公允。第八十七回妙玉和惜春的表现,与前文就是一脉相承的。)
归结起来,惜春的种种,固然是一个弱女子在大厦将倾时无能为力,“只有躲是非的”内心世界的无可奈何,但更是一个看破红尘、超凡脱俗者的清醒冷静和鞭辟入里。
因此,事到临头,她的那份不动摇,特别是抄检大观园后那一大段她全书中唯一的长篇演说,那“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决绝言辞、“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省了口舌是非,大家倒还清净”的极端表述,(第七十四回)尤其令读者动容。
四姑娘的三个场景——心态上,对贾府的事情冷眼旁观、一清如水;作为上,对自己的抉择不拖不拉,激流勇退。看起来是无所作为、一张白纸,但是往深里想想看看,我们就能感受到那有就是无、无反为有,绚丽至极却是归于平淡的冷静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曹公对四姑娘的喜爱,一点不亚于对其他“闪亮”角色——这个感觉,我们越读越强烈,坚信不疑!
作者:风雨秋窗,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惜春是什么性格?是如何造成的?
终极揭秘《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的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9—4
大观园里没有中年人,愿我们两鬓斑白,仍是此间少年丨大家
红楼梦补佚第82回:怀痴情黛玉惊恶梦,虑家计凤姐感幽魂
红楼梦里的螃蟹宴
探春掌掴王善保家的,不仅隐藏了贾府的结局,曹公还直接告诉了我们贾府的最终拯救者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