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不得不感叹曹公的如椽巨笔,匠心独运。比如紫鹃的聪明灵慧,莺儿的乖巧慧心,潇湘馆里千竿翠竹,蘅芜苑内玲珑山石......无不表现了曹公的才情和智慧。
尤其是宝琴进府和紫鹃试玉,更是表现了曹公的巧妙安排,智慧超群。
黛玉进府的情节描述得细致感人。贾母对黛玉的期盼和怜爱,贾府的繁文缛节、奢侈排场,邢王二夫人的言行,三春姐妹的外貌,凤姐的闪亮登场,无不张弛有度,详略得当。尤其是宝黛的一见如故,在彼此眼中的形象,宝玉为黛玉摔玉,黛玉为宝玉流泪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薛家进府写得比较简略,不过交代一下王氏姐妹如何相见,薛家母子如何拜见贾府老少三代主人,以及贾府对薛家的安排等。提到宝钗时,用不多的语言写了她的外貌举止和才情。
而宝琴进府简直是不同凡响。
先写李氏姐妹及岫烟和宝琴兄妹上京进府的原因,点明宝琴已许配都中梅翰林之子为婚,进京是为了发嫁。然后写黛玉先是欢喜继而伤心,宝玉十分劝慰了一番。接着写宝玉见了宝琴等回到怡红院对丫头们说:“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她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象是宝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她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除了这几个,难道还有几个不成?”自笑自叹,几近疯魔。
接下来是探春来到怡红院找宝玉,高兴地说人多诗社兴旺。袭人笑道:“他们说薛大姑娘的妹妹更好,三姑娘看着怎么样?”探春道:“果然的话。据我看,连她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袭人听了,又是诧异,又笑道:“这也奇了,还从那里再好的去呢?我倒要瞧瞧去。”探春道:“老太太一见了,喜欢的无可不可,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老太太要养活,才刚已经定了。”宝玉喜的忙问:“这果然的?”探春道:“我几时说过谎!”又笑道:“有了这个好孙女儿,就忘你这孙子了。”宝玉笑道:“这倒不妨,原该多疼女儿些才是正理。明儿十六,咱们可该起社了。”
人多好玩,兄妹俩谈起了诗社。探春说“等着云丫头来了,这几个新的也熟了,颦儿也大好了,大嫂子和宝姐姐心也闲了,香菱诗也长进了,如此邀一满社岂不好?”探春还邀宝玉到老太太那里去听听,说除了宝琴一定是在贾府住定了的,还要央告着老太太留下其他几个在园子里住下。宝玉听了,喜的眉开眼笑,忙说道:“倒是你明白。我终久是个糊涂心肠,空喜欢一会子,却想不到这上头来。”于是兄妹两个一齐往贾母处来。果然王夫人已认了宝琴作干女儿,贾母欢喜非常,连园中也不命住,晚上跟着贾母一处安寝。
总而言之,来的几个女孩儿中,宝琴最漂亮,压倒所有人,包括其姐姐宝钗;宝琴的到来,最高兴的就是贾母和宝玉了!
宝琴得以和贾母一处安寝,这是何等的尊荣!宝黛都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吧?
这就不免令人担心,宝琴会否夺占宝黛尤其是黛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宝玉会否移情别恋?
接下来的描述,颇耐人寻味。
贾母给了宝琴一领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金翠辉煌的斗篷——凫靥裘,湘云说:“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么着疼宝玉,也没给他穿。”(其实老人家还是给宝玉留了更好的进口货“孔雀裘”),宝钗感叹“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湘云还说:“这一件衣裳也只配她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这是说宝琴之美,压过了钗黛等女孩子,也包括她自己。似乎在老太太心中,宝琴的地位和宝玉比肩了,完全超过了黛玉。
贾母特地叫琥珀传话,叫宝钗别管紧了宝琴,说宝琴还小,“让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东西只管要去,别多心。”引得宝钗自嘲:“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这时宝玉黛玉都进来了,宝钗犹自嘲笑。湘云因笑道:“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话,恰有人真心是这样想呢。”琥珀笑道:“真心恼的再没别人,就只是他。”口里说,手指着宝玉。宝钗湘云都笑道:“他倒不是这样人。”琥珀又笑道:“不是他,就是他。”说着又指着黛玉。湘云便不则声。宝钗忙笑着打圆场。
湘云的几句话,意思很明显,认为贾母如此疼爱宝琴,有人(黛玉)会恼。宝玉也担心黛玉会不自在。不料黛玉视宝琴如亲姊妹一般,宝琴更与黛玉亲敬异常,连宝玉也感到“甚是不解”。却是宝钗有点冒酸水。
然后第五十、五十一回,基本是宝琴的“重场戏”,可以说在这两回中,宝琴成了“女主角”。
芦雪亭争联即景诗,开头是大家参与,后来是黛湘琴三人争抢,可见宝琴才情不逊黛钗湘。
岫烟、李绮、宝琴做梅花诗,宝琴最佳。宝玉见她年纪最小,才又敏捷,十分惊异,黛玉湘云斟酒齐贺宝琴。
宝琴美而多才,赢得了众人的喜爱。然后是浓墨重彩的“双艳图”。
贾母带了众人赏雪,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她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得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她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哪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一语未了,只见宝琴背
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哪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贾母笑道:“我的眼越发花了。”说话之间,来至跟前,可不是宝玉和宝琴。宝玉笑向宝钗黛玉等道:“我才又到了栊翠庵。妙玉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众人都笑说:“多谢你费心。”
宝琴和宝玉一块儿到栊翠庵折梅花,被作者写得极美极有情趣。白雪红梅,衬得披着凫靥裘的宝琴美丽绝伦,披着大红猩猩毡的宝玉伴在其身旁,简直就是一对璧人。
出了园门,来至贾母房中。吃毕饭大家又说笑,薛姨妈也来了。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她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她父亲就没了。她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她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她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她父亲就辞世了,她母亲又是痰症。”凤姐也不等说完,便嗐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凤姐儿说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凤姐儿之意,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
贾母想说宝琴,凤姐凑趣,薛姨妈度其意思,认为是要与宝玉求配,在场的“大家”也这么认为。
有人说贾母凤姐其实是想给甑宝玉说媒,作者没明示,谁知道呢?反正薛姨妈和众人都认为贾母是在为宝玉求配。如果贾母真是这个意思,那她心里就既没有金玉也没有木石了?
宝钗在贾府住了几年,金玉之说贾母不可能不知道,又有元妃的端午节礼,二宝一样,其意不言自明,贾母也不止一次称赞过宝钗,但就不见她有关于金玉的片言只语。宝琴一来她就看上了,一心要说给宝玉?
接下来写了三件事。
一是大家做灯谜,李氏姐妹和湘云编了几个,李纨说宝琴见的世面多,走的道路也多,诗又好,何不编几个让大家猜猜?于是二宝、黛玉、探春都各编了一个,宝琴一个人却做了十首怀古诗,咏十处古迹,暗隐俗物十件。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的。按说宝黛钗湘探等都是极聪明的人物,怎么就都猜不着宝琴的灯谜呢?
二是宝钗姐妹和宝玉等在潇湘馆聚会,宝琴向他们介绍了真真国女孩子不但人美如画而且通中国诗词,自己家中就有其笔墨。应宝黛要求,宝琴便要念这外国美女的一首诗给大家听,宝钗连忙让人叫了湘云和香菱一起来听......
三是“俏平儿情言虾须镯,勇晴雯病补孔雀裘”。
第一二两件事说明了宝琴不但人美,而且见多识广,诗才又好。
第三件,从平儿对麝月的谈话,可见宝玉生活在风口浪尖,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极言孔雀裘的珍贵和唯一,织补很难,除了表现晴雯的“勇”和灵慧外,也说明了贾母固然很喜欢宝琴,但最爱的还是宝玉。
贾府过年。宝琴作为“义女”,也参加了除夕夜在宁国府“祭宗祠”的活动,此回中还出现了“宝琴等姐妹”字样,之前可说的是“宝钗等”咯!然后元宵节荣国府开夜宴,宝琴占了宝钗以往的席位,和宝黛湘一起跟着贾母坐上面东边单设的席位,宝钗和三春李氏姐妹等坐下面西边。宝琴的到来并没有影响到宝黛湘在贾母心中的地位,而宝钗却实实在在退后了一步。
宴席上宝玉给大家斟酒,众人都饮了,独黛玉不饮,让宝玉代饮,即所谓“喂酒事件”。然后有女先儿说书,贾母批“才子佳人”,红迷中有说是针对宝钗的,有说是批评黛玉的,争论不休。不管是针对谁的,借此说老祖宗不主张自由恋爱好像也说得通。最后放花炮,黛玉禀气柔弱,不禁毕驳之声,贾母便搂她在怀中。薛姨妈搂着湘云,湘云笑说自己不拍,王夫人便将宝玉搂入怀内。惹得凤姐儿笑道:“我们是没有人疼的了!”贾母疼黛玉,王夫人爱宝玉,可见一斑。
接下来,作者暂且撇下宝琴,且说探春等理家。
凤姐因操劳过度小产,后又添了下红之症,不能理家,王夫人叫李纨探春合同裁处。因大观园中人多,恐失于照管,又特请了宝钗来,托她各处小心,照管好大观园。于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共同管理起了荣国府包括大观园事务。
说是三驾马车,其实主要是两驾,李纨若有理家之才,杀伐决断的魄力,王夫人又何必把大房那边的媳妇拉过来做自己这边的内当家?令人奇怪的是,平时凤姐一人,平儿协助着,就把个荣国府包括大观园管下来了。现在探春精细不让凤姐,且有文化,又有李纨合同裁决,平儿照样协助,为何又要一宝钗呢?
在王夫人心目中,宝钗自然是最佳儿媳人选,所以有意让她锻炼锻炼,实习管家吧?
平儿说那些管事的奶奶素日眼里没人,心术利害,“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众人都道她利害,你们都怕她,惟我知道她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
管事的奶奶们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都睁大眼睛盯着探春和李纨,非但不把她们放在眼里,比在凤姐面前懈怠了许多,还时时刻刻伺机寻隙生事,企图看她们笑话。探春凭着精明和能干,不徇私情,照章执法,妥当地处理了赵姨娘大闹议事厅事件,又拿宝玉和凤姐作伐,革除了不合理的支出,为自己立了威。于是那些各怀鬼胎的媳妇们才收敛了想欺幼主的“险心”,安分下来,悄悄议论说:“大家省事罢,别安着没良心的主意”等等,免得讨了没趣,丢了自己的脸。
如果说五十五回是探春的重场戏的话,那么五十六回中,宝钗和她是平分秋色了。
理家自然是以探春为主,人家是正经主子么,但客居的宝钗见识似乎更高明。探春提出纲领,宝钗就引经据典地说明其好处,并出谋划策,具体地补充细化,使之可行并能让上头简省下人获利;探春是革除不合理的制度,宝钗是收获人心;一个兴利除宿弊,一个小惠全大体。于是家人都欢声鼎沸说:“姑娘说得很是。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
岫烟是人还没过去,衣服先去了。宝钗是人还未过门,就当起了家,而且已经收获了一大片人心了。
王夫人委托宝钗负责的是大观园的治安,她却参与了开源节流的政策制定和完善了具体措施。大观园的治安虽然没啥改善(从七十三回中贾母探春的对话可见),但土地承包却是落到了实处。探春和宝钗之才,可见一斑。
探春等理家时,时届孟春,黛玉又犯了嗽疾,湘云亦因时气所感,亦卧病于蘅芜苑,一天医药不断。这姐妹俩真是赶热闹,凤姐病了,她们也病了,而且看湘云的样子,从来不见生病的她病得还不轻呢。有点疑心作者是故意安排这姐儿俩在这个时候生病的,且不说她们有无理家之才(应当还是有的),单凭这身体,好像也得打个问号。探春再能干,终究也是要出门子的,李纨尚德不尚才,凤姐总有一天要回到那边去,将来荣国府由谁来执掌?
从宝琴进府说到探春宝钗理家,似乎扯远了。没办法,曹公就是这么弯弯绕,待他绕够了,才来到一个大关节处——紫鹃试玉。
黛玉自进贾府起,就有贾母的万般怜爱和宝玉的细心照护,没人敢看轻她。可贾府上上下下皆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贾母是真心爱黛玉,而其他人呢?面子上虽然都晾得过,但是否出自真心就很难说了。
宝琴进府成了大观园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探春宝钗理家给木石姻缘增添了更加不确定的因素,但宝玉心中只有一个林妹妹——“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