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专家:投降不是因为美国两颗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的一个公告

提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印象最深的一幕,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广岛和长崎上空那两朵巨大的“蘑菇云”,自原子弹问世以来,日本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真实感受过原子弹威力的国家,这份“荣誉”足以让日本被铭记。

也正是因为这种刻板印象的存在,才让西方史学界生出了一种优越感,在总结二战胜利的科技因素时,他们毫不谦虚的将美国原子弹的功劳放在第一位,声称是原子弹让日本放弃了抵抗。

那么,时隔77年,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该如何评价日本投降?要知道,直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日本在中国东北仍留有70余万的部队,到底是什么促使日本在短时间内转变立场,不再顽抗的呢?

日本投降

实际上,二战进行到1945年之际,战争局势基本已经明朗,尤其是当德国无条件投降以后,胜负的天平会倒向何方已经再清楚不过了,但日本偏不愿接受现实,仍对外宣布“要把战争进行到底”。

日本的负隅顽抗让世界人民唾弃不已,也让正在与日军交战的美国怒火中烧,因为就在当年的2月份,美军还在硫磺岛遭到了日军的反扑,折损2万余人,如果继续与日本打下去,势必会增加更多伤亡,因此为了减少美国军人的伤亡,迫使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杜鲁门随即下令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斯大林、杜鲁门与丘吉尔

早在罗斯福时期,美国就已经开始秘密研制这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新武器,到了杜鲁门上任后,恰好已经研发成功,虽然当时美国对原子弹爆炸后的各项数据还不能做到心中有数,但杜鲁门认为,既然已经实验成功,就应该把它用在战场上,让世人见识一下它的威力。

1945年8月,在已经通过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方案后,杜鲁门召集军事高层人员商议原子弹的投掷地点,一开始美国军方确定的投掷地点有三个,分别是京都、广岛和新潟,但考虑到京都和新潟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也是日本文化的源点,摧毁之后可能会激起日本人的民族仇恨,因此,会议最终敲定第一颗原子弹投掷到日本广岛。

原子弹

8月6日,美国空军像往常一样飞到广岛上空,很多广岛市民以为美军只是例行巡逻而已,没有在意,一些好奇的广岛市民还抬头仰望美军飞机的动向,殊不知在众多的美军飞机中,有一架B-29已经装上了一颗5吨重的原子弹,那一天,在无数广岛市民的注视下,“小男孩”在离地600米的空中被引爆。

当时广岛约有34.3万人口,这场爆炸使得广岛约7万人当场丧生,另有十余万人或受伤或失踪,整个广岛瞬间成了一座人间炼狱。

爆炸后的日本

然而,这场爆炸并未取得让美国人满意的结果,爆炸发生后,日本内阁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是否接受无条件投降,但经过数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日本内阁最终给出的答案却是“继续战斗至最后一个日本人”。

实际上,日本会做出这样的决策也并非一时冲动,因为1941年日本曾与苏联签订过《日苏中立条约》,两国约定互不侵犯,日本高层很清楚,日本在二战中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但如果能拉拢苏联从中调停,或许盟军提出的无条件投降还有周旋的余地,只要苏联肯开口,日本就非常有可能争取到“有条件的投降”。

日本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

而且日本认为,苏联没有在《波茨坦公告》上签字也是一种信号,说明苏联对此事抱有中立的想法,另外谁都看得出,二战结束后,美国将会是苏联最大的敌人,日本人的逻辑是,如果苏联此时帮了日本,战争结束后,日本也会站队苏联,而非美国,殊不知苏联没有签字其实是想坐山观虎斗,准备等美日斗到两败俱伤之后才下场收割胜利果实。

那么日本为什么不怕美国投掷第二颗原子弹呢?这其实是日本在赌,日本高层猜测,原子弹虽然拥有很强的破坏性,但制作起来也不会太容易,当下的美国做不到量产,因此他们准备赌一把美国暂时没有第二颗原子弹,只要在这段时间让苏联进来调停,一切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波茨坦公告内容

于是美国人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之后,日本一方面组织调查团到广岛调查爆炸“真相”,稳定民心,一方面派遣佐藤尚武赶到莫斯科进行交涉,争取在短时间内得到斯大林的承诺,更改“无条件投降”为“有条件投降”。

然而,日本人不知道的是,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爆炸的那一刻,苏联就已经做好了对日宣战的准备,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很明显就是想要独占日本,以备战后在亚太地区削弱苏联的影响力。

本来按照美苏的约定,斯大林是准备在8月底进攻日本,为此美国还承认了外蒙独立,但美国突然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斯大林意识到再拖下去大概率什么都分不到,而且会使苏联在战后处于被动地位。

斯大林

因此对于日本佐藤尚武大使的到来,斯大林一方面虚以为蛇,以各种借口搪塞,另一方面又将大量人员和武器装备调至远东战区,在陆军和空军中还配备了重型和中型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随时准备下场参与战斗。

8月8日下午17时,正在莫斯科请求苏联从中调停的佐藤尚武收到了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的“致日本公告”,这是一份苏联对日宣战书,宣布苏联从8月9日起正式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苏联对日宣战书

9日凌晨,苏联百万大军兵分四路从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库页岛、哈萨林群岛逐步靠拢日本关东军,由于苏军来得太快,事先没有准备,而且关东军精锐此前已基本被我国消耗殆尽,剩下的大多是一些老弱残兵,所以苏军的进攻非常顺利,短短几天就毙伤俘敌68万余人,后来苏联将这些俘虏来的日军送到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创造了不菲的价值。

而就在苏联军队长驱直入横扫关东军之时,长崎也传来了一声巨响,美国第二颗原子弹“胖子”在长崎被引爆,虽然这次爆炸造成的伤亡不及广岛,但也让整座城市面目全非,哀嚎声此起彼伏。

被遣送西伯利亚劳动改造的日本关东军

事态发展到这种局面,日本最后一丝希望也宣告破灭,可以说苏联对日宣战是压倒日本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当时日本还非常担心苏联可能趁势占领北海道和日本北部,在前有美国原子弹,后有苏联横扫关东军的情况下,此时的日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外,已经没有其他路可走了。

后来日本军事专家长谷川毅在《与敌人赛跑》一书中这样写道:

日本在5天内投降,并非因为遭受了原子弹造成的巨大毁坏,他们的领导人更关心天皇的未来,而不是平民的伤亡,苏联对日宣战的公告,才是压断日本的最后一颗稻草。

日本投降照片

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即使没有苏联和美国,日本战败也已成事实,尽管在投降之前,日本仍保留着相当完整的陆军力量,但这些军队早已是强弩之末。

二战后期,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日本的国库其实已经被消耗得所剩无几,战争已经到了无法支撑的地步,而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所以为了补充资源的缺口,日本这才冒险偷袭珍珠港,向东南亚进军,结果却引火烧身。

二战后期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

因此,美国和苏联的参战只是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而已,真正让日本打不下去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中国14年的抗战早已将日本的战斗信心消磨殆尽,日本的经济已经被消耗到了谷底,继续战斗下去可能会使日本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昭和天皇以保留“国体”为唯一前提,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终战诏书》录音,据史料记载,在裕仁的投降录音发表之前,皇室成员还试图发动政变阻止裕仁投降,但被东部军联合宪兵及时发现并制止,裕仁的投降诏书顺利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由此进入了尾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专家谷川毅:投降不是因为美国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的公告
美国投原子弹,为啥日本还要感谢美国?
日本专家:投降不是因为美国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的一个公告
日本专家披露:日本投降并非因原子弹,是因为苏联的一个公告
刷屏的《奥本海默》背后,我们在争论什么?
二战时,美国的原子弹为何没有投在东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