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体质分型与瑜伽养生

    体质是指人的形体结构、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状态,与先天禀赋,家族遗传,和后天的生活工作环境,个人修养甚至性别、年龄、地域(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都有关。不同的体质也决定了以后的疾病走向,所以了解了不同个体的特质后及早的预防调理,做到“未病先防“,免得”斗而铸锥、渴而掘井“为时已晚。

平和体质

    也可以叫做平衡体质,形体与功能上没有过及与不足,中医称之为阴阳平衡,这种属于最佳体质。表现为体态匀称,面色红润,精力充沛,饮食睡眠、排便良好,性格情绪稳定,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极少生病,或生病后能够很快康复,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脉象和缓有力,这种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和后天保养都关系,如果先天充足而后天失调照样会转化为偏颇体质。先天禀赋取决于父母,后天保养靠自己,《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讲的保养之道“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自觉遵守天地阴阳的规律,饮食有节制,起居有法度,不过于的劳心劳力,所以形体与精神能够和谐统一,而尽终其天年。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上又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生命在于运动,平和体质的人非常适合练习瑜伽,可根据各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瑜伽习练方式。瑜伽可以使经络气血畅通,改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会对健康更加有益。

阳虚体质

    肾中藏有“元阴元阳“,是一身阴阳的根本,所谓的阳虚主要以肾阳虚为主,主要表现以机能不足,火力不旺,对机体的温熙不够,如神疲乏力,精神萎靡,畏寒怕冷,手脚发凉,腰膝酸软无力,夜尿频多,阳痿早泄,便溏,舌淡胖嫩,脉象沉迟鼓动无力。形成原因一为先天禀赋不足,也就是父母没有优生优育。再就是后天调养失当,如房事过度,滥用抗生素消炎药(中医认为皆为苦寒伤阳之品),贪食冷饮,过度劳累,熬夜等。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里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人体与阳气就像天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失去了阳气的作用就会使人减损寿命。所以可见阳气的重要。

    中医的调理原则为温阳补肾,益火之源。中药有附子、肉桂、山药、莬丝子、杜仲、补骨脂、巴戟天等。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右归丸等。食物或药食同源的有韭菜、桂圆、荔枝、羊肉、狗肉、板栗、虾、核桃等,注意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苦瓜,西瓜,香蕉,绿豆,螃蟹等。

    另外艾灸也是补养阳气的好方法,可以艾灸的穴位有神阙、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腰阳关等。

    中医认为“动能生阳“,所以运动提升阳气非常好,而且很安全,不易上火。瑜伽中串联的练习方法提升阳气最好,能够充分的调动气血温通全身的经络,如阿斯汤伽和流瑜伽。另外后弯和前屈拱背的练习能够起到疏通督脉的效果,比如猫式,眼镜蛇,轮式,骆驼式等,因为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它的通畅与否与阳气能否升发起来有很大关系,所以有时从身板一眼就能看出人的阳气是否充足,阳气足的人一般身板都很挺拔,雄纠纠气昂昂,所以这种人都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如果看到一个的体态是勾肩驼背的,你很难把他和健康阳光联系起来。倒立和半倒立的动作也是提升阳气很好的,如瑜伽体式之王头倒立,因为头顶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汇集于头部,所以做完头倒立人的阳气提升之后会感觉精力充沛,但是晚上阳气要收藏,所以倒立的动作晚上不易练习,否则容易失眠。还有瑜伽的太阳式呼吸也可以补养阳气,因为瑜伽认为与两鼻孔相连的经脉为左阴右阳,所以从右鼻孔吸入的为阳性能量,吸入过多阳性能量容易兴奋,同样晚上也不能练习,否则会失眠。

气虚体质

    这种体质是指一身之气不足,气息低弱,脏腑功能低下,主要是肺气虚与脾气虚。气虚就会导致气短懒言,说话音量低,因为肺主皮毛,肺气虚使卫外不固,所以容易出汗,并且抵抗力差,易外感,皮肤毛发缺少光泽,。脾气虚致使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气血不足,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腹胀,消化不良,内脏下垂,四肢乏力,女性可致月经量少色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导致的原因一般有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如偏食厌食,长期营养不良,久病或大病后气血亏虚。

    中医调理原则主要是健脾益气,培补元气。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方药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等。食物有小米、糯米、鸡肉、牛肉、红薯、马铃薯等。穴位调理有中脘、气海、足三里、肺俞、脾俞、云门、中府等。

   瑜伽调理可多练习胸腹式和完全呼吸、清理经络调息,以锻炼呼吸肌,增加肺活量,增强肺气。脾虚所致消化问题和内脏下垂可多做挤压腹部和强壮腹肌的体式,改善内脏血液循环,恢复内脏功能,加强内脏支撑组织的紧张度。如收腹收束法、孔雀式、脊柱扭动、加强扭体侧伸展、圣哲玛里琪系列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消化功能改善之后,气血虚的问题自然就得到解决。还可经常静坐冥想,”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现代医学认为冥想状态可兴奋副交感神经,所以对恢复元气修复机体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注意气虚的人不能过度练习和大量出汗,尤其是高温瑜伽,因为”汗血同源”,大量出汗导致血虚,”血为气之母“,为气的载体,久之自然气血两虚。

痰湿体质

    脾虚导致水液内停,痰湿积聚为主要特征。脾主运化水湿与水谷精微,饮食物入胃之后如果脾功能正常就吸收转化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也就是营养物质,如果脾功能失常就会发生水液代谢障碍聚湿成痰,并散溢于身体各处形成肥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胖”,所以“胖人痰多,瘦人火多”,肉软软的不结实,容易痰多,身体困倦,沉重不爽,上楼梯时会踩得楼板轰轰响,大便也易粘腻不爽,不成形,容易粘马桶,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因为痰湿阻滞阳气不易升发,所以这种人的性格一般比较温顺,善于忍耐。以后的疾病趋向容易发展成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导致的原因除先天禀赋外,再就是《素问·奇病论》里所说的“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说简单点就是吃的,饮食当中高脂肪高热量的摄入太多了,加上平时活动的太少了,吃的东西消耗不掉转化为痰湿,再有熬夜损伤人体阳气,或者生活工作压力大,心情不畅,肝气郁滞,从而导致“肝郁脾虚“,致生肥胖。

    中医的调理原则以健脾利湿祛痰为主,中药有人参、茯苓、山药、薏米、赤小豆、扁豆、苍术等,因为“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所以平时可以吃点生姜等温阳通化之品。食物方面有冬瓜、紫菜、扁豆、赤小豆、文蛤、萝卜、花生、竹笋等。注意寒凉与酸性的食物尽量少摄入,痰湿体质本来偏阳虚,寒凉容易伤阳气,而且“酸甘化阴”,酸性食物容易化阴生津,并有收敛之性,阻碍痰湿的排出。

    艾灸是温阳祛湿的好方法,可以灸中脘、水分、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大多都伴有阳气不足,观察一下痰湿容易聚集的部位就可以知道,大多都在肢体的内侧,如手臂、大腿内侧,腹部等,而人体阳气最足的头顶从没有长胖的,就是像自然界见不到阳光的地方容易潮湿是一样的。最主要问题还是这些部位动得少,“动能生阳”,所以痰湿体质的人一定要多动,从瑜伽流派方面多练习串联瑜伽,如阿斯汤伽,流瑜伽,多加强容易肥胖的肢体内侧的运动,以温阳祛湿,可配合练习太阳式呼吸,风箱式呼吸。

湿热体质

    此种体质多由于湿热内蕴郁于肝胆肌肤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形体偏胖,面部污垢多油,易生痤疮粉刺,眼球偏黄或浑浊,有血丝,大便干或粘腻不爽,女性容易带下偏多发黄有异味,小便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多滑数,总之整体给人一种不清爽的感觉,平时脾气烦燥易怒,不耐热,湿热郁于皮肤容易得脂溢性皮炎、体癣、脚气等毛病,湿热顺肝经下注易生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如盆腔炎、附件炎等。导致原因大多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如熬夜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或抽烟、喝酒,烟酒最能助湿化热,平时多食辛辣,这些饮食都易聚湿生热。

    中医调理原则以疏泄肝胆,清热利湿为主,中药有薏米、赤小豆、茯苓、茵陈、龙胆草、苦参、大黄等。食物有绿豆、冬瓜、西瓜、鲫鱼等,忌食烧烤煎炸辛辣和温热之性的食品。穴位调理有肝俞、胆俞、胃俞、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另外可在后背膀胱经刮痧或走罐,祛湿排毒效果很好。忌艾灸,会助湿生热。

    瑜伽调理应当大运动量,排出体内的湿热毒气,并拉伸肝胆经,加强肝胆疏泄,做扭转挤压类动作,加速肝胆排毒,健脾化湿。如风吹树、三角伸展、三角转动、腰躯转动、脊柱扭动、加强扭体侧伸展、孔雀式,流派方面以串联形式为主,如阿斯汤伽、流瑜伽。呼吸法可多做清凉调息。

阴虚体质

    这种体质的人体内阴血津液亏少,阴虚火旺为主要特征。阴虚阳就相对偏胜,所以呈现一种虚火内热缺乏滋润的状态。如形体干瘦,易口燥咽干,咽痛,两目干涩,大便干,小便黄,五心烦热,也就是手心脚心和心口烦热,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导致原因除先天禀赋外,房事过多,纵欲耗精,久病血亏,熬夜劳累都易伤精耗血致使阴虚。

    中医调理原则主要滋阴补肾,壮水制火。中药有熟地、山茱萸、茯苓、山药、枸杞、阿胶等,成药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食物方面芝麻、绿豆、猪肉、鸭肉、螃蟹、牡蛎、青菜、西瓜等,性凉甘寒食品大多有滋阴生津的作用。应少食辛辣。

    中医认为“静能生阴“,所以应多静坐冥想,可多练习阴瑜伽与前屈和倒立、辅助类的瑜伽动作,人在进入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机体的修复能力增强,腺体的活动也加强,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津液满口,还有多做叩齿,也能增加唾液的分泌,咽下去后有很好的滋阴补肾效果。

瘀血体质

    这种体质主要是体内血行不畅或瘀血内阻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面色晦黯,皮肤色素沉着,女性容易长色斑,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女性会有痛经,闭经,经量少色暗或有血块,舌质发暗有瘀斑,脉象细涩。导致原因有后天损伤,情场不畅,肝郁气滞,”气为血之帅“,血液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气机郁结自然血行不通,或久病因虚致瘀等。

    中医调理原则为活血祛瘀,疏经通络。中药有桃仁、红花、当归、三七、川芎、丹参等。方药方面当归生姜羊肉汤、大黄蛰虫丸等。饮食方面黑豆、黄豆、山楂、红糖、黄酒、红酒等。

    气血贵在流通,通过运动打通经络,达到“通则不痛“,这方面应该是瑜伽的专长,各种瑜伽练习形式皆可,痛经的可多拉伸大腿内侧和后侧,以疏通肝经。乳房如刺痛属瘀血,胀痛属气郁,都可做拉伸胸大肌的动作,以打通胸部经络。

气郁体质

    本病多由肝气郁结,情志不畅所形成。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长期情志抑郁而出现面貌神情抑郁烦闷,性情敏感多疑,肝气郁滞,经气不利,致使胸胁乳房胀痛,喜欢叹气,咽喉异物感,痛经,月经不调,肝郁日久容易“肝郁犯胃“,致使脾胃功能障碍,出现腹胀、腹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导致原因主要生活或工作压力大,思虑过度,精神刺激,长期情志抑郁等。

    中医调理原则主要是疏肝理气,开郁散结。中药方面柴胡、陈皮、枳壳、川芎、白芍、当归、青皮等。成药有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饮食方面萝卜、洋葱、菊花、玫瑰花等。穴位方面有肝俞、太冲、行间、内关、劳宫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上说“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所以肝气郁结的人应多做户外运动,加大运动强度,以疏发肝气,舒畅情志,瑜伽方面可多做拉伸肝胆经动作,以疏利肝胆,如风吹树、三角伸展、门闩,多做扭转挤压类帮助肝胆排毒,如脊柱扭动、加强扭体侧伸展、孔雀式、圣哲玛里琪系列等,胸式腹式完全式呼吸,乌伽依呼吸,清理经络调息,都能帮助舒缓神经,疏解肝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夜运动,不但耗心血,还极度烧阳气。
傅杰英中医体质养生(视频讲稿)
第1节:第一章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1----8)
【养生时刻】惠州市名中医王丽:养生更要注重体质!9种体质您属于哪一种?
五音入五脏 调理气血和脏腑阴阳平衡
中风痰热证形成因素的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