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浩在东北

张浩在东北

王子文

张浩原名林祚培,号育英。参加革命时,改名林仲丹(仲旦、仲柚),化名张浩。1897225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林家染铺湾村的一个手工染织的工人家庭。19222月经林育南、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白区地下工作,领导工人运动。曾任安源地委委员、汉口市委书记、湖南省委常委。 1930 年,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33 年春赴苏联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 l937 年回国后,任党的白区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委员, 1 942 3 6日因积劳成疾,在延安逝世。

19304月到19322月,张浩在东北工作期间,曾任满洲省委书记、兼职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他为东北地区党的发展建设,东北人民的反帝反封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

1930年初,全国总工会党团第五次会议决定,派张浩同志以全总特派员身份到东北指导工作。 4 月,张浩化装成贩卖木材的商人,风尘仆仆到达哈尔滨。

 193045,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做出《对五一工作的决议》,决议要求各地党团组织:“都必须组织示威游行,哈尔滨、奉天、大连等地,还要举行政治罢工和政治示威”。张浩按照省委分工,在哈尔滨组织了这项斗争。

430,飞行集会在哈尔滨的几条主要街道同时开始。一时间,反帝反封的传单到处飞舞,“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青年工人、爱国学生纷纷登台演讲,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封建军阀的种种罪行。群众越聚越多,情绪十分热烈。反动当局闻讯惊恐异常,赶紧派出大批警察前来镇压。群众队伍被驱散,这次集会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张浩仔细分析了敌我形势后,决定把组织第二次集会的地点改在敌人鼻子底下­——马家沟日本领事馆附近,时间安排在51下午五时。这时守卫了一天的军警宪特,眼看白天已平静无事渡过,便松了一口气,撤销了戒严令,有的上街办事,多数人回家吃饭,等到张浩率领游行队伍砸了日本领事馆后,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时,反动当局立刻慌了手脚,急忙调集大批军警赶来镇压,可是为时已晚。游行队伍已按预定计划,走完游行路线。反动军警除了抓走几名群众外,绝大多数人均安全离去。

当天晚上,张浩在自己的住处,一个白俄旅馆召开紧急会议,总结这次斗争的经验教训,研究营救被捕群众的办法。在会议快要结束时,突然闯进来两名警察,把全体开会人员逼到室内一角,一名警察匆匆去警察局报信,一名警察将房门紧闭,用枪逼住大家,情况就是这样危急,如不赶快想出办法,就有全部被捕的危险,大家都向张浩投来焦急的目光。此刻张浩镇定自若,一边手拿起暖水瓶,一边高喊茶房送水,并顺手把暖水瓶扔在警察脚下,摔的粉碎。就在警察一愣神儿的时候,张浩一个箭步窜上去。把警察拦腰抱住,并大声命令大家:“快跑冲出去!”大家纷纷夺门而出,张浩也就势把警察狠狠地摔倒在地,接着窜出房门,很快地消失在茫茫夜幕中。事后曾和张浩共同战斗过的王鹤寿、赵毅敏两位同志说:“他的勇敢,他的战斗精神,曾惊动整个哈尔滨,不,整个东北。”

(二)

 1930419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杜兰廷,在辽宁国民外交协会被捕叛变,满洲省委遭受严重破坏,省委书记李子芬,组织部长丁君羊、省委秘书长刘若云以及中央派来的巡视员邱九等三十多名党的主要领导干部被捕人狱。之后,敌人继在奉天、大连、抚顺等地进行了大搜捕,整个东北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共中央立即指示张浩到沈阳暂时代理满洲省委书记,尽快恢复党的各级组织。

193057,张浩来到宪特横行的沈阳。为了尽快恢复党的组织,他不顾个人安危,四处奔走。临时省委在5月下旬成立。张浩任临时省委书记,杨一辰任组织部长,赵毅敏任宣传部长,王鹤寿任团省委书记。

临时省委成立后,张浩首先组织大家分析了上届省委遭受破坏的原因,总结了党在东北地区开展地下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对本届省委工作做了部署,会后省委成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分别到抚顺、大连、吉林等地进行巡视并指导工作。

抚顺煤矿,当时是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重要企业,也是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的重要基地。早在19294月,抚顺就成立了党的特别支部。张浩特别重视这里的工作,他经常装扮成煤矿工人,深入矿区,了解工人的生活和党团组织的活动情况,通过他的努力,在 19307月中旬,抚顺工人联合会正式成立了,吸收会员一百多人。在张浩的帮助下,联合会公布了斗争纲领。不久,张浩就发动和组织了抚顺各矿工人的联合大罢工,提出了:“成人工资涨两角。童工工资涨一角,不挣日本钱,还挣中国小银子,”的斗争口号。经过三天罢工斗争,迫使日本人不得不答应工人的要求。这次斗争的胜利,使土人受到很大鼓舞,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在张浩和省委同志们的积极努力下,满洲省委下辖的各级党团组织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八月份,这届省委下辖党组织有:抚顺、盘石、清源等七个县委,北满、南满两个特委。凡有党组织的地方大多有团的组织。党团员达一千九百多人。各种进步团体也相继成立:

中东路组成“东铁工人失业团” 中东路总工厂成立了“三十六棚总工厂失业工人后援会”,北宁路的皇姑屯、沟帮子车站成立了“赤色工会”。沈海路、呼海路、大连海港、松花江码头、哈尔滨的火磨、油坊、酒厂、丝厂、制陶厂、棉毛织厂等处,有的建立了工会,有的则组成工人活动小组。这些党团组织和进步团体与广大的东北人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进一步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和壮大东北的革命力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时,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已影响到东北。1930 8 月,李立三代表党中央指示满洲省委,把党团工作合并,成立满洲总行动委员会,来配合全国总暴动。满洲省委根据这一指示,把满洲省委改组成“满洲总行动委员会”,由陈潭秋任书记,张浩改任总行委常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兼“满铁”总工会主任。撤销共青团省委,设总行委青年部 。满洲总行委还根据立三路线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精神,对东北地区如何配合全国武装夺取政权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提出了“准备全满的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要求,并做出了以抚顺为中心的地方暴动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后来因为立三路线的被纠正而没有实施,但它打乱了东北党和革命组织的正常活动,使党的工作受到一定损失。

 1930 9 月上旬,张浩代表满洲省委到上海参加全总召开的会议。 9 16 日,他在全总党团会议上作了《关于满洲职工运动概况及工作计划的报告》,报告对满洲政治经济状况、产业工人数量和其地位、工人生活状况与斗争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科学分析,博得与会者好评。接着,在 9 20 日,全总讨论如何开展铁路工人运动问题的扩大会上,张浩根据自己从事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又一次作了发言.受到会议重视。 9 24 日至 27 日,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停止了李立三等人组织全国总起义和命令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决定恢复各级党、团、工会的独立组织,撤销各级行动委员会。会上改组了中央领导机关,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张浩在这次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会后,张浩回东北与陈潭秋共同向满洲省委传达贯彻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改组了省委。这届省委由陈潭秋任书记,何成湘任组织部长,赵毅敏任宣传部长.张浩任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韩源波任军委书记,王鹤寿任共青团省委书记。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后,满洲省委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使党在东北的工作又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

19301010,根据全总指示,张浩专任满洲特派员,不再兼其它工作、张浩又全力以赴地去指导工人运动了。

这时的抚顺煤矿,因生产过剩发生了经济危机。日本资本家为了挽救经济危机维护既得利益,不管工入死活,采取了部分矿井停工或暂时停工而裁人减薪的办法。办法实施不久就有大批工人失业,工人们心里都明白,这样下去,失业人数会越来越多,失业后,就更要挨饿受冻,甚至冻死饿死。因此,工人们的斗争情绪十分高涨,抚顺的党和工会组织掌握了这一斗争动向,想趁机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工人斗争。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还没有彻底肃清,有些人想把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暴动。张浩听到消息后,感到问题严重。他立即向省委做了汇报,并以省委名义向抚顺工会发出指示信。信中明确指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最严重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有计划有组织地领导一次伟大的反失业斗争,但决不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因为在主客观条件上,现在都还没有这一前途。如果我们目前就幻想这一前途,就必然要走上严重的错误道路。抚顺党组织很快纠正了“左”倾错误,把工人运动引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1930 21 9 日,张浩又一次去抚顺检查工作,并在万边屋华工会员刘荣之家中参加了抚顺县委会议。会后,叛徒向日本警察署告密。 11 日下午三时,张浩从抚顺乘车返回沈阳,途中被捕,抚顺县委成员杨一辰、张XX、赵XX 和部分工会负责入也被敌人逮捕。

张浩被捕后,一口咬定自己是从南方来的失业工人,名叫张春山。敌人从叛徒口中只了解到一些情况,怀疑这个“张春山”可能是共产党,因此敌人反复提审张浩,并对他施加了种种酷刑。

凶恶的敌人用皮鞭抽、“坐”老虎凳、灌凉水、灌辣椒水、煤油、马尿,扒光衣服放到零下二、三十度的地下室冷冻,吊大拇指等种种酷刑折磨他,他多次昏死过去,但他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仍咬定自己叫张春山,来东北找工作。敌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坚强的人,竟怀疑张浩是个神经不正常的“疯子”。但敌人仍不肯罢休,他们采取了新的花招,用欺骗手段,威逼同案被捕的张XX说:“他(指张浩)什么都说了,还给你们开过会,你为什么不说?难道还想找苦头吃吗?” XX信以为

真,以为张浩招认了,就说:“他是由奉天来的,姓陈,给我们开过会,叫我们办工会”。敌人如获至宝,马上用张XX的口供来威逼张浩。张浩一眼就看穿了敌人的阴谋,但也感到问题十分严重。必须找机会教育同案被捕人员,保持革命气节。于是张浩就将计就计地说:“如果真的有人认识我,那就把他们召集起来,让我们互相指认。”敌人以为得计,马上把分头关押的被捕人员集合起来。张浩不等敌人开口,就抢先说:“我是南方人,名叫张春山,是来找工作的,不知为什么把我捕起来!”敌人一看不对头,慌忙往牢房里拖张浩。张浩边挣扎边大声喊道:“听说一个脸上有‘麻子’(指张XX)的认识我,说我姓陈……,简直是乱讲 …… ,不要乱讲嘛!要有个起码为人的道德!”敌人的阴谋没有得逞,同案被捕人员从张浩的暗示中受到鼓舞和启示,更坚定了对敌斗争的信心。张浩在敌人法庭上,坚贞不屈,不吐真情。在狱中,他积极做同案人的工作,团结难友,一致对敌。一天,张浩利用“放风”的机会和几个同时被捕的同志统一了“口供”,张浩说:“敌人没有拿到真凭实据,只要我们大家口径统一,不供出真情,敌人是没有办法的,可以争取无罪释放。”说完,张浩咬破手指,用血写下了“坚持到底”四个字,来鼓舞大家的斗志,在张浩的争取教育下,张XX也推翻了口供。敌人始终无法弄清案情及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后来同案三十四人中,有二十九人被“无罪释放”,只有五人被判了徒刑。张浩最重,敌人以“煽动工潮”的罪名,判他五年徒刑。

判刑后,张浩被转押到沈阳,监禁在城内监狱里。在狱中,张浩仍利用各种机会帮助教育自己的同志,争取团结其他难友,分化瓦解敌人,继续同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1 11 月伺,赵毅敏(省委组织部长,化名刘昆),因叛徒出卖也被捕人狱了。张浩得知赵毅敏同志遭受敌人毒邢拷打坚贞不屈,十分高兴,就写了一张“好样的”纸条传给赵毅敏。赵毅敏感到十分宽慰和温暖,更增强了对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怀着对党的一颗忠心,把监狱做战场,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斗争。他们“代犯人写‘呈子’不要报酬”;揭露看守营私舞弊来维护难友利益。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党的主张。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是被捕同志的表率,也教育感化了狱里看守和其他难友。

几个以“胡子”罪名入狱的犯人,深有感触地说:“早知有你们这条路可走,我们就不去抢人家了。”

在狱中,张浩从不间断学习。他通过关系弄到一本书,每天都借助由窗口射进来的一缕光线孜孜不倦地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赵毅敏请教。出狱时,这本书都被张浩翻烂了。也正是由于张浩一生这样坚持不断的学习,才使他由一个文化不高的普通工人而成长为一位知识渊博的工运领袖。他一生中写了二十多万字的充满革命激情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深刻地总结了我们党在白区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文章是张浩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1931 9 18 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不久就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 年春,日寇为了加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欺骗国际舆论,准备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伪满洲国成立前夕,宣布大赦。我们党组织抓紧这一时机,于 2 月营救张浩出了狱。

张浩出狱后,他不顾被敌人严重摧残了的身体,以旺盛的革命斗志,奔赴新的战斗岗位,去上海担任了全总常委、中华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的职务,投入了抗日反蒋斗争。 1938 年张倍奉命调回延安担任党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 1940年“五·一”节,张浩在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发表演说时,突患脑溢血,党中央虽想尽办法抢救,终未成功,于 1942 3 6 日溘然长逝,年仅四十五岁。 3 9 日,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中央治丧委员会为张浩同志的灵堂题写了“工人先进、战士楷模”的挽联。毛泽东同志写了“忠心为国,虽死犹荣”的挽词,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追悼会是在中央党校门前的广场上举行的,万余送葬群众肃立在张浩同志灵前。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主祭。李克农宣读祭文,并报告了张浩同志的生平事略,同时号召大家向张浩学习。

送葬开始后,毛东泽、朱德、任弼时、徐特立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为张浩同志抬棺、执绋。悲壮的哀乐声在山谷中回荡,数万群众跟在灵车后徐徐向墓地走去。张浩同志遗体人穴后,党中央为他树立了墓碑,碑上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亲笔写的“张浩同志之墓”六个笔锋苍劲的大字。

张浩同志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但他那为党为国忠心耿耿,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惜个人一切的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他为东北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所做出的贡献,东北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崔云鹏   编辑)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阳掌故」满洲省委在沈阳
悦游锦屏之龙大道故居(文物篇)
火种初播的年代中共抚顺特支纪事【十三】
档案|林仲丹在抚顺面对敌人酷刑坚不吐实
间谍之都哈尔滨—林育英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有一种忠诚叫东北抗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