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凤冠霞帔显尊荣


  马大勇 / 文

  中国古代女子使用的首饰很多,用在头上装饰头发的发饰尤为纷纭多变,包括有簪、钗、冠、钿、梳等,材质、造型都很繁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些凤凰与花卉类造型的佳作。

  看这些金银、宝石雕镂的凤凰舒展着翅膀,牡丹等花朵绽开蕊瓣,戴簪在女子高高的发髻上,光华璀璨,寓意幸福美满,形成独特的艺术美境界,更衬得女子风仪的不凡。

     凤凰,是中华文化中的百鸟之王,美丽,高贵,吉祥,常用来象征女性,自然也就常用作女子发饰的造型。

凤凰形象逐渐与花鸟与龙等饰物一起组合,装饰头冠,形成了最珍贵的女子服饰:凤冠。

     要想深入了解凤冠,还得上溯它的起源。

一、 凤穿花之簪钗

图1 骨刻文“凤”字

  凤凰的形象是综合了多种鸟最美的部分,喙如鸡,颌如燕,翅如鸳鸯,又有如孔雀或雉鸡一般的长长的尾翎。汉代许慎《说文》说:“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麐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在湖北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凤形佩,就是拖曳着长长的尾翎,尾部上有圆弧形的花纹,近似于孔雀翎。这是石家河文化的代表器,现存国家博物馆。它与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一件凤凰玉佩较为相似。这凤凰的原形,就是曾经与犀牛、大象、鹦鹉等一起生活在河南殷墟一带的孔雀。

   读袁珂先生《中国神话传说》一书,就指出凤凰原形就是孔雀,商代甲骨文上的多个凤字,也就是孔雀之形,尾翎很长,有的凤字连尾翎上的圆斑都画得很清楚(图1)。

     商代三星堆也出土有孔雀,高7.2厘米,宽11.6厘米,下部残缺,口中有铜丝环,似乎衔着什么东西;头有羽冠,尾翎上有圆孔,是一只孔雀,更是凤凰。是挂在青铜神树上作装饰的。汉代,河北定县出土的一件错金银瑞兽流云纹铜管上也有漂亮的凤凰纹,作孔雀开屏之状。

     但也有尾如雉一般的凤,如周代青铜器上多见。

  总之,凤凰就是以孔雀为原形,加上各式鸟雀之形综合得来。

     孔雀、雉鸟等诸多鸟儿都被人们视为具备神力的图腾加以崇拜,逐渐综合,发展为凤凰神鸟的美丽形象,代表吉庆、祥瑞、安宁,《尚书》、《史记》等书都早有记载。《说文》说它:“见则天下大安宁。”

因而,古代女子便选用凤凰来作器物、发饰的造型。不但美观,还象征吉祥,象征女性的尊贵。逐渐便以凤凰象征女性。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变化出不同的造型,但仍都可以说是凤凰,满足了人们爱美、求吉祥的心愿。

  这些凤凰或者说鸟雀的造型,自然影响着发饰艺术。在商代河南妇好墓内就出土有一些装饰鸟纹的发饰,和《诗经》说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有关,也可以说有凤凰的影子。如鸟形骨笄,笄首为长喙、圆眼的鸟形,鸟冠类似鸡冠,还有短翅、短尾。而陕西长安沣河西周遗址出土的骨笄,笄首也有高冠长尾的凤凰、鸟雏等为装饰。

可见在商、周时凤鸟形笄(簪)、钗就可寻觅到。

  妇好墓还出土有一件玉梳,梳背上有两只鸟儿相对,形似鹦鹉,但羽冠又似凤。美国明尼苏达美术馆也藏有我国的商代玉梳,梳背刻着对鸟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商代玉雕人,头上戴着圆帽冠类,相对立着两只小鸟。两边卷发如虿尾。(有学者认为此物可早到石家河文化)

  图2

 

      陕西铜川战国秦墓出有一支银钗,钗梁上刻着鸟纹。山东莱芜西上崮的春秋晚期墓也曾出土有一柄双凤象牙篦子,篦子上端的柄制作成两只凤凰之形,左右相对,以榫卯连接。都是这类饰物。

        又按文献记载,至少从秦汉开始,就以凤凰为发饰之形了。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钗子》追溯说:“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

晋代顾恺之《女史箴图》里的女郎在头上插金雀钗,即鸟雀形的钗上缀翠鸟羽毛,也近似于此类头饰。(图一)

  而《后汉书·舆服志下》则载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入庙服要配的发饰:“簪以瑇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显然是指凤凰站立在花朵、缀着珍珠上的造型,是“左右一横簪之”,即成对使用。皇后的发饰也是这样:“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北堂书钞》作“八爵九华”)陈祥道注解说:“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底),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汉代《释名·释首饰》说“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西京杂记》也记载东汉美人赵飞燕姐妹使用黄金步摇。

图 3  甘肃威武汉墓出土金步摇

  甘肃武威旱滩坡出土有一件汉代金雀步摇,就类似这些记载:金质的花叶,伸出细枝,缀着花朵或花蕾,中间枝上有一只鸟雀,口衔着垂挂的圆形金叶,花下也有金叶垂挂,行则动摇。

  《汉书·江充传》:"充衣纱縠蝉衣,曲裾后垂交输,冠襌纚步摇冠,飞翮之缨。" 出现了步摇冠之名。步摇冠当是类似于此类文献与实物。

     孙机先生在《中国圣火》一书中指出,古代步摇类饰物还受到西域文化步摇冠的影响,用摇叶之类摇曳而下。魏晋六朝时有这类步摇冠出土,但多是北方鲜卑族所用。这类步摇,在三国魏晋时也用到。内蒙古科左后旗毛力吐出土有金凤鸟冠饰。吉林集安的禹山墓区出土有魏晋时的凤首形金牌饰,配以摇叶等。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画有仕女头上的簪钗之类,成对地佩在额上,底部有山题,即底座,再连缀着弯曲细枝,枝头弯曲如小鸟雀之形,枝上还粘着羽毛。沈从文前辈、仕女画家黄均等指出,这应该是三国魏晋时的金爵(雀)钗,曹植《美女篇》就有“头上金爵钗”之句。但也继承了汉代皇太后、皇后的头饰的做法。

图4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晋·夏侯湛 有《雀钗赋》,但寥寥几句,对雀钗本身无法从文中看出具体形制。

      尤其可贵的是,我们还能在唐代燕妃墓壁画(图5   燕妃墓壁画局部)中看见这类爵钗。壁画中所绘的舞姬穿红色大袖襦和间色裙,演奏乐器的乐女穿半袖襦裙。头上都梳着鬟形大发髻,发饰有金色的底座,有小花叶,镶嵌珠玑,粘着羽毛,还有缀鸟羽的飞鸟垂挂而下。发饰与《女史箴图》、曹植诗中的金爵(雀)钗是类似的。再看《旧唐书》记载,魏晋、唐代的传统乐舞:清商乐,衣饰是大袖襦,漆鬟髻(漆画的环状发髻),金铜杂花,状如雀钗,与她们的衣着打扮基本吻合。可见她们演的正是清商乐,可以据而考订清商乐的舞容。


图5 燕妃墓壁画

  晋代王嘉《拾遗记·晋时事》载:“(石崇)使翔风调玉以付工人,为倒龙之佩,萦金为凤冠之钗,言刻玉为倒龙之势,铸金钗象凤皇之冠。”著名的大富豪石崇,让宠姬翔风使用玉龙佩,还有凤凰形金钗,用金丝萦绕而成。(凤钗缀在冠上,即形成凤冠)这和唐代女诗人杨荣华《新妆诗》之句说的一样:“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唐代,凤凰钗、凤钗之名屡见于诗咏。如于濆《古宴曲》有凤凰钗之名:“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西安曹家堡唐墓中就曾出土一件金质凤钗,可惜已经残损。

  唐代凤钗之形象多见于壁画、石椁线刻画的女子头上,大致可分二式。一式是凤凰体积较大,有舒展、刻画细致的翅膀与尾翎,口不衔珠滴、花结之类。另一式是凤凰体积较小,翅、尾显得写意一些,口衔珠滴、花结之类,若女子行动起来,会姗姗摇动,也有步摇的特点。

  如西安的章怀太子李贤墓石椁线刻侍女图,有一位头髻上簪着凤凰钗,凤凰扬翅,翘尾几占满头顶,下部配有一枝灵芝形步摇。另外有一位,也是簪戴类似的凤凰钗与步摇。

图6  李重润墓石椁线刻画

  山西万荣的薛儆墓石椁线刻画中也有女子,高髻上簪一枚类似的凤凰钗。

      长安县韦泂墓壁画中,西壁的一位女子头上则有一件凤形衔珠钗,体积较小,属于第二式。

 图7 韦泂墓壁画 

敦煌莫高窟第一三〇窟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中的女供养人“十三娘”,发髻上插两支凤钗,凤凰口中也都衔着珠滴流苏。

 

图8  陕西临潼的金代窑藏出土的一件金凤钗局部

  辽、金代,都有近似第二式的金凤钗的实物。如陕西临潼的金代窖藏出土的一件金凤钗(图7),用金片锤鍱为凤身,凤尾长卷,以掐丝法制作祥云缭绕于凤身旁边。凤凰口中还衔着绶带、花结(也是金制,不能垂下)。这类凤钗直到明代、近代还有。


  另一种形式的凤钗,是在钗头用金银、玉作片状花叶一瓣或二瓣,镂空雕刻花纹。西安市惠家村唐墓出土有鎏金银凤钗,钗头的花叶上雕出凤凰纹,抖翅欲飞,栖息在花树上,十分美观。

  类似的玉凤钗,是在西安兴庆宫遗址出土的,一片浅白绿色玉雕花叶上浅刻着一只展翅凤鸟,立在花枝之旁,原来应该是连缀在长钗柄上的。

图9

  五代时吴越国康陵(墓主人是吴越国王钱元瓘的王后马氏)出土有类似的玉雕(图9),白玉片上镂空刻着一只长尾展翅的凤凰,口衔着绶带,身下绕着卷枝花纹,一角可以插在鎏金牛首形饰件之中。学者认为是步摇之类饰件(见《五代吴越国康陵》一书)。

    凤凰与花往往结合在一起,这是自然界有好鸟在花枝啁啾的体现。人们称之为祥凤穿花、凤戏牡丹等。汉代皇后的“一爵九华”,武威出土的金雀步摇,就是把华胜与凤凰结合的。唐代兴庆宫、五代康陵的玉凤钗,是花、凤组合为花纹。

    古代女子发饰有花钿,是制作成花朵的形象,用簪、钗簪在发髻上(另一种钿是花形薄片,粘贴在脸上)。顾野王《玉篇·金部》:“钿,金花也。”汉晋时的钿时有发现。唐代的团花型花钿,如同织锦图案中的宝相花一般,花瓣层叠,融合了牡丹、菊花、莲花的特征。有的把花钿与凤凰(雀)结合在一起,叫做钿雀。唐代温庭筠《菩萨蛮》词有写道:“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五代时文学家欧阳迥《西江月》说:“钿雀稳簪云髻绿,含羞时想佳期。”西安市韩森寨唐墓就出土有一件钿雀,直径七厘米的宝相花型花钿,边框上嵌着细小的金粟,枝叶、花朵上嵌着红宝石、蓝绿色绿松石,花钿心站立一只金丝编织的凤凰。香港梦蝶轩也藏有类似的一件花钿,以珍珠镶嵌花朵,展开双翅的凤凰嵌着金粟,出现在花钿心。这两样都可以说是钿雀。

  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一件镏金银冠(图10),是以银丝结条编的十片银片连接在一起,冠上缀二十朵圆形花钿,还装饰着两只立体的凤凰。虽不是女子所戴,但对古代女子凤凰发饰、对结条工艺的研究都很有参考价值。

 图10

  二、唐、五代之凤冠

  把凤凰钗钿、步摇之类与花朵形钿钗等装饰在冠上就形成凤凰之冠,即凤冠,按上述《拾遗记》说,至少晋代石崇时就有出现,深得女子们青睐,也是身份尊贵者的标志。

     隋代萧皇后出土有冠,从修复专家画的大图看,有博鬓,行走时姗姗摇动,有钿,有花,有小鸟。可以说是凤冠、步摇冠之美!与《隋书》记载皇后之冠饰上边有钿、有雀、有华(花)相当一致:“假髻,步摇,十二钿,八雀九华。”与《女史箴图》之金爵钗确实也有关。

    从唐代冠之形制来看,也可以叫做凤冠、步摇冠。受隋代汉代以来冠饰影响无疑。但唐代诗文似无凤冠之专称。只有《旧唐书》记,女皇武则天时编创的《天授乐》舞,乐人穿戴“五彩画衣,凤冠”。可见凤冠之名很早就出现,但不普及。

    这里且举出唐代、五代冠之形象。

  唐代五代饰凤之冠实际可分两种形式。


 一式是如《送子天王图》之佛母摩耶夫人,冠上有一只凤凰,配以博鬓、花钗、花钿等。


 此幅传为唐代吴道子绘画。佛母摩耶夫人头上,这一只凤凰于花钿上展翅而起,最为醒目。




图 送子天王图局部

      在敦煌艺术中也有女子配戴此类凤冠。如敦煌石窟中出土的一幅帛画《地藏菩萨画像》(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图   ),上画地藏王菩萨,下画有持香炉、穿大袖襦的女供养人,题有:“故大朝大于阗金玉国天公主李氏供养”。学者王国维认为这是五代时于阗国王李圣天家族的公主嫁为敦煌统治家族曹氏妇者。画中,这位公主头戴金光闪闪的头冠,头冠上有一只硕大的凤凰,立在花型底座上,展翅、弯翘着长尾,点缀着绿松石;头冠两旁各插钗,垂挂下长串的小花叶组成的流苏

图  敦煌绢画《地藏菩萨像》

    在敦煌61窟壁画中的女供养人于阗公主(图),头上的凤凰冠几乎和她一模一样,也是凤凰站在花台上,两边有钗,垂下流苏,镶满绿松石。身上穿大袖礼服,披披帛。

图 敦煌61窟壁画
图  唐三彩女俑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唐代女陶俑(图),高51厘米,女子穿着半袖、窄袖襦,绿花长裙,翘头履,坐在筌蹄上,头上则戴一件高冠,上有凤凰展开翅膀。只是凤凰的形象比较朴素,没加彩绘,也不曾有步摇流苏衬托。但称为凤凰冠似也是可以的。

     这种只用一只大凤凰的凤冠自是从李显墓、薛儆墓的侍仕女头上的第一式的大型凤钗发展而来,实在是很壮观。敦煌壁画汇总很多这类冠。如此图,女子戴有一只大凤,精美的绿松石嵌着花钗的凤冠。礼服加披帛。

 

      另一式凤冠如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中石椁线刻画中的女子,穿大袖袍制的礼服,当是宫中女官,头上所戴也可以说就是凤冠,冠上镶嵌着珍珠、珠花钿,左右簪一对体积较小的凤钗,口衔玉佩、垂珠。(图见前)

      这对凤凰钗,是较有特色的步摇。和韦泂墓壁画女子的凤钗(图见前)有些像。 

      又如王建《宫词》所说:“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是以各种细巧的鸟雀、虫蝶形钿、钗,以及珍贵的梳子等装点冠子。唐代宗室女李倕(其高祖为唐高祖李渊)墓中,出土有一顶类似的凤冠,以金质打造冠底边框与层层花叶、凤凰尾翎、方胜、鸳鸯等花纹、饰件,再嵌以绿松石、琥珀、珍珠、螺钿、白玉形花朵、红宝石、玛瑙、金粟(细金粒)等,形成花钿、双鸳鸯(鸂鶒,恰似“金鸂鶒”)等。有的金饰件还衬有翠鸟的翠蓝羽毛,恰可和文献记载以翡翠鸟羽为毛羽相印证。   

  头冠上最显眼的是处于正面的美丽的凤凰尾翎纹,以金框出,层层叠叠,还用一颗颗细粒绿松石嵌入,表示出自然界的孔雀尾翎上的翠绿圆斑,亦是凤尾之状。冠上还有两支金凤钗,凤钗的尾翎也是用绿松石镶嵌圆斑。冠底边框、凤钗等处都有珠子垂下,也保存了步摇的特色。即摇曳的珠滴。

唐代、五代凤冠大致即如此。与燕妃墓壁画中雀钗垂挂之装饰一起,保存步摇冠之韵味,都

可以称为步摇冠,或径直可称为凤冠。《旧唐书》说的凤冠,白居易笔下之“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庶几近之:差不多接近它们了。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这是白居易的长诗《羽衣霓裳舞歌》的句子。表演羽衣霓裳舞的美人容颜如玉,舞衣不是平常衣服,而是霓虹般的裙,彩霞般的霞帔,戴着步摇冠。这里的霞帔,指的是隋唐时女郎喜欢披在肩上的长条丝帛彩巾,也叫帔子、披帛,上有精美图案,垂挂而下,随意飘拂,风韵更美。这是步摇冠与霞帔组合的首次记载。但敦煌壁画中有相似的形象(见前)。唐代那著名的美人杨贵妃,也在唐玄宗面前表演羽衣霓裳舞,那时她身上就是这类穿戴罢。步摇轻颤,裙帔飘拂,该是怎样的光彩夺目。



三、宋代之凤冠

我们在戏曲与影视剧中常见官宦、富家女子出嫁时头戴一顶凤冠,身披两道霞帔,华丽无比,代表着女子华贵的身份,也蕴藏着许多历史讯息,许多往昔的故事,有待我们去解读。

凤冠霞帔的形态起源要追溯到久远的原始时期,历经唐代、五代发展,是从宋代、明代固定下来的。



     如前述,凤冠在唐代五代有了充分的发展,还有配合着霞帔(披帛)与礼服使用的。可见于敦煌壁画。唐代、五代之凤冠,也直接影响了宋代的凤冠。宋代的凤冠包括珠翠团冠;如宋宣祖后半身像之图上有凤之冠。是配合大袖穿的。又发展出配合翟衣之凤冠,实乃凤与龙结合之龙凤冠,正式名字叫做龙凤花钗冠

并且,到了宋代,凤冠与霞帔正式组合运用。成为后妃、贵妇之身份象征。赵丰先生《大衫与霞帔》一文做过考证。

凤冠霞帔,加上大袖,在宋代后妃来说是次于凤冠翟衣的一种常服。《宋史·舆服志》记载:“其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皇后、妃子的常服,是次于翟衣的,实际也是礼服,只是不用在最隆重的场合,正式名字叫做大袖,即大袖袍制礼衣,也称大衣、广袖,皇后公主、富家妇女都穿的。宋代杜太后(宣祖后)坐像画的就是这种大袖,浅黄色,极长,直领,有很宽的袖子,配着长裙,霞帔。

 

霞帔是青色底,祥云与凤凰纹,搭在肩上,垂挂而下,下有玉坠子。她头上戴着的则是团冠,贴着翠蓝羽毛,镶着珠子,前有凤纹为饰,还有垂着珠滴的博鬓。



南宋福州黄升墓也出土有一件大袖,配类似霞帔的直帔,则是黄升的最高礼服了,因为黄升只是普通官宦人家的少妇,不能穿翟衣,也不用霞帔。即朱熹《朱子家礼》中说的:“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也就是宋代《梦粱录》所载“销金大袖,黄罗。”它也是绛黄色罗制作,内有衬里,对襟,宽袖,背面缝安放直帔的三角形兜子。

黄升墓同时出土有两件长条状佩带,都是素罗地,一件长213厘米,一件长195厘米,都宽6.2厘米;满绣十多种四季缠枝花纹,五彩缤纷。每件分两条,用丝线连缀,前端裁作三角形。其中一件出土时挂在身上,呈v形,前端缀着上有双凤荷花纹的金质圆形坠子。高春明先生《中国服饰名物考》书中考定这两件就是直帔,配大袖穿用的,佩戴方式与杜太后像一样,前端垂挂在身前,后端纳在身后的兜子内。(见《福州南宋黄升墓》一书)不过黄升墓未出头冠,几件鎏金银钗是直接簪在她的发髻上。

福州茶园村宋墓、江西德安宋代周氏墓也都有同类的大袖袍,后裾也缝三角形兜子。也有直帔、坠子。周氏头发挽成发髻,还戴着金丝编结的特髻,上再簪金钗等,有一件金钗上还连缀珍珠网罩,里边放着香囊,形似步摇。可见当时礼制之一斑。


至于宋代后妃的最高级礼服,是翟衣配凤冠,比团冠类更华贵,即龙凤花钗冠,用在最隆重的场合:受册、朝、朝会。《宋史》有载。

《宋史.舆服志》载,皇后、妃是要穿祎衣,也叫翟衣,装饰翟纹;皇后头戴龙凤花钗冠,大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数,共有花树二十四株(别的贵妇的冠则依次减少花树,皇太子妃只有十八株),两边并有博鬓。冠饰以九龙四凤。冠的纹饰没有详尽记述,但金代受宋代影响,《金史.舆服志》记载皇后的“花株冠” 用盛子、用九龙、四凤等更细一些,正可以补充《宋史》的记述(见孙机先生《玉屏花与玉逍遥》一文)。

 这种冠,冠体叫做盛子,用青罗裱在外,青绢与金红罗为里,外边再用细小珍珠联结、铺翠鸟羽毛,用沥粉贴金等技法(即翠叶牡丹、铺翠牡丹、翠毛真珠花之类,珠翠与贴金、彩绘、金粟都不能少),制作出九条云龙、四只凤凰,前面一条大龙衔穗球;前后有大小花各十二朵,还有各种鸂鶒、孔雀、云鹤鸟雀,以及王母仙人之队列(明代贵妇的首饰“头面”上有饰王母等仙人纹,就从这里来的)、浮动的花瓣等。冠后又有纳言(一种佩饰),左右各两扇博鬓,有金蝉纹,冠底是金框圈,装饰钿花前有七,后有二。又有红罗铺金绣花的带子。真是一片珠光金翠闪耀。

宋代多位皇后画像就都是戴着这种凤冠,基本形制一致,但细节不同,可见不断变化。但多有龙、凤、花朵、仙人纹,缀满珠翠。如真宗刘皇后头像(又一幅坐像的凤冠亦同),所戴的凤冠前有大龙,又有龙、凤(人面鸟身,似飞天,或迦陵频加?),仙人队分层出现在花朵中,左右三博鬓,绚丽夺目。

宋徽宗皇后像,戴的凤冠是左右三博鬓,冠上饰满珠子嵌出的人面鸟身的飞天(或迦陵频加?)和大朵珠花,前有一只贴翠大龙,从龙口垂下累累红穗球、珠滴,冠口沿处彩画仙人队。整体上是珠光为主。

 

钦宗皇后像之凤冠也是此类形制,金翠龙与凤(鸟身人面)飞腾,上嵌满珠子,红黄粉三色花朵与绿叶衬满,仙人成排,博鬓上有游龙纹。

宋英宗高皇后头像的凤冠尤其华贵,冠口沿处彩画仙人队,赤鳍金龙数条回旋穿梭,大小各式花朵中有飞天等,有云鹤、鸂鶒等,更近于《金史》所记载。

 

南宋高宗皇后之凤冠,也是有游龙、飞凤,仙人等。


 

 

而宋仁宗曹皇后头像就只是云纹与龙而已。

这些画像中的凤冠都充满华贵之气,与文献记载不完全一样,但也有吻合处。从中可见冠上实际上是龙为主。凤倒少见,似乎冠上的鸟身人首的形象就是凤。当然宋神宗向皇后头像、高宗皇后像的凤冠有凤。

宋代一些富贵人家也把凤冠戴在歌姬舞女的头上,如南宋史浩的《柘枝歌头》词写一位跳柘枝舞的“柘枝娇女”,头戴凤冠,纤腰束素,遍体锦衣装,来献呈歌舞。道教女神也受现实影响,头戴凤冠。晋祠圣母殿里的晋水女神圣母像头上的凤冠,有金色的云纹、凤凰、花株。

元代,著名的山西永乐宫壁画中,三清殿《朝元图》里的西王母端庄地坐着,穿大袖衣,戴金质龙凤冠,有博鬓,与现实的凤冠多有相近之处。唯一特别的是冠中绘有“坤卦”标记,标明她的身份(图)

 

另外,道教的碧霞元君、天后妈祖等造像,也多是戴凤冠。

元代杨显之《潇湘雨》杂剧第四折有句:“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说明当时凤冠霞帔很流行,但留下的资料很少。元代张士诚母亲曹氏墓出土有一些衣物,其中的几何纹地团龙团凤纹花缎绶带,当就是霞帔。她戴的冠用竹丝编冠体,外蒙麻及黄薄绢,再铺翠蓝鸟毛,出土时色艳如新,即铺翠工艺。冠外再加九根金丝箍牢,整件冠有起伏的弧线。冠沿缀桃形镶金边玉片。这是一件配霞帔用的团冠。其工艺可追溯到金爵钗、唐代李倕墓凤冠、宋代凤冠等。尤其是铺翠工艺,可上溯到雀钗、翠花、李倕墓凤冠,还有宋代后妃头饰的翠叶牡丹、铺翠牡丹、翠毛真珠花,下到明代定陵出土凤冠上的点翠,明清流行的点翠首饰,都是一脉相承的。

明代凤冠配合霞帔、翟衣而用,周锡保先生《中国古代服饰史》有过研究。凤冠的工艺、造型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而来,不过是踵事增华罢了。按照明代文献《明史》《明会典》《三才图会》《中东宫冠服》所记载,明代凤冠应该是沿袭宋制,但实际上宋代皇后画像中的凤冠就不完全等同宋代文字记载。明代凤冠也肯定有变化。

明代凤冠在文献中有详载,《三才图会》《中东宫冠服》与明代皇后像有绘图,定陵出土有万历皇帝的两位皇后的凤冠实物。从这些资料看明代皇后像也沿用了宋代凤冠式样,但细节相差实在很大。与明代文献所记也不完全吻合,只能说大部分相同。

当时,凤冠霞帔作为后妃、命妇的着装被正式纳入礼制之中,按地位等级高低不同,花纹、颜色、用料也不同。但也基本是用细竹丝扎成冠体,再蒙上丝帛而成,口缘上镶金口圈一周。凤凰也用铺翠(点翠)。冠上加翠凤、金龙、也是龙凤冠。龙凤与宝石珍珠花钿、博鬓、珠滴,焕发着满头宝气。后妃如此,官宦人家的诰命夫人之冠也是此类龙凤冠,也简称凤冠。

《明史.舆服志》载皇后受册封、拜庙等穿袆衣(翟衣),要戴凤冠,制式在洪武年间是圆框,饰九龙四凤,大小花十二树,冠两边有两博鬓,饰十二花钿。永乐三年改为翠龙九、金凤四,中有一龙口衔着大珠,上有翠盖,下垂珠滴,余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小珠花各十二,翠钿十二;两边各有三扇博鬓,装饰金龙翠云,口衔珠滴。还有翠口圈、托里金口圈等。从文字中便可见到宋代的影响。在明代类书《三才图会》中也有这凤冠的白描图。图中没画右侧博鬓与左侧珠滴。

  这种凤冠实物是在万历皇帝与两位皇后合葬的定陵中出土的,一顶是孝端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冠。一顶是孝靖皇后的九龙九凤冠,龙凤数目和史书记载略有不同。十二龙九凤冠,是冠先制竹丝框,里外贴罗绢,再加用点翠翠云、翠叶,加朵朵金掐丝工艺制成的珠花,宝石为花心,外绕圈圈珍珠。金累丝工艺制作的腾龙,点翠制成、小红宝石为目睛的飞凤,分布于冠顶与前后左右,口衔宝石珠子制珠滴。冠口是金口圈,上饰宝石珠花。左右有金属丝编结的三扇舌状博鬓,每扇饰金龙、珠花,边垂珍珠珠滴。若把它戴用起来,博鬓和珠滴会随着步履姗姗移动,更增美观。

九龙八凤冠,则是中层配一圈翠凤,又一只凤在冠后;上有九只飞龙。龙凤皆口衔珠滴。冠两边各三扇博鬓,嵌金龙与珠花,垂珠滴。

皇后在一般礼仪场合穿常服,《明会典》叫做燕居冠服。《明史.舆服志》载,洪武三年规定戴双凤翊龙冠,配诸色团衫。洪武四年又用龙凤珠翠冠,冠制如特髻,上加龙凤。配大袖衫裙加霞帔。明代皇后像如孝纯皇后像,即戴一龙二凤的双凤翊龙冠,凤在两旁,龙在正中。左右有珠子挑牌(挑珠牌),以串珠联着珠花、花状金饰牌组成,由龙口中垂下。穿的是黄色大衫,配红底龙纹霞帔。与宋代的大袖、大衣形制相似。可见宋代制度直接影响了明代的大衫。

万历皇帝的孝靖后像,所戴也是此冠,穿的则是团衫,无霞帔。

还有多幅皇后像,戴的是三龙之冠,如明代孝庄皇后(英宗的钱皇后)像。

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的六龙三凤冠、孝靖皇后的三龙二凤冠,也类似于此种冠,都有挑珠牌。六龙三凤冠冠正中一龙口衔珠滴,面向前;两侧龙向外,口衔长长挑牌。三龙前,中层为三只展翅翠凤,口衔珠滴,其中一只为正面姿态,两侧凤各向外。冠后又有三飞龙。冠下层装饰大小珠花、翠云、翠叶,左右各三扇博鬓,饰金龙、珠花,缀珠滴。

三龙二凤冠,也类似于此。是孝靖皇后所戴。

说到孝靖皇后,两顶凤冠的龙凤数目都比孝端皇后为少,似与她的不幸身世有关。她名义上贵为皇后,实则是追封的。她本是宫女,为万历皇帝生下皇长子(后来的光宗皇帝),但万历想封宠妃郑贵妃之子为太子,一直冷落她,被打入冷宫。定陵出土她的随身用具,都是很破旧的东西,她的凤冠与精美的衣裙是儿子当皇帝后为了补偿她才放入,她生前何曾戴用过啊!

 

永乐三年又规定皇后的常服,是皂縠冠,冠前有翠博山(帽花),装饰金龙一、翠凤二,都衔珠滴。又饰珠牡丹、翠叶、花鬓、珠翠云等,还有左右三扇搏鬓,装饰鸾凤。如明成祖的徐皇后画像戴的就是这种冠,冠顶微露黑色,当即皂縠,有起伏的弧线。与张士诚母亲之冠略似。冠装饰龙凤,珠花,左右也垂下珠子挑牌。穿黄大衫,配深红色霞帔。与宋代配合大袖的珠翠团冠更相近。

 

这样皇后就有似圆帽的凤冠、似特髻的双凤翊龙冠或叫龙凤珠翠冠、较小的皂縠冠三种,后二种装饰相似,皂縠冠后来也融合于龙凤珠翠冠之中了。《明会典》记载双凤翊龙冠也用皂縠制作,但从皇后画像中看冠全体都铺着翠,镶嵌珠花,皂縠根本看不见了。

 虽形制略有不同,三种冠其实都可以统称凤冠。

  定陵出土有两位皇后的金累丝珍珠霞帔,上面满缀珍珠。还有这四顶凤冠,但未出土大衫、翟衣,出土的都是短袄、裙,所以我们只好在明代皇后画像中发现凤冠霞帔与礼服的配搭了。

配以大衫、霞帔的主要是龙凤珠翠冠。孝康敬皇后像最标准,霞帔是深青色。与别的皇后像中霞帔红色不同。定陵出土霞帔也与《明会典》所载制作之法有出入。

皇后翟衣也有加霞帔的,如李太后像,与记载的翟衣之制不同。

 

这些,与《明史》记载略有出入。毕竟礼制与实际制作运用是有区别的。


皇太子妃、王妃的凤冠、服装则比皇后凤冠低一级。皇帝的妃子只能用凤饰凤冠,不用龙。亲王妃则用九翟冠,郡王妃是七翟,不能用凤。这与《宋史》所载相同。配翟衣为礼衣。常服是鸾凤冠,配金绣鸾凤的诸色团衫。

但实际施行也不是如此。南昌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墓中出土凤冠,饰金钿花、金凤纹、金凤钗、簪子和小珍珠数千颗,仍用凤凰。出土了大衫与霞帔。其霞帔为两条,使用时也纳于大衫身后三角兜子内。

明代命妇礼服,配用一种特髻,也类似冠,呈三角形,也不能用龙凤,只用珠翠、金银制翟、孔雀和珠宝牡丹、叶子、花钿、翠云、金钿、结子(珠滴)、梳、簪等,数目上依命妇的丈夫官阶高低不同而递减,一品叫山松特髻,用得最多。常服则配珠翠庆云冠,也是饰翟。

明代《三才图会》中的命妇冠服图,即是如此:钗、冠(俗称凤冠)、鐶(耳环,图中其实是耳坠)、髻(狄髻之类)。实际运用上,头冠上的凤凰太多了。因为这么森严的等级规定是不得人心的。凤纹也不像龙那样尊贵,那样严格,所以女子多用,连民间也有。

南京徐俌夫妇墓出土魏国夫人朱氏之冠,装饰带叶灵芝、如意,缀满珍珠,并插金凤钗一对,还插凤簪。就近于双凤翊龙冠。

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85回写到一位官太太穿麒麟袍,系银带,罗裙,“戴了满头珠翠,雪白大圆的珠子挑牌,拔丝金凤衔着。”类似的如山东曲阜六十四代衍圣公侧室张夫人像,头戴之冠正中有珠宝牡丹,环绕七只珠翠之翟,左右还有金凤钗衔着珠牌。

六十五代衍圣公原配张夫人像、六十五代衍圣公侧室陶夫人像、六十七代衍圣公继配吕夫人像,都是戴此类冠,穿圆领蟒袍,玉带,比这官太太高级,但同属明代制度。冠虽饰翟,多俗称为凤冠了。

在深宅大院之中生活的这些夫人,各有不同的面貌,或严肃,或可亲,或苍老,同一种服饰之下掩饰的不知都有什么故事?

    清代《红楼梦》第五回里大观园之中李纨的判词,就写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与一盆茂兰。比喻她因儿子贾兰而受诰封。清代的霞帔已经加宽,或缀流苏。似乎是背心一般,与凤冠一起使用。

       目前留存的可泛称为凤冠的明清贵妇的头冠有多件。 如贵州省博物馆藏的明代杨氏土司墓出土的金凤冠,以银片为胎,缀龙、凤与牡丹等花卉。又有湖北蕲春刘娘井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明代金镶宝石花蝶凤冠。还有镇江博物馆藏镀金银凤冠、武汉博物馆藏银凤冠。

南京博物院藏有清朝两江总督李卫夫人受诰封或诰赠时佩戴的刻有“奉天诰命”字样的金凤冠,冠框为山崖海水纹,上饰以金片雕镂的龙、凤等,嵌粉红色碧玺、大量的红宝石。还有清代陕甘、湖广地区总督毕沅夫人戴的凤冠(朝冠)。冠底部前为双龙戏珠纹,上缀满金片制凤凰、花朵、云彩和字牌,冠中间有一大朵金牡丹花,花叶舒展,花芯是一块淡粉红色的碧玺宝石。字牌上刻“恩荣” “日月”“奉天”“诰命”“朝冠”字样。旧时女子的荣耀就在这金宝凤冠之间闪现。

       清代皇后也戴凤冠,圆顶,上有冠顶呈宝塔形,缀金累丝凤凰、珠宝。

民间妇女虽然不是命妇,也可以在结婚时头戴租来的凤冠,主要用珍珠和金饰制作,也装饰凤凰。

        华女子头上的瑞祥的花中凤凰,与龙一起代表阴阳和谐,尊贵,洋溢一派华贵瑰丽之气。它与霞帔、与礼服组合在一起。

     每个女子至少有一次戴用的机会的凤冠霞帔成了雍容华贵、吉祥富丽的象征,成为中国女性的荣耀。

    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继承。照理说应该是要申请世界级非遗的。

  至今,凤冠在传统婚礼上仍受到欢迎,用仿珍珠等制作的凤冠,新人喜欢戴上,穿着喜服拍照留念。戏曲舞台上也有用水钻、仿点翠等制作而成的凤冠。作为一种文化,她是多么受人喜爱,仍将沿袭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系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缘何成古代新娘标配?曾是高贵身份的象征(2)
87版《红楼梦》凤冠霞帔大赏
最美中国风
十款精美凤冠,你最喜欢哪一个?
最奢华的古代女中式婚纱——凤冠霞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