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延庆:东北口-北口子-天门关长城记略

 【长城游记】东北口-北口子-天门关长城记略·20190323

1

上周跟随青鸟迁西两天超强度的活动,疲惫酸痛整整伴随了一周,尚未恢复过来之时,又迎来了另一波的双日活动,据说是全程见不到一个楼子的活动,但也因此而少有人在这里组织活动,遂咬紧牙关带痛前往。

周六活动,延庆东北口关-北口子关-大胜岭村的穿越活动,预计行程十六七公里。

二十来人的小队清晨出发,健德门发车,走八达岭高速,在昌平西关下道后走308省道(怀长路),穿过十三陵景区,进入怀柔区,转上213省道(安四路),过黄花城、杏树台后再来一波盘山绕岭后进入延庆,过海字口村、四海镇后拐上323省道(延琉路),过永安堡村后再度爬升,直至一处垭口,此处即为东北口关,活动起始点。

东北口关为外长城东首第一关,东联九眼楼、北京结,西通椴木沟村的北口子关。外长城第一关本应地位显赫,山高位显,哪知就是因为山陡路险而非主要交通要隘,加上修路毁基,致使现今关口痕迹皆无。

东北口东南向10公里左右可至九眼楼,再南行3公里至北京结,这两处皆为北京长城段重要的节点或地标物了。但也有人认为九眼楼应为北京结,其理由可能是九眼楼是一座高大、重要、标志性的敌楼,三墙在此相聚,且有小堡城伴随其旁,本是一处中心或指挥哨所所在,立其为北京结,交汇内外长城更有地位和形象,此言有一定道理。

九眼楼所在山峰1150米,有人称其为火焰山,所以九眼楼也有火焰墩之称,三墙在此交汇,北墙自然为外长城,而西行的一段有断续,但整体走向则是走岔石口、海字口、偏坡峪、马蹄湾、营城、东灰岭、四司、三司、二司、柳沟、张伍堡、西红山、小张家口而至八达岭外的岔道城,并在营城子附近再度岔分两道,一道南行上山至清水顶,与从八达岭而来的长城交汇,另一道则没入到怀来山北坡地上的一条主要以连墩列戍为主的应为早期初创阶段的长城中。这段长城不甚连贯,修造也比较简陋,山高坡险之地就省略了,以山险代之,而且东部区域主要是石块堆砌为主,西部则多为土筑,而进入官厅水库南侧则多是以连墩方式构成,最终这道墙垣在经过怀来龙宝山村附近的桃山嘴小堡(天漠旅游区在附近)后上山,消失在尖头山上。

这段长城虽则略为简陋、残破,但也是有名有姓的“大户人家”,名为宣府镇南山路长城,记载中为东起怀柔与延庆交界的火焰山(今怀柔旧水坑附近),与蓟镇长城和宣府镇东路长城连结,西抵怀来合河口(今怀来龙宝山施庄以西,已没入官厅水库中),基本沿军都山脉和怀来县南山北麓逶迤而行。南山路长城始修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隆庆、万历年间又经过增修。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设参将,驻柳沟城(今北京柳沟乡)。东半段在延庆、怀柔地界有断续的城墙存在。而南山路长城东半部(即延庆县境内)在岔道城外的八达岭镇处,岔分两股,一条是向南搭接上一段北齐长城的石垄状墙体通向南侧高山峻岭上的长城主线,也即水关长城、八达岭长城、石峡关长城、陈家堡长城、横岭长城、大营盘长城、水头长城等一线。而另一股则继续西行,在进入怀来县后,则基本没有城墙,而是以“连墩列戍”形式,即修筑密集的墩台、堡寨,使之组成一条连续的军事防御战线。该路长城长度及墩台堡寨的数量,据嘉靖四十年刻本《宣府镇志》记载:南山长垣“东西共计二百五十里……总计墩七百九十座……小堡三十余座,大堡七座,岔道城一座”。据文物部门对怀来县境内的南山路长城的实地调查,长约41公里,共保存尚可辨识的墩台遗迹137座,其中保存较好的7座,破坏较轻尚能辨认形制的61座,破坏严重已成大土堆的62座,基本平为土丘状的7座。长城南侧保存有堡城1座和寨城11座。

资料及解读有些让人费解和迷糊,如若大胆设想、不去求证,则可猜测九眼楼似为早期的“北京结”,一道“内长城”可能为为早期初创阶段的长城,而后在其南部退至高山峻岭之上修筑成巨石高墙的长城为国力强壮后修建的万年工程,新的内长城。

现在人们一般认为的内长城自怀柔旧水坑村西北或庄户村东南山巅上的三墙交汇处起,向西过旺泉峪、磨石口、驴鞍岭、大榛峪、铁矿峪、黄花城、西水峪、龙泉峪、解字石,最后没入崇山峻岭之中,而后在西南方向20余公里的石佛寺出现,再以水关长城、八达岭长城、石峡关长城、陈家堡长城、长峪城长城、大营盘长城的形式出现,最后再度没入水头村西南侧的元城子处。

一百多年前,一个叫F.Jennens的外国人,作为威廉﹒盖洛团队中一员,曾作了一幅水彩画,名为TheEastern Y(东岔道),表现的就是现在的北京结,而威廉﹒盖洛的《中国长城》画册上就用了这幅水彩画,从书中可知当年威廉﹒盖洛曾专门循长城寻找这处地点,这也说明在此之前这处节点(Y处)就已经被人们认知,而且首先是被西方人所认知到。作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的盖洛博士在100年前就意识到“东岔道(TheEastern Y)”是一个重要的地标,是长城分岔之处,分岔的长城“往西北通向张家口,向西南直达南口”。而在1983年,由地矿部、建设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组织了“8301”工程(北京航空遥感综合调查),由地质部航空物探总队在北京完成了1:10万、1:1万、1:5千、1:2000等不同测区、不同比例尺航空遥感综合调查和航磁测量,其中一个子项就是开展北京市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并为这个长城结点起了个科学与民俗相结合的名字——北京结。在威廉.林赛的《两个威廉与长城的故事》和张保田的《追寻远去的长城》中,都依然弥漫着“东岔道”情结,而芒肯大叔则在一篇博文(穿越箭扣西大墙至九眼楼,寻找F.詹能斯水彩画《东岔道》写生位置)中也有很精彩的描述。

哩哩啦啦许久,回神再续主题。

至东北口时,时间已快十时。

垭口旁,有二小庙,新筑,小龛庙,似祭祀土地爷爷土地奶奶和镇关老爷。内有壁画,民间匠人所做。

垭口处,有“东北口长城旧址”、“东北口关”牌,竖有文保碑一块,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 (东北口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另有简介石碑“东北口长城旧址东北口为明长城隘口,因口放在山梁低凹处故名。该口修建是用当地石料砌的干插边,关口在海拔1184米处的山梁上,为明代重点设防处。因年久失修,几次修路,关口已废。”

山口处,本有防火看山的村民,但不阻拦登山爬墙者,只是提醒不要用火不要抽烟而已。

山虽不陡,但林密草旺,残墙碎石都已经在茂林中隐伏了很多年,痕迹难寻。

一条小道上行,行不多远,青鸟赶紧招呼大家回来,从另一条小沟壑穿林上山,抵达石墙边。实际上如若沿道继续前行,估计也是能寻到墙旁的。

虽有墙,但道难行,荆棘满地,碎石散乱。

一处墩台,碎石堆筑,难觅往日模样,往后另外两处也如此。




















 

2

行不久就已远远地落在了后面,乱石上犹如跳舞一般,踮着脚尖行走,困苦不堪。

一航空摄影地标铺就在长城石垄之上,白底油毡布,正中心为十字标志,外粗黑色圆环,上有标注“测量标志请勿动有效期限20183月至20185月”。

至最高处,1280米左右,也难怪这里尚无春天的气息,山高温低,满山枯黄,花朵皆无。

好不容易追上前队,大队人马正在第4号墩台(石垒墩台)处休息、午餐,终于可以歇上一口气了。

此后,一路下行,在距北口子大约三公里左右的地方,见左侧有条下山小道,一小队人选择就此偷懒,老丁也在此列。

下山,至椴木沟村,并踏冰过菜食河后沿公路至北口子关处,在这里与顺墙而下的浅水游鱼会合。

绕行虽路线较长、丢失了近3公里的墙体,但大伙皆兴高采烈,丝毫没有愧疚之心。

菜食河又称渣汰河,发源于四海镇海字口村东南横岭脚下,向北流经延庆四海镇、珍珠泉乡和怀柔宝山镇后汇入白河,最终流入密云水库,是首都饮用水源之一。




















3

北口子关口处,茶食河和211乡道从这里挤过,关口无踪。道旁竖一文保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 (北口子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

北口子也称四海冶口,关口外可通珍珠泉,关口南5里为四海冶堡。此堡居四山之内,地势孤危,上可通独石口,下连横岭,实为宣府镇东路咽喉要冲。“明成化二年(1466)七月,吏部郎中刘文言:四海冶旧设马营哨瞭。一堡东南山上,一小墩名镇南墩,南接腹里。又一小墩,旁有平谷,抵涧浅,略填新刍,可度人马。上墩一目,只见京畿。今宜相度紧要隘口,修垒高坚,则于御守之备,不为无辅。”《宣化府志》载:“弘治十二年(1499)参将黄镇包甃„„嘉靖四十四年(1565)复砖甃。万历三十二年(1604)重修,周三里。”今此堡已毁坏无存,东侧南北向山梁,尚存局部残墙,高处一墩似旧物,低处两墩都似新造之物。

虽感觉残迹尚存,但在延庆长城资源调查中,关于四海冶堡的记录和照片竟然任何信息也没有,让人觉得这项工作做的也太强差人意了。

此地虽较为偏僻,但仍有延庆境内的四趟公交路线通过,分别为Y29路、Y30路、Y18路和Y37路。

关口处,众人皆歇息,唯游鱼难耐久歇,欲独自再行,我见时间不早,也紧跟在后西向而去,而这时时间也至二时。

河道西侧,山多荒,满山荆棘和树木,好不容易才寻到城墙,感觉要比前面走过的城墙好多了,毕竟此段城墙多是土石结合,墙体形态多存,坚固结实,顶面有哀草铺就,不似纯石块墙体那样松动易滑和不稳。

山脚处,墙旁内侧,荆棘中,有小堡残迹。

行至半山腰,需攀岩过崖,心中顿时胆怯。游鱼查看轨迹似在南侧有道绕行,但现在若要绕行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我查找到11路军的一条轨迹,就是这样直爬而上,顿时有天旋地晕之感。

大伙多畏惧,回退而下,并从南侧绕行而上,仅游鱼独自一人直线攀爬而上,越过一道道险梁陡崖,直奔山顶,还多走出来不少路。回家后查看11路军游记,是和老王、鱼哥等几人一同,披荆斩棘,攀崖开路,为求轨迹之完整而无畏艰险,踏遍每一处墙体石阶而行。

虽有小道上山,但少有人行,路迹不显,穿密林趟荆棘自然少不了,此时青鸟已带大队人马上来,原来也是畏惧道路难行,抄了个近道,省去了不少墙段。

近山顶处,一处山坳,踏上山坳,也就再度踏上了长城石墙。




















4

再度和上午所行相似,石墙呈垄状,歪歪斜斜走在上面,速度一下子就降了下来。好在山上林木荆棘少了很多,拉扯扎肉的情况少了,加上风清景明,让人心中舒快了很多。

所行遇墩不少,皆石堆状,残圮之像引不起我多大的兴趣,计数记述的愿望松弛,加上身疲腿乏腰酸膝痛,只想着赶紧跟上,不要掉队,早点结束这痛苦的行程。





















5

一路所行,山虽不高,路虽不长,但行路艰难。后来从别人的轨迹所见,基本上这段路程都是两天完成,而且每天的行程当在七八个小时。

哎,跟上青鸟,不是练成强驴就是走成残废,还指望能在躺下之前能少留遗憾呢。

后段,山势略矮,八九百米海拔,起伏不大,这也是能坚持走下来的原因。

这里相对于山下、相对于别的地方海拔还算是高了,所以温度偏低,放眼出去,山色枯黄,基本上没有一点绿色,也见不到花花草草。

所能感受到的就是这里的冷峻与寂静,能听见的多是自己呼哧呼哧的喘息和加快了的心脏在跳动。





















6

原计划是沿墙西行,直至大胜岭村北侧一条跨越长城的小马路上,但在距离终点还有不足两公里的时候,见天色渐晚,队伍前后拉长太大,遂在一处垭口地折拐下山,山脚处天门关村也。

至山脚路旁,六点二十,疲惫的就连附近不远处的“天门关”摩崖石刻也懒得走动去瞧瞧了。

大胜岭村位于四海镇西四公里处,菜食河上游,山清水秀,分成大胜岭和天门关两个自然村,沿河道沟谷有丰饶的土地,整个区域有四季花海之称。

大胜岭村又称“花会之乡”,主要形式是流传古老的“老秧歌”,据说产生于唐代。该村的花会活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村民的参与度高,民俗风味广,形成了传统。大胜岭村的花会表现最多的是唐朝樊梨花和薛丁山传说,而大胜岭村的来由也就有了大唐征东元帅薛丁山和樊梨花在此结亲和得胜的传说。

今日所行一路,山下分布两处小城堡,永安堡和四海冶堡,但似乎残迹不多。

大胜岭村本为民俗村,因明日活动起点于此,有几位伙伴本打算住在村中农家乐,无奈尚未开张,只得住到了四海镇中。

回程,大伙皆疲,一路无语。

     九时不到,车至健德门,半数之人入地铁各自回家。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延庆岔道城—羊头山(桃山)—八达岭长城穿越——小张家口桃山段与东西红山段长城墙体相连20210605
北京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八达岭,看看你还想不想去?!
京印丨岔道城——小张家口长城访古小记
延庆县旅游资源特点与市场定位的研究与策略
岔道秋风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脸——期待全面揭秘明长城南山边垣防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