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孝义:三皇庙

      吕梁孝义县的贾家庄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了,但是在这一貌不惊人的村中,居然藏有一个元代的村中小庙。这座村庙就是三皇庙,也称始祖庙。此庙创建年代不详,元代已有之,清乾隆、道光和民国年间曾多次不同程度地扩建和修葺。“三皇”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三皇”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得到了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历朝历代多有拜谒、公祭、民祭。三皇庙祭拜活动连年不绝,香火旺盛,历代不衰。

山门也叫朝圣门
原省级文保碑
第七批国家级文保碑
山门里侧
南面的碑廊中还存有5块清代古碑
北侧的掖门也叫敬贤门从此进入第二进院
再北侧还藏有一个小门,也叫承慧门,传说是专门为过去的小脚女人预备的

       现在的三皇庙,坐西朝东,南北宽59米,东西长84米,两进院落,前后院落地平高差较大。依次中轴线上,山门、乐楼、三皇殿,两侧部分廊房。山门,为一个三门洞式的台基,上边为淸式单檐歇山式门楼,遒劲有力的“三皇庙”镶嵌在山门的门额上。进山门为第一进院,南侧为碑廊。碑廊中现存有完整的五块古碑分别为:清乾隆七年《重修三皇庙建两廊神祀碑》,清乾隆五十八年《增修财神牛马神祀碑》,大清道光九年端阳《增修三皇庙并金妆圣像碑》,大清道光九年孟夏《重修三皇庙碑》,中华民国十年《重修三皇庙新建文昌奎星楼并改修乐楼碑》,它们基本记录了三皇庙的历史沿革。头院与地齐平,第二进院高差较大,头院西北角设掖门,并有踏道拾阶而上进入第二进院。

第二进院北侧的廊房
院落正中是三皇大殿 
三皇殿前的两侧柏已有700多年的树龄了
 殿内景致
 两侧为神医
壁画艳丽为清代或更晚些时候的 

      二进院,正殿两侧为配廊,淸式结构,正中三皇大殿前有侧柏两株,据说树龄均在700年以上。三皇殿,殿内正面供奉太昊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两侧配祀古代十大名医等彩塑,山墙绘有“行医图”壁画,壁画色彩明艳,线条清晰。

前廊明间两柱向外位移很大更显得门前宽阔
檐下铺作为单昂四铺作,耍头昂型
换个角度
廊前柱础
三皇庙匾额为明万历十年十月四川按察使梁明翰赠
门两侧门神壁画
柱头铺作单下昂为真昂,昂尾挑斡很长

      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出廊,殿明间柱间辟板门,门设有门钉(直径10厘米)三路、五枚。次间设直棂窗。廊下殿门上方悬挂有匾额,书写“三皇庙”,为明万历十年十月四川按察使梁明翰赠。前廊明间两柱向两侧位移较大,前廊檐柱之上施以大额枋,其廊柱使用移柱造,即明间廊柱向次间廊柱位移半间,使得明间开阔,增大了明间使用功能,大额枋下两侧明间柱头施替木以增加承托之力。额枋之上承檐下各斗拱铺作和梁栿。前檐斗拱共七朵,两侧斗拱一半砌于墙内,柱头铺作两朵,当心间补间铺作三朵,正中一大花朵出斜拱。主要铺作结构,为单下昂四铺作,栌斗斗口上承华头子,华头子两侧出翼型拱,之上托下昂(柱头铺作为真昂),再之上为令拱之中出昂型耍头(补间耍头是劄牵出头),而耍头之上又出一云纹小耍头,形式较为少见。室内梁架结构,三椽栿前压劄牵用三柱,三椽栿之上驼峰大斗承平梁。平梁之上设蜀柱合榻、丁华抹颏拱及叉手共承脊槫。大殿内梁柎多采用自然弯材,用材不讲究较为随意,这也是元构的一大特点。整体构架自然、粗糙、简洁、合理。另外正殿两侧的耳殿北为牛马王殿,南为财神殿,均为硬山顶式砖木结构。

里转两跳华拱上承昂尾
明间正中斜拱里转
华头子两侧出翼型拱、耍头上端再出云纹小耍头,这种形式还比较少见 
前劄牵和角梁
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压接前劄牵用三柱
三椽栿上置驼峰大斗承平梁
硬山顶山墙

      三皇殿对面是倒座乐喽,坐西向东,也叫赛神戏楼,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单檐卷棚顶,清代遗构。砖、木结构,前后台隔梁和顶棚全部布满彩绘图案,上绘水浒人物。台口四周有木、砖、石雕刻,台口上方高悬民国八年所刻匾额一块,上书“海市蜃楼”,由晚清书法名家秦龙光所书。

倒座戏台
卷棚顶的倒座戏台侧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行于金元时期的“檐额”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14)
韩城篇一:瞻拜太史公,访司马迁祠和墓
王致俊 :南船头龙天庙述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吕梁孝义三皇庙
中华传统建筑丨记录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