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短短28字,乾隆为何要盖170个章?

中国的书法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书写最早的功能是用来记录事件和留存史料,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后来就逐渐成为一种可供人们鉴赏的文字艺术。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十大书法家中,两晋时期的王羲之位列第一,他在真、草、隶、篆、行等书法五体上都有所精研,特别是在行书和草书上造诣颇深,并影响深远。

王羲之撰写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快雪时晴帖》则被认为是仅次于《兰亭序》的书法作品。

这幅只有短短28个字的《快雪时晴贴》,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从东晋开始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也辗转被多人收藏,因此上面留下了鉴赏者的题字和印章,有趣的是,乾隆皇帝就盖了170个印章。

集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的“书圣”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自幼深受王氏家族在书画领域的熏陶,其父王旷擅长行书和隶书,其叔父王廙擅长书画,其姨母卫夫人师承钟繇,他就跟随这些长辈们学习,而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王羲之在书法上面的天赋极高,又肯下功夫刻苦练习,并且还富于创造力,他写出来的字体既不拘泥于古人,也不违背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观。

王羲之对各种字体都有所钻研并能很好地把握,而且他还将所学众家书法融会贯通,在笔法上巧妙地进行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正所谓集众家之所长而自成一家,因此他的字体备受后人的推崇,成为大家争相临摹的范本。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了后来2000多年的书法爱好者和文人墨客,如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明代的董其昌等各朝代的书法大家,他们都曾临摹过王羲之的字,同时也非常敬仰他,还尊称他为“书圣”。

遗憾的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早已失传,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几乎都是临摹本,有唐代的、宋代的、元代的等等,而通常大家把唐代的精摹本当成真迹来看待。

公元353年,王羲之与文人雅士们在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众人趁着酒劲,各个挥墨如雨、赋诗成集,而王羲之此时也是十分兴奋,当即为诗集做序,这便有了举世无双的书法作品《兰亭序》。

王羲之在临《兰亭序》用了20多个“之”字,但这些“之”字写法却各不相同,充分展现了王羲之在书法上的精深造诣,堪称书法中的极品,因此米芾将之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作品排名第二的二十八骊珠

对于王羲之的众多书法作品,除《兰亭序》外,《快雪时晴帖》则被认为在“书圣”行书代表作中排名第二,全文4行,共28个字,又被誉为“二十八骊珠”,它们是: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王羲之是将其作为一封信来书写给友人的,主要表达了在大雪初晴之时,自己的心情非常愉悦,随即写了这封信给友人山阴张侯,想让友人与自己一起分享冬季美丽的雪景和美好的心情。

《快雪时晴帖》中的28个字,从整体来看在形态上以方形字为主,但行书中又带有楷书,开头4个字用的是行草,结尾4个字用的是行楷,中间20个字则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这又是一副书法大家字体变化多端的精妙作品。

《快雪时晴帖》的纸本墨迹,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对于该作品是否为王羲之的书法真迹,鉴赏界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北宋时的鉴赏家认为它是真迹,而元代的鉴赏家则认为它是临摹本,而现如今的鉴赏家们普遍认为,这是唐代的一个精摹本。

不管它是真迹也好,是精摹本也罢,《快雪时晴帖》在书法上的造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是历代的书法家,连乾隆皇帝都爱不释手。

乾隆皇帝饱读诗书,喜欢舞文弄墨,热衷于书画研究,他收集了很多传世书画,然后对这些作品进行临摹。那么《快雪时晴帖》又是怎样到了乾隆皇帝手里,后来又到了台湾故宫博物馆呢?

二十八骊珠被乾隆盖了170个章

王羲之过世后,《快雪时晴帖》辗转多次、辗转多人之手。唐代初年魏征拥有了它,后来传给褚遂良;北宋初年,又让苏易简得到了,后来转到米芾手中;南宋时期,则在高宗内府;明代又辗转了5人之手……到了1746年,也就是乾隆11年,《快雪时晴帖》成为了皇帝的收藏品。

清朝灭亡后,《快雪时晴帖》被收藏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后来战争的爆发,又让《快雪时晴帖》先后转移到了贵州、南京等地。1949年初,《快雪时晴帖》再次被转移,它与其他文物一起,由国民党带到了台湾,所以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7年,《快雪时晴帖》在台湾书画展上亮相,而人们在欣赏该书法作品时,却惊奇地发现这幅只有28个字的作品上,竟然密密麻麻地盖了无数个章,而大部分印章盖的都是乾隆。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不仅喜欢研究书画作品,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在欣赏字画时,喜欢一边鉴赏一边盖章,特别是对一些传世佳作更是如此。

他会反复地去研究这些作品、不断地去临摹,还要在上面题跋和盖章,这样就导致某些书画作品原有的长度不够,需要再去重新装裱,又增加了数米,乾隆可以继续满足他的盖章习惯。

乾隆皇帝在得到《快雪时晴帖》后,就将该幅书法作品与王羲之儿子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羲之外甥王珣的《伯远帖》一起放于养心殿的西暖阁内,并题匾额“三希堂”。

乾隆皇帝则将《快雪时晴帖》视为珍宝,每年的冬天,当下第一场雪时,他都要把《快雪时晴帖》拿出来看看,一边欣赏、一边任凭自己当时的心情和兴致,在裱框的空白处赋诗、写字、盖章,多年下来,就留下了乾隆的无数印迹,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印章了。

有人专门数过《快雪时晴帖》上面的印章,大约有220个,其中170个是属于乾隆皇帝的。《快雪时晴帖》历经多人之手,他们在欣赏旷世佳作时,一边欣赏,一边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上面题字或者盖章在所难免,但是像乾隆皇帝这样的还真是少见。

当然,《快雪时晴帖》陪伴乾隆皇帝度过了50多个冬天,皇帝题字70处,盖章170个,足以看出乾隆对它的喜爱程度,也表明了王羲之这幅作品的珍贵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在大雪初晴的时候,写了一幅书法,被乾隆视为珍宝!
王羲之书法真迹,被他题了几行小字!网友:行书功底堪比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为何能被称为“天下第一法书”?
他的书法被誉为“清朝最美行书”,乾隆皇帝、启功都曾受他影响
他是乾隆皇帝的老师,书法被称“清朝最美行书”,连启功都效仿
乾隆三希堂中的书法绝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