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白力锋烈士——革命万里路 热血洒辽西

革命万里路  热血洒辽西

——记白力锋烈士

刘惠伍  李大昌

在古城西安南郊革命烈士陵园墓群里,革命烈士白力锋同志之墓矗立其中。白力锋同志 19467月在辽宁省凌源县三区山嘴子(今喀左县辖)同国民党匪军十三军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二十五岁。当时,他担任热东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他的遗骨在1956年由其胞弟白纪年(今陕西省委书记)从牺牲地山嘴子移置到西安南郊烈士陵园。

白力锋,原名白万年,共产党员,1921519日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南关。参加革命后,在延安抗大学习,为抗大四期毕业生。在抗大五期特大队政工训练队学习后,历任晋东南抗大区队指导员,山东三四三旅的连指导员,河南省濮阳县大队党总支书记、副政委,热东军政干校组织科副科长,热东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

白力锋十五岁(1935)考入绥德师范,满腔热忱地读书,立志报效祖国。当时的绥德城被白色恐怖笼罩着,国民党到处搜捕爱国人士,这种刀光剑影的现实震撼了白力锋的心弦,绥德大地已和祖国东北、华北一样,危在旦夕,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已伸向黄河之滨。联想到积极进行抗日救亡的共产党、八路军、爱国人士有什么罪?国民党反动派不仅不抗日,反而下毒手捕杀抗日救国的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书,再也读不下去了,年轻的白力锋开始走向社会,寻求真理,参加了绥德青委书记王朗超(地下党员)同志组建的民族解放先锋队(地下学生组织),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在救亡与反救亡的紧要关头,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促成国共合作,出现一致抗日的新局面后,于1937年八路军警备司令部进驻绥德城内,司令陈奇涵,政治部主任刘澜涛(实际是地方党委书记)。当时,白色恐怖的硝烟虽然有所收敛,但政权仍属于国民党,我们的工作都要通过统一战线。绥德师范大多数学生开展救亡活动,把民族解放先锋队改为青年救国会。白力锋是青年救国会主要成员之一,他积极参与创办绥德师范“墙报”和“挺进报”(地下党领导的校报),宣传我党方针政策。学生的爱国行动刺痛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心,国民党教育当局对学生的爱国行动横加阻挠和斥责,学生忿忿不平,利用绥德师范“墙报”进行有力回击。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到黄河对岸时,在我党抗日的影响下,绥德各界人士纷纷要求国民党当局积极抵抗。绥德国民党专员马介南竟在各界群众会上用欺编的口吻说:“不要害怕,日军不多,多的是王颖部队(属汪伪部队)。立即遭到群众指责。马伪装一副可怜相说:“我马某无法在本地开展工作……”,以示离去。商团界中有人跪下求留,学生界却有力地斥责马的无耻谰言。会后,以白力锋为首的同学编写文章,出墙报,斥责马专员何谓不要怕?何谓日本军不多?等等。马介南被驳斥得无言可答,最后只好改口说原来的说法是为了“安定民心”。

人民群众奋勇抗战,八路军队伍及时开赴前线。绥德师范大部分学生在地下党的组织下,通过学生青年救国会,组成了学生战地服务团(19383月初开赴黄河边沿碛口一带参战服务。白力锋除宣传八路军抗日英雄事迹外,还积极参加往前线运送弹药、粮食和将伤病员送到后方的工作。白力锋战地服务成绩突出,4月间回到学校,经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的蒲正文(逢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经过抗日烽火锻炼的绥德师范战地服务团的师生回校后,用炽热的心宣讲共产党真心抗日,传颂八路军勇敢杀敌的英雄事迹。国民党绥德公署为控制学生抗日活动要组织暑期学生军训。学生们不想参加,并请示青救会书记王朗超。王朗超指示说:可以参加,利用这个机会斗争。于是,首先以学生自治会名义提出:“出版自由,抗日救亡自由,学习军事知识不能压制学生运动”等条件,得到了国民党学生暑假军训团的允诺。在进行军训科目时,学生有意进行搅扰,教官口令快跑,学员信步慢行,被训斥后,有的迅跑,有的踏步不前,弄得军训团没办法。在反军训斗争中,白力锋非常活跃,是积极分子之一。

1938年暑假刚结束,在绥德师范学习三年的白力锋跟随四年毕业生一起离开了母校,分头奔向各自不同的征途。白力锋与蒲正文等同学奔赴了革命圣地延安。到延安后,改原名为白力锋,被编入抗大四期一大队十二队学习。1939年春,他随抗大总校到晋东南,任抗大区队指导员。后又随部队活动在冀鲁豫三角地带(即濮阳、花县、阳谷、寿县等地)。在1943年前后,日伪军对该地区多次进行扫荡,环境相当艰苦。当时,白力锋在八团团部任文化干事,工作积极,文笔精湛。在累山县姚庄战斗中,日伪军五百余人围攻我八团,战斗十分激烈,副团长齐丁根负重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白力锋及时撰写齐副团长重伤不下火线的文章进行阵地宣传,鼓舞士气。在击退敌人围攻,消灭了一批敌人之后,我部顺利突出重围。不久,白力锋受组织委派到淮县大队任党总支书记,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扩大革命武装力量,同敌人进行周旋斗争。

19458月,日本投降后,白力锋被调到接收东北的干部团任营长,同周子珍、杨登基同志从冀鲁豫经马兰峪(现河北省辖)出喜峰口刻平泉,又由平泉来到热东军分区驻地朝阳。到热东军分区之后,白力锋被分配到热东军政干校(热东军分区和热东专署合办的)任组织教育科副科长,同科长简化生同志共同努力办学校。当时军政干校主要任务是训练热东独立团收编地方(杂牌军)中的班、排干部和新采用的地方行政干部。这部分人多数是伪官吏和绿林出身,思想十分复杂。针对这些人员思想情况进行革命思想教育。白力锋革命经验丰富,和学员打成一片,及时掌握学员思想动向。有个学员由于看不起八路军,想开小差。白力锋及时了解掌握他的思想情况后,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个学员深受教育,表示决心不脱离革命队伍,并反映了学员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时至19465月,白力锋结业后(学校撤销),被分配到热东军分区独立团(后为四O四团)任团政治处副主任,梁大门同志任主任。19467月独立团在凌源县山咀子(三区政府所在地)驻防,于本月 24 日上午遭受国民党十三军的偷袭。为突出敌人包围,团首长命令二营进行掩护,首先抢占山咀子南山制高点,顶住敌人。白力锋与政治处股长陈作梁亲自参加二营的战斗,英勇杀敌,并带领二营的一个连队,夺路突围,抢先占领了制高点,猛杀猛打,击毙击伤敌军二十余人。白力锋看到团部和其他营、连部队撤出险地之后,又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使进行掩护的机炮连安全撤出阵地,命令在身旁的陈作梁急速赴机炮连阵地,下达立即撤出阵地的命令,机炮连撤出阵地虽未遭受损失,但担当阻击敌人的战士却牺牲了二十余名,白力锋也身负重伤。

当天下午三点多钟,我撤出的部队集结时,团首长发现白力锋未归队,当即命令宣传干事李华和衡中权同志返回阵地查找。当二人在阻击敌人的制高点处找到白力锋时,他身负重伤血流满地,已生命垂危。在同志的呼唤声中,他醒过来,见李、衡二人要背他下山,便以手示意让他们迅速离开阵地不要管他。随即,他从衣袋里掏出几元钱(有冀东钞票和满币),又将手表摘下来交给李华,并十分吃力地说:“代我转交组织,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说完,心脏就停止了跳动。第二天,团首长责成陈作梁同志负责用白布裹体,将白力锋和其他战友的遗体装棺,埋葬在他们生前战斗过的凌源大地山咀子村庄南面树林中。掩埋完同伴的遗体,同志们在他墓前鞠躬致哀,声泪俱下,誓为战友们报仇,消灭蒋匪帮。

白力锋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潘杰  编辑)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文瀚和一支红军游击队的陨落
1982年,台湾老人带一盒骨灰回到大陆,中央决定:骨灰入葬八宝山
王哲回忆录 | 火热的熔炉,中国的希望
“壮志未酬身先死,誓将遗愿化宏图” ——赵子英的故事
国民党新三旅的“围剿”加剧
1962年,毛主席10年秘书高智被调走,主席:临走前满足我一个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