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狮子山上,登楼阅江
    看过静海寺,过仪凤门步行到达阅江楼。“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秋”,这副绝妙的对联,是阅江楼六百年风雨沧桑的真实写照。它位于狮子山主峰上,面对滔滔扬子江,是南京地标古典建筑之一。在记载中,它是与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齐名的”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但历史上,却只是一座存在于纸上的”空中楼阁“。”有记无楼“的独特身世终究让世人感到遗憾,好在600年后,一座真正的锦绣楼阁终于真正矗立在狮子山上。







公元1360年,朱元璋在卢龙山指挥8万伏兵大败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再次登临卢龙山,感慨万端,意欲在山上建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以登高望远,一目盈怀,察奸料敌,威震四方。于是他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并将卢龙山赐改名为狮子山,又令众文臣每人都要撰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大学士宋濂所写至为上乘,与朱元璋的《阅江楼记》一道流传于世。

就在地基已经打好的时候,朱元璋突然下令停止了工程,说是上苍托梦给他不必急于建楼,要抓紧完成修筑都城城墙的大事。或者他明白历经战乱后的明王朝国库并不富足,深思熟虑后打消了建造阅江楼的计划。而这一停,就是六百年。

习惯上,人们都选择从仪凤门到达南门后上山,这不仅是直上直下,而且可以领略狮子山的风景。不过如果脚力不足的话,可以乘坐电梯直达阅江楼下。



如今,阅江楼不但楼宇成群,亭台楼阁,有明城墙、古炮台、藏兵洞,还有孙中山阅江处、地藏寺、明史碑廊、青铜浮雕,狮岭壁画,既可登高望远,又可仿古抒怀,还可以知史明鉴。

在古城墙上看着远处的高楼大厦,感觉很奇妙。



明城墙怀抱狮子山,狮子山托着阅江楼,一起构成一处胜景。

没有人,一路走也不枯燥。

牌坊耸立在阅江楼正南面上山的步道上,上书“江南第一楼”,为著名书法家尉天池的墨宝。

狮岭阅江铜浮雕,高2米,宽8米,由雕塑大师吴为山作。是全国最大的巨型铜浮雕,再现了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率领文武大臣阅江时的情景。



一地银杏叶,金灿灿的很美。



无论是高度、体量和气势,阅江楼都要比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超出许多,内部的布局都是围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政治主张来展开的。底层摆放有朱元璋的龙椅,靠背上雕有九条龙,精雕细刻,栩栩如生,不失皇家威严。四周墙壁上悬挂明朝从洪武朱元璋到崇祯帝历代皇帝的肖像。


  《郑和下西洋》是全国最大的景德镇瓷画。

登楼远眺,东北遥望长江大桥,西南俯瞰天妃宫和静海寺。



此时的楼阁,彼时的文章,隔了多少年的沧桑,只有狮子山和江水依旧,守望见证着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读南京丨从《阅江楼记》到阅江楼,隔着六百多年岁月
经典文言文《阅江楼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绣球公园因势造景,取“狮子盘绣球”之意
中国古代文化名楼之--南京阅江楼(珍藏版)
阅江楼的诗文与楹联艺术
南京行:狮子山上阅江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